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23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制动作用于从线轴架拉出的纱线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6所示,有一种纤维机械线轴架10(专利文献1)。此线轴架10具备多个线轴12。卷绕在这些线轴12上的纱线14,被整经机16拉出,经过整经机16的导辊18被片状地卷绕在经轴(beam)20上。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公开昭63-28932号公报如此的线轴架10,如图17所示,将使制动力作用于从线轴12拉出的纱线14、调整纱线14的张力的制动装置22配置在每根纱线14上。制动装置22被装设在配置于线轴架10上的组合杆24上。
作为此种制动装置22之一,如图18所示。此现有的制动装置22,包括装设在组合杆24上的制动器主体26;和通过像合页那样适当的方法相对制动器主体26能够开合地被连结在制动器主体26的正面侧的制动器片28。
制动器片28,在其下端部被以枢轴的方式连结在制动器主体26的下端部,另外由弹簧30而按压向制动器主体26。弹簧30被以枢轴的方式连结在制动器片28上,并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销32所支持。
从线轴12拉伸出的纱线14,延伸在制动器主体26和制动器片28之间。制动器主体26和制动器片28,具有相互对向形成的制动面38,并通过制动面38夹住经过制动器主体26和制动器片28之间的纱线14,而使制动力作用于纱线14。
相对于制动器主体26的制动器片28的开闭,通过使贯通制动器主体26呈上下方向伸展状态地被配置在组合杆24上的杆34上下运动而进行。
例如,若使杆34上升,则由于被安装在杆34上的板凸轮36,销32被压向制动器主体26的正面(前)侧,由此如图18(B)中的点划线所示被推出。
相对与此,若使杆34下降,则板凸轮36离开销32,销32通过弹簧30向后侧位移。因此,如图18(B)中的实线所示,制动器片28向制动器主体26侧移动。
在上述的制动装置22中,当10线轴架的高速运转被停止时,制动器片28被闭合,制动力作用于纱线14。因此,从线轴12伸展到制动装置22的纱线14,如图17中的虚线所示那样垂下。
当纱线14在上述的下垂的状态下,线轴架10的运行被重开时,到指定的张力作用于纱线14为止,制动器片28保持关闭的状态,纱线14被从线轴12拉出。此时,线轴12一侧的纱线部分发生脱落。这种脱落特别容易发生在短纤维上。
在现有的制动装置22中,因为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制动器片28的宽度尺寸(制动面38的宽度尺寸)小,所以纱线14在脱落不能完全解除的状态下,通过制动装置22。
对此,如果将制动器片28(特别是制动面38)的宽度尺寸变大(也就是说,使制动面38的面积变宽),则纱线14运行侧的制动面38的平面度(平滑度)变得容易产生偏差。
若上述那样制动面38的平面度上产生偏差,则即使关闭制动器片28,制动器主体26和制动器片28也不能完全密合,特别是对高支数的纱线制动力不发生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容易发生脱落的纱线,解除脱落,使制动力可以确实地作用于纱线。
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包含与线轴对应的被设置在线轴架上的制动器主体;和被设置为能够与该制动器主体接触的制动器片,上述制动器主体及上述制动器片,具有相互对向形成的制动面,且通过由上述制动面夹住从上述线轴伸出的经过上述制动器主体和上述制动器片之间的纱线,而使上述纱线制动。
上述制动器主体及上述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的上述制动面,包含上述制动器主体及上述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多个凸部的顶面。上述凸部,向着横穿上述纱线的运行方向的方向延伸,另外从上述制动器主体或上述制动器片的中心起在上述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一方至少形成1个,并且在另一方形成多个。
制动器片相对于制动器主体被闭合时,运行于制动器片和制动器主体的制动面之间的纱线被这些制动面夹住,受到制动力。多个的凸部的顶面,作为使制动力确实作用于纱线的面发生作用。
在本发明的制动装置中,各凸部向横穿纱线的运行方向的方向延伸,另外从上述制动器主体或者制动器片的中心起在上述运行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一方至少形成1个凸部,并且在另一方形成多个凸部。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制动器主体或制动器片上形成有多个制动面,所以制动面的平面度不会产生偏差,能够确保宽的制动面,其结果既能使充分的制动力作用于纱线,也能使制动力确实作用于高支数的纱线。
根据本发明,另外,因为具备多个的凸部,所以在制动器片闭合的状态下拉出纱线时,因为每次脱落通过凸部时这些脱落被解除的同时,纱线被拉出。其结果,到完全通过制动装置为止,脱落被解除,能够处理像短纤维那样的容易发生脱落的纱线,以及从低支数到高支数的多个种类的纱线。
根据本发明,还有,因为至少1个凸部分别形成在纱线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上,所以能够使制动力均衡地作用在纱线上。
上述纱线的运行方向上的各个顶面的宽度可以设在8mm以下。另外,可以把上述顶面作为平面。再者,上述各个凸部的高度,可以设在0.05mm以上但在0.2mm以下的范围之内。
上述制动器主体及上述制动器片的制动面的至少一方,能够形成与上述运行方向相对平行的面。


图1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线轴架的一部分的1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1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装置的右侧面图中制动器板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装置的右侧面图中制动器板呈开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沿5-5线获取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制动器主体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制动器板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凸部的形状和尺寸的说明图,(A)为正视图,(B)为(A)(A)中的沿10B-10B线获取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制动器主体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制动器板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制动器主体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制动器板侧的凸部及顶面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图7所示的制动器板和图6、图9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实施例。
