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儿茶素及相关多酚的新类似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862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表儿茶素及相关多酚的新类似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了表儿茶素和相关多酚的新类似物、其多种官能化衍生物、其制备方 法、包含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酚类天然产物由于其多种生物活性、其在食物中的存在、及其因此与人类健康 的相关性而当前受到关注。多酚类天然产物在其芳香环上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羟基。
[0003] 代表性实例包括:(-)-表阿夫儿茶精((-)-印iafzelechin)、(+)-儿茶素、(-)-表 儿茶素、(-)_没食子儿茶素、(-)_表没食子儿茶素、其各自的3-没食子酸酯以及两种 3-(30-甲基)-没食子酸酯,其在本文中统称为"儿茶素"。(+)-儿茶素、(-)-儿茶素、 ( +)_表儿茶素和(_)_表儿茶素是黄烧_3_醇类。
[0004] 这些黄酮醇类存在于人类饮食巧克力、水果、蔬菜和酒中,并且已发现其在治疗如 下疾病中的用途: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其他器官和组织中 的急性缺血性事件、肾损伤、肾缺血和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疾病;由医疗干预导致的损伤,包 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和动脉瘤修 复;癌症;以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其他这样的疾病。
[0005] 虽然这样的多酚(包括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被广泛使用,但是其具有一些缺点,例 如低效力、不期望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因此,需要改善多酚的效力、 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0006] -种实现这种效果的方法是获得表儿茶素的新类似物。可使用多酚的类似物以降 低或消除代谢物、提高母体药物的半衰期、降低实现期望效果所需的给药次数和/或创造 更有效和/或安全的药物。
[0007] 发明目的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多酚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涉及式(I)的新多酚类似物。
[0011]其中,
[0012] A独立地为氘、氢、烷基、F、Cl ;
[0013] B 独立地为 A 或羟基、OR11、NR11R12;
[0014] R1至Rw独立地为氢、氘、NH2、F、C1、羟基、烷氧基、低级非环状或环状烷基、低级 非环状或环状酰基、-C〇-〇R n、-〇C〇-〇Rn、-C0-NRnR12、-C0R n、-CRnR12、-〇-C〇-Rn、-CRnR 12、-0 -C0-NRnR12、0C0NHCHRnR 12、-0CRnR12、-0-C0-RnR12、-CO-氨基酸或-CO-羟基酸;其可任选 地被低级烷基、酰基、烷氧基、OR 11、NRnR12、C00R11、C0NRnR 12、0C0RnR12、0C0NRnR12、0S0 3Rn、 OSO2NR11R' NRnS02NR12、NR11SO3R 12取代;
[0015] 当任意两个相邻的R1至R 1(]为OH或NHR 11时,其可另外通过CR nR12、-(C = 0) n、-CO(CH2)n-、-C = S、C = NR12或-OSO3-连接在一起;其中 η = 1 至 2 ;
