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0525发布日期:2021-07-13 16:3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泵血导管泵。



背景技术:

心脏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重要器官。心脏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一个心室和一个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通过室间隔,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通过房间隔阻断。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血流方向通过二尖瓣调节。健全的二尖瓣确保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左心房流到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向全身动脉。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血流方向通过三尖瓣调节。三尖瓣确包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再由右心室泵往肺动脉。

心力衰竭则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1/5的心脏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我国心衰发病率达到0.9%。且5年的死亡率超过60%。但在很长时期内,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将远远大于可提供心脏移植的供体数量,左心室辅助装置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还为患者寻找适合的供体,或者争取手术时间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临床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vad)的应用已从心血管手术后复苏、心脏移植过渡或替代,拓展至心肌功能的恢复乃至心力衰竭的永久性治疗。心室辅助装置不仅可以作为心脏移植前过渡的桥梁,通向心肌恢复的扁舟,也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用于心衰患者的救治。

目前主要的心室辅助装置主要是在左心室心尖和主动脉位置在心脏外建立通路,利用离心泵将血液由心室抽吸到主动脉位置。由于该通路位于心脏外面,故该手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进行完成。开胸手术,对于患者创伤较大,且较多高龄心衰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引起的创伤,愈后较差。

另外,急性、慢性心衰,或者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心脏输出量下降会引起肾脏灌注压不足,肾滤过能力减低。持续的肾脏灌注压不足会导致肾脏细胞缺血,从而引起肾脏细胞梗死,导致肾脏衰竭。目前,针对于肾供血不足引起的肾衰竭,同样需要进行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在血管外建立辅助泵血的通路,对于患者创伤较大,且较多高龄心衰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引起的创伤,愈后较差。

其他的静脉、动脉、右心室等也会出现类似的灌注压不足或输血不足的问题,目前针对该类病症均没有合适的创伤性小的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泵血导管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血液灌注压不足或血液输出量不足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创伤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能够经导管植入动脉、静脉、左心室或右心室内,包括固定支撑组件、流体管和轴流叶轮;

所述流体管上设置有血液进口和血液出口,所述轴流叶轮包括旋转轴和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叶片,所述叶片及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流体管内;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与所述流体管的管壁连接,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具有可逆的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处于收纳姿态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折叠收纳在所述流体管上,以使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能够配置在导管内;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处于展开姿态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沿所述流体管的径向向外展开,以与所述输血器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配置成安装在输血器官内,所述支撑架环绕在所述流体管的外周面上,所述支撑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流体管的管壁外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轴向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流体管沿所述流体管的径向向内折叠收纳或沿所述流体管的径向向外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轴向的第一端套设固定在所述流体管的管壁的外周面上,所述连接部的轴向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展开姿态,所述连接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远离所述流体管向外倾斜设置,所述支撑部平行于所述流体管的轴向并与所述流体管间隔设置;

和/或;

所述支撑架呈网格状;

和/或;

所述支撑架在展开姿态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的第一端与所述流体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脚的第二端能够相对所述流体管沿所述流体管的径向向内折叠收纳或沿所述流体管的径向向外展开,且在展开姿态,所述固定支脚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相对所述流体管向外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脚的第二端弯折有固定部,在所述展开姿态,所述固定部面向所述流体管的外周面弯折;

和/或;

所述固定支脚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呈凹凸的曲线状;

和/或;

所述固定支脚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支脚沿所述流体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和/或;

所述固定支脚在展开状态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和/或;

所述固定支脚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和/或;

支撑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管连接有加长管,所述流体管与所述加长管连通,所述血液进口设置在所述加长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网孔形成所述血液进口;

和/或;

所述加长管具有柔性。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包括应变单元和应变片;

