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1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地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板。
背景技术
广为人知的运动中所使用的板有全地形板或者山地板。典型地,这样的全地形板包括具有靠近相对末端的轴的长甲板结构,其在甲板结构下横向延展并分别带有一对轮子。大型的全地形轮的直径大约有180至300mm,因为小直径轮在不平或者崎岖的地形上表现的不好,因此只限制在较平滑的外道(off-road)上使用。
已知全地形板具有的问题是在实现自由式表演水平上,而诸如滑板、冲浪板或者滑雪板的其它板上运动可以获得这样的自由式表演。相应地,全地形板运动就没有成为主流板上运动,并且只有相当小比例的板上运动者参与了此项运动。典型地,主流板上运动占84至99%是自由式产品,只有1至16%为下坡式产品,诸如大家知道的全地形板。
所知的全地形板不具有用在其它板运动中的可比较自由式表演的原因之一是较大的全地形轮相应地增加了甲板结构的高度,由此使得甲板结构离地面太高,这就不利于板上平衡低甲板结构所获得的好的平衡对于成功的全地形板是必须的,因为离开道路的地形可能是非常不平的。
不平地形上的高甲板结构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导致速度不稳定。已经建议通过增加板的轴距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长板的一个不利之处在于不适合有效的自由式控制,这样只限于下坡滑板中。
同样,好的自由式骑术和板控制的核心因素是提供上翘的端部或者所谓的甲板结构尾部的翘尾(kicktail),骑手可以往后将一只脚放置在后轴并使用其重量来围绕后轴往板的前端向上转动。用这种方式,通过重定向板的前部而导致转动,同时只有后轮和地面接触。翘尾也能使得板的前部抬高来跳过或者爬上阻碍这也允许骑手通过跳起翘尾来进行跳跃。
已知的全地形板包括翘尾。但是,翘尾和相对较高的甲板结构的组合使得在使用翘尾执行转动和其它控制时非常难于平衡。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已经建议使用较小的轮子来对应较低的甲板结构。这样板上的轮子通常直径在105至150mm范围之间,导致在不平地形上糟糕的表现。但是,即使使用尺寸减小的轮子,已知板仍然具有的问题是甲板结构太高而不能进行好的平衡。除此之外,翘尾本身离地面太高,其性能大大减小,并不能符合滑雪板可以获得的自由式翘尾性能。
已知全地形板的另外一个不利之处在于甲板结构下的轴碰撞诸如岩石和原木之类的阻碍。这样,板就不具有骑越此类障碍的能力。

发明内容
我现在设计了一种全地形板,其能够减轻上述问题并能提供不同表现标准所必须的组合和变化以在和其它诸如滑板、冲浪板和滑雪板这样的其它板运动相比具有获得在全地形环境中的高水平自由式性能。
依照此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板包括长甲板结构和安装在甲板结构的前后端以分别围绕各轮轴转动的轮,轮轴在甲板结构的横向延展,甲板结构具有安置在所述轮轴和上翻后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上翻后部分安置在所述甲板结构的所述后端的最后轮轴的往后部分,所述甲板结构的中间部分在由所述轮轴限定的平面的水平之下延展并为骑手的一只脚提供前部位置,所述甲板结构的上翻后部往后延展超过所述最后轮并为骑手的另外一只脚提供后部位置。
全地形板具有其它主流板运动中所使用的板自由式性能,因为甲板结构安置在轮转动的轴之下。这样,即使具有大的轮子,甲板结构为了乘在板上具有好的平衡也不能离地面太高地甲板结构所获得的好的平衡对于成功的全地形板是必须的,因为离开道路的地形可能非常不平。
由于板较低,可用上翻尾端作为所谓的翘尾提供而不显著影响骑手的平衡。在使用中,骑手可以将一只脚往后放置在后轴上并使用其重量来围绕后轴往上枢转板的前端。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重定向板的前部来执行转动或者所谓的上翘转动,同时只由后轮和地面接触。翘尾也能使得板的前部被抬高以跳过或者爬上障碍。翘尾也使得骑手通过跃起翘尾而进行一定的跳跃。
低甲板结构能够使得板不容易产生速度波动。这样,板可以被制造的相对较短,这样就可以执行自由式控制。
