医用插管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0106发布日期:2019-07-10 10:1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医用插管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管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插管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医用插管的成型工艺是将管体浸蘸在乳液树脂中,通过反复浸蘸形成。通过反复浸蘸制作医用插管的加工效率低,导致医用插管的成本造价过高,经过多次的反复蘸塑也容易造成医用插管的最终尺寸产生较大偏差。

此外,当插管尺寸较长时(例如长度大于500毫米的股静脉插管),起到加强支撑管体作用的弹簧较为细长,在浸蘸过程中不容易定位,且很容易发生变形和/或移位,导致最终产品的管体强度不一,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在缺陷处发生折弯或塌陷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插管及其成型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医用插管的最终尺寸产生较大偏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插管的成型工艺,其包括:提供管材;设置加强筋于管材;使加强筋与管材的表面紧配;以及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于管材的表面,并覆盖加强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管材通过挤压方式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于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于管材的表面的步骤前,平坦化管材的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平坦化管材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加热管材的表面,使熔融的管材覆盖加强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设置加强筋于管材的步骤包括置入加强筋于管材内,管材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加强筋的外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置入加强筋于管材内的步骤更包括:扩大管材的内径;置入加强筋于管材内;以及恢复管材的内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扩大管材的内径的步骤包括通过对管材充气或挤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置入所述加强筋于管材外的步骤包括:插入芯棒于加强筋中;将设有具有加强筋的芯棒置入管材内;以及抽出芯棒。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设置加强筋于管材的步骤包括套设加强筋于管材外,管材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加强筋的内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套设加强筋于管材外的步骤更包括:缩小管材的外径;套设加强筋于管材外;以及恢复管材的外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扩大管材的外径的步骤包括通过对管材抽气或拉伸。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置入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管材外的步骤包括:插入芯棒于加强筋中;套设具有所述加强筋的所述芯棒置入所述管材外;以及抽出所述芯棒。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于管材的表面的步骤包括:通入塑料溶液至管材的表面,并覆盖于加强筋;以及固化塑料溶液,并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重复通入塑料溶液至管材的表面,并覆盖于加强筋及固化塑料溶液的步骤,包括形成多层披覆层于管材的表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成型工艺制作的医用插管,其包括插管本体,插管本体包括管材及形成于管材表面的至少一层披覆层,加强筋嵌设于插管本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管材为直管、变径管或双极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加强筋为弹簧结构,弹簧结构为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变螺距等径弹簧结构、等螺距变径弹簧结构或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与管材的表面垂直的弹簧结构的截面的厚度小于与管材的表面平行的弹簧结构的截面的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弹簧结构的截面为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或异形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弹簧结构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更包括至少一个接头,每一个接头具有至少一个粘接部,每一个接头的每一个粘接部粘接于所述插管本体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一个接头具有至少一个槽或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大管材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置入加强筋于管材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强筋与管材的内壁表面紧配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缩小管材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置入加强筋于管材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强筋与管材的外壁表面紧配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强筋置入管材内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加强筋套设管材外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的经冷冻处理的加强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的加强筋置入管材内的示意图。

图14a是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剖面图。

图14b是图14a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剖面图。

图16是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至少包括插管本体10及嵌设于插管本体10的加强筋11,加强筋11主要加强插管本体10的强度,避免插管本体10的长度过长而发生折弯及塌陷的问题。加强筋11为弹簧结构,其可为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变螺距等径弹簧结构、等螺距变径弹簧结构或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弹簧结构的截面为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或异形体,其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

本实施方式的插管本体10包括管材101及至少一层披覆层102,加强筋11嵌设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至少一层披覆层102设置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并覆盖加强筋11。上述管材101为直管、变径管或双极管,本实施方式的管材101使用直管,加强筋11使用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其截面为圆形。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流程图、扩大管材101的示意图、置入加强筋11于管材101内的示意图及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医用插管1的成型工艺是先执行步骤s10,提供管材101,本实施方式的管材101通过挤出方式成型。接着执行步骤s11,设置加强筋11于管材101。然后执行步骤s12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表面紧配。最后执行步骤s13,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102于管材101的表面,并覆盖加强筋11。上述至少一层披覆层102与管材101形成插管本体10,加强筋11嵌设于插管本体10内。

