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下斜睡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215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养生下斜睡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养生保健设备,尤其是一种养生下斜睡床。
背景技术
药疗可治病,但并非惟一疗法。常见的中风、高血压、脑溢血、颈椎炎、脊椎炎、肩周炎、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心血管病等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其中,脊椎病以及眼睛近视、消化不良、发胖等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在甚至也成了青少年的“时髦病”。而“养生斜床”方法对这些病则有一定的疗效,这是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起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地心的引力,所有的物体都是重的一头在下轻的一头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爬疗、俯卧、斜睡把人体的重心偏向地心,不但不违背自然规律,而是顺应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克服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增进健康而不得不采取的主动行为起了作用。众所周知,自出生后,多半时间处于直立姿势运动,血流方向与地球的引力相悖,血液受地心吸力的影响,人体重力和心脏动力同在一垂直轴线上,处于高体位的人体心脏、大脑等器官供血有困难,“高处不胜寒”。血液循环除了要克服血管产生的阻力外, 还受重力和地磁力的影响,致使血液分配不均衡,尤其是心脏以上部位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最为明显。养生斜床有利于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使血液分配相对平衡。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解放了双手,却把脑袋和内脏等器官置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人进化后的大多数疾患,都跟把脑袋和内脏等器官置于高处的直立行为有关,都跟人体血液的流动方向与地球引力相悖有关。脑袋和内脏是不可能因此减少营养供应的,为了保证人体分分秒秒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心脏只好更加卖力的工作,这样往往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脏容易积劳成疾。同时,“高处不胜寒”也增加了腰椎的垂直负重,使腰肌、背肌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劳损。爬疗、俯卧、斜睡这些动物运动,把脑袋和内脏等器官恢复到地平线的水平位置运动锻炼,既能够减轻心脏负担,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松弛肌体,增强内脏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病,又能够缓解人体直立行走、立或坐导致的腰、背肌劳损和脊椎的负压。当爬疗、俯卧、斜睡时,身体的重量分散到四肢,膝关节、踝关节都能减轻负担,因此对治疗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也都有效果。同时,由于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爬疗、俯卧、斜睡,都是在倾斜的床面上进行的,能够尽量使人的体态和血流方向与地球的引力基本相付,即人体在本实用新型床倾斜的床面上的活动位置是类似倒立的头低脚高时,就会对人体原来直立运动的结果起到反向调整的作用。因为,本实用新型床可以尽量用方向相反与时间也尽量对等的方式方法来反向调整人类直立运动所带来的弊端,所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通过半年来的试验使用和研究,我们发现养生斜床的倾斜度超过30度的时候,很不适应人体爬行俯卧或者下斜睡,表现在1、由于爬疗主要是在倾斜的床面上进行,当床面倾斜度超过30度的时候,向上向下爬行都很困难,特别是向下用手掌和脚掌爬行时,头脑前倾,屁股高耸,实际上,这时头脑与地面的倾斜度已经大大超过了 30度,人体的重心十分难掌握,很容易摔倒。当床面倾斜度低于30度的时候,就比较少出现上述情况。2、养生斜床倾斜度限制在1度至30度时,与0度的水平卧位相比,人体心率和血压降低或者升高不多。、当爬疗俯卧养生斜床调节倾斜度超过30度的时候,与0度的水平卧位相比,人体心率和血压显著降低或者显著升高,这是危险的。我们使用型号BP^HO的瑞士迈克大夫手臂式无创伤数字显示电子血压计,研究人体头低位倾斜不同角度时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研究对象一共9人。