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机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713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倒立机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内藏顶掣器而定位躺板于任一角度的倒立机,更详而言之,尤指透过操作控钮位移即可省时省力调整躺板角度定位的新颖技术。
【背景技术】
[0002]按,先前技术便如中国台湾第098203999号「倒立机角度调整结构」专利前案所示般,惟,该专利前案零件甚多,且组装又相当浪费时间,故而制造成本并不符合经济效益,此外,该专利前案属一种有段的角度调整,其并无法依个人实际需求而将躺板定位于任意角度。
[0003]至于中国台湾第101211292号「具有躺板定位装置的倒立」专利前案,其属一种类似手刹车结构的无段角度调整配置,故而能依个人实际需求而将躺板定位于任意角度,但是,为确保有足够的刹车力,其把手长度须大幅突出,造成会影响倒立机的外部观瞻,且会成为障碍物存在。
[0004]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倒立机在角度定位调整仍不够完善,乃精心加以研宄改良,经多年从事于此一行业的经验,于是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内藏顶掣器而定位躺板于任一角度的倒立机的定位装置,其透过操作控钮位移即可省时省力调整躺板角度定位。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倒立机定位装置,至少包括有:
[0008]一基座,其具有能架撑于地上的右杆、左杆,右杆、左杆对应设有右轴管、左轴管,右杆内部呈中空,而右轴管形成有连通右杆内部的容孔,所述右轴管、左轴管于同一中心线的位置各枢设有一转轴,而右轴管另设有径向连通内外的导槽;
[0009]一躺板,其固置于两转轴之间;
[0010]一具有释放开关的顶掣器,其底端耦接于右杆、顶端偏心耦接于右轴管转轴;
[0011]一安装于右轴管的控钮,其能沿导槽而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线性移动;当控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控钮能启动释放开关,使顶掣器长度固定的限制右轴管转轴自转,但,当控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则能触动释放开关,用以使顶掣器长度能伸缩的因应躺板角度调整。
[0012]进一步,该顶掣器内藏于右杆内部及容孔中,而该右杆内部及容孔中并内藏有一制动杆,该制动杆耦接于控钮与顶掣器之间;当控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控钮能作用制动杆而启动释放开关,使顶掣器长度固定的限制右轴管转轴自转,但,当控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制动杆触动释放开关,用以使顶掣器长度能伸缩的因应躺板角度调整。
[0013]进一步,控钮底端具有对合右轴管外周及跨设于导槽上的弧底面,且向下延伸有伸入容孔的钩孔;顶掣器具有一缸体、一突出缸体底端的活塞杆、一固设于活塞杆的耳架、一安装于活塞杆底端的释放开关、一枢连于缸体顶端的中介杆,其耳架设有限位槽,并在限位槽下方设有通孔,通孔供第三螺栓组将耳架穿枢于右杆,中介杆顶端以第一螺栓组而偏心耦接于右轴管转轴;制动杆顶端设有耦接于钩孔的上勾部、底端设有能沿限位槽移动而离合释放开关的下勾部。
[0014]进一步,控钮底端具有对合右轴管外周及跨设于导槽上的弧底面,且向下延伸有伸入容孔的钩孔;顶掣器具有一缸体、一突出缸体底端的活塞杆、一固设于活塞杆的耳架、一安装于活塞杆底端的释放开关、其耳架设有限位槽,并在限位槽下方设有通孔,通孔供第三螺栓组将耳架穿枢于右杆,缸体顶端以第一螺栓组而偏心耦接于右轴管转轴;制动杆顶端设有耦接于钩孔的上勾部、底端设有能沿限位槽移动而离合释放开关的下勾部。
[0015]进一步,右轴管外周另径向设有连通容孔内外的组装槽,该组装槽供顶掣器及制动杆插入右杆内部及容孔使用,待制动杆及顶掣器插入后,便于右轴管外周套固有一环套,此环套具有孔径较组装槽小的导槽。
[0016]进一步,右轴管转轴于容孔中设有凸轮,此凸轮于偏心的位置设有第一枢孔,使之能供第一螺栓组而耦接顶掣器顶端。
[0017]进一步,右轴管固设有一支撑块,该支撑块贯设有供转轴安装的承孔,右轴管更于承孔与转轴之间安装有衬套,此衬套具有能供转轴对应穿掣的多角形孔,以使转轴及衬套能一体的于承孔中自转。
[0018]进一步,基座于右杆、左杆之间桥接有前脚杆及横杆,而右杆、左杆顶缘则对应的枢设有右后杆、左后杆,此右后杆、左后杆底端则桥接有后脚杆,该右杆与右后杆之间桥接有一连杆组,而左杆与左后杆之间亦桥接有连杆组;躺板另向下安装有一伸缩杆,该伸缩杆能定位于横杆上,用以保持躺板处于直立状态,且于伸缩杆底部安装有一夹脚单元。
[0019]进一步,躺板左、右两侧对称的固置有一曲柄,该两曲柄自由端透过第二螺栓组的锁设而对应的固置于两转轴相向的内端。
[0020]进一步,顶掣器选用气压棒或油压棒。