板能够骑过或者滑过不规则障碍,因为甲板结构的下侧没有任何轴或者其它结构。
这样,板通过提供低甲板结构、翘尾、无障碍下侧和大全地形轮的组合而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由式性能。全地形板作为下坡板性能也非常不错,因此提供了和滑板、冲浪板或者滑雪板在所有地形中可比较的完整板上体验所必须的性能标准的变化和组合。
优选地,板的后上翻端部往上和往后延展到一个点,所述点基本和由轮轴所限定的平面共线或者位于其上。
甲板结构可以包括抬高部分和较低中间部分,所述抬高部分分别在轮轴上延展,所述较低中间部分在由轮轴所限定的所述平面之下延展。但是,甲板结构优选地在轮轴之下延展。
优选地,轮被安置在各轴组合件上,轴组合件安置在甲板结构的上表面,这样甲板结构悬挂在轮轴之下。
优选地,后轮的轴组合件包括长基部,所述长基部被固定到甲板结构并在所述甲板结构的中间和上翻后部之间轴向延展。这样,基部用作在往上弯曲的点强化甲板结构,由此减轻甲板结构在较大力的作用下断开的危险,所述力将由骑手在使用中施加到上翻端部。可选地,甲板可以通过固定到甲板结构的表面的单独纵向延展加强件来强化。
前端可以具有和后端相似的结构,这样板可以在任一方向中使用。
优选地,轴组合件包括轴,轴枢轴安装在甲板结构上,这样骑手可以通过倾斜来导致组合件相对甲板结构枢转来引导板。
每个轴可以具有一对轮,各安置在轴的相对末端。可选地,每个轴可以只承载单个轮,由此产生只具有单前轮和单后轮的板。
优选地,每个轴相对弹性偏压件可以枢转,例如通过安置在轴和轴组合件的基部之间的弹性体件。
为了防止轴的各端的不适当的运动,轴的每端优选地通过一个件连接到甲板结构或者轴组合件的基部,所述件限制了轴相对板可以枢转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件包括刚性支柱,所述刚性支柱在其一端或者两端具有连接器,连接器允许轴相对甲板结构运动。


此发明的实施例将通过示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全地形板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自后部的透视图,沿着图1的板的甲板结构的上侧;图3是图1的板的后视图;图4是图1的板的前视图;图5是图1的板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1的线VI-VI的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1的线VII-VII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全地形板的可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板的侧视图;图10是图8的板的后视图;图11是图8的板的前端后部;图12是自前部和上部图8的板的前端的透视图;图13是自前部和上部图8的板的后端的透视图;图14是图8的板的一端的平面图;图15是图14沿着线XV-XV的截面图;和图16是图14沿着线XVI-XV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显示了具有前端11和上翻后端12的长甲板结构10。一对轴组合件13、14被分别安置横过甲板结构10并靠近前端和后端11、12。
一对轮15被安置在各轮组合件13、14的各相对端以围绕各轴转动,所述轴在横过甲板结构10延展。各轮15优选地承载充气轮胎并具有直径160至300mm。
甲板结构10的相当一部分,包括轴组合件13、14之间的中间部分是平的并处于在平行于轮15的触地底表面的延展的平面中。甲板结构10的前端11,稍微上翘,不朝轮15的前对凸起。甲板结构10的后端12往后延展,基本超过轮15的后对,并向上至安置在轮转动轴之上和轮15的上表面之下的点。
轴组合件13、14被安置在甲板结构10的上侧,这样轮转动轴在甲板结构10之上延展。每个轴组合件13、14包括长轴16,其将其相对末端的中部连接到安装板或者所谓的基板17,所述基板被稳定地连接到甲板结构10的上表面。
参照图6,轴16包括长轴18,轮15将其相对端安置在其上。长轴板19沿着轴的轴向延展并往外朝甲板结构10径向以一角度凸起(其在前轴组合件13的情况下往后倾斜并在后轴组合件14的情况下往前。这样,轴组合件13、14基本结构相同,它们以180°安置,如图1所示。