图14是表示图10所示的制动器板和图6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实施例。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制动器板和图6、图9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实施例。
图16是表示一般的线轴架及整经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线轴和纱线以及制动装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的制动装置的1个实施例的示意图,(A)为正视图,(B)为右视图。
图中10-线轴架;12-线轴;14-纱线;16-整经机;20-经轴;22-现有的制动装置;24-组合杆;26-制动器主体;28-制动器片;29-孔;34-连杆;40-本发明的制动装置;42-拉杆(纬档);44-板凸轮;46-板簧;48-断线感应器;50、52-导纱钩;54、62、70-制动器主体侧的凸部;56、64、72-制动器板侧的凸部;58、66、74-制动器主体侧的凸部的顶面;60、68、76-制动器板侧的凸部的顶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线轴架的实施例)参考图1,从线轴架10的各个线轴12拉伸的纱线14,在线轴12和与此对应的制动装置40之间,被从配置在线轴架10上的一对拉杆42、42中穿过,还有,经过制动装置40,被与现有的同样的如图16所示的整经16机拉出。
(制动装置的实施例1)参考图2至图5,制动装置40与图18所示的现有的制动装置22相同,包括装设在组合杆24上的制动器主体26;以及通过像合页那样的适当的方法相对于制动器主体26能够开合地被连结在制动器主体26的正面一侧的制动器片28。
制动器片28,在中央部分具有孔29。孔29,在图示的例子中,具有椭圆形的形状,但可以形成适宜的形状。
制动器片28,其下端部被枢轴式地连结在制动器主体26的下端部,另将板凸轮44在下端部形成一体。板簧46被以能和杆34同时上下运动的方式装设在杆34上。
若杆34下降,则板凸轮44与板簧46接触,由板簧46按压向制动器片28的一侧。由此,如图3所示制动器片28被闭合。
若杆34上升,则板凸轮44被从板簧46的按压力中解放出来,离开板簧46。由此,制动器片28因自重在图3中被回转向逆时针方向,如图4所示被打开。
从线轴12拉出的纱线14,延伸在制动器主体26和制动器片28之间。
在制动器主体26上装设有断线感应器48。此断线感应器48为光透过型的感应器,并将通过制动装置40的纱线14的状态作为波形检测出来。
制动器主体26,另外,将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伸展的导纱钩50配备在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的各端部,并且将一对导纱钩52、52配备在前侧中央区域。纱线14与一方的导纱钩50、一对导纱钩52、52以及另一方的导纱钩50相接触,同时在制动装置40内部向整经机移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分别在纱线14运行侧的面上,具备朝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方向(图示例中为上下方向)伸展的多个凸部54及56。
在图示的例子中,分别在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形成有2个凸部54及56。凸部54及56被作为高度尺寸。
各凸部54的顶面(成为纱线14一侧的面)58成为齐平的平面。各凸部56的顶面60(成为纱线14一侧的面)也被设为齐平的平面。因此,顶面58及60作为互相共同使制动力作用于纱线14的制动面产生作用。
在图示例中,各凸部54横穿纱线14的通过位置呈直线延伸。另外,在凸部56之中,在位于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各个凸部56,横穿纱线14的通过位置呈直线延伸,在位于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外侧的各个凸部56,横穿纱线14的通过位置呈弧状延伸。
但是,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各凸部,详细地说,制动器主体26的凸部54的顶面58,和制动器片28的凸部56的顶面60,共同夹住纱线14,相互对向。
从线轴12伸出的纱线14,延伸在顶面58及60即制动面之间,另外通过相对于制动器主体26制动器片28被闭合而被顶面58及60即制动面夹住而承受制动力。
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方向上的导纱钩50的长度尺寸,被设为为了引导呈圆弧状飞走的纱线14的足够的值。另外,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方向上的断线感应器48内的纱线的飞走路径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导纱钩50的长度尺寸小。这些的结果,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方向上的凸部的长度尺寸,从导纱钩50起向着断线感应器48逐渐变小。
在制动装置40中,因为制动面由多个凸部54及56的顶面58及60形成,制动面的平面度上不会产生不偏差,能够获得宽的制动面,其结果不但能够使充足的制动力作用于纱线14,而且也能够使制动力确实地作用于高支数的纱线。
另外,因为具备多个凸部,在闭合制动器片28的状态下拉出纱线14时,脱落每通过凸部54及56时这些脱落被解除的同时,纱线14被拉出。其结果,到完全通过制动装置40为止,脱落被解除,能够处理像短纤维那样的容易发生脱落的纱线,或者从低支数到高支数的多种纱线。
而且,因为至少有1个的凸部54或56分别形成在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上,所以能够使制动力均衡地作用于纱线14上。
也可以将1个的凸部54及56分别形成在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自上。