[0021]是以,本实用新型能依个人实际需求而将躺板定位于任意角度,且整体组装更形容易,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控钮的施力与顶掣器定位作用力无关,其属于一种以小施力控制大作用力的结构配置,故而操作控钮可谓相当省时省力,且控钮无须大幅突出而影响到倒立机外观,更不会形成操作障碍,是以,本实用新型确实为倒立机角度定位调整提出一有效解决的新颖技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1A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2显示图1中右杆及右轴管处分解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躺板处于直立状态时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左轴管中心线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图3控钮处于第一位置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5A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B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为图3控钮处于第二位置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1]图6A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6B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平躺状态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4]图7A为图7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倒立状态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6]图8A为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分解示意图(顶掣器无中介杆设置);
[0038]图9A为图9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0显示图9中右杆及右轴管处分解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躺板处于直立状态时,控钮处于第一位置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41]图1lA为图1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处于倒立状态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43]图12A为图12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4]【符号说明】
[0045]10基座IlA右杆
[0046]IlB左杆IlC前脚杆
[0047]IlD横杆12A右后杆
[0048]12B左后杆12C后脚杆
[0049]13A、13B连杆组14A右轴管
[0050]14B左轴管140容孔
[0051]140A外盖141支撑块
[0052]142承孔143转轴
[0053]144衬套1441多角形孔
[0054]145凸轮146第一枢孔
[0055]147组装槽148环套
[0056]149导槽21第一螺栓组
[0057]22第二螺栓组23第三螺栓组
[0058]30躺板31曲柄
[0059]32伸缩杆40夹脚单元
[0060]50顶掣器51缸体
[0061]52活塞杆53耳架
[0062]531限位槽532通孔
[0063]54释放开关55中介杆
[0064]60制动杆61下勾部
[0065]62上勾部70控钮
[0066]71 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68]请参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有:
[0069]—基座10,其具有内部中空的右杆11A、左杆11B,该右杆11A、左杆IlB之间桥接有前脚杆IlC及横杆11D,而右杆11A、左杆IlB顶缘则对应的枢设有右后杆12A、左后杆12B,此右后杆12A、左后杆12B底端则桥接有后脚杆12C,该右杆IIA与右后杆12A之间桥接有一连杆组13A,而左杆IlB与左后杆12B之间亦桥接有连杆组13B,俾在基座10展开时,能令右杆11A、左杆IlB架撑于地面上而足以提供倒立运动使用;此右杆11A、左杆IlB顶端对应固置有呈同一中心线配置的右轴管14A、左轴管14B,而右轴管14A、左轴管14B内部各焊固有一支撑块141,用以使该右轴管14A形成有一连通右杆IIA中空内部且朝外侧透空的容孔140,右轴管14A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