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97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尤其是一种涉及使用在对织带机关键部位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对织带机关键部位的轴承润滑都是采用电机带动油泵,经油路系统分布到各润滑点,然而织带机应用上述润滑系统的主要缺陷是由于其结构繁杂、供油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漏油对织物造成污染、生产成本较高,对设备制造厂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且使用能耗高,通常配置的油泵电机功率在60W以上;同时由于织带机关键部位的轴承对油质的要求高,在系统中必须装有滤油器,在油箱中必须放置人造磁块用来吸住油质中的金属颗粒,否则对油泵的使用寿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公告日为2006年12月6日的授权专利号ZL200520046768. 9公开了一种织机打纬机构的主动润滑装置,由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油浴箱的箱体构成,箱体内设置有主轴和摇轴,摇轴上设置有两对摆臂,任意一对摆臂之间均各自通过一个芯轴设置有一个滚轮,滚轮均分别由一个内圈保持架和一个外圈保持架构成,内圈保持架和外圈保持架之间均设置有数个滚柱,摇轴一端的轴端中心内设置有油孔,芯轴的一端均设置有油孔,内圈保持架上均设置有油孔,织机运转时,油泵将润滑油通过进油管、油管接头注入到摇轴的油孔内,再通过摇轴侧壁的油孔、油管接头、油管将油注入到芯轴的油孔内,流到芯轴表面油槽,再通过内圈保持架上的油孔,到达滚柱。本实用新型将润滑油直接通入滚轮的内圈保持架,可以保证滚轮的内部润滑。然此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使用维护均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织带机中润滑系统的主要缺陷是由于其结构繁杂、供油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漏油对织物造成污染、生产成本较高,能耗高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捷、生产成本低且不易漏油的一种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润滑装置,包括电机及电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处设有润油壳体,润油壳体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阶梯孔,阶梯孔上设有压盖,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偏心轮上套设有滚轮, 滚轮设在阶梯孔中朝压盖侧的大孔内,大孔内的台阶上沿处设有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二条导向凹槽,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的凹槽深度彼此间有个高度落差,滚轮的圆周表面上盘绕有一根软质油管,油管的进油端嵌入在进油凹槽内,油管的出油端嵌入在出油凹槽内。微型直流电机的输出轴同用来安装滚轮轴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离,系统装置运转时滚轮的外周表面同润油壳体上阶梯孔大孔的内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周期性地作定期变化,使盘绕在滚轮外周表面上的软质油管其通油口径因偏心的作用随着一紧一松作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油管内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油管中的进油端由于负压的作用可将润滑油输送到所需的润滑点,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维护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织带机关键部位的轴承润滑过程中所存在的油质要求高、能耗高、易漏油、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润滑油均在油管中循环,无需油泵和滤油器,对油质要求低、不易漏油,使用成本低。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油凹槽的凹槽深度大于出油凹槽的凹槽深度。更好的使油管的通油口径因滚轮偏心的作用随着一紧一松作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油管内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油管中的进油端由于负压的作用可将润滑油输送到所需的润滑点。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盖底面处设有压条。压条将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在润油壳体上深浅不一的槽中牢靠地定位固定不脱离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条采用齿形压条。达到更好的压住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条设在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上方的压盖底面处。达到更好的压住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盖上设有透明观察窗。可以更好的观察润油壳体内的各零件的工作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支撑架采用L形支撑板,电机支撑架的L形支撑固定板设在靠电机侧处。将L形支撑板用紧定螺钉固定连接,为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输送动力的作用提供支撑固定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偏心轮之间设有曲杆。带动装在曲杆前侧轴上的滚轮沿着润油壳体中间部位阶梯孔中的大孔圆周表面作相应转动,且产生一定的偏心距离。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油壳体外形为矩形体。结构紧凑合理。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的凹槽中心高度均在滚轮的前端面距离台阶的距离尺寸内。