各轴组合件13、14的基板17包括两个相对的L截面长部件20,其在甲板结构10的轴向延展,并通过在甲板结构10的横向延展的杆21将其中间相对端互连。轴16的中央在其相对末端的中间被支撑在弹性体安装块22上,安装块22放置在基部17的两个长部件20之间。
反向U形杆23在其相对端连接到基部17的横杆21,相对末端的中间。U形螺钉24通过由反向U形杆23所形成的眼延展,螺钉24的相对末端通过各形成在轴16的轴板19中的孔延展。一对攻丝螺母被固定在U形螺钉的各相对末端上以固定地将轴16夹到轴组合件的基部17。
需要理解的是前述轴16和组合件的基板17之间的连接器允许轴16的相对末端在环的限定内上、下、前和后的移动。
参照图7,为了开始转动并防止轴16的各端的不适当运动,轴16的各端被通过支柱26连接到甲板结构10,支柱在其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到轴板19和甲板结构10。支柱26在其相对端部包含具有孔的金属条,所述孔用于容纳各螺钉27,螺钉27将支柱26固定到相关的结构上。弹性体O-环28位于支柱26的相对侧上的螺钉27上。一对垫圈29位于螺钉27上,这样支柱26在将固定螺母30拧紧时,被弹性地限制在两个O-环28之间。将支柱26固定到甲板结构10的螺钉27优选地包括头,所述头钻入甲板结构的下侧,这样甲板结构的下侧就不会凸起。
后轴组合件14的基板17比前轴组合件13的要长,为了提供使得在前轮15离开地面时乘骑时所需要的额外的强度,这将在后面说明。后基部17的长部件20在其后端往上弯曲以跟随甲板结构10的上翻后端12的形状。截面形状为L形的部件20由此用作强化上翻端部并防止甲板结构10在使用中必须施加到上翻端12的较大的力时断开。
在使用中,骑手站在甲板结构的上表面上,将一只脚放置在轴组合件12、14之间,另外一只脚放置在后轴组合件14之后,甲板结构10的上翻后端12上。脚带(未示出)优选地设置在这些位置。
为了控制板,骑手将其重量施加到甲板结构的右侧或者左侧,以使轴16相对基部17围绕中央安装块22枢转。为了进行自由式转动,骑手可以将重量施加到甲板结构的上翻后端12,以使得前轮15升离地面。然后板可以被重定向,前轮15离开地面。同样,上翻端部使得骑手升高板的前部以骑过阻碍或者跨过诸如原木的物体。
需要理解的是,甲板结构10的下侧完全没有任何凸起,这样板就可以滑过所遇到的任何阻碍。同样,骑手能够特意沿着诸如原木的阻碍滑动板。通过跳离翘尾或者使用翘尾作为杠杆也能执行相当程度的跳跃。
轴16下的甲板结构10的布置基本降低了重心并使得板比传统的板更容易骑和引导,其中甲板结构在轴上延展。重心的降低也有助于减小速度波动。更为重要的是,地甲板结构使得足够尺寸的上翻后端12被用作形成翘尾。
参照图8至图14,显示了全地形板的可选实施例,其结构和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相似,相似的部件给予相似的引用数字。
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了较小的轮15,每个轴组合件13、14的轮15更为靠近并放置在形成在甲板结构10的相对侧的各凹陷50中。
此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是轴组合件13、14的结构。特别参照图12和图13,各轴组合件13、14包括以金属长条形式的基部17,其被牢固地通过将螺钉钻入甲板结构10中而固定在甲板结构的上侧。各组合件的长基部17实际上延长甲板结构10并包括在其相对端之间的桥部分51。
参照图15,U形螺钉52在桥51下延展并且其相对凹形崖(oppositebalm)通过轴板19中的轴向分离孔而延展。一对长管弹性体部件54被封闭地重新安装在U形螺钉52的各相对侧上,轴板19和各垫圈或者安置在基部17的相对侧之上的其它部件55之间。攻丝螺母53被施加到U形螺钉的各相对端上以牢固地固定轴16。
需要理解的是前述轴16和组合件的基板17之间的连接器允许轴16的相对末端在环形限定内往上、往下、往前和往后移动。
参照图16,为了开始转动并防止轴16的各端的不适当运动,轴16的各端通过支柱56连接到甲板结构10,支柱在其相对端被分别连接到轴板19和甲板结构10。支柱56在其相对端包含具有球57的长杆,其被封闭地和可转动地安置在各座59中,各座被固定到相关的结构。
第二实施例的板可以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乘骑。但是,各对轮被安置在更加靠近在一起并提供改良的控制性,这样板可以被高技术的骑手或者具有较低高度和体重的年轻骑手使用。
