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3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粘附辊或吸附辊除去附着在板状体上的尘埃、水份等的洗涤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除去附着在印刷电路板等板状体表面上的尘埃等污物,使用洗涤辊装置,该洗涤辊装置具有与板状体接触的作为一次辊的吸附辊和与该吸附辊接触的作为二次辊的卷绕替换用粘附纸的粘附辊。
附着在该板状体上的尘埃类物质,首先附着在吸附辊上,然后转移到粘附辊上。尘埃类物质累积在该粘附辊上,到替换时,先停止对该辊装置的驱动,将这一层粘附纸剥离之后再行驱动。
但是,由于这种粘附纸的替换作业非常费事,而且为了进行这种粘附纸的替换作业,需要停止辊装置的驱动,成为作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这种洗涤辊装置进行洗涤作业的过程中,能使粘附辊的替换省事,而且能提高替换时的作业效率之结构新颖的洗涤辊装置及其自动运转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将辊组分为上下两级,利用上下运动机构使该两级辊组一体且同时作上下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洗涤辊装置采用以下构成。
一种洗涤辊装置,具有压接到需要进行给定的洗涤处理的对象板W上并转动的一次辊(在以下实施形式中,为吸附辊或橡胶辊2、5)和压接到该一次辊上并转动的二次辊(在以下实施形式中,为粘附辊3、6)的一对辊组,其特征是,具有用于保持装置的机架1,上述一对辊组至少在相同相位上备有处于上下位置的上部辊组4及下部辊组7的两组辊组4、7,该两组辊组4、7枢支在相对于机架1可上下运动的可动框体8上,在上述可动框体8的上下给定位置,上述两组辊组4、7中的一组处于驱动状态。
在本发明中,①上述两组辊组4、7相对上述可动框体8可彼此独立引出的形式;②上述辊组4、7的粘附辊3、6相对吸附辊可分离、接触的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发明。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③上述可动框体8由气压缸25、28上下驱动,并且通过配置在该可动框体8与可动机架之间的直线运动轴承26导向,这些是可选择的适当实施的形式。
(作用)该洗涤辊装置按照下述方向操作、驱动。
可动框体8可采用上下给定位置的任何一种,在此采用下位置加以说明。
驱动该洗涤辊装置的上部辊组4,进行洗涤作业,附着在板状体(工件)上的尘埃类物质首先附着在上部橡胶辊2上,接着,转移到上部粘附辊3上。
该上部粘附辊3上累积有尘埃类物质、到达替换时期时,驱动气缸,使可动框体8向上运动,移动到上位置。
接着,使下部辊组7到达驱动状态的位置,驱动下部辊组7,通过下部橡胶辊5·下部粘附辊6除去尘埃类物质。
同时,停止上部辊组4的驱动,将该上部辊组4引出。之后,使上部粘附辊3与上部橡胶辊2分离,剥离一层的粘附纸,之后,将上部粘附辊3接到上部橡胶辊2上,再把上部辊组4压入给定位置。
借此,使上部辊组4处于驱动待机状态。
在该下部粘附辊6上累积有尘埃类物质、到达替换时期时,驱动气缸,使可动框体8向下运动,移动到下方位置,按照上述要领,驱动上部辊组4进行作业,以及进行下部辊组7的驱动停止、该下部辊组7引出、下部粘附辊6与下部橡胶辊5分离、一层的粘附纸的剥离以及向下部橡胶辊5上的压接、下部辊组7的给定位置压入等操作。
此后,交替地进行这种操作。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之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整体构成纵断面图(图2中的1-1截面的断面图)。
图2是图1中的2-2截面的断面图。
图3是图1中的3-3截面、图2中的3-3截面的断面图。