[0016] Rn和R 12独立地为氢,0Η,卤素,C16烷基,芳基,烷芳基,芳基烷基,可为直链、 支链或者环状的被取代的烷基,可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的C 16烷氧基,COOR13, CH2COOR13, C (R13) 20C0R13, C (R13) 20C00R13, C (R13) 20C0N (R13) 2, C (R13) 2N (R13) COOR13或卤代烷基,芳基,被取 代的芳基,或者Rn和R 12与可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地掺有选自Ν、0或S中的一个 或两个环杂原子的5至7元环,其任选地被另外的取代基取代;
[0017] 或者A和R6可形成肟;
[0018] R13独立地为氢、低级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苄基,当两个 R13基团存在于同一原子上时,其可以连接起来以形成3至6元环;
[0019] 其中吡喃环C2和C3处的取代总是顺式(+)或顺式(_)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换言 之,吡喃环C2和C3处的绝对构型可具有RR或SS立体化学或者RR和SS的外消旋混合物。
[0020] 发明详述
[0021] 因此,本发明涉及式(I)的新多酚类似物。
[0023] 其中,
[0024] A独立地为氘、氢、烷基、F、Cl ;
[0025] B 独立地为 A 或羟基、OR11、NR11R12;
[0026] R1至Rw独立地为氢、氘、NH 2、F、Cl、羟基、烷氧基、低级非环状或环状烷基、低级 非环状或环状酰基、-C〇-〇Rn、-〇C〇-〇R n、-C0-NRnR12、-C0Rn、-CRnR 12、-〇-C〇-Rn、-CRnR12、-0 -C0-NR nR12、0C0NHCHRnR12、-0CRnR 12、-0-C0-RnR12、-CO-氨基酸或-CO-羟基酸;其可任选 地被低级烷基、酰基、烷氧基、OR11、NRnR12、COOR 11、C0NRnR12、0C0RnR12、0C0NR nR12、0S03Rn、 OSO2NR11R' NRnS02NR12、NR11SO3R 12取代;
[0027] 当任意两个相邻的R1至R 6为OH或NHR 11,其可另外地通过CRnR12、- (C = 0) n、-CO(CH2)n-、-C = S、C = NR12或-OSO3-连接在一起;其中 η = 1 至 2。
[0028] Rn和R 12独立地为氢,0Η,卤素 ,C i 6烷基,芳基,烷芳基,芳基烷基,可为直链、 支链或者环状的被取代的烷基,可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的C 16烷氧基,COOR13, CH2COOR13, C (R13) 20C0R13, C (R13) 20C00R13, C (R13) 20C0N (R13) 2, C (R13) 2N (R13) COOR13或卤代烷基,芳基,被取 代的芳基,或者Rn和R 12与可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地掺有选自N、0或S中的一个 或两个环杂原子的5至7元环,其任选地被另外的取代基取代;
[0029] 或者A和R6可形成肟;
[0030] R13独立地为氢、低级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苄基,当两个 R13基团存在于同一原子上时,其可以连接起来以形成3至6元环;
[0031] 其中吡喃环C2和C3处的取代总是顺式(+)或顺式(_)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换言 之,吡喃环C2和C3处的绝对构型可具有RR或SS立体化学或者RR和SS的外消旋混合物。
[0032] 式I的本发明的新多酚类似物也可如式II的化合物所示;
[0034] 其中
[0035] A独立地为氘、氢、烷基、F、Cl ;
[0036] B 独立地为 A 或羟基、OR11、NR11R12;
[0037] 札至 R 7和 R 9独立地为 H、D、NH 2、F、C1、羟基、-C〇-〇Rn、-C0-NRnR12、0C0NHCHR nR12、 _C0Rn、_CR nR12、_0_C0_Rn、 _CRnR12、_0_C0 _NRn_R12、_0CR nR12、_0_C0_RnR 12;