分为正常青年组3名,正常中老年组3名,高血压组1名,心脏病组2名。10分钟后连续纪录受试者从头低位倾斜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当养生斜床的倾斜度限制在30度以下时,8名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率、 血压逐步降低,然后逐步平稳或者恢复到比原来心率、血压对照值稍低的地方,1名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率、血压不降反升,但变化不大,都保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结论体位改变过程中,除了回心血量降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外,还有交感神经紧张。整体心率、血压变化是两者的综合,并不一定引起血压先降后升。当养生斜床的倾斜度超过30度达到45度以上时,9名受试者感到头部迅速充血, 其中3人头晕,1人当天后和2人吃药3天以后头晕头疼才消失。7名受试者心率迅速降低了 5——18个数之间,血压迅速降低了 10——20个数之间。高血压组1名,心脏病组1 名共2名受试者心率迅速升高了 10——30个数之间,个别次数甚至猛然升了 38个数。这 2名受试者血压也迅速升高了 10个数以上。个别次数甚至猛然升了 20个数以上,我们马上让他们下床。其他人10分钟后再测,心率和血压基本如此,上升或者降低均不多。结论当爬疗俯卧养生斜床调节倾斜度超过30度以上时,与0度的水平卧位相比, 心率和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据有关人体科学专家解析当养生斜床的倾斜度限制在1度至30度时,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全身血液循环各项参数的变化范围维持在水平卧位对照值附近,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养生斜床的倾斜度超过30度以上时,与水平卧位相比,心率会减慢,血压会降低,心输出量和每搏量呈增加趋势,颈内动脉血流量增加,人体神经体液难以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自动调节床面倾斜度,而且防滑倒、理疗效果好的养生下斜睡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生下斜睡床,包括床面、支撑床架、自动升降装置,床面的下端与支撑床架铰接,自动升降装置设在床面的下面, 并自动升降装置的上端与床面铰接,在床面上还设有防滑带,该防滑带的上端固定在床面的上端上,下端为箍紧带。所述箍紧带为腰带、腿带、脚腕带的任一种或它们任意的组合。在床面的两侧设有扶手。两侧扶手的间距是80厘米。所述床面的倾斜度为广30度。所述床面上还设有俯卧时的呼吸用通孔。[0020]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0厘米。所述床面的上端设有固定防滑带的把手。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床面的下面设置自动升降装置,并该自动升降装置的上端与床面铰接,同时在床面上还设有防滑带,该防滑带的上端固定在床面的上端上,下端为箍紧带;故通过自动升降装置可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床面一端高度,达到调整床面的倾斜度以满足各种理疗使用,尤其适用爬疗、俯卧、斜睡;设置防滑带,当床面倾斜度达到10度以上,就可将箍紧带包裹束紧人的腰部、腿部或脚腕部,由防滑带对人体施加一个拉力,防止人体向床头滑动,影响睡眠和健康,同时大腿、小腿、脚腕在箍紧带作用下,可以通过其压力和燃脂作用瘦腿塑造腿型,预防腿部静脉曲张,舒缓腿部疲劳,矫正0形腿,同时箍紧带在大腿、小腿、脚腕和腰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进行自我牵引治疗,拉伸助长身高,加大骨节空间,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并为生长盘提供良好的发育空间。可以拉托肩颈椎肌肉及韧带扩大椎间孔,让突出变形的椎间盘还原重整,能有效矫正脊椎骨,矫正体态,消除疲劳、消除压力。对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病、颈椎病、腿脚肌肉麻木萎缩,外伤性颈椎骨折、 错位、脱位,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优选的是,在床面的两侧设置扶手,可在上下床时用来保持身体平衡或支撑身体防止身体下滑。优选的是,床面的倾斜度为广30度,可使用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率、血压的稳定, 保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优选的是,通过在床面上设置俯卧时的呼吸用通孔,有效地避免俯睡时窒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图。