需要理解的是板可以设有电极、闸和悬挂部件。甲板结构的下侧可以镀以减小摩擦层来使得板可以在障碍上滑动。
根据此发明中的所有全地形板提供不同性能标准所必须的组合和变化以在和其它诸如滑板、冲浪板和滑雪板这样的其它板运动相比具有获得在全地形环境中的高水平自由式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地形板,包括长甲板结构和安装在甲板结构的前后端以分别围绕各轮轴转动的轮,轮轴在甲板结构的横向延展,甲板结构具有安置在所述轮轴和上翻后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上翻后部分安置在所述甲板结构的所述后端的最后轮轴的往后部分,所述甲板结构的中间部分在由所述轮轴限定的平面的水平之下延展并为骑手的一只脚提供前部位置,所述甲板结构的上翻后部往后延展超过所述最后轮并为骑手的另外一只脚提供后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上翻后端往上和往后延展到一个点,所述点基本和由轮轴所限定的平面共线或者位于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甲板结构可以包括抬高部分和较低中间部分,所述抬高部分分别在轮轴上延展,所述较低中间部分在由轮轴所限定的所述平面之下延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甲板结构在轮轴之下延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轮被安置在各轴组合件上,轴组合件安置在甲板结构的上表面,这样甲板结构悬挂在轮轴之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各轴组合件包括轴,所述轴相对甲板结构枢转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轴相对弹性偏压件可以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轴相对弹性偏压件可以枢转,所述弹性偏压件通过在轴和甲板结构之间安装弹性体部件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后轴组合件的基部是延长的并在所述中间和上翻后部之间的甲板结构上轴向延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后轴组合件的基部的下侧被固定到甲板结构上所述上翻端开始的一个点。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之一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轴的各端通过一个件连接到甲板结构或者轴组合件的基部,所述件限制了轴相对板可以枢转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件包括刚性支柱,所述刚性支柱在其一端或者两端具有连接器,连接器允许轴相对甲板结构运动。
1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结构的的前端具有和甲板结构的后端相似的结构。
1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全地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强化部件,所述部件在所述上翻端开始的点被固定到甲板结构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全地形板包括长甲板结构(10),所述甲板结构具有前、后轴组合件(13、14)被安置的上表面,这样甲板结构(10)在轮转动轴下延展。甲板结构(10)的后端(12)上翻并超出后轮(15)往后延展,由此为骑手的一只脚提供了后部位置,这可以用作翘尾来升高板的前端(11)以执行转动和其它自由式控制。翘尾也使得板的前部可以升高以跳过或者爬上障碍。
文档编号A63C17/01GK1538862SQ02815536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蒂莫斯·帕德克, 蒂莫斯 帕德克 申请人:蒂莫斯·帕德克, 蒂莫斯 帕德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