图4是可动框体的上下运动机构的滑动轴承的配置模式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6中的5-5截面的断面图)。
图6是图5的6-6截面的断面图。
图7是辊部分的驱动机构及离接机构的详细构成图。
图8是离接机构的局部构成图。
图9是表示另一引出装置的离接机构的断面构成图。
图10是表示整体排列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的构成示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根据图1~图11,说明本发明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的实施形式。
图中,X表示工件W的流动方向,Y表示与该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Z表示铅直方向。换言之,在本装置S中,X是宽度方向,Y是长度方向,Z是高度方向(上下方向)。
此外,前后方向用本装置S的Y方向确定,将前部称作辊引出侧,X方向作为上手·下手方向。
如图1~图3所示,该洗涤辊装置S具有机架1,并且备有两个辊组4、7,其中,一个辊组4是在其上部设有压接到要进行除尘的对象板(工件)W上并且可转动的上部橡胶辊2和与该橡胶辊压接并且可转动的上部粘附辊3的一对上部辊组,另一个辊组7是在其下部设有采用与上述上部辊组4相同构成的下部橡胶辊5和下部粘附辊6组成的下部辊组。一体地支持这两个辊组4、7的可动框体8,可上下运动地配置在上述机架1内。
可动框体8相对于机架1的位置关系采用作为给定位置的下降位置及上升位置的两个位置。
在本发明中,必须配置旋转驱动上述辊组4、7的“辊驱动机构”及使该可动框体8作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特别是,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于辊组4、7附加了用于替换粘附辊3、6的“辊引出装置”。
下面,说明各部分的详细结构。
机架(参照图1~图3)机架1以四周的柱体10为主体,由底盘11和顶壁梁12组成,由此保持刚性,且在内部形成给定空间,同时,形成连通流动方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空间。
此外,10a是前部柱,10b是后部柱。11a是底盘11的梁部件11,11b是底板部件。顶壁梁12连接柱体10的顶部。
辊组4、7(参照图1~图3)辊组4、7可自由转动地枢支在可动框体8上。
上部橡胶辊2及上部粘附辊3分别由可动框体8轴支撑其轴部2a、3a。同样地,下部橡胶辊5及下部粘附辊6分别由可动框体8轴支撑其轴部5a、6a。
至于辊组4、7,各个上部输送辊列14、下部输送辊列15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可动框体8上。各辊列14、15由中央辊14a、15a和上手方向·下手方向的多个辊14b、15b构成。
可动框体8(参照图1~图3)可动框体8以两枚平板体17、18保持给定间隔配置成平行状,用梁部件19连接该前部及后部平板体17、18的四个角,以保持刚性。
辊组4、7的轴部2a、3a、5a、6a通过轴承轴支撑在平板体17、18上,并且从平板体17、18突出。
(前部导向框21、后部导向框22)在可动框体8上分别朝外方突出地安装有前部导向框21及后部导向框22,通过这些导向框21、22配置上下运动机构。
在前部导向框21的里面水平地张设有肋24,在该肋24与底盘11之间设置有前部升降用气压缸25。另外,在导向框21与前部柱10a之间装设有滑动轴承26。
后部导向框22通过连接板22a以一定空间设置在后部平板体18的后方,并且与后部柱10b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且刚性地安装着。在导向框22的后面,朝后方张设有两个肋27。在该肋27与底盘11之间装有后部升降用气压缸28。另外,在导向框22与后部柱10b之间装有滑动轴承29。
