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7778发布日期:2020-06-05 22:2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法匹拉韦(favipiravird),化学名为6-氟-3-羟基吡嗪-2-甲酰胺,是由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于2011年7月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新发或者复发的流感病毒感染。

法匹拉韦如下面的结构式所示:

已经知道,原料药物在配制成制剂时,需要有效地赋予制剂满足药品上市要求的性质,例如人体可接受、药品稳定等。

一般的冻干制剂制备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冻干中间体配制、预冻结、升华干燥(或称一次干燥)和解析干燥(或称二次干燥)步骤等。干燥后的产品疏松多孔,呈海绵状,加水后溶解迅速而完全。另外,冻干产品干燥在真空下进行,氧气极少,因此冻干制剂与水溶性注射液相比,不易水解和氧化,产品质量更稳定,患者用药安全性更有保障。

然而,对于供注射使用的冻干制剂而言,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是必须重点关注和考察的检测项目,也是该制剂的关键质量指标。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是指药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由各种途径产生或混入的微粒性杂质,粒径在1~50μm、肉眼不可见,但因其可随血液流动却不能被代谢而可能对人体造成难以发现和潜在的严重危害。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发生光散射和光吸收现象,致使溶液显示出浊度。

专利tw201934539a报道了一种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制备方法,系将法匹拉韦与氢氧化钠成钠盐(该专利中称之为盐a)后,再进行冷冻干燥(二次干燥温度最高可达70℃)。

专利cn103209967a报道了一种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制备方法,系将法匹拉韦与葡甲胺生成法匹拉韦葡甲胺盐后,再进行冷冻干燥(二次干燥温度最高可达60℃),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复溶性。

发明人经研究惊异的发现:法匹拉韦及其盐(例如钠盐,例如钾盐,例如葡甲胺盐)易发生升华,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更惊奇的是,38℃温度是法匹拉韦升华的临界温度点,低于该温度,法匹拉韦升华现象几乎可忽略,而当温度高于38℃时,在密闭容器中,即升华明显,具体而言,是形成类似于“霜”样针状细小晶体附着于容器内壁。该细小晶体物质的溶解性不佳。由此发明人联想到,并经科学实验证明:在法匹拉韦及其盐(例如钠盐,例如钾盐,例如葡甲胺盐)冻干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如采用高于38℃的干燥条件,则会在冻干小瓶内形成相同的细小晶体,不仅仅影响制剂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因此而导致制剂复溶时间延长,不溶性微粒数量升高,继而影响产品浊度。

以上专利中并未明确关注因法匹拉韦高温受热而导致的升华现象,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关键质量缺陷。同时,以上专利也并未提出解决以上所述问题的方法。此外,法匹拉韦在高温及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碱降解,产生有关物质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有新的冻干制剂生产制造技术应用于法匹拉韦,可以克服因生产过程中法匹拉韦的升华而导致的不溶性微粒,浊度,有关物质等冻干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冻干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的缺陷,尤其是不溶性微粒,浊度。

由于法匹拉韦及其盐(例如钠盐,例如钾盐,例如葡甲胺盐)高于38℃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升华的特性,本发明人努力通过试验寻求有效的降低该特性对制剂产品质量影响的方法。在试验摸索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在法匹拉韦及其盐的水性体系中,加入适量叔丁醇,与水形成一定比例的二元混合溶媒体系再低温冻干,可以使得冻干产品具有很好的复溶性,较低的水分,且不溶性微粒显著降低。分析这个令人惊喜的效果的原因,似乎可以归结为:1)叔丁醇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且有助于法匹拉韦的溶解。在冻结过程中形成针状结晶,能改变溶质的结晶方式,晶体升华后形成管状通道,减小溶剂升华阻力、提高干燥速度。2)由于叔丁醇相较于水的更高挥发性,使之其可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升华,从而避免法匹拉韦及其盐因受热(特别是受热温度超过38℃)而导致的升华,继而避免不溶性微粒的形成和浊度的发生。

通过本发明所制得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不仅性状美观,含水量低,而且其复溶时间显著缩短,不溶性微粒计数显著降低,浊度水平也显著降低,同时维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其配方包含有活性成分法匹拉韦,ph调节剂,赋形剂,冻干添加剂以及注射用水。进一步地,以上组合物中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赋形剂为甘露醇。冻干添加剂为低沸点有机溶剂。

特别地,具体地,以上组合物含有的冻干添加剂为叔丁醇。

本发明所述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配方之重量份配方比为:2~12份法匹拉韦、0.5~3份氢氧化钠、0~30份甘露醇、5~30份叔丁醇和25~92.5份水。

优选地,以上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配方之重量份配方比为:3~10份法匹拉韦、0.75~2份氢氧化钠、5~20份甘露醇、10~20份叔丁醇和48~81.25份水。

更优选地,以上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配方之重量份配方比为:4~6份法匹拉韦、1~1.5份氢氧化钠、10~20份甘露醇、15~20份叔丁醇和54.5~70份水。

