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制剂及制剂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1824阅读:20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氢青蒿素制剂及制剂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Dihydrqinghaosu)的制剂配方及其制剂工艺。
疟疾是当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全球有102个国家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2、7亿人得疟疾,每年约百余万人死于疟病。特别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耐药性,恶性疟原虫已经对所有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而抗疟药的耐药性导致感染者人数剧增并代来更严重、更复杂的疟疾,如死亡率很高的脑型疟疾……。为此迫切需要创造新化学结构的抗疟新药。长期以来,抗疟药主要以喹宁类药物为主。自60年代氯喹产生抗性以来,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抗疟新药,美国筛选了30余万种化合物,以甲氟喹为好,作为重点开发。但此药易产生抗性,不好单独使用,曾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配合使用,制成口服长效片剂“FANSIMEF”但近年来发现甲氟喹有神经毒。近年来,国内从植物青蒿中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抗疟新药,目前临床应用的有青蒿素栓剂、蒿甲醚油肌注剂、青蒿琥酯钠水静注剂等一系列青蒿素衍生物制剂。但这些药物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复燃率高、使用不方便及成本较高等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高效、速效、安全、剂量小、复燃率低、服用方便、价格便宜的适用于广大疟区使用的新型抗疟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新研制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还原产物)为主要原料,制成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是继青蒿素问世之后,我国创制的又一新化合物,其抗疟疗效高于青蒿素10倍,经动物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药在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排泄迅速,特别是复燃率明显减低,为一比较理想的抗疟新药。
通过试验表明,口服双氢青蒿素的杀虫速度可赶上青蒿琥酯静脉注射,超过蒿甲醚肌肉注射,由于注射剂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因此首先设计了片剂、胶囊剂、干糖浆等剂型。另外,为了方便各类病人用药还选择了栓剂以直肠给药。
双氢青蒿素片(以下为每片用量),双氢青蒿素20mg,用50mg淀粉为稀释剂和崩解剂,以10mg糖粉调节片面及硬度,以8%淀粉浆作粘合剂制成软材,另外加入5%羧甲基淀粉以进一步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使用。按常规方法压片。
双氢青蒿素胶囊剂(以下为每粒用量),双氢青蒿素20mg,加淀粉150mg,糖粉30mg,5%羧甲基纤维素,8%淀粉浆制粒,干燥后装入胶囊。也可将上述原料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制成干粉装入胶囊。
双氢青蒿素干糖浆(以下为每袋用量),双氢青蒿素60mg,糖粉920mg,香精、柠檬黄水溶后与其溶合,5%糖浆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后装袋。
双氢青蒿素栓(每粒用量),双氢青蒿素60mg,加吐温-801ml,甘油2ml,与加热溶化后的脂肪酸甘油脂适量混合搅拌,制粒灌装。
除上述制剂外,双氢青蒿素还可制成糖浆剂、膜剂、缓释剂、口服液等,也可制成注射剂。
双氢青蒿素制剂疗效明显高于其它抗疟药,特别是复燃率明显降低,为一比较全面的抗疟新药。下为双氢青蒿素与同类药物的比较
除此以外经试验证明人体口服双氢青蒿素1.33小时时血清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平均驻留时间为2.36小时,血清半表期为1.63小时,大鼠20-180(MKD)及狗2.7-33(MKD)连续30天给药,对生理、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特殊毒性方面致突变试验阴性。生殖毒性方面小鼠妊娠敏感期给药,增加吸收胎的发生,未见致畸作用。临床疗效经349例恶性疟治疗全部临床治愈,复燃率低至1.95%,达到国际较高水平。特别是对抗氯喹,抗喹哌疟疾疗效良好。
下面将逐一将制剂处方、制备工艺以实施例给出。
双氢青蒿素片(以每片含量计算)双氢青蒿素20mg结晶研细,过120目筛,淀粉50mg,糖粉10mg分别过120目筛,上述细粉混合过筛三次,使之充分均匀。8%淀粉浆将混粉制成软材,过20目尼龙筛制粒,湿颗粒60℃以下干燥后,加入干颗粒重量5%的羧甲基淀粉和0.5%硬脂酸镁,过20目筛整粒,混匀。常规法压片,外型白色圆片,每片重85.0mg。
双氢青蒿素颗粒胶囊(以每粒用量计算)双氢青蒿素20mg淀粉150mg,糖粉30mg,分别过120目筛,混合均匀,用8%淀粉浆将混合粉剂制成软材,过20目尼龙筛,制粒,60℃以下干燥,加干颗粒重量5%羧甲淀粉和0.5%硬脂酸镁,过20目筛整粒均匀,装胶囊。每粒重量0.2g。
双氢青蒿素干粉胶囊(以每粒用量计算)双氢青蒿素20mg,淀粉130mg,糖粉20mg分别粉碎过120目筛,充分混合后,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滑石粉、液体石蜡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粒重量0.2g。
双氢青蒿素干糖浆(以每袋用量计算)60mg双氢青蒿素,糖粉920mg,分别粉碎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均匀,将香精、柠檬黄分别用离子水溶解后,分次加入混粉中充分混合,用5%糖浆制成软材,12目筛制粒,60℃以下通风干燥,先用10目,再用60目筛整粒后装袋。每袋装量2g。
双氢青蒿素栓(每粒用量)双氢青蒿素60mg,过100目筛,脂肪酸甘油脂1100mg加热熔化,保温待用,50-60℃加入双氢青蒿素粉,搅拌下加入吐温-801ml,甘油2ml,30分钟后过胶体磨,然后上机制粒包装,每粒重量1.16g。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双氢青蒿素制剂及制剂工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双氢青蒿素为原料制成的双氢青蒿素片、双氢青蒿素胶囊、双氢青蒿素干糖浆及双氢青蒿素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氢青蒿素片,其特征在于每片由双氢青蒿素15-25mg,淀粉40-60mg,糖粉8-15mg分别研细,过120目筛,上述混粉以8%淀粉浆制成软材,加入5%羧甲基淀粉,按常规法压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氢青蒿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每粒由双氢青蒿素15-25mg,淀粉100-200mg,糖粉20-40mg,分别过120目筛,充分混匀,用8%淀粉浆将混粉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60℃以下干燥,加颗粒重量5%的羧甲基淀粉和0.5%硬脂酸镁,过20目筛整粒均匀,装胶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氢青蒿素干糖浆其特征在于每袋由双氢青蒿素50-70mg,糖粉800-1000mg,分别粉碎过120目筛,混匀,香精、柠檬黄水溶后与其溶匀,5%糖浆制成软材,制粒,60℃以下干燥,整粒装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氢青蒿素栓,其特征在于每粒由50-70mg双氢青蒿素,过100目筛,1000-1500mg,脂肪酸甘油脂加热熔化,保温待用,50-60℃加入双氢青蒿素粉,搅拌下加入吐温-805-15ml,甘油10-25mg,30分钟后过胶体磨,上机制粒包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氢青蒿素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双氢青蒿素为原料制成的糖浆剂、膜剂、缓释剂、口服液、注射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制剂配方及制剂工艺。双氢青蒿素为近期发现的抗疟新化合物。本发明是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双氢青蒿素片、双氢青蒿素胶囊、双氢青蒿素干糖浆及双氢青蒿素栓等新制剂。提供了一高效、速效、安全、剂量小、复燃率低、服用方便的适用于广大疟区使用的新型抗疟药。
文档编号A61K31/335GK1092291SQ93103989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9日
发明者屠呦呦 申请人:北京市科泰新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