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63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面洁净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连续机组生产中,尤其是在连退及热镀锌机组上,由于来料、设备、环境及人员 操作等原因,经常会造成连续机组的各辊子表面粘附油污、杂质或脏物,这些异物会接触并 挤压带钢表面,造成辊印、压痕及脏污等带钢缺陷。请参阅图1所示,为了清除辊面异物,保 持辊面洁净度,减少并控制表面粘附脏物对带钢表面的影响,目前通常在辊面一侧安装可 摆动的刮刀11,,当刮刀11下摆时可与辊面相贴合,并依靠辊子1自转而形成的扭力,将粘 附其上的异物刮下。而在刮刀11的下方水平方向设有一用于收集刮下异物的托盘12,该托 盘12为长条形,使得托盘12底部与通过的带钢2之间的距离很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 于机组设备的震动、刀架变形等原因,或者来料板型不良时,使得过于接近的带钢2极易触 碰到托盘12,从而产生擦划伤缺陷;另外,当刮落的脏污积集较多时,由于重力作用会导致 托盘12中间部位下凹,也会触碰到带钢2,从而引起带钢2擦划伤质量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 置,该清除装置能够避免划伤带钢,保证带钢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刮刀和设于刮刀下的托盘,所述的托盘呈凸弧状结构, 其全长总弯曲度为0. 2%,最大弦高为4mm。所述的托盘由底板和侧板构成,侧板分别设于底板两侧,并与底板相连接形成截 面为“凹”字状结构。所述的托盘底板的两端距中心80mm处还分别开有排污孔。所述的排污孔的直径为k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刮刀和设于刮刀下的托 盘,托盘呈凸弧状结构,其全长总弯曲度为0. 2%,最大弦高为4mm。采用凸弧状托盘,可以增 大托盘底部与运行带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了划伤带钢,保证了带钢质量。另外,还 有利于刮下的杂物向两端流动,并通过排污孔排出,避免将托盘压弯,也有利于防止带钢被 划伤。
图1是现有技术的辊面刮刀与托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托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2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同 样也包括设于辊子1辊面一侧的可摆动的刮刀21和设于刮刀21下的用以收集刮下异物的 托盘22。该托盘22由底板221和侧板222构成,侧板222分别设于底板221两侧,并与底 板221相连接形成截面为“凹”字状结构。不同的是,整个托盘22呈凸弧状结构,通过多次 反复设计和试验,最终得到将其尺寸设计为aiiX12CmXkm (长X宽X高),其全长总弯 曲度设计为0. 2% (弯曲处最大弦高换算成长度的百分数即为托盘22长度方向的全长弯曲 度),最大弦高设计为4mm。如此,可有效增大托盘22底部与运行带钢1之间的间距,即使是 发生机组设备的震动、刀架变形或者来料板型不良时,也不会与托盘22发生碰撞、擦刮,从 而保证了带钢1质量。另外,还在托盘22底板221的两端距中心80mm处分别开设排污孔 223 (两排污孔223的间距大于带钢1宽度),该排污孔223的直径为km,当刮下的异物落 入托盘22后,立刻沿凸弧状底板221向两端流去,并通过排污孔223排出,不会造成托盘22 积料而发生下凹变形,也能够起到避免划伤带钢1的作用。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 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 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刮刀和设于刮刀下的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托盘呈凸弧状结构,其全长总弯曲度为0. 2%,最大弦高为4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由底板和侧板构成,侧板分别设于底板两侧,并与底板相连接形成截面为 “凹”字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托盘底板的两端距中心80mm处还分别开有排污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面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排污孔的直径为4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面异物清除装置,该清除装置包括刮刀和设于刮刀下的托盘,托盘呈凸弧状结构,其全长总弯曲度为0.2%,最大弦高为4mm。采用凸弧状托盘,可以增大托盘底部与运行带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了划伤带钢,保证了带钢质量。另外,还有利于刮下的杂物向两端流动,并通过排污孔排出,避免将托盘压弯,也有利于防止带钢被划伤。
文档编号B08B1/02GK201823717SQ2010205385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刘德成, 华张坤, 吴 民, 李伟, 贾卫国, 陈俊, 陶峰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