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46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品染色染料,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
背景技术
涤纶染色采用分散染料染色,浅色采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染色,中深色采用中温型, 高温型分散染料染色,目前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染料生产工艺如下生产分散染料滤饼 —球磨,砂磨一加扩散剂一喷雾干燥一成品,这样工艺流程生产的分散染料的粒径在2微 米左右。涤纶染色采用130°C左右的高温高压染色法,因涤纶纤维结构紧密,在温度130°C 左右纤维孔隙增大,染料进入涤纶纤维内部,经过长时间40-60分钟保温,使涤纶染色达到 平衡,结束染色过程,由于涤纶纤维的结构,涤纶深色很难染深,因此提高染色温度,延长保 温时间,增加染料用量,以期得到所需的深度,这样做增加染色成本,产品的色牢度,特别是 摩擦牢度下降,为了达到色牢度要求,采用了还原清洗,皂洗等工序。增加了染色成本。同 时是排污量成倍增加。使涤纶染色成为高能耗的行业,使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推出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它具有无粉尘,无结块, 无泡沫,不存在分散问题,保护健康,彻底解决液体分散染料的凝聚,沉淀,分层问题,有利 于工业化生产中的运用,它具有以下优点1 超微浆状分散染料的平均粒径0. 7微米以下,是常用粉状分散染料粒径的 1/3-1/7,因染料的粒径小,容易进入涤纶纤维内部。快速升温不易染花,同时染料的比表面 积增大,深色可节约大量的染料。2 无泳移现象。染料泳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染料泳移程度与许多方面的因素有 关,其中在水中的助剂含量,有关研究表明许多分散剂,润湿剂都有增加泳移的趋势,在超 微浆状分散染料中分散剂因素较之粉状染料大大降低(一般为粉状染料的1/5或更少)。 有效降低泳移程度。3.提高上染率,通常分散染料加工时,要经过喷雾干燥,不可避免使部分颗粒产生 凝聚,使分散性能下降,同时超微浆状分散染料中的助剂相对较少,助剂和染料竟染现象减 少,同时超微浆状分散染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大大提高了上染率和得色深度,减少染料 用量,染色后不用还原清洗,皂洗。4:色泽纯净度与印染色牢度提高,虽然超微浆状分散染料中,用增稠剂代替了大 量的扩散剂,不使染料凝聚,同时增加杀菌剂,防霉防冻助剂,由于助剂总用量大幅减少,各 种助剂用量,各种助剂对色光的干涉减少,浮色减少,使色度纯净度和染色牢度增加。5:印染废水处理难度下降,上染率的大幅提高有利于降低废水得色,超微浆状分 散染料中助剂大量减少,使废水中的CODcr下降,为印染厂的清洁生产开辟了新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其生产流程如下分散染料滤饼一球磨,砂磨一液体分散染料一高压均质机一膜过滤一加增稠剂一搅拌一成品。其流程前面和生产液体分散染料相同,后面采用高压均质机,膜过滤工序,目的使 染料粒径< 0. 7微米,加增稠剂的目的使分散后的超微分散染料颗粒不凝聚,不沉淀保持 其储藏稳定性,本发明中的增稠剂,可以是聚丙烯酸及其盐,羧甲基淀粉,羧乙基淀粉,羧甲 基纤维,海藻酸钠,醚化植物种子胶等各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超微浆料分散染料的粘度 在3000cp以上(NDJ-I粘度计),并保持有较好的流变性和挂丝性。实例1 浙江杭州富利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分散染料HGL深蓝500Kg,用上 海生产的高压均质机,均质5遍,用1微米的膜过滤,再用0. 5微米的膜过滤,过滤后再加聚 丙稀酸钠增稠剂15Kg,搅拌5分钟,放置2小时,得到粒径< 0. 5微米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 深兰HGL。实例2 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分散染料红S_BL500Kg,用高压均 质机均质4遍,用1微米的膜过滤,再用0. 5微米的膜过滤,过滤后加海藻酸钠10Kg,高速打 浆机搅拌一小时。放置2小时后,即得到粒径< 0. 5微米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红S-5BL。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其生产流程为分散染料滤饼→球磨,砂磨→液体分散染料→高压均质机→膜过滤→加增稠剂→搅拌→成品。
2.权利要求1中所述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其粒径<0. 7微米。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其粘度为3000cp以上(NDJ-1粘度计)。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增稠剂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稀酸及其盐,海藻酸钠, 植物醚化种子胶,羧甲基淀粉,羧乙基淀粉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超微浆状分散染料,其粘度为3000cp以上(NDJ-1粘度计),它用于涤纶染色中具有无粉尘,无泡沫,不存在凝聚,沉淀问题,同时还具有无泳移,色泽纯正,得色度高,染料用量大大减少,染色后无需还原清洗,皂洗,色牢度好,成倍减少了污水染色污水排放,降低了污水中的CODcr,为印染厂的清洁生产开辟新路。
文档编号D06P1/16GK101831203SQ20091009663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朱樑 申请人:朱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