图中1床面,11通孔,2支撑床架,3自动升降装置,4防滑带,41箍紧带,5扶手,6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养生下斜睡床,包括床面1、支撑床架2、自动升降装置3, 床面1的下端与支撑床架2铰接,自动升降装置3设在床面1的下面,并自动升降装置3的上端与床面1铰接,在床面1上还设有防滑带4,该防滑带4的上端固定在床面1的上端上, 下端为箍紧带41,上述箍紧带41为腰带、腿带、脚腕带的任一种或它们任意的组合,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在床面1的两侧设有扶手5,该两侧扶手5的间距是80厘米。床面1的倾斜度为广30度,可使用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率、血压的稳定,保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床面1上还设有俯卧时的呼吸用通孔11,该通孔11的孔径为10厘米,避免俯睡时窒息。在本实施例中,在床面1的上端设有固定防滑带4的把手6,防滑带4绑在把手6上。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爬疗、俯卧、斜睡等方式及时间等。一、爬疗最柔和的健身方式——爬行,对于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痔疮、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的老人来说,爬行是再适合不过的运动了。由于这项运动舒缓、柔和,在爬行的过程中,就可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进行调动,能够预防和缓解二十余种老年病,而且,由于它动作柔和,不易使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受到伤害,因而最受美洲特别是巴西老年人的喜爱。老人气血多滞,筋脉多失养,容易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爬行时弯腰伸背、手掌双膝触地,既而撑掌起身等一系列运动方法,肢体屈伸,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病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的目的。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这都属于古代导引术的一部分。爬行是标准的全身运动,简单、安全、无痛、有效。由于爬行主要是在本实用新型床倾斜的床面上进行,当人体的血流方向与地球的引力基本相一致,即人体在本实用新型床上的位置是头低脚高时,人体就可以反向调整身体,防病治病。运动医学专家指出,爬行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流,爬行时身体重量分散到四肢,从而大大减轻心脏和脊柱的垂直负载,能防治因直立(或坐)的时间过长,导致的腰、背肌劳损和脊椎病。它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和血液分配.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内脏下垂(肾、胃、子宫的下垂和脱肛)及脊椎慢性疾病很有帮助,孕妇爬行锻炼可增强腹肌力量,预防难产;产后爬行,有利于子宫复位。爬行是一种水平运动锻炼。既可朝前爬行,也可向后倒退爬行。特别是向后倒退爬行,有许多好处,它可以预防合胸驼背,特别是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向后倒退爬行可以使腰部肌肉有规律地收缩与松弛,从而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腰部组织新陈代谢,同时,对功能性腰痛和腰肌劳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向后倒退爬行改变了平日人们腿前进时轻松自如的习惯,而是要用力后挺腿,这就使膝关节、殷四头肌增强了承受力,锻炼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同时,由于退后爬行时要判断运动方向,掌握平衡, 这就锻炼了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脑,也增加和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功能。爬疗还可以使突出物还纳,还有利于小关节紊乱纠正复位,并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爬行能使破裂的椎间盘组织疏散变形或游走的神经根得到减压而获得治疗;可使软组织松解,解除肌肉痉挛,消除体重对椎间盘的挤压,改善循环, 并可使外因致病物资减少,从而达到镇痛目的和预防作用。二、俯卧国内医学界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不提倡俯睡;而民间近几年对儿童采用俯卧式睡姿睡眠的呼声较高;据我们两年多小规模的临床验证考察,俯卧可以说是轻微的运动,其实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对儿童,1)、与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位睡眠时的情况比较,俯卧时经常会有抬头挺胸的动作,带动了颈部、胸部、背部、、腹面部及四肢的运动和增加了血流。俯卧时人特别是儿童的胸部压迫床,床会给一个反作用的压力正好按摩人的胸廓,能够提高人的肺活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促使心肺等器官机能正常的运转。