所述应变单元呈管状,所述应变单元与所述流体管靠近血液出口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应变单元包括形成血液流通通道的应变薄片和设置在所述应变薄片外侧的支撑管体,所述支撑管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应变孔,所述应变片贴合在相邻应变孔之间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体包括多个沿所述支撑管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应变芯部,相邻所述应变芯部之间通过第一杆部连接,所述应变芯部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固定筒,且每个所述应变芯部的轴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杆部与对应端的环形固定筒连接,相邻所述应变芯部、所述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及所述环形固定筒之间形成所述应变孔,所述应变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宽度,所述应变片贴合在所述应变芯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成设置在体外,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丝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或,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成设置在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保护套和动力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动力器安装在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流体管通过连接架连接,所述动力器的输出轴穿过其中一端的密封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成设置在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保护套和动力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动力器安装在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流体管通过连接架连接并同轴设置,所述动力器的输出轴穿过靠近所述流体管的密封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密封件为绝缘硬质材料,所述保护套的材质为绝缘软质材料。

进一步地,远离所述流体管的密封件连接有用于导线穿过的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为螺旋叶片;

和/或;

所述流体管的内径为3毫米~8毫米;

和/或;

所述流体管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经过导管由股动脉植入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左心室或右心室内;或,所述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经过导管由股动脉植入所述左心室和与左心室连通的主动脉内,所述流体管固定在与左心室连通的主动脉内,所述流体管跨过主动脉瓣膜伸入左心室。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能够经导管植入动脉、静脉、左心室或右心室等输血器官内,包括固定支撑组件、流体管和轴流叶轮;流体管上设置有血液进口和血液出口,轴流叶轮包括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叶片,叶片及旋转轴安装在流体管内;固定支撑组件与流体管的管壁连接,固定支撑组件具有可逆的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固定支撑组件处于收纳姿态时,固定支撑组件折叠收纳在流体管上,以使辅助泵血导管泵能够配置在导管内;固定支撑组件处于展开姿态时,固定支撑组件沿流体管的径向向外展开,以与输血器官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撑组件处于收纳姿态下,将辅助泵血导管泵经导管植入输血器官内,例如与左心室连通的主动脉或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内,在植入相应的输血器官后,导管泵被释放,固定支撑组件展开与输血器官连接,将辅助泵血导管泵固定在输血器官内,此时轴流叶轮转动即可辅助泵血。本发明辅助泵血导管泵的轴流叶轮占用空间小,流体管的直径可设计较小,且固定支撑组件的姿态可变,使其能够经导管植入到输血器官内,不需要进行开胸等大型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本发明辅助泵血导管泵可以应用的动脉包括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肺主动脉等,可以应用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其中,本发明辅助泵血导管泵应用于与左心室连接的主动脉内时,流体管的血液进口与左心室连通,用于改善心脏内部血流动力学性能,增大心输出量或者用于辅助高风险的心脏手术;应用于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内时,可以提高降主动脉内的肾脏灌注压,用于防止急性心衰导致的肾衰竭,应用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者肺动脉内部等,可增加血管内部压力,提高各输血器官的血流灌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用于辅助心室泵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包括第一种加长管时的辅助心室泵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包括第二种加长管时的辅助心室泵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固定支脚与流体管连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的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右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应变单元的轴测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应变片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泵血导管泵用于降主动脉时的示意图。

图标:1-左心室;2-主动脉;3-降主动脉;100-流体管;101-血液进口;102-血液出口;110-加长管;210-支撑架;211-连接环;212-连接部;213-支撑部;220-固定支脚;221-固定部;300-轴流叶轮;400-测压组件;410-应变单元;411-应变薄片;412-支撑管体;401-应变芯部;402-第一杆部;403-第二杆部;404-环形固定筒;405-应变孔;420-应变片;500-驱动机构;510-动力器;520-保护套;530-密封件;600-内管;700-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中的箭头表示的是血液流动方向。

如图1~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能够经导管植入动脉、静脉、左心室或右心室等输血器官内。该辅助泵血导管泵包括固定支撑组件、流体管100和轴流叶轮300。流体管100上设置有血液进口101和血液出口102,轴流叶轮300包括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叶片,叶片及旋转轴安装在流体管100内。固定支撑组件与流体管100的管壁连接,固定支撑组件具有可逆的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固定支撑组件处于收纳姿态时,固定支撑组件折叠收纳在流体管100上,以使辅助泵血导管泵能够配置在导管内;固定支撑组件处于展开姿态时,固定支撑组件沿流体管100的径向向外展开,以与输血器官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支撑组件具有可逆的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指的是:固定支撑组件具有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并且能够从收纳姿态展开至展开姿态,也能够从展开姿态折叠至收纳姿态,且在姿态变化时固定支撑组件不会出现损坏,且可执行多次。

