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0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玩具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玩具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市面上玩具驱动装置是用上壳91和下壳92通过螺丝93 来装配,上壳91和下壳92配合后的内部设有齿轮组94,上壳91和下壳92配合后的外部设有电机95,电机95的转轴和齿轮组94相连接,上壳91和下壳 92的一外端均设有卡勾96,电机95上套设有U形卡扣97,U形卡扣97与上壳91和下壳92上的卡勾96相扣接,从而将电机95固定在上壳91和下壳92 上,电机95的这种装配方式很繁琐,而且固定不牢固;齿轮组94包含有多个齿轮941,齿轮941套在转轴942上,转轴94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轴套943上,两轴套943分别穿设于上壳91和下壳92上,导致齿轮组94组装繁琐而且两轴套943难以同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更方便的玩具驱动装置,其电机固定牢固,而且轴套同轴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包含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相配合,所述上壳和下壳配合后的内部设有电机和齿轮组,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所述上壳和下壳压紧固定。

具体地,所述上壳内设有上容腔,所述下壳内设有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和下容腔的底面均为平面,所述电机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平面,所述上容腔和下容腔的底面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上端和下端相贴合,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若干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述齿轮组包含有多个齿轮,所述齿轮套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轴套,两所述轴套分别穿设于所述上壳和下壳上,所述转轴和两所述轴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或下壳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电机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两所述通孔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和下壳上分别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采用U形卡扣固定电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壳和下壳来压紧固定电机,可以将电机固定得更牢固,既保证了电机的稳定运行,又减少了U 形卡扣,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和下壳2相配合,上壳1和下壳2配合后的内部设有齿轮组3和电机4,电机4的转轴和齿轮组3相连接,电机4由上壳1和下壳2压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采用U形卡扣固定电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壳1和下壳2 来压紧固定电机4,可以将电机4固定得更牢固,既保证了电机4的稳定运行,又减少了U形卡扣,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所述上壳1和下壳2固定电机4的方式为:上壳1内设有上容腔 11,下壳2内设有下容腔21,上容腔11和下容腔21的底面均为平面,电机4 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均为平面,上容腔11和下容腔21的底面分别与电机4 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相贴合,上壳1和下壳2通过若干螺钉5连接,从而实现采用上壳1和下壳2来压紧固定电机4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齿轮组3包含有多个齿轮31,齿轮31套在转轴32上,转轴 3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轴套33,两轴套33分别穿设于上壳1和下壳2上,转轴32和两轴套33一体成型。由于转轴32和两轴套33一体成型,保证了转轴 32和轴套33同轴,使得齿轮31可以稳定工作,而且组装齿轮组3更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1或下壳2上开设有两个通孔6,电机4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两通孔正对设置,这样方便电机4的正极和负极与外部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1和下壳2上分别开设有散热孔7,散热孔7可以将电机4散发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玩具驱动装置,其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的固定结构U型卡扣取消,直接用上壳1内的上容腔11的平面和下壳2内的下容腔21 的平面分别与电机4的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相配合,再用螺钉5锁紧上壳1 和下壳2,从而将电机4固定,既保证了电机4的稳定运行,又减少了U形卡扣,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将分别穿设于上壳1和下壳2的两轴套33和转轴 32一体成型,保证了转轴32和轴套33同轴,使得齿轮31可以稳定工作,而且组装齿轮组3更容易。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