(气压缸25、28)前部气压缸25与后部气压缸28由气缸本体25a、28a和升降活塞25b、28b构成,并采用往复运动式。
通过气压缸25、28的驱动,使活塞25b、28b作上下运动,借助于该导向框21、22使可动框体8作上下运动。该气压缸25、28的上下运动动作敏捷,可迅速反复进行上下运动。
(滑动轴承26、29)(参照图4)滑动轴承26、29由导轨26a、29a与滑动部件26b、29b构成,导轨26a、29a沿着柱部件10垂直安装。滑动部件26b、29b用燕尾槽与该导轨26a、29a滑动配合,安装在可动框体8或导向框22上。
通过气压缸25、28的驱动,可动框体8经过该滑动轴承26、29由柱部件10a、10b导向,在不会引起偏斜的情况下作上下运动。
上下运动机构上下运动机构由上述气压缸25、28及滑动轴承26、29构成。
在本上下运动机构中,也可以在四个位置配置气压缸25、28,不过,在一个位置配置也可以。另外,还可以在导向框22的中央处,在该一个位置配置后部气压缸28。
辊列14、15上部辊列14与用于沿水平方向输送对象板(工件)W、即印刷电路板的辊组4对应,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配置在可动框体8上。
上部辊列14的中央辊14a与上部橡胶辊2保持给定间隙,配置在该上部橡胶辊2的下方,上手方向·下手方向的多个辊14b避开后述的引出装置的辊组,与中央辊14a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着。
下部辊列15的构成仿照上部辊列14。
15a是中央辊,15b是上手方向·下手方向的辊。
这些辊列14、15的辊由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最好是用电驱动。
辊引出装置(参照图3、图5、图6)辊引出装置组装到可动框体8上,用来替换辊组4、7,特别是替换粘附辊3、6。
在本实施形式中,用于上部辊组4的上部辊引出装置或用于下部辊组7的下部辊引出装置分别独立地设置。
下面,参照图5、图6说明上部辊引出装置。
30是辊引出装置,通过在框体31上组装辊组4及输送辊列14构成。
框体31做成四方箱状,由前后板状体32a、32b和在四个角连接该板状体32(前部板状体32a、后部板状体32b)的梁部件33(上部梁33a、下部梁33b)构成。板状体32构成平板体17、18的一部分。从而,按照上述要领,将辊组4、输送辊列14轴支撑在前后板状体32a、32b上。
另一方面,在可动框体8的前后部平板体17、18上形成开口35,在该开口35的下方,面对该开口35以平行状在平板体17、18之间架设有两个导向横梁36。由于形成开口35,所以可动框体8的刚性会变小,因此,在平板体17、18之间,适当地架设有用于加劲的加劲梁37。
辊引出装置30通过引出导轨39可相对导向横梁36自由地引出。
引出导轨39采用两级式结构,上级导轨39(1)及下级导轨39(2)实质上都具有装置30的长度,各自的前半部分通过转动部件成为转动部。下部辊引出装置的构成可仿照上部辊引出装置。
橡胶辊2、5(参照图6、图7)上部橡胶辊2与下部橡胶辊5采用相同构成,分别组装到上部及下部辊引出装置30上。
作为吸附辊的橡胶辊2、5以粘附性的橡胶本体固定在轴部2a、5a上。橡胶本体采用适当的橡胶素材、即天然橡胶基、合成橡胶基的物质。在合成橡胶基中,使用聚氨酯橡胶、氯乙烯橡胶、硅橡胶等,这些具有适当的弱粘附性。
此外,该橡胶辊2、5利用驱动装置旋转驱动。
在图7中,41是电动马达,固定保持在安装肋42上,安装肋42固定在可动框体8上。电动马达41的驱动轴41a通过适当的接头41b连接到橡胶辊的轴部2a上。
粘附辊3、6(参照图6、图7、图8)上部粘附辊3及下部粘附辊6都采用相同的构成,分别组装到上部及下部辊引出装置30上,始终推压到辊2、5上。
粘附辊3、6如图6所示,在圆筒状辊本体44的两端,可自由插卸地安装有用于保持轴部3a、6a的端部法兰45,在辊本体44上以螺旋状卷绕多层粘附带46。
更详细地说,以一定的固定力将端部法兰45的小径部嵌入辊本体44的内径部,使两者一体地旋转。粘附带46的每一卷借助齿孔线等很容易剥离。粘附带46的粘着力大于橡胶辊2、5的粘着力,可以转移橡胶辊2、5捕捉的尘埃。
