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79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特别与粗纱机下龙筋的换向传动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传动装置,是由一个触杆触动升降机构的掣于,再传递给由两个伞齿轮构成的换向箱,从而达到下龙筋换向的目的;上述的换向传动装置是一个由多种零部件组成的机械式传动装置,结构复杂,不便安装,换向(切换)准确性差,易造成纺纱过程中冒纱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换向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向准确性较高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有正反向动力切换输出机构,上述动力切换输出机构有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动力输入齿轮轴和一个可正反方向转动的终端输出轴;在动力输入齿轮轴和终端输出轴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过渡轴,其中位于上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V,位于下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II;上述次主动齿轮III和次主动齿轮IV择一地传动联接终端输出轴。
上述次主动齿轮III和次主动齿轮IV择一地传动联接终端输出轴,所述择一地传动联接具体结构方式为,可设置-个动力接续齿轮,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联接终端输出轴,上述动力接续齿轮与次主动齿轮IV啮合,次主动齿轮IV还与次主动齿轮III啮合。本实用新型用于组纱机,通过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同时啮合传动从动齿轮I、II,在两个电磁离合器同时断电的情形下,各从动齿轮分别带动各自的横向过渡轴空转,在一个纺纱循环过程中,首先使一个电磁离合器(如上方横向过渡轴上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吸合,该电磁离合器内的衔铁压紧内外摩擦片,使与之固联的次主动齿轮IV由上方的横向过渡轴直接驱动运转,次主动齿轮IV啮合传动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传动终端输出轴正转(或反转);需切换(换向)时,下方横向过渡轴上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吸合,上方横向过渡轴上的电磁离合器同时断电,通电离合器内的衔铁压紧内外摩擦片,使与之固联的次主动齿轮III由下方的横过渡轴直接驱动运转,次主动齿轮III通过次主动齿轮IV作为介轮啮合传动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传动终端输出轴反转(或正转),该转动动作方向与前述转动动作方向正相反。通过同时对两个电磁离合器此通彼断或彼通此断切换控制,可实现终端输出轴正转或反转的交替进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电磁离合器进行切换选择,较现有技术采用机械构件切换选择方式,结构更加紧凑,切换迅速,换向准确性较高。另外,将一个次主动齿轮作为介轮,另一次主动齿轮通过该介轮啮合传动动力接续齿轮,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节省占用空间。
上述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联接终端输出轴,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可有联接在动力接续齿轮上的蜗杆和联接在终端输出轴上蜗轮。该方式,通过蜗杆啮合传动蜗轮带动终端输出轴相应转动,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噪音低。
上述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可小于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该方式,使蜗杆传动具有自锁功能,在突然断电,利用该功能锁定下龙筋,提高安全性能。
上述蜗杆的头数可为1,蜗轮的齿数可为62齿。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使传动比与效率更加适宜对下龙筋的驱动。


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本实用新型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有正反向动力切换输出机构1,该动力切换输出机构有动力输入齿轮轴2,动力输入齿轮轴2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其由电机3通过轴轮组件31提供动力,动力输入齿轮轴2设有主动齿轮21,上述正反向动力切换输出机构1还有一个终端输出轴4,终端输出轴在相应动力驱动下可正向或反方向转动,终端输出轴4通过齿轮41等与下龙筋传动联接;在动力输入齿轮轴2和终端输出轴4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过渡轴,即位于上方的上横向过渡轴5和位于下方的下横向过渡轴6,其中上横向过渡轴5的一端设置从动齿轮II51,从动齿轮II51与主动齿轮21啮合,上横向过渡轴5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52,该电磁离合器52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V53,下横向过渡轴6的一端设置从动齿轮I61,从动齿轮I61与主动齿轮21啮合,下横向过渡轴6的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62,该电磁离合器62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II63,设置一个动力接续齿轮7,动力接续齿轮7与次主动齿轮IV53啮合,次主动齿轮IV53还与次主动齿轮III63啮合,动力接续齿轮7上固定联接蜗杆8,终端输出轴4固定联接蜗轮9,蜗杆8的头数可为1,蜗轮9的齿数可为62齿,蜗杆9的螺旋线升角可小于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
其工作过程大体是由电机3通过轴轮组件31提供动力,带动动力输入齿轮轴2始终朝一个方向转动,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21同时啮合传动从动齿轮I、从动齿轮II,在两个电磁离合器52、62同时断电的情形下,各从动齿轮分别带动各自的横向过渡轴空转,在一个纺纱循环过程中,设定上横向过渡轴上的电磁离合器52通电吸合,该电磁离合器52内的衔铁压紧内外摩擦片,使与之固联的次主动齿轮IV53由上横向过渡轴5直接驱动同向运转,次主动齿轮IV53啮合传动动力接续齿轮7和次主动齿轮III63,由于此时电磁离合器62处于断电状态,次主动齿轮III63脱离下横向过渡轴6,次主动齿轮III63空转,动力接续齿轮7通过蜗杆8啮合传动蜗轮9,由蜗轮9带动终端输出轴4正转(或反转);需切换(换向)时,下横向过渡轴6上的电磁离合器62通电吸合,上横向过渡轴5上的电磁离合器52同时断电,使主动齿轮IV53脱离上横向过渡轴5,通电离合器62内的衔铁压紧内外摩擦片,使与之固联的次主动齿轮III63由下横过渡轴6直接驱动同向运转,次主动齿轮III63通过次主动齿轮IV53作为介轮啮合传动动力接续齿轮7,动力接续齿轮7通过蜗杆8啮合传动蜗轮9,由蜗轮9带动终端输出轴4反转(或正转),该转动动作方向与前述转动动作方向正相反。通过同时对两个电磁离合器52、62此通彼断或彼通此断切换控制,可实现终端输出轴4正转或反转的交替进行。
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其他适宜的需换向传动的机械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有正反向动力切换输出机构,所述动力切换输出机构有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动力输入齿轮轴和一个可正反方向转动的终端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输入齿轮轴和终端输出轴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过渡轴,其中位于上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V,位于下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II;所述次主动齿轮III和次主动齿轮IV择一地传动联接终端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主动齿轮III和次主动齿轮IV择一地传动联接终端输出轴,所述择一地传动联接具体结构方式为,设置一个动力接续齿轮,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联接终端输出轴,所述动力接续齿轮与次主动齿轮IV啮合,次主动齿轮IV还与次主动齿轮III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续齿轮通过动力传动组件联接终端输出轴,所述动力传动组件有联接在动力接续齿轮上的蜗杆和联接在终端输出轴上蜗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头数为1,蜗轮的齿数为62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粗纱机下龙筋自动换向装置,其有正反向动力切换输出机构,该动力切换输出机构有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动力输入齿轮轴和一个可正反方向转动的终端输出轴;在动力输入齿轮轴和终端输出轴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过渡轴,其中位于上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V,位于下方的横向过渡轴的一端设置与动力输入齿轮轴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I,另一端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一个半离合器固联一个次主动齿轮III;所述次主动齿轮III和次主动齿轮IV择一地传动联接终端输出轴。其具有结构紧凑,切换迅速,换向准确性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D01H7/02GK2765916SQ20042005353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日
发明者王成吉, 李建霞, 周春娟, 许景才 申请人: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