[0038] Rn和R 12独立地为氢,0H,卤素 ,C i 6烷基,芳基,烷芳基,芳基烷基,可为直链、 支链或者环状的被取代的烷基,可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的C 16烷氧基,COOR13, CH2COOR13, C (R13) 20C0R13, C (R13) 20C00R13, C (R13) 20C0N (R13) 2, C (R13) 2N (R13) COOR13或卤代烷基,芳基,被取 代的芳基,或者Rn和R 12与可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地掺有选自N、0或S中的一个 或两个环杂原子的5至7元环,其任选地被另外的取代基取代;
[0039] 或者A和R6可形成肟;
[0040] R13独立地为氢、低级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苄基,当两个 R13基团存在于同一原子上时,其可以连接起来以形成3至6元环;
[0041] 其中吡喃环C2和C3处的取代总是顺式(+)或顺式(-)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换言 之,吡喃环C2和C3处的绝对构型可具有RR或SS立体化学或者RR和SS的外消旋混合物。
[0042] 本发明的化合物
[0043] 本发明的化合物示于但不限于如表1所提供的实例。
[0044] 表1 :本发明的示例性化合物













[0059] 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
[0060] I. (R,E)-2-(3,4-二羟基苯基)-5, 7-二羟基色烷-3-酮肟;
[0061] II.顺式(±) 3-羟基色烷-2-基)苯-1,2-二醇;
[0062] III.顺式(±) 2-(3,4-二羟基苯基)色烷-3, 7-二醇;
[0063] IV.顺式(±) 2- (4-羟基苯基)色烷-3,7-二醇;
[0064] V.顺式(±) 2- (3-羟基苯基)色烷-3,5-二醇;
[0065] VI.顺式(±) 2-(4-羟基苯基)色烷-3, 5-二醇;
[0066] VII.顺式(±) 2-(3-羟基苯基)色烷-3, 7-二醇;
[0067] VIII.顺式(±) 2-(4-羟基苯基)色烷-3, 5, 7-三醇;
[0068] IX. (2R,3S) -2- (3,4-二羟基苯基)-3-氨基色烷-5,7-二醇;
[0069] X. (2R,3R) _2_ (3,4_ 二羟基苯基)_3_ 氣色烧 _5, 7_ 二醇;
[0070] XI.顺式(±) 2-(3-羟基苯基)色烷-3-醇;
[0071] XII.顺式(±) 2-(4-羟基苯基)色烷-3-醇;
[0072] XIII.顺式(±) 2-(3,4-二羟基苯基)色烷-3, 5-二醇;
[0073] XIV.顺式(±) 2- (3-羟基苯基)色烷-3,5,7-三醇;
[0074] XV.顺式(±) 2-苯基色烷-3,5,7-三醇;
[0075] XVI.顺式(±) 2-(4-羟基苯基)-3_甲氧基色烷-7-醇;
[0076] XVII.顺式(±) 2-(3-甲氧基苯基)色烷-3, 7-二醇;
[0077] XVIII.顺式(±) 2-(3-羟基苯基)-7_甲氧基色烷-3-醇;
[0078] XIX.顺式(±) 7-甲氧基-2- (3-甲氧基苯基)色烷-3-醇;
[0079] XX.顺式(±) 3,7-二甲氧基-2- (4-甲氧基苯基)色烷;
[0080] XXI.顺式(±) 7-羟基-2-(4-羟基苯基)色烷-3-基乙酸酯;
[0081] XXII.顺式(±)4_(3,7_二羟基色烷-2-基)苯基乙酸酯;
[0082] XXIII.顺式(±) 3-羟基-2-(3-羟基苯基)色烷-7-基乙酸酯;
[0083] XXIV.顺式(±) 4-(7-乙酰氧基-3-羟基色烷-2-基)苯基乙酸酯;
[0084] XXV.顺式(±) 2-(4-乙酰氧基苯基)色烷-3, 7-二基二乙酸酯;
[0085] XXVI. 2-(3-甲氧基-4-甲基苯基)色烷-3, 7-二醇;
[0086] XXVII.2-(3-羟基-4-甲基苯基)色烷-3, 7-二醇;
[0087] XXVIII. 2_ (4_ 氣 _3_ 甲氧基苯基)色烧 _3, 7_ 二醇;
[0088] XXIX. 2_ (4_ 氣 _3_ 羟基苯基)色烧 _3, 7_ 二醇;