动脉包括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肺动脉等,静脉包括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等。也即,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可配置成经过导管由股动脉植入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左心室1或右心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能够经导管植入血液流动的动脉、静脉、左心室或右心室等输血器官内应当做广义理解,也即辅助泵血导管泵可以全部位于单一输血器官内,也可位于相邻两个输血器官内,以便于将上一输血器官的血液输送至下一输血器官,例如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经过导管由股动脉植入左心室1和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升主动脉靠近左心室1的部分)内,流体管100固定在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内,流体管100跨过主动脉瓣膜伸入左心室1,也即,流体管100的远端跨过主动脉瓣膜伸入心室,近端在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内。

叶片一般为螺旋叶片,流体管100的内径可为3毫米~8毫米,一般在4毫米~6毫米之间最佳,可以是4毫米、5毫米或6毫米。

辅助泵血导管泵可配置成经导管由股动脉植入。在固定支撑组件处于收纳姿态下,将辅助泵血导管泵经导管植入输血器官内,例如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或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3内,在植入相应的输血器官后,固定支撑组件展开与输血器官连接,将辅助泵血导管泵固定在输血器官内,此时轴流叶轮300转动即可辅助泵血。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轴流叶轮300占用空间小,流体管100的直径可设计较小,且固定支撑组件的姿态可变,使其能够经导管植入到输血器官内,不需要进行开胸等大型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应用于与左心室1连接的主动脉2内时,流体管100的血液进口101与左心室1连通,用于改善心脏内部血流动力学性能,增大心输出量或者用于辅助高风险的心脏手术;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应用于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3内时,可以提高降主动脉3内的肾脏灌注压,用于防止急性心衰导致的肾衰竭;应用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者肺动脉内部等,可增加血管内部压力,提高各输血器官的血流灌注。

在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210,支撑架210配置成安装在输血器官内,支撑架210环绕在流体管100的外周面上,支撑架210的轴向一端与流体管100的管壁外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210的轴向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流体管100沿流体管100的径向向内折叠收纳或沿流体管100的径向向外展开。

具体的,支撑架210包括连接部212和支撑部213,连接部212的轴向的第一端套设固定在流体管100的管壁的外周面上,连接部212的轴向的第二端与支撑部213连接;在展开姿态,连接部212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远离流体管100向外倾斜设置,支撑部213平行于流体管100的轴向并与流体管100间隔设置。如图4、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10的连接部212的第一端(图4和图5的右端,图9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环211,连接环211套设固定在流体管100的外周面上。连接环211上连接有多根肋条,多根肋条以连接环211为起点,向连接部212的第二端成向外倾斜的放射状设置,在每根肋条远离连接环21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网格框。相邻的网格框连接为一体,形成支撑部213。连接部212和支撑部213形成了网格状结构,且形成了大口端开口的漏斗状,结构简单,支撑强度大。

其中,支撑架210为弹簧机构的件。支撑架210可以通过弹性变形在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下切换,此时支撑架210在自然状态时处于展开姿态,在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导管的挤压作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化为收纳姿态;在撤去外力(例如从导管内释放出后)时,能恢复至展开姿态。支撑架210也可以采用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加工而成,通过记忆合金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实现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支撑架210在展开状态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以使支撑架210具有一定的抗振能力,在支撑架210将导管泵固定在输血器官内时,可缓解叶片及电机运转产生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脚220,固定支脚220的第一端与流体管100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支脚220的第二端能够相对流体管100沿流体管100的径向向内折叠收纳或沿流体管100的径向向外展开,且在展开姿态,固定支脚220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相对流体管100向外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支脚220的第二端弯折有固定部221,在展开姿态,固定部221面向流体管100的外周面弯折。

