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929458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熊去氧胆酸的药学应用,属于药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细粒棘球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囊性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是由细粒棘球蝴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中绦期幼虫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畜牧业发达的省区。囊性包虫病主要影响肝脏,也可以在肺中发展。目前,针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的方法,即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近年来所采用的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尽管能大大降低包虫病的复发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对肝实质的损伤,但当包虫囊肿体积较大或贴近重要脏器或管道(肝门或胆管)时,则需要选择开放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此种术式可能会有头节的外漏和残留,术中和术后需要药物辅助治疗预防包虫复发。因此总体来看,术中头节外溢及头节的处理不当是手术治疗囊性包虫病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缺陷。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尝试在体外采用高浓度酸性(HCl)和碱性溶液(KOH),临床常用的局部化疗药物有20%高渗盐水,但对周围正常肝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领域也曾有研究发现胆汁可以抑制包虫囊肿的发育,但是胆汁成分复杂,作用目标多,药学效果多变,例如胆汁、胆汁酸在肝脏和血液中滞留会产生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细胞毒作用及急、慢性毒性作用,造成肝损伤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死亡;也曾有研究发现胆汁酸对胰腺腺泡细胞形成损伤等。
[0004]因此,获得一种作用确切、疗效明确、能有效防治细粒棘球蝴病的药物依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申请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惊喜地发现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原头节的生长,从而用于细粒棘球蝴病的临床治疗。
[0006]在本发明中,熊去氧胆酸(UDCA),其化学名称为:3 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是一种亲水胆酸,存在于正常人胆汁中,占人体总胆酸的3%,可松弛胆总管括约肌,促进肝脏糖原蓄积,保肝解毒,自1989年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是FDA批准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唯一药物。
[0007]熊去氧胆酸作为一种溶解胆固醇性结石的药物,因具有较强的抑肝作用而广泛用于多种肝病的治疗。最近国内学者还发现熊去氧胆酸具有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可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按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_GT),降低血脂,明显缓解脂肪肝症状,改善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且不良反应轻微。
[0008]首先,本发明公开了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蝴病药物中的应用。
[0009]上述的药物,既可以是单纯的活性成分原料,还可以是将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与其他辅料做成的各种制剂,例如常见的片剂、胶囊、滴丸、输液、冻干粉针等,对于药物剂型及其相应辅料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0010]上述的细粒棘球蝴病,既可以是动物体上的,也可以是人体上的,根据该症的临床发病部位,通常指的是囊性肝包虫病。
[0011]因此,本发明还公开了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囊性肝包虫病药物中的应用。
[0012]根据需要,可使用不同浓度的熊去氧胆酸,一般来说,为了有效的杀灭病原,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不低于1000 ymol/L。
[0013]针对常见的原头节生长密度,优选的,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为2000-4000 μ mol/L。
[0014]优选的,连续用药时间不低于6天。
[0015]在上述浓度下,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具有比较理想的抑制和杀灭效果。
[0016]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熊去氧胆酸作为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抑制剂的应用。
[00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多种实验环境下,尤其是动物离体实验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动物体内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在体外的生长和头节外溢,需要加入必要的抑制剂,例如20%高渗盐水等。
[0018]与上述类似,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不低于1000 ymol/L,优选的,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为 2000-4000 μmol/L。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熊去氧胆酸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形态的影响,其中,A:空白组原头节:DMSO组原头节;C:2000 μ mol/L UDCA作用6d的原头节;D:4000 μ mol/L UDCA作用6d的原头节;E:2000 μ mol/L UDCA作用12d的原头节;F:4000 μ mol/L UDCA作用12d的原头节。
[0020]图2为不同浓度的熊去氧胆酸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活力的影响。
[0021 ]图3为熊去氧胆酸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其中,A:对照
[0022]组原头节;B、C:4000 μ mol/L熊去氧胆酸作用6d原头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说明熊去氧胆酸(UDCA)的应用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体外实验说明熊去氧胆酸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杀灭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下述实验。
[0024]实验1:UDCA体外作用于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效果