特别优选地,以上供注射用法匹拉韦的冻干制剂配方之重量份配方比为:6份法匹拉韦、1.5份氢氧化钠、20份甘露醇、20份叔丁醇和52.5份水。

本发明所制备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单剂量制剂灌装量是1ml~20ml。

优选地,本发明所制备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单剂量制剂灌装量是2ml~15ml。

更优选地,本发明所制备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单剂量制剂灌装量是10ml。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处方量40~90%的注射用水来溶解甘露醇,控制温度38℃以下(优选15~35℃),加入法匹拉韦,加入叔丁醇,剪切搅拌下,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0~9.0之间,应得到澄清溶液,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或等同质量的其它滤膜)过滤,灌装于西林瓶内;

(2)预冻阶段: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急速降温(降温速度大于20℃/h),使得样品温度降至-25~-60℃,维持0.5~5h;

(3)升华及解析干燥阶段: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10~5℃,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2~20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25~35℃(不高于35℃),保持1~5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中间体溶液的配制和冻干工艺是决定成品质量(如有关物质;如外观)的关键步骤,其中的关键参数,如生产步骤各个阶段的温度;如相应操作阶段的真空度;如升温和降温的速度等因素都会给最后产品质量形成显著影响。

本发明所述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制备工艺的新颖且有效之处在于:整个制备过程中维持温度低于38℃。具体而言,中间体溶液配制过程中维持温度低于38℃,优选为15~35℃;解析干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低于38℃,优选为25~35℃。

具体地,以上所述中间体溶液配制过程中维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如15℃),是为了防止叔丁醇的挥发,同时为了防止法匹拉韦活性物质升华损失。

具体地,以上所述中间体溶液冻干过程中的解析干燥程序中维持相对较高(如35℃),但低于38℃的温度,是为了加速叔丁醇以及水分的挥发,更是为了防止法匹拉韦活性物质升华,并避免因法匹拉韦升华而引发的冻干制剂质量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具有良好的制剂学特征属性,如良好的外观,较低水分,较低的有关物质(降解产物)水平。特别是,复溶时间短,不溶性微粒显著较低,浊度水平明显降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控制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制备工艺过程中的温度低于38℃,避免法匹拉韦在中间体溶液配制以及冻干过程中活性成分法匹拉韦的升华,从而避免因此而引发的冻干粉针剂的质量缺陷,如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如浊度的升高,如有关物质(降解产物)水平的升高;

通过供注射用法匹拉韦药物组合物中加入叔丁醇,充分利用其易于挥发特性,使得整个制备过程中得以在较低温度下(低于38℃),较短冻干过程内完成,而避免前述公开专利中所述的高温、较长的冻干过程,但同样可获得良好的质量(如低水分,如外形美观)。

本发明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法匹拉韦的含量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测定,并且随着技术进步,测定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在本发明中对法匹拉韦的含量测定方法不作特别的限定。然而,在一个实例中,本发明法匹拉韦的含量可以参照以下hplc条件测定: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键合柱(agelampc18(2)(4.6*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0.6%的三氟乙酸水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2.6)-乙腈(92:8);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器:uv检测(波长323nm);系统适应性:杂质d(6-氯-3-羟基吡嗪-2-甲酰胺),杂质e(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色谱峰和法匹拉韦色谱峰相互之间分离度不得小于4.0,理论板数按法匹拉韦峰计算不低于3000。可以使用纯度大于99.5%的法匹拉韦及其杂质作为对照品进行测定。在本发明中,如未特别说明,组合物或原料药中法匹拉韦的量或相对量是通过以上hplc条件的方法测定。

本发明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法匹拉韦的有关物质的测定可参照采用以上含量测定的相同hplc条件进行测定,组合物或原料药中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均按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定量计算。

本发明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质量属性,如水分,如澄清度,如不溶性微粒,均可参照ich成员国公认的药典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采用适宜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例如水分采用卡尔-费歇尔(karl-fisher)法测定;例如不溶性微粒采用智能微粒检测仪(gwj-6型)进行测定,例如澄清度采用浊度计(wgz-200a)进行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包括但并不仅限于以下实例。

对比例1:

100支处方(参考专利tw201934539a)

制备方法(参考专利tw201934539a)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60%注射用水中,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速冻至-45℃,使得样品温度降至-25~-50℃,维持2~4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0℃,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10~15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60℃,保持8~10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对比例2:

100支处方(参考专利cn103209967a)

制备方法(参考专利cn103209967a)

(1)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86%注射用水中,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葡甲胺,搅拌溶解。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得到滤液(ph8.0),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速冻至-60℃,使得样品温度降至-25~-45℃之间,维持1~3h;随后,升温至-10℃,维持1~3h,再次冷冻至制品温度处于-60~-30℃之间,继续维持2~4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1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5℃,保持20~25h直至制品温度同设定温度一致;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50℃,前箱真空度设置为10pa后保持10~15h,直至制品温度同设定温度一致;关闭真空泵,结束冻干程序。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对比例3:

100支处方

制备方法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60%注射用水中,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速冻至-45℃,使得样品温度降至-25~-50℃,维持2~4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5~0℃,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10~15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35℃,保持35~40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实施例1:

100支处方

制备方法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90%注射用水中,控制温度15~20℃之间,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叔丁醇,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6.0~9.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急速降温至-25~-50℃,维持0.5~2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5~0℃,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6~12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30℃,保持1~3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实施例2:

100支处方

制备方法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90%注射用水中,控制温度25~35℃之间,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叔丁醇,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6.0~9.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急速降温至-35~-60℃,维持2~4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0~5℃,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4~8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35℃,保持1~3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实施例3:

100支处方

制备方法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90%注射用水中,控制温度20~25℃之间,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叔丁醇,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8.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2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10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急速降温至-35~-50℃,维持2~5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0~5℃,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6~10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35℃,保持3~5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实施例4:

100支处方

制备方法

(1)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法匹拉韦加入到90%注射用水中,控制温度20~25℃之间,呈混悬状态,往其中加入叔丁醇,剪切搅拌,直至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8.0,补水至全量,0.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灌装于10ml西林瓶内,每瓶装量5ml;西林瓶半加塞放入冻干机中,实施冷冻干燥。

(2)法匹拉韦冻干制剂的预冷冻结

将上述法匹拉韦冻干制剂中间体溶液急速降温至-35~-50℃,维持3~5h。

(3)升华及解析干燥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前箱真空度低于200pa后,调节隔板温度至-5~5℃,维持真空压力在50~220pa,保持0.5~12h直至水线消失;随后,将搁板温度升至30℃,保持1~4h;关闭真空泵。

(4)将制得样品出箱,轧盖,即得供注射用法匹拉韦冻干制剂。

实施例5: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和本发明实施例1,施例1,施例2和实施例3所得产品初始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对比例及实施例产品初始(0月)质量对比结果

备注:*杂质e为法匹拉韦碱性降解产物,化学名为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杂质d为法匹拉韦原料中的工艺杂质,化学名为6-氯-3-羟基吡嗪-2-甲酰胺§不溶性微粒(个/ml)的限度为:粒径≥10μm(≤6000/ml),粒径≥25μm(≤600/ml)

以上检测的结果显示,1)通过对比例1和对比例2所制得产品的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的质量属性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人对于法匹拉韦及其盐在高温下暴露后(对比例1产品60℃温度暴露8~10h,对比例1产品50℃温度暴露10~15h)升华而引发的问题的担忧,具体表现为不溶性微粒个数较高,浊度升高,处于限度边缘。2)通过对比例1和对比例3,二者具有相同的配方组成,中间体溶液配制过程,预冻,一次升华程序,仅解析干燥温度不同(对比例1产品60℃温度暴露8~10h,对比例3产品35℃温度暴露35~40h),但对比例3所制得产品的复溶溶液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的质量属性结果,则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显然,这一主要效果的取得与维持整个制造过程低于法匹拉韦升华临界温度(38℃)显著相关。但是,低温(35℃)解析干燥导致冻干时长显著延长(25vs51h),生产成本升高,不利于商业化放大生产。3)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得产品的的复溶溶液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的质量属性结果,则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与比例1相当,不但冻干时长缺显著缩短,而且所得制品的水分也显著更低,复溶时间更短(见上表1),这获益于配方中叔丁醇的引入,其良好的挥发性使得冻干过程更加快捷和有效。4)作为本发明的次要效果是,由于组合物配方中引入叔丁醇,其良好的助溶效果使得低温配液成为可能,快速溶解的过程使得法匹拉韦的主要降解产物(具体为碱性降解产物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水平更低。

实施例6: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3所得样品分别于长期(25±2℃/60±5%rh)和中间(30℃±2℃/75±5%rh)条件下放置稳定性研究,分别于0、1、3月取样,考察产品质量,结果如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对比例1及实施例3产品长期(25±2℃/60±5%rh)稳定性对比结果

备注:*杂质e为法匹拉韦碱性降解产物,化学名为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杂质d为法匹拉韦原料中的工艺杂质,化学名为6-氯-3-羟基吡嗪-2-甲酰胺§不溶性微粒(个/ml)的限度为:粒径≥10μm(≤6000/ml),粒径≥25μm(≤600/ml)

表3,对比例1及实施例3产品中间(30℃±2℃/75±5%rh)稳定性对比结果

备注:*杂质e为法匹拉韦碱性降解产物,化学名为6-氟-3-羟基吡嗪基-2-甲酸;**杂质d为法匹拉韦原料中的工艺杂质,化学名为6-氯-3-羟基吡嗪-2-甲酰胺§不溶性微粒(个/ml)的限度为:粒径≥10μm(≤6000/ml),粒径≥25μm(≤600/ml)

以上检测的结果显示,1)对比例1和实施例3所制得产品在长期和中间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的各项质量属性结果,与初始(0月)数据相比较,各质量属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稳定性均良好,尤其是实施例3所制备的产品,稳定性放置期间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几乎未发生变化,仍然维持良好的溶液复溶澄清状态,以及较低水平不溶性微粒计数。2)本试验考察期内,相较于对比例1,实施例3所制得产品的碱性降解产物的水平的升高幅度和趋势显著较低,这可能跟实施例3所制得产品的较低水分有关,因已知该杂质的产生和升高,主要在溶液状态下最为明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新性思维,启发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