同时,俯睡有利于胃内食物的消化,减少食物返流入气管,也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支气管肺炎的发生。2)、研究表明俯睡的儿童,头的前后径大,左右径小,枕部不出现扁平,脸形椭圆, 俯卧时面部朝下,后脑勺朝上,不会导致人特别是儿童头部变形,.容易塑造完美头型,护理头型,可以保护大脑和小脑的全面发育,俯睡的孩子更聪明。据说欧美一些国家的婴儿都这样俯睡的。3)、从心理发育的研究结果来看,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是头部朝下,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婴儿在本实用新型床上头低脚高俯卧,头部与胎儿在妈妈子宫里时候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与地心吸引力基本相一致,所以,俯卧睡姿容易让人特别是儿童获得安全感。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人容易睡得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俯睡在有外界刺激时,婴儿全部躯体和四肢都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床垫,使之安稳入睡, 不怕惊吓,长大以后,心理素质较为稳定。4)、由于本实用新型床不用枕头,床面上还设有俯卧时呼吸用的IOcm通孔,儿童可以把口、鼻伸出洞外呼吸,在倾斜的床上俯卧,解决了儿童口水不易下咽,造成口水外流。 并且由于婴儿不会转动头部及翻身,被褥可能阻塞口鼻,有发生窒息的危险的问题。不过, 由于研究时间不够,经验不足,建议半岁以后再让婴儿俯卧为好,时间也不要太长,要注意随时变换睡姿。此点对成人同样有效。5)、俯卧有助于口腔异物的排出。长期卧床的中风或慢性病人,如果家人疏于照顾,总是让病人仰卧,很容易在背部及臀部等部位长出褥疮。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 2— 3小时翻一次身,由仰卧改为俯卧。而且,调整睡姿还可以帮助病人排痰,使痰液不会堆积于后肺壁。特别是对儿童。6)从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看俯睡时、人体胸部、腹面部循环血量、每搏量、心血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增加,心率减慢,血压、全身血管阻力下降,迷走紧张度增加,血管调节能力增强,上述部位的血管可能增粗,与全身血管相适应,健康完美胸腹部和全身血管系统。7)人体胸部、腹部有着直接与内脏器官相联系感区,裸体俯卧能使柔软的胸部、腹部肌肉筋膜、韧带、穴位及神经末梢尽量与相对较硬的床面接触,穴位得到按摩, 敏感区受到刺激,使末梢神经敏感度增强,迅速将信号传人相对应的内脏器官及相关的大脑皮层,之后传到效应器官,从而调节人体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甚至调节人体全身的各部分功能,增强了内脏机能,也使头脑清醒敏捷,不但能加快常见病的康复,还可减轻抑郁、狂躁等病症,最终达到强身保健、康复、防病以及辅助治疗的奇效。三、斜睡本实用新型床也可以用作睡眠时采用的卧具,以解决爬疗、俯卧头低脚高在倾斜的床面上运动进行反向调整,但是时间不够的问题。斜睡是指在本实用新型床睡眠时采用的方式。斜睡方式分2种上斜睡和下斜睡。1、上斜睡头朝高的一头,睡在上身高、下身低、倾斜高度不同的倾斜床上称为上斜睡。国内外专家发现,不少冠心病人常常在晚间发生心绞痛,甚至猝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平卧睡觉时,回流于心脏的静脉血量比站或坐时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夜间频发心绞痛的患者要睡上身高、下身低、倾斜高度不同的倾斜床,由于体位改变,使下腔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而使心脏的负担减轻。这样不仅可避免或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而且克服了服药带来的头痛、头昏等副作用。冠心病人头朝高的一头,在倾斜的床上睡觉。注意睡眠卧姿。冠心病患者最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睡眠时头高脚低,可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休息”。冠心病患者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应采用半卧位, 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采用右侧卧位睡眠时,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有利循环功能的调节,减少心绞痛的发生。英国专家对500例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进行试验,这些病人睡在普通的平放床时,夜间经常发生心绞痛,只能靠硝酸甘油和其他扩冠状动脉药预防,但自从他们睡倾斜床后,夜间几乎不再发生心绞痛,故无须再服硝酸甘油等救命药了。