如图7所示,流体管100采用镍钛合金支架材料,左端有多个固定支脚22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3个,3个固定支脚220沿流体管100的周向均布。在固定支脚220的自由端,也即第二端处,通过弯折设计有上翘的固定部221。固定部221用于与输血器官(例如主动脉2)的内壁抵接,可以防止固定支脚220的自由端刺破输血器官的内壁,且可提高固定支脚220与输血器官的接触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固定支脚220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呈凹凸的曲线状,如图8所示,每个固定支脚220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固定支脚220采用凹凸曲线结构,可以起到减振作用。本实施例固定支脚220可以通过弹性变形,在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下切换,此时固定支脚220在自然状态时处于展开姿态,在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导管的挤压作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化为收纳姿态;在撤去外力(例如从导管内释放出后)时,能恢复至展开姿态。固定支脚220也可以采用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加工而成,通过记忆合金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实现展开姿态和收纳姿态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固定支脚220在展开状态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以使固定支脚220具有一定的抗振能力,在固定支脚220将导管泵固定在输血器官内时,可缓解叶片及电机运转产生的振动。

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撑组件包括上述的固定支脚220和支撑架210,具体结构如上述所述。

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固定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形式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确定。

例如,图1~图3所示,在辅助泵血导管泵应用于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内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导管泵在目标植入位置的固定,保证导管泵稳定工作,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210和固定支脚220,支撑架210和固定支脚220均用于固定流体管100。其中,支撑架210用于支撑在主动脉瓣膜上部血管内部,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固定支脚220为弹性结构设计,在导管泵释放过程中用于支撑在主动脉瓣膜下流出道位置,也即固定支脚220与主动脉瓣下流出道的血管接触,一方面可以防止流体管100摆动,也可以减轻导管泵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在固定支脚220的自由端处,设计为上翘弯折的固定部221,可以防止自由端刺破主动脉2的根部。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210和固定支脚220均为具有弹性变形的结构件,两者一起固定导管泵,将导管泵固定在目标植入位置,可以防止流体管100摇摆,从而产生不稳定血流,同时,也可以减少电机运转产生的振动。

再例如,在辅助泵血导管泵应用于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3内时,固定支撑组件可以包括支撑架210和固定支脚220,如图16所示,支撑架210和固定支脚220均与降主动脉3的血管壁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泵血导管泵也可以只设计有支撑架210或只设计有固定支脚220实现导管泵固定,例如应用于与肾血管连通的降主动脉3内时,固定支撑组件可以不设置支撑架210或者部设置固定支脚220。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1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为了提高固定稳定性,支撑架210可以沿流体管100的轴向依次设置多个,同样,固定支脚220的数量不限于一组,也可沿流体管100轴向设置多组。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配置成植入与左心室1连通的主动脉2内时,流体管100还连接有能够深入左心室1的加长管110,流体管100与加长管110连通,血液进口101设置在加长管110上。

也即相当于在流体管100设置有延长部,延长部形成加长管110,在导管泵释放在主动脉2内时,加长管110伸入至左心室1内。加长管110具有柔性,也即加长管110是通过软质材料,例如硅胶或者软质塑料,加工而成的管,如图2所示;或者加长管110是金属的弹簧管,如图3所示,以防止加长管110对左心室1造成损伤。加长管110还可设置有多个网孔,多个网孔形成血液进口101。

可以理解的是,加长管110深入到左心室1内并在左心室1内形成血液进口101,由于左心室1内的血液流速低于主动脉2内的流速,所以方便了血液进入流体管100内,增加了血液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加长管110能够使导管泵的血液进口101伸入到左心室1内部,加长管110的长度可以设计有多个规格,进而可以根据患者的左心室1大小选择合适的尺寸组装到导管泵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还包括测压组件400,测压组件400包括应变单元410和应变片420,应变单元410呈管状,应变片420贴合在应变单元410上,应变单元410与流体管100靠近血液出口102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变单元410包括形成血液流通通道的应变薄片411和设置在应变薄片411外侧的支撑管体412,支撑管体4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应变孔405,应变片420贴合在相邻应变孔405之间的管壁上。应变片420可以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至控制器或显示设备,从而可以通过应变单元410可获知流体管100内的血压。