[0025]取新鲜的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蝴的绵羊肝脏,清洁羊肝表面,用75%酒精消毒表面,无菌条件下抽取含原头节的囊液,移入无菌瓶中。用PBS (PH = 7.2)清洗原头节3次至澄清,用0.1%伊红染液做染色排斥实验,98%以上拒染。肉眼观察原头节呈细白沙样均匀颗粒,活性好的原头节沉降速率快,活性不好的或者死亡的原头节沉降速率相对比较慢。
[0026]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虫体呈内陷型,散在密布,虫体结构饱满,呈椭圆形,结构清晰完整,钙颗粒清亮而明显。然后将原头节分装至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置37°C、5% C02培养箱内培养。
[0027]实验分组:RMP1-1640培养基空白对照组、1000 ymol/L UDCA 组、2000 μ mol/LUDCA 组、3000 μ mol/L UDCA 组、4000 μ mol/L UDCA 组、DMSO 组。取六孔板,每孔设 5mL 体系,按以上分组,配好相应的培养液。
[0028]将在体外培养5天后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用PBS (pH = 7.2)清洗3遍,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约2000个原头节,置37°C ,5% C0J?育箱内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DCA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0029]数据统计方法:加药后24h开始,每组每天均匀抽取200 μ L培养液(平均含原头节约90-120个),用0.1 %伊红染色15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活头节拒染、不着色,且有活动性;死亡或活力减弱的原头节红染着色,伴有结构破坏。计算每组每天平均死亡率。每隔4d换液一次(每组体系和浓度同第一次加药时),连续观察,直至最大作用浓度的原头节全部死亡。实验重复三次。实验2:UDCA作用后原头节表面结构的变化
[0030]在测活力的同时,随机取相对应的原头节做电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变化。PBS洗涤3次,每次5min ;置4%戊二醛固定24h。将原头节放入浓度为50%、70%、80%、90%、100%的酒精内逐级梯度脱水,脱水时间分别为5min、10min、30min、Ih至过夜,临界点干燥,真空喷金L00A,在LE01430VP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表层超微结构变化。
[0031]实验结果:
[0032]参考图1,为UDCA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蝴原头节6d及12d的形态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DCA作用后的原头节多呈外翻型,原头节顶突上的小钩排列紊乱,部分脱落,吸盘突起,变形,活动性减弱或死亡。随着UDCA浓度的增加,原头节的形态变化明显。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的原头节顶突凸出或凹入,体积较大,活动良好。
[0033]参考图2,为U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不同浓度UDCA(1000 μ mol/L、2000 μ mol/L、3000 μ mol/L、4000 μ mol/L)体外培养 12d 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活力测定结果见图2,显示不同浓度U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中4000 μ mol/L UDCA作用12d原头节死亡率达100%。3000 μ mol/L作用12d原头节死亡率为74.6%。从活力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原头节的抑制率增加,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各实验组原头节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0034]同时,申请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 UDCA作用后的原头节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原头节表面光滑,多呈内陷型,头节呈球形或椭圆形;用4000 ymol/LUDCA作用细粒棘球蝴原头节6d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头节多呈外翻型,顶突破坏、头钩缺损、吸盘变形,体表出现许多陷窝,皮层呈虫蛀样损害(图3)。
[0035]综上可以看到,不同浓度U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均有抑制作用,浓度为4000 μ mol/L的UDCA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杀伤作用最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加(P < 0.05)。在证实UDCA对原头节有抑制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浓度的UDCA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形态学影响。研究结果显示,UDCA作用后,可导致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内陷型和外翻型原头节是虫体不同的存在形式。当条件适适宜时,原头节顶突内凹,可保护头钩、吸盘、微毛不受损害;当加入UDCA后,外翻型的原头节增多。正常培养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生发层的微毛发育良好,数量多,附着并延伸入角质层内,可增加生发层与角质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棘球蝴无血液供应的情况下仍可较快生长并不断形成育囊。
[0036]总而言之,U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有杀伤作用。
【主权项】
1.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蝴病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不低于1000ymol/L。3.根据权利要求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为2000-4000μ mol/L。4.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囊性肝包虫病药物中的应用。5.熊去氧胆酸作为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抑制剂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不低于1000μ mol/L。7.根据权利要求6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熊去氧胆酸的浓度为2000-4000μ mol/L。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熊去氧胆酸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以熊去氧胆酸杀灭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细粒棘球蚴绦虫,可以显著抑制和杀灭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从而实现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
【IPC分类】A61P33/10, A61K31/575
【公开号】CN105012317
【申请号】CN201510447706
【发明人】吕海龙, 姜玉峰, 郭文平
【申请人】吕海龙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