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309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固定件、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沿竖向依次同轴可拆卸连接,连接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存储腔上;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可沿轴向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的配合,实现先对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先在位于上部的第一存储腔进行快速直接的放置,有利于医生或患者家属对于肿瘤组织外观观察的要求,之后,肿瘤组织需要装入位于第一存储腔下部的第二存储腔内进行密封保存送检,以便于对肿瘤组织的病理检验。
【专利说明】
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目前仍是某些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60%的肿瘤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有90%的肿瘤运用手术作为诊断及分析的工具。手术治疗对大部分尚未有播散的肿瘤可以达到治愈,同时术后亦可了解肿瘤的准确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得到正确的分析。但手术亦有一定的缺点,如需同时切除一定的正常组织,术后有一定的后遗症及功能障碍;手术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肿瘤如果超越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则手术不能达到治愈。
[0003]肿瘤手术一般是对肿瘤连同部分健康组织的切除,切除后的肿瘤组织一般需要送检进行病理检查,通常手术过程中切除下来的肿瘤放到一个干净的容器内进行盛装,然后再转移到样品袋内拿去化验,不仅转移过程易污染,且切除下来的肿瘤还会渗出血液等液体,污染其他物品。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进行术后组织的盛装,且能干净方便的将术后组织转移到样品袋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固定件、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沿竖向依次同轴可拆卸连接,连接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存储腔上;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可沿轴向连通。
[0007]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存储腔为筒状体,沿垂直于第一存储腔轴向在第一存储腔内设置抽拉板,且沿第一存储腔的周向设置抽拉间隙,抽拉板沿抽拉间隙可将第一存储腔分隔为两个腔体。
[0008]更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存储腔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密封区、硬质筒状连接区和样品收集区;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在硬质筒状连接区可拆卸连接。
[0009]另外,在所述的密封区设置密封条,在硬质筒状连接区内壁上设置内螺纹,第一存储腔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可拆卸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固定件为固定夹,固定夹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存储腔的腔壁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夹的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啮合齿,固定夹的另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卡孔,一个啮合齿与一个卡孔对应。
[0012]更进一步的,在第一存储腔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限位条,在固定夹横向放置时卡在限位条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0014](I)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的配合,实现先对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先在位于上部的第一存储腔进行快速直接的放置,有利于医生或患者家属对于肿瘤组织外观观察的要求,之后,肿瘤组织需要装入位于第一存储腔下部的第二存储腔内进行密封保存送检,以便于对肿瘤组织的病理检验;
[0015](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存储腔为类似于杯子的硬质筒体,在第一存储腔上设置抽拉板,保证暂时对肿瘤组织的存留,之后通过抽出抽拉板使肿瘤组织落入第二存储腔内,两者紧密衔接,不会对其他物品污染,同时也保证肿瘤组织的样品纯洁;
[0016](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存储腔为上部依次设置密封区和硬质连接区的袋体结构,这样将第一存储腔与第二存储腔在硬质连接区通过螺纹等简单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月中瘤组织落入第二存储腔后,将第二存储腔与第一存储腔分离,通过密封区密封送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存留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存留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_固定夹、11-卡孔、2-第一存储腔、21-限位条、22-抽拉间隙、23-抽拉板、24-外螺纹、3-第二存储腔、31-密封区、311-密封条、32-硬质筒状连接区、321-内螺纹、33-样品收集区;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固定件、第一存储腔2和第二存储腔3,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沿竖向依次同轴可拆卸连接,连接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存储腔2上;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可沿轴向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的配合,实现先对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先在位于上部的第一存储腔2进行快速直接的放置,有利于医生或患者家属对于肿瘤组织外观观察的要求,之后,肿瘤组织需要装入位于第一存储腔2下部的第二存储腔3内进行密封保存送检,以便于对肿瘤组织的病理检验,整个过程不仅方便快速的进行存储,且连续的存储腔的配合保证肿瘤组织样品的纯洁,且连接固定件的设置能将本装置放置在靠近医生的位置。
[002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存储腔2为硬质的筒状体,沿垂直于第一存储腔2轴向在第一存储腔内设置抽拉板23,且沿第一存储腔2的周向设置抽拉间隙22,抽拉板23沿抽拉间隙22可将第一存储腔2分隔为两个腔体,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了医生在放置时快速的要求,第一存储腔2上的抽拉板23作为临时撑板对肿瘤组织存留,同时当需要将肿瘤组织转移到第二存储腔时,可方便的抽出抽拉板通过腔壁的限制将肿瘤组织推入第二存储腔3,由于有时需要在第一次存储肿瘤时对肿瘤组织进行浸水处理,所以为了防止在抽拉间隙22处漏水,可以在抽拉间隙22的边缘设置密封垫,同时密封垫还能对抽拉板23上的肿瘤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刮除,保证所有组织均落入第二存储腔3内。
[0025]第二存储腔3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密封区31、硬质筒状连接区32和样品收集区33;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在硬质筒状连接区32可拆卸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不仅能使第二存储腔3能完全接受来自第一存储腔2的下落物,且还能保证密封区31处的干净,保证密封效果。
[0026]在密封区31设置密封条311,密封条311保证第二存储腔3在送检过程中始终处于密封状态,确保送检样品的纯净;在硬质筒状连接区32内壁上设置内螺纹321,第一存储腔2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24,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通过外螺纹24与内螺纹321可拆卸连接,螺纹的连接方式不仅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连接牢固,避免第二存储腔3与第一存储腔2的意外分离。
[0027]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固定件为固定夹I,固定夹I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存储腔2的腔壁上,固定夹I可以根据不同的固定位置的固定方向的要求,在360°的范围内都能进行调
-K-
T ;
[0028]固定夹I的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啮合齿,固定夹I的另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卡孔11,一个啮合齿与一个卡孔11对应,特别是,在手术过程中,离手术医生最近的位置,通常用无菌布覆盖,所以本固定夹I上的啮合齿和卡孔11特别适合牢固的夹持在无菌布上。
[0029]在第一存储腔2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限位条21,在固定夹I横向放置时卡在限位条21上,进一步保证固定夹I在横向夹持时的位置固定,保证连接固定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固定件、第一存储腔(2)和第二存储腔(3),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沿竖向依次同轴可拆卸连接,连接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存储腔(2)上; 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可沿轴向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存储腔(2)为筒状体,沿垂直于第一存储腔(2)轴向在第一存储腔(2)内设置抽拉板(23),且沿第一存储腔(2)的周向设置抽拉间隙(22),抽拉板(23)沿抽拉间隙(22)可将第一存储腔(2)分隔为两个腔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存储腔(3)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密封区(31)、硬质筒状连接区(32)和样品收集区(33);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在硬质筒状连接区(32)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密封区(31)设置密封条(311),在硬质筒状连接区(32)内壁上设置内螺纹(321),第一存储腔(2)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24),第一存储腔(2)与第二存储腔(3)通过外螺纹(24)与内螺纹(321)可拆卸连接。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固定件为固定夹(I ),固定夹(I)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存储腔(2)的腔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I)的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啮合齿,固定夹(I)的另一个夹板端部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卡孔(11),一个啮合齿与一个卡孔(11)对应。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组织存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存储腔(2)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限位条(21),在固定夹(I)横向放置时卡在限位条(21)上。
【文档编号】A61B10/00GK205514686SQ20162016893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7日
【发明人】薛方方, 王西玲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