进一步地,支撑管体412包括多个沿支撑管体41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应变芯部401,相邻应变芯部401之间通过第一杆部402连接,应变芯部401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固定筒404,且每个应变芯部401的轴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杆部403与对应端的环形固定筒404连接,相邻应变芯部401、第一杆部402、第二杆部403及环形固定筒404之间形成应变孔405,应变芯部401的宽度大于第一杆部402和第二杆部403的宽度,应变片420贴合在应变芯部401上。

具体的,以辅助左心室1泵血为例。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可以实时测定流体管100和主动脉瓣上的压差,测压组件400由一个应变单元410和三个应变片420构成。应变单元410包括第一杆部402、第二杆部403、应变芯部401,应变单元410内部有一个金属薄片,也即应变薄片411。其中应变片420贴在应变芯部401,其原理为利用流体管100的内外压差,即p1-p2=▽p(p1为流体管100的内部压力,p2为流体管100的外部压力,▽p为压差),使应变薄片411产生变形,继而使应变芯部401发生应变,通过应变片420测定应变芯部401的应变以测定压差。故而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导管泵的工作状态,同样可以根据压差调整导管泵的工作压力。应变单元410采用了设置应变孔405的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测压组件的敏感度,能够精确的测试压差。同样的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杆部402和第二杆部403的宽度,以调整应变芯部401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还包括驱动机构500,驱动机构500可以配置成设置在体外,驱动机构500通过传动丝与旋转轴连接。驱动机构500也可配置成设置在体内,此时,驱动机构500包括保护套520和动力器510,保护套520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530,动力器510安装在保护套520内,保护套520与流体管100通过连接架700连接,动力器510的输出轴穿过其中一端的密封件530与旋转轴连接。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以驱动机构500设置在体内为例进行说明,密封件530和保护套520应当具有耐酸防水的特性,也即在放在血管内时,不会被血液腐蚀,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电机,防止漏电。密封件530可采用绝缘硬质材料,例如陶瓷,保护套520的材质为绝缘软质材料,例如橡胶、硅胶等。

动力器510一般为电机。如图6所示,流体管100的血液出口102所在的一端连接有测压组件400,连接架700设置在测压组件400的支撑管体412远离流体管100的一端,其中一个密封件530连接在保护套520与连接架700之间。电机设置在保护套520内,并与叶轮直接连接,驱动叶轮旋转,将血液从左端吸入从右端(以图6为参照)排出。连接架700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血液出口102,以便于血液流入主动脉2内。密封件530和保护套520能够保护电机,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防止电机漏电。

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的保护套520、测压组件400的支撑管体412及流体管100同轴设置,以保证电机带动叶轮转动时的稳定性。为了方便导线的设置,远离流体管100的密封件530还连接有用于导线穿过的内管600,具体的导线包括测压组件400的信号线、电机的传动丝或电机的电源线等等。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相当于一款经导管的轴流泵,用于辅助心衰患者实现心脏泵血的功能,改善心脏内部血流动力学性能,增大心输出量或者用于辅助高风险的心脏手术,或者辅助肾衰患者提高肾透压。具体导管泵可经由股动脉进行植入,手术过程创伤小,且时间短。在应用于辅助左心室1泵血时,导管泵植入位置为主动脉2位置,导管泵通过电机驱动内置在流体管100内部的螺旋叶片旋转,实现泵血功能,使得血液从左心室1内部的血液进口101处抽吸进入流体管100,从血液出口102处排出。固定支脚220和支撑架210,能够有效的固定导管泵的位置,同时能够消除电机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摆动和震动。并且,固定支脚220和支撑架210的结构简单,在使用本实施例辅助泵血导管泵时,可同时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手术,可避免手术中相关导管泵的导管及引线等的缠绕,设备相互干涉较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