研究人员曾对5 O名严重冠心病患者进行试验,睡在倾斜床上的冠心病患者肺动脉舒张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比睡在平放床上的同类病人低。2、下斜睡;除了冠心病和严重的心血管患者外,绝大多数人可在倾斜的床上不用枕头,头朝低的一头,上身低下身高的下斜睡。国外研究发现,由于人类直立带来诸多弊病,人体直立时,受到地球引力作用, 腰脊椎和下关节都受到压力,日久便会腰酸腿痛。从事站立、伏案工作和经常走路的人易患内脏下垂、痔疮、下肢静脉曲张、脑部供血不足、头晕眼花等病症,也常有脚腿部酸痛等现象发生。倒立能改善血液循环和垒身的血液分配,使血液迅速流向头部,增加头部的血液量,同时也增强内脏的机能,使肌内群的张弛发生改变,倒立运动会使腰腿、关节得到充分放松,身体压力消失,故能治病健身。因此有人提出可以用倒立运动来进行反向调节。目前在国外非常流行。国外研究还发现,中老年人每天进行两三次抬高双脚的练习,每次5 10分钟,就会使全身受益,尤其是对腿部、心脏、头部大有裨益。因为抬脚有助于脚和腿的血液回流,让长时间绷紧的大腿、小腿处于松弛状态,使双腿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腿脚部的“老旧”血液回流到肺部、心脏,心脏又可将新鲜血液输送到腿脚部。这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脏健康,对大脑的供氧也大有益处。爬疗、俯睡和下斜睡也与倒立运动和抬高双脚的练习相似,都是反向调节。实际上,爬疗、斜睡和俯睡和倒立是一个原理即利用地心吸引力和血管落差的作用,来纠正人直立生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只是倾斜的角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人体因脑袋和内脏等器官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紧张状态,长时间过高压力使腰肌、腰椎、背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也增加了垂直负重,使到肩膀及各部肌肉紧缩,天长日久渐失弹性而使全身紧绷。下斜睡时, 因为地心吸引力和血管落差的作用,可即时放松肌筋紧张压力,并因拉伸骨节获得良好骨节空间,气血循环效果更好,营养输送更加充分,自然百病不侵了。1、使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须知(1)裸体爬行俯卧睡觉。裸体使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效果最好。(2)因为紧张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使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最好是有一个相对隐秘、 独立的环境。其次,环境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安静舒适,这样可以从思想上放松心情,构筑一个良好的使用前提。再次,一定要注意保暖,调节卧室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凉或者大量出汗。最后,床具的软硬度要适中,床褥要干净、蓬松,经常清洗并接受阳光曝晒。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爬疗俯卧养生斜床的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只是我们所采用的健康身体的方式之一,并非所有人都应该采用。此外,裸睡时皮肤直接暴露在环境中,灰尘和虫螨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哮喘的发生,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人应该特别小心。(3)稳定心神,注意劳逸结合。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功能不全,因而要宽心平气,淡泊守神使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还可以随着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的提高循序渐进的增加爬疗时间和次数。但是,每天练习次数和时间要适当。只有适当的运动才可以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过犹不及。2、使用项目和方法(1)爬疗裸体爬行。爬行是标准的全身运动,简单、安全、无痛、有效。由于爬行主要是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倾斜的床面上进行,当人体的血流方向与地球的引力基本相一致,即人体在爬疗俯卧养生斜床上的位置是头低脚高时,人体就可以反向调整身体,防病治病。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爬行次数和时间长短,自由选择匍匐爬行、跪撑爬行、俯式爬行等方式。随着爬行技能和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爬疗时间和次数。爬疗使用时爬疗者在床面上,进行前后直线或转圈爬行了。初练时,爬速宜慢些,时间可短些。匍匐爬行、俯卧、屈肘、跪撑使用两肘撑地交替向前转圈爬行,再向后退转圈爬。