在上游侧及下游侧各自上形成1个的凸部54或56时,如图8所示,将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各顶面58、60的宽度尺寸w设为8mm以下,实施例中为2mm到6mm的范围,优选为2.5mm到4mm的范围,通常设为3mm为最好。
此外,从制动器主体26或制动器片28到顶面58或60为止的各凸部54、56的高度尺寸h,处于0.05mm到0.2mm的范围,优选为0.15mm到0.1mm的范围,通常设为0.1mm为最好。
图9及图10所示为将凸部62及凸部64各1个分别形成在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纱线14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各自上的例子。
凸部62及64被分别宽幅形成在对应的制动器主体26或制动器片28的中心到端部之上。
凸部62及64的顶面66及68分别具有对应的制动器主体26或制动器片28的中心侧形成其上边,对应的制动器主体26或制动器片28的端部侧形成其底边的梯形的形状。
制动器主体26的凸部62的顶面66,和制动器片28的凸部64的顶面68,共同夹住纱线14,相互对向。
使用凸部62和64以及顶面66和68的情况,也和使用图2、图6和图7所示的形状的凸部54和56以及顶面58和60的情况同样作用,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
图11及图12所示为将“ㄑ”形延伸的多个凸部70及72分别形成在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上游侧的位置及下游侧的位置的各自的例子。
凸部70及72,其屈曲部分成为纱线14的通过位置,且横穿纱线14的运行方向伸展,被形成在对应的制动器主体26或制动器片28的纱线14侧的面。凸部70及72的顶面74及76也被“ㄑ”形地屈曲。
制动器主体26的凸部70的顶面74和制动器片28的凸部72的顶面76,共同夹住纱线14,相互对向。
使用凸部70和72以及顶面74和76的情况,也和使用图6和图7所示的形状的凸部54和56以及顶面58和60的情况同样作用,同时产生同样的效果。
也可以将图6、图9或图11所示的具有凸部54、62和70以及顶面58、66和74的制动器主体26,和图7、图10或图12所示的具有凸部56、64和72以及顶面60、68和76的制动器片28适当地组合成制动装置40。
图13所示为将图7所示的制动器片28和图6、图9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26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1个例子。
图14所示为将图10所示的制动器片28和图6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26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1个例子。
图15所示为将图11所示的制动器片28和图6、图9及图11所示的任何1个制动器主体26组合而成的制动装置的1个例子。
从上述可知,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任何一方上形成1个具有起制动面作用的顶面的凸部,在另一方形成多个具有起制动面作用的顶面的凸部。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从制动器主体26及制动器片28的中心起在纱线14的运行方向上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一方上至少形成1个如上述那样的凸部,在另一方形成多个如上述那样的凸部。
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线轴架使用的制动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像重绕机或上浆机等其他的纺织机械使用的制动装置。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不超越其主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装置,包含与线轴对应的被设在线轴架上的制动器主体;和接触可能地设于该制动器主体的制动器片,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具有相互对向而形成的制动面,并且通过由所述制动面将从所述线轴伸展经过所述制动器主体和所述制动器片之间的纱线夹住,而使所述纱线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制动面,包含形成于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上的多个凸部的顶面;所述凸部,向横穿所述纱线的运行方向的方向伸展,另外从所述制动器主体或所述制动器片的中心起,在所述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一方上形成至少1个,并且在另一方上形成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的各制动面上,形成有相互对向的所述凸部,且所述凸部,从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的中心起,多个地分别形成在所述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的运行方向上的各顶面的宽度在8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部的高度处于0.05mm以上,但在0.2mm以下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主体及所述制动器片的制动面的至少一方,为相对于所述运行方向平行的面。
全文摘要
对于容易产生脱落的纱线,可以解除脱落,使制动力确实地作用于纱线。制动装置的制动器主体及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的制动面,包含制动器主体及制动器片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多个凸部的顶面。凸部,向横穿纱线的运行方向的方向延伸,而且从制动器主体或制动器片的中心起在上述运行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一方上形成至少1个,并且在另一方形成多个。
文档编号D02H13/00GK1854363SQ20061007360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
发明者相木宪一郎, 小林良治, 下村努 申请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