上述设置加强筋11于管材101的步骤中,加强筋11可选择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或其外壁表面紧配,若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时,加强筋11的外径等于或大于管材101的内径;若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紧配时,加强筋11的内径等于或小于管材101的外径。当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表面紧配时,可直接将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或套设于管材101外,当然也可先对管材101进行处理,调整管材101的内径或外径。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加强筋11安装于管材101内前,先扩大管材101的内径(如图3所示),其中扩大管材101的内径的方式是通过对管材101充气而膨胀管材101,或者通过挤压管材101,以扩大管材101的内径,使管材101的内径大于加强筋11的外径。接着置入加强筋11于管材101内(如图4所示),为了让加强筋11于管材101内充分展开,可通入气体至管材101内并抖动加强筋11。待加强筋11充分展开于管材101内后,停止对管材101进行上述处理,并恢复管材101的内径至原始状态,管材101的内壁表面与加强筋11紧配(如图5所示)。

完成步骤12后,执行步骤s13,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所以本实施方式的至少一层披覆层102形成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并覆盖于加强筋11上。然本实施方式的披覆层102的形成方式为蘸塑成型,其主要通入塑料溶液至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并覆盖于加强筋11上,随后,塑料溶液固化后形成一层披覆层102,其中塑料溶液的材料为pvc。若要形成多层披覆层102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则重复上述步骤。

请参阅图6,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至少包括插管本体10及嵌设于插管本体10的加强筋11,插管本体10包括管材101及至少一层披覆层102,加强筋11嵌设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至少一层披覆层102设置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并覆盖加强筋11。本实施方式的管材101使用直管,加强筋11使用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7、图8及图9,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缩小管材101的示意图、加强筋11套设于管材101外的示意图及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紧配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成型工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成型工艺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紧配时,加强筋11套设于管材101外前,先缩小管材101的外径(如图7所示),其中缩小管材101的外径的方式是通过拉伸管材101,或者抽取管材101内的气体而使管材101收缩,以缩小管材101的外径,使管材101的外径小于加强筋11的内径。接着将加强筋11套设于管材101外(如图8所示),加强筋11套设于管材101外的过程中可通过重力及抖动,让加强筋11于管材101外充分展开。待加强筋11充分展开于管材101外后,停止对管材101进行上述处理,并回复管材101的外径的原始状态,管材101的外壁表面与加强筋11紧配(如图9所示)。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紧配时,至少一层披覆层102形成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披覆层102的形成方式与上述一样,于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申请的医用插管1的管材101使用挤压方式成型,将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表面紧配,接著露出加强筋11的管材101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层披覆层102,本申请的医用插管1的成型工艺减少浸蘸的次数,避免医用插管1的尺寸产生偏差,同时也提升医用插管1的制作效率,同时能避免加强筋于浸蘸过程中发生变形及/或位移,使医用插管的强度均匀分布。

请参阅图10,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1直接置入管材101内,未通过其他工具辅助置入。本实施方式提供另一种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的方式,其主要于加强筋11中插入芯棒2,芯棒2支撑加强筋11,加强筋11均匀分布于芯棒2上。设置于芯棒2的加强筋11直接送入管材101内,再将芯棒2抽出,同时管材101的内壁表面与加强筋11紧配,,如此避免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并未与管材101紧配时发生变形,尤其在制作长度较长的医用插管1时通过上述方式能避免上述状况,更提升加强筋11的装配效率。

上述以芯棒2支撑加强筋11的方式也能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工艺,请参阅图11,其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套设管材101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芯棒2为中空的管体,具有加强筋11的芯棒2套入管材101,最后抽出芯棒2,让管材101的外壁表面与加强筋11紧配。