至于前部端部法兰45,端部法兰45与轴部3a、6a通过突设在轴部3a、6a上的凸缘部3b、6b相接合,只允许自由地转动,而轴向上受到约束。另外,在端部法兰45与辊引出装置30的板状体32之间装有螺旋弹簧47,始终朝轴向给端部法兰45施力。借此,克服螺旋弹簧47的弹力,将轴部3a、6a朝前方拔出时,该端部法兰45也向前方移动,使该前部端部法兰45与辊本体44脱离。
后部端部法兰45也通过螺旋弹簧47,或不通过螺旋弹簧47,采用同样的构成。
(离接机构50)(参照图6、图7、图8)粘附辊3、6通过离接机构50始终推压到橡胶辊2、5上,另外,当进行粘附辊46的剥离·替换时,脱离橡胶辊2、5。
该离接机构50配置在粘附辊3、6的可动框体8(特别是引出装置30)的前部及后部。
图7、图8示出了离接机构50的一个例子。在粘附辊3、6的轴部3a、6a与辊引出装置30的板状体32的安装部上,在轴部3a、6a上安装有圆筒状本体部51a和圆盘状凸缘51b构成的带凸缘的轴承51,在板状体32开设有允许该本体部51a上下运动的长圆孔52。
在带凸缘的轴承51的外方还安装有外轴承54,该外轴承54的外周面上凹设有弹簧座54a。
另一方面,在辊引出装置30的板状体32的外面,面对该外轴承54的上方位置配设有辊挤压部55。该辊挤压部55由螺旋弹簧的挤压弹簧56、弹簧夹持筒57、挤压盖58构成,弹簧夹持筒57通过安装肋59固设在板状体32上。挤压弹簧56容纳在弹簧夹持筒57中,通过使其下端坐落在弹簧座54a上、其上端受与夹持筒57的上端嵌合的挤压盖58压缩。挤压盖58采用可简单地与夹持筒57拆装的结构。由此,挤压弹簧56通过挤压盖58的嵌合受一定的压缩力,将外轴承54向下挤压。另外,卸下挤压盖58后,这种弹力消失。
此外,在外轴承54和弹簧夹持筒57上,配置有由牵引螺旋弹簧组成的复位弹簧60。受拉伸作用的该复位弹簧60的弹力小于先前的挤压弹簧56的弹力,在挤压弹簧56失去弹力时,该弹力发生作用。
(其他离接机构50A)(参照图9)图9示出了适用于自动化的其他离接机构50A。
即是说,在粘附辊3的轴部3a上连接有带凸缘的轴承51及外轴承54,在该外轴承54与固设于引出装置30上的肋86之间配设复位弹簧87。在固设于可动框体8的肋88上,安装有可自由进退地驱动活塞89a的电磁式往复运动装置89。另一方面,在外轴承54上对应往复运动装置89固设有压入装置90。该压入装置90由作进退运动的压杆90a、可进退自由地接受该压杆90a的导向筒90b、将弹力施加给容纳在该导向筒90b内的压杆90a的弹簧体90c构成。通过往复运动装置89的驱动(通电),活塞89a向下运动,将压杆90a下压,通过弹簧体90c挤压外轴承85,借助于粘附辊3的轴部3a将粘附辊3推压到橡胶辊2上。停止往复运动装置89的驱动(非通电),活塞89a向上运动,同时,借助于复位弹簧87的作用,将粘附辊3向上牵拉,使其离开橡胶辊2。
往复运动装置89的通电·非通电可借助自动操作或手动按钮实现。
(其他构成例)上下运动机构采用输送螺纹机构即所谓圆头螺栓式。即是说,在机架1一侧安装圆头螺栓,在可动框体8上安装与该圆头螺栓螺纹配合的螺母体。借助于伺服马达使圆头螺栓转动,从而使螺母体乃至使可动框体8作上下运动。
辊引出装置可应当采用只是粘附辊3、6的引出装置。即作为该辊引出装置的一个例子,采用如下构成,设置用于保持粘附辊3、6的粘附辊用框体,跨越开设在可动框体8上的两个开口35配设该粘附辊用框体,在该框体的两侧部(X方向)与架设在两个开口35间的梁部件之间安装有引出导轨。该粘附辊用框体的前后部(Y方向)上配设有上述的离接机构50(或50A)(参照图9)。
全体排列(参照图10)该洗涤辊装置S,在流动方向(X方向)的上手、下手方向,分别配设有搬运辊装置H、I。
图10(a)示出了侧面排列,图10(b)示出了平面排列。图中,箭头A是工件W的流动方向,P是可动框体8的上下运动方向,Q是辊引出装置30的引出方向。
在搬运辊装置H、I上枢支有多个搬运辊100,通过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旋转驱动。搬运辊100与辊列14、15保持同步地旋转驱动。
洗涤辊装置S的作用该洗涤辊装置S采用使可动框体8下降到下方的给定位置状态。即是说,可动框体8的上部辊组4处于驱动状态。
