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8851发布日期:2019-07-19 22:5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耗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后需妥善固定,以防止导管脱出。目前临床常用的固定方式为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固定器等方法。由于胶布固定时常需要胶布缠绕导管和牙垫后将胶布贴于患者面部进行固定。某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同时患者口鼻分泌物的流出容易浸湿胶布而使得胶布脱落。另外在拔管或调整气管导管时又需要将胶布从患者脸上撕下,导致患者皮肤不适或损伤。为了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操作者需要戴手套粘贴胶布,此时手套常常会被胶布粘连引起操作不便。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结构复杂,使用步骤多,需依靠螺栓样固定结构将导管卡在硬质卡槽中,同时气管导管固定器不能用于侧卧位或俯卧位患者,有压伤皮肤风险。另外一些面部医用导管如鼻导管、营养管等常用蝶形胶布固定于鼻翼,但常常固定不确切容易受分泌物、汗液等影响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过程中无需粘贴患者皮肤的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其包括带体,带体包括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的第一固定段、中间段和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的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中间段和第二固定段依次连接为一体;第一固定段的正面设置有背胶和覆盖在背胶表面上的背胶保护纸,第二固定段设置有分叉结构;分叉结构的一面设置有魔术贴毛刺面,另一面设置有魔术贴绒面。

优选地,中间段的一面设置有魔术贴毛刺面,另一面设置有魔术贴绒面。

优选地,第一固定段的宽度小于中间段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第一固定段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固定带上,再利用第二固定段来稳固地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整个过程由于不会粘贴患者皮肤,使得拆卸本实用新型时不会撕扯患者的皮肤。固定段设置的背胶可以很方便地将面部医用导管缠绕固定在固定带上,最后利用带体上设置的分叉结构以及魔术贴的毛刺面和绒面的粘合来最终固定面部医用导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过程中无需粘贴患者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固定段;2、中间段;3、第二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一次性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带包括带体,带体包括中间段2、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的第一固定段1和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的第二固定段3,第一固定段1、中间段2和第二固定段3依次连接为一体。

本方案选择在第一固定段1的正面设置背胶和覆盖在背胶表面上的背胶保护纸,利用背胶将面部医用导管缠绕固定在带体上。第二固定段3设置有分叉结构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在带体上,分叉结构的一面设置有魔术贴毛刺面,分叉结构的另一面设置有魔术贴绒面,可以很轻松的将面部医用导管固定。

中间段2的一面设置有魔术贴毛刺面,另一面设置有魔术贴绒面。可以将分叉结构的正面和中间段2的正面均设置为魔术贴毛刺面或魔术贴绒面;也可以将中间段2的正面设置为毛刺面,分叉结构的正面设置为魔术贴绒面;还可以将中间段2的正面设置为绒面,分叉结构的正面设置为魔术贴毛刺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时,本方案优选第一固定段1的宽度小于中间段2的宽度,并分叉结构的正面和中间段2的正面均设置为魔术贴毛刺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更加方便地的固定面部医用导管。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段的背胶保护纸去除,再将第一固定段缠绕固定面部医用导管,然后从面部一侧向后绕过头颈,分开分叉结构,将面部医用导管置于分叉结构的中间,将分叉结构的两条分叉部分骑跨面部医用导管后拉紧,利用带体上设置的魔术贴绒面和毛刺面的粘合来固定面部医用导管,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将魔术贴毛刺面接触到患者的皮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过程中无需粘贴患者皮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