[0089] XXX. 2- (3-羟基苯基)丙氧基色烧醇;
[0090] XXXI.顺式(±) 2-(3,4-二羟基-2-甲基苯基)色烷-3, 5, 7-三醇;
[0091] XXXII.顺式(±) 2-(2-氟-3,4-二羟基苯基)色烷-3, 5, 7-三醇;
[0092] XXXIII.顺式(±) 2-(2-氟-4, 5-二羟基苯基)色烷-3, 5, 7-三醇;
[0093] XXXIV.顺式(±) 2- (3-氟-4-羟基苯基)色烷-3,5,7-三醇;
[0094] XXXV.顺式(±) (2- (3,4-二羟基-5-甲基苯基)色烷-3,5,7-三醇;
[0095] XXXVI. (2R,3R)-2-(3,4-二羟基苯基)色烷-4,4-d2-3,5,7-三醇;
[0096] XXXVII. (2R,3R)-2_(3,4-二羟基苯基)色烷-2-d_3,5,7-三醇;
[0097] XXXVIII. (2R,3R)-2-(3,4-二羟基苯基)色烷-2,4-d2-3,5,7-三醇;
[0098] XXXIX. (2R,3R) -2- (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色烷-3-基异丁基碳酸酯;
[0099] 乂1^.叔丁基新戊基(4-((21?,31?)-3,5,7-三羟基色烷-2-基)-1,2-亚苯基)双(碳 酸酯);
[0100] 乂1^1.3-((((21?,31?)-2-(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色烷-3-基)氧基)羰 基)-1-甲基P比啶-1-鑼;:
[0101] XLII. 2-羟基-5-( (2R,3R)-3, 5, 7-三羟基色烷-2-基)苯基新戊基碳酸酯;
[0102] 乂1^111.2-羟基-4-((21?,31?)-3,5,7-三羟基色烷-2-基)苯基辛酸酯 ;
[0103] XLIV. 4-((2R,3R)-3, 5, 7-三羟基色烷-2-基)-1,2-亚苯基双(异丙基氨基甲酸 酯);
[0104] XLV. (2R,3R) -2- (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色烷-3-基新戊基碳酸酯;
[0105] XLVI. (2R,3R)-2-(3,4-二羟基苯基)-5,7_二羟基色烷-3-基-异丙基氨基甲酸 醋;
[0106] XLVII. (21?,31?)-2-(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色烷-3-基二甲基氨基甲酸 醋;
[0107] XLVIII.二苄基(4-((2R,3R)-3,5,7-三羟基色烷-2-基)-1,2_亚苯基)双(碳 酸酯);
[0108] 父1^.二甲基(4-((21?,31?)-3,5,7-三羟基色烷-2-基)-1,2-亚苯基)双(碳酸 酯);
[0109] L. (2R,3R)-2-(3,4-二羟基苯基)-3-羟基色烷_5,7_二基二异丁基双(碳酸 酯);
[0110] LI. 4_ ((2R,3R) _5, 7_双((苄基氛基甲醜基)氧基)_3_羟基色烧_2_基)_1,2_亚 苯基双(苄基氨基甲酸酯);
[0111] LII.二苄基(4-((2R,3R)-5,7-双(((苄氧基)羰基)氧基)-3-羟基色 烷-2-基)-1,2_亚苯基)双(碳酸酯);
[0112] LIII. (2R,3R)-2-(3,4-二羟基苯基)-5, 7-二羟基色烷-3-基乙基碳酸酯;
[0113] LIV. (2R,3R)-2-(3,4-二羟基苯基)-3-羟基色烷-5, 7-二基二异丁基双(碳酸 酯);
[0114] LV. (2R,3R)-2-(3,4-二羟基苯基)-5, 7-二羟基色烷-3-基异丙基碳酸酯;
[0115] LVI.甲基((((2R,3R)-2-(3,4-二羟基苯基)-5,7_二羟基色烷-3-基)氧基)羰 基)甘氨酸酯;
[0116] LVII. (2R,3R)-2-(3,4-二羟基苯基)-3-羟基色烷_5,7_二基二乙基双(碳酸 酯);
[0117] 1^111.(21?,31?)-2-(3,4-二羟基苯基)-3-羟基色烷-5,7-二基二甲基双(碳酸 酯);
[0118] 1^以.4-((21?,31?)-3,5,7-三羟基色烷-2-基)-1,2-亚苯基双(苄基氨基甲酸 酯);
[011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