从该洗涤辊装置S的上手侧搬运工件W,经过该装置S的输送辊14b,将工件W送入上部橡胶辊2与上部输送辊14a之间。附着在工件W上的细微尘埃类物质由橡胶辊2吸附,接着,转移到粘附辊3上。期间,工件W流向下手侧。
在上述动作中,由于粘附辊3的粘着力大于橡胶辊2的粘着力,因此尘埃类物质全部附着在粘附辊3上。
顺次输送工件W,尘埃类物质累积在粘附辊3上,直到该粘附辊3对尘埃类物质的粘着力达到界限,就到了对其进行替换的时期。
上部粘附辊3的替换驱动气压缸25、28向上方的给定位置升起可动框体8。该向上运动的移位通过位置检测器准确地进行检测。气压缸25、28的活塞的移动是敏捷的。另外,借助于输送螺纹机构的上下运动机构,并通过伺服马达进行敏捷的上下运动的同时,实现准确的定位。
接着,可动框体8的下部辊组7处于驱动状态,开始对工件W进行洗涤处理。
在这种状态下,从可动框体8引出上部辊组4的引出装置30。换句话说,首先解除离接机构50的辊挤压部55的挤压,之后,从可动框体8引出该引出装置30。在这种状态下,剥离上部粘附辊3的一层粘附纸,使新的粘附面露出。
再次将引出装置30压入可动框体8内,通过离接机构50使上部粘附辊3在上部与橡胶辊2接触。借此,使上部辊组4处于驱动待机状态。
另外,在引出装置76的情况下,在只有粘附辊的引出装置的情况下,该粘附辊3的替换操作更加容易。
下部粘附辊6的替换该下部粘附辊6上累积有尘埃类物质、到达替换时期时,再次驱动气压缸25、28,使可动框体8向下运动,移动到下方的给定位置。
按照上述要领,使上部辊组4处于驱动状态,在下部辊组7中,顺次进行驱动的停止、该下部辊组7的引出装置30的引出、下部粘附辊6与下部橡胶辊5的分离、一层粘附纸的剥离以及向下部橡胶辊5上的压接·下部辊组7的引出装置30的压入,使下部辊组7处于驱动待机状态。
下面,采用同样的操作,替换粘附辊3、6。
由于该洗涤辊装置S,在粘附辊3、6的替换作业中,不需要停止装置的流程就可以进行,或者只需要很短的停止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自动运转)在本实施形式中,其作业采用机械化进行,但是,毫无疑问,其操作也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任何形式。
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也可以增加以下的装置。在自动化过程中,要实现工件的搬运、停止、可动框体8的上下运动、工件的再搬运的一连串自动化。①在与该洗涤辊装置S邻接的搬运辊装置H、I上配设用于检测工件W的存在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的信号被输送到计数装置,工件件数得以计数。
②在辊引出装置的装置30上附加引出时的警报音发信装置,同时,设置在替换粘附辊3、6的粘附带46时、装置30恢复到给定位置、设置为给定状态后、发出告知该动作结束的信号装置,例如按钮等装置。
此外,上述的离接机构50A,也可通过通电·非通电驱动电磁式往复运动装置89的驱动,使粘附辊3与橡胶辊2的分离、接触自动化。
(其他实施形式)①在先前的实施形式中,上下辊组4、7分别采用单一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上下对称排列(图11),或互相并排排列的形式。
图11示出了其中一种形式,配设在可动框体8A上的上下部辊组4A、7A分别夹着对象板W配置在上下位置。引出装置30A与上部辊组4A、下部辊组7A分别对应地组装到可动框体8A上。
②在先前的实施形式中,任何一个上部辊组4及下部辊组7都是由作为一次辊的橡胶辊2和作为二次辊的粘附辊的一对辊构成,但是,作为吸水用的洗涤装置,也可以只采用吸水性橡胶辊。
再者,研磨用洗涤装置只由研磨刷构成。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之带上下运动机构的洗涤辊装置,要替换的辊,其替换操作不需要停止该洗涤辊装置的驱动就可以进行,或者只需要很短的停止时间,因此,可提高作业效率。