间歇30秒,重复几遍。匍匐爬行两眼前视,俯卧、屈肘、跪撑使用两肘撑地交替向前转圈爬行,再向后退转圈爬,间歇30秒重复几遍,跪撑爬行两眼平视,胸、腹部放松,跪撑,手掌撑地两掌撑地,用掌、膝来爬行,头部略抬。两掌和跪膝有节奏地交替环绕爬行两圈,旋速宜慢,圈幅宜小。无论是匍匐、跪撑还是向前转圈爬行时首先是攀高爬行,头朝高的一头,呼吸均勻,上身在高位、下身在低位、下肢放松,两掌撑在床铺斜面高的一边沿着床铺向上慢速爬行,爬行累了,休息一下。爬行到最高处后,可以后倒退爬行。注意腰部肌肉要有规律地收缩与松弛,要用力后挺腿,要判断运动方向,掌握平衡。俯式爬行是在床面1斜面上,头朝低的一头,呼吸均勻,上身在低位、下身在高位、 身体放松,上体前俯,直臂撑床,两掌沿着斜面往下俯爬或者跪膝撑爬。两掌移动宜慢,重心不要过分前倾,以免摔倒。爬行累了,休息一下。(2)俯卧:裸体俯卧。首先,安抚心脏,加强血液循环。贴着锁骨下主要是左侧的胸部皮肤, 手掌按摩左前胸区。接着,用右手大拇指或者食指和中指,按左胸的屋医穴(锁骨中线与第四根肋骨交叉的地方)、渊液穴(腋窝中线与第二根肋骨交叉点)、辄筋(渊液穴下两个手指宽度的地方),3个穴位各按5分钟。然后俯卧睡觉。国内医学界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不提倡俯睡;而民间近几年对儿童采用俯卧式睡姿睡眠的呼声较高。俯卧其实很简单,就是趴着睡觉。实在不舒服或者睡累了,可以转身左右侧睡或者仰睡。由于爬疗俯卧养生斜床床面上还设有俯卧时呼吸用的IOcm通孔,俯卧者可以把口、鼻伸出洞外呼吸。俯睡使用的床垫最好厚一点、软和一点。俯睡者在床面上,可以不用枕头在倾斜角度10度以上的床上随意长时间俯卧。不过,由于研究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建议各种疾病较重的患者不要俯卧。(3)斜睡本床最好裸体斜睡。可以用作睡眠时采用的卧具进行上斜睡和下斜睡,以解决爬疗、俯卧头低脚高在倾斜的床面上运动进行反向调整,而时间不够的问题。从婴幼儿开始下斜睡最好,因为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是头部朝下的蜷曲姿势,婴儿出生后头部朝下斜睡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妊妇则不宜斜睡,因为胎儿头部在下怕供血不够。有严重疾病的中老年人斜睡,必须事先征求医生意见。[0076] 其他人斜睡睡前一个小时应该尽量少喝水。斜睡时应该按照用低枕头、不用枕头和以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斜睡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斜睡。
权利要求1.一种养生下斜睡床,包括床面(1)、支撑床架(2)、自动升降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1)的下端与支撑床架(2)铰接,自动升降装置(3)设在床面(1)的下面,并自动升降装置(3)的上端与床面(1)铰接,在床面(1)上还设有防滑带(4),该防滑带(4)的上端固定在床面(1)的上端上,下端为箍紧带(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带(41)为腰带、腿带、 脚腕带的任一种或它们任意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面(1)的两侧设有扶手(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扶手(5)的间距是80 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1)的倾斜度为广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1)上还设有俯卧时的呼吸用通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孔径为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下斜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1)的上端设有固定防滑带(4)的把手(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生下斜睡床,包括床面、支撑床架、自动升降装置,床面的下端与支撑床架铰接,自动升降装置设在床面的下面,装置上端与床面铰接,可以自动调整床面倾斜度;在床面上还设有防滑带,该防滑带的上端固定在床面的上端上,下端为箍紧带。本实用新型床是通过爬行、俯卧、斜睡等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消除疾病、延年益寿;其以自然疗法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提高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从而保养生命。能够防治中风,高血压,脑溢血,颈椎、脊椎、肩周、关节炎,O形腿,腰肌劳损,骨质疏松,胃下垂、子宫下垂,便秘、痔疮,白头发等疾病和美容、减肥。
文档编号A63B26/00GK202035791SQ20112003245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沈珞 申请人:沈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