请参阅图12及图13,其是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的经冷冻处理的加强筋11的示意图及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另一种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的方式,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法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主要对穿设芯棒2的加强筋11进行冷冻处理,其先将加强筋11置入冷冻槽3内,并于冷冻槽3内灌入液体,接着对冷冻槽3进行冷冻处理,让其内的液体形成冰冻层4,冰冻层4包覆加强筋11,以防止加强筋11发生变形及位移。然后将完成冷冻处理的加强筋11取出,并将芯棒2插入具有冰冻层4的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最后对芯棒2加热,让固定加强筋11的冰冻层4化成水,水从管材101排出。加强筋11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将芯棒2从加强筋11抽出,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如此避免加强筋11置入管材101内时发生变形及位移,尤其在制作长度较长的医用插管1时通过上述方式能避免上述状况,更提升加强筋11的装配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加强筋11于管材101前对加强筋11进行冰冻处理,其也可应用于第四实施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中,不论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或外壁表面紧配,加强筋11略陷入管材101的表面,使管材101的表面呈凹凸表面。当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紧配时,对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加热,让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呈熔融状,并往加强筋11的表面流动,让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形成平面,以平坦化管材101的内壁表面。若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紧配时,管材101的外壁表面成凹凸表面,如上述一样通过加热管材101的外壁表面,以平坦化管材101的外壁表面。由上述可知,如此后续至少一层披覆层102形成于经平坦化的管材101的表面,如此可让插管本体10的内壁表面及外壁表面均保持平整,加强筋11与管材101的结合强度更好。

请参阅图14a及图14b,其是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剖面图及a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结构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的截面为四边形,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垂直的截面的厚度d小于与管材11的内壁表面平行的截面的宽度w,减薄医用插管1的插管本体10的壁厚,扩大插管本体10的内径,医用插管1于使用时流体通过医用插管1的流量大幅增加。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能使用上述成型工艺进行制作。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的截面不一定要为矩形,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符合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垂直的截面的厚度d小于与管材101的内壁表面平行的截面的宽度w即可。

请参阅图15,其是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的结构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管材101使用双极管,管材101包括第一管材101a、连接第一管材101a的第一变径管材101b及连接第一变径管材101b的第二管材101c。第二管材101c的管径大于第一管材101a的管径,连接第一管材101a的第一变径管材101b的一端的管径小于连接第二管材101c的第一变径管材101b的一端的管径。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1使用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其包括第一弹簧结构11a、连接第一弹簧结构11a的第一变径弹簧结构11b及连接第一变径弹簧结构11b的第二弹簧结构11c。第一弹簧结构11a与第一管材101a的内壁表面紧配,第一变径弹簧结构11b与第一变径管材101b的内壁表面紧配,第二弹簧结构11c与第二管材101c的内壁表面紧配。

第一弹簧结构11a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管材101a的内径,第一变径弹簧结构11b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变径管材101b的内径,第二弹簧结构11c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管材101c的内径,由上述可知,第一弹簧结构11的外径小于第二弹簧结构11c的外径,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结构11c的螺距有不同,并与第一弹簧结构11a的螺距不同。

本实施方式为双极管的内壁表面与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紧配,本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一实施态样,不应以此为限,其中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也可由等螺距变径弹簧结构取代,当然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也可改与双极管的外壁紧配设置,于此不再赘述。不管何种弹簧结构与何种管材紧配,其成型工艺均使用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成型工艺制作。

请参阅图16,其是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插管1更包括第一接头12及第二接头13,第一接头12的一端具有第一粘接部121,第二接头13的一端具有第二粘接部131。第一粘接部121与插管本体10的第一端10a粘接,使第一接头12粘接于插管本体10的第一端10a;第二粘接部131与插管本体10的第二端10b,使第二接头13粘接于插管本体10的第二端10b。上述第一粘接部121或第二粘接部131粘接于插管本体10的方式通过胶水粘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12的另一端为插头,其具有至少一个槽122或孔。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管材使用挤压成型,以减少浸蘸的次数,避免医用插管的尺寸发生偏差,并降低制作成本及提升制作效率,同时能避免加强筋于浸蘸过程中发生变形及/或位移,使医用插管的强度均匀分布。另外,通过芯棒穿设加强筋,让加强筋容易置入管材内,提升加强筋的装配效率,并能避免加强筋未与管材紧配时发生变形。除此之外,更通过加热设有加强筋的管材表面,让熔融的管材覆盖于加强筋,以平坦化设有加强筋的管材表面,增加管材与加强筋的结合强度,并提升医用插管的内外壁的平整度。然加强筋使用与管材表面垂直的截面的厚度小于与管材表面平行的截面的宽度,以减薄医用插管的壁厚,扩大医用插管的内径,增加流体流入医用插管的流量。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