卷绕剥离纸的粘附辊,其作业效率的效果更加显著。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补正后)一种洗涤辊装置,具有压接到需要进行给定的洗涤处理的对象板上并转动的一次辊和压接到该一次辊上并转动的二次辊的一对辊组,其特征是,具有用于保持装置的机架,所述一对辊组至少在相同相位上备有处于上下位置的上部辊组及下部辊组的两组辊组,该两组辊组枢支在相对于机架可上下移动的可动框体上的同时,所述两组辊组可相对所述可动框体彼此独立地引出。
在所述可动框体的上下给定位置,所述两组辊组中的一组处于驱动状态。
2、(补正后)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洗涤辊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两组辊组中,所述二次辊可相对所述一次辊分离、接触。
3、(补正后)根据权利要求1和2任一记载的洗涤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动框体由气缸上下驱动,并且通过配置在与该可动机架之间的直线运动轴承导向。
4、(删除)
根据条约第19条的补正说明权利要求1对两组辊组枢支在相对于机架可上下移动的可动框体上的同时,又相对所述可动框体彼此独立地引出的可能性做出了明确的限定。
由此,本发明中,不处于驱动状态的辊组的引出操作变得容易。
对此,引证文件1~5的任何一个都没有明示本发明的要点,特别是所述必要条件都没有在引证文件的任何一个中有记载和明示。
因此,本发明的创造性不会因这些引证文件的存在而受阻碍。
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3从属于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
权利要求
1.一种洗涤辊装置,具有压接到需要进行给定的洗涤处理的对象板上并转动的一次辊和压接到该一次辊上并转动的二次辊的一对辊组,其特征是,具有用于保持装置的机架,所述一对辊组至少在相同相位上备有处于上下位置的上部辊组及下部辊组的两组辊组,该两组辊组枢支在相对于机架可上下移动的可动框体上,在所述可动框体的上下给定位置,所述两组辊组中的一组处于驱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洗涤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组辊组可相对所述可动框体彼此独立地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洗涤辊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两组辊组中,所述二次辊可相对所述一次辊分离、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记载的洗涤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动框体由气缸上下驱动,并且通过配置在该可动框体与可动机架之间的直线运动轴承导向。
全文摘要
洗涤辊装置,具有压接到需要进行洗涤处理的对象板W上并转动的吸附辊2、5和压接到该吸附辊上并转动的粘附辊3、6的一对辊组,上述一对辊组具有位于上下位置的上部辊组4及下部辊组7的两组辊组,该两组辊组4、7枢支在相对于机架1可上下运动的可动框体8上,而且,在上述可动框体8的上下的给定位置,上述两组辊组4、7中的一组采用驱动状态。要替换的粘附辊3、6,其替换操作可在不停止装置的驱动的前提下进行,或只需要很短的停止时间,因此,提高了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B08B1/02GK1592660SQ0380027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1日
发明者角田昭 申请人:角田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