保证滚轮能对进油管经过导向移动到滚轮处可以进行有效的挤压推动油路,将润滑油输送到所需的润滑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织带机关键部位的轴承润滑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繁杂、供油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漏油对织物造成污染、且对油质要求高、 能耗高、易漏油、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其配置的微型直流电机功率为6W,仅是原有技术的十分之一;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润滑油均在油管中循环,无需油泵和滤油器,对油质要求低、不易漏油,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维护便捷;本装置能很好的使用在包括织带机等产品关键部位轴承润滑;同时在对其他需要润滑的产品场合中同样具有良好的润滑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承润滑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润油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润滑装置,包括电机10及电机支撑架30,电机10采用微型直流电机,微型直流电机功率为6W,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输送动力的作用,在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处安装有润油壳体20,润油壳体20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阶梯孔201,阶梯孔201 上安装有带齿形压条61的压盖60,齿形压条61连接在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M上方的压盖60底面处;微型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曲杆靠电机支撑架30侧的孔中,并用紧定螺钉固定连接,电机10输出轴上安装有偏心轮50,电机10输出轴与偏心轮50之间安装有曲杆 40,曲杆40安装在电机10输出轴前端且在阶梯孔201的小孔22内,偏心轮50上套装有滚轮51,滚轮51安装在阶梯孔201中朝压盖60侧的大孔内,滚轮51同曲杆40前侧的轴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大孔内的台阶21上沿处开有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M (见图3) 二条内凹深度不相同的导向凹槽。进油凹槽23的凹槽深度大于出油凹槽M的凹槽深度(见图4、 图5)。压盖60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70。电机支撑架30采用L形支撑板,电机支撑架30 的L形支撑固定板31连接在靠电机10方向的一侧处。润油壳体20外形为矩形体。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M的凹槽中心高度均在滚轮51的前端面511距离台阶21的距离尺寸内,保证滚轮51能对进油管经过导向移动到滚轮51处可以进行有效的挤压推动油路。在滚轮51的圆周表面上盘绕一根软质油管80 (见图2),油管80的进油端81嵌入壳体上较深的一条进油凹槽23中,油管80的出油端82嵌入壳体上较浅的一条出油凹槽M中,用带有齿形压条61的压盖60将油管80的进油端81和出油端82在壳体上深浅不一的进油凹槽23、出油凹槽M中牢靠地固定,压盖60同润油壳体20用紧固件连接,齿形压条61的高度根据进出油管在凹槽内的位置设定;在压盖60的凹孔中装有一块透明观察窗70,透明观察窗外径同阶梯孔201的大孔尺寸相同,用来观察壳体内零件的运行状况,压盖同观察窗用胶水粘接连接。实施例2 压条61采用多个压脚方式或波浪式压脚,进油凹槽23的凹槽深度小于出油凹槽 24的凹槽深度,滚轮旋转工作方向同D方向相反,其他同实施例1相同。该织带机关键部位轴承的润滑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在工作过程中,本润滑装置起到输送动力的作用,将油管80的进油端23入口按长度要求置于油箱中,将油管80的出油端82出口按轴承润滑点要求放置并加以固定,按所示逆时针D方向(见图幻启动微型直流电机10,此时装在微型直流电机10输出轴上的曲杆40也作相应的转动,同时带动装在曲杆40前侧轴上的滚轮51沿着润油壳体20中间部位阶梯孔201中的大孔圆周表面作相应转动;由于微型直流电机10的输出轴同用来安装滚轮51的曲杆40上前侧轴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离,系统运转时滚轮51的外周表面同润油壳体20上阶梯孔201大孔的内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周期性地作定期变化,使盘绕在滚轮51外周表面上的软质油管80其通油口径因偏心的作用随着一紧一松作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油管内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油管80中的进油端81由于负压的作用可将润滑油从E方向(见图2)推进入润滑装置并从F方向(见图 2)输送到所需的润滑点,这样周而复始达到润滑轴承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润滑装置,包括电机(10)及电机支撑架(30),其特征在于在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处设有润油壳体(20),润油壳体(20)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阶梯孔(201),阶梯孔 (201)上设有压盖(60),电机(10)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50),偏心轮(50)上套设有滚轮 (51),滚轮(51)设在阶梯孔(201)中朝压盖(60)侧的大孔内,大孔内的台阶(21)上沿处设有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24) 二条导向凹槽,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24)的凹槽深度彼此间有个高度落差,滚轮(51)的圆周表面上盘绕有一根软质油管(80),油管(80)的进油端(81)嵌入在油凹槽(23)内,油管(80)的出油端(82)嵌入在出油凹槽(24)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凹槽(23)的凹槽深度大于出油凹槽(24)的凹槽深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60)底面处设有压条 (6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条(61)采用齿形压条。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条(61)设在进油凹槽 (23)和出油凹槽(24)上方的压盖(60)底面处。
6.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60)上设有透明观察窗(7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支撑架(30)采用L形支撑板,电机支撑架(30 )的L形支撑固定板(31)设在靠电机(10 )侧处。
8.按照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0)输出轴与偏心轮(50)之间设有曲杆(40),电机(10)采用功率6W的微型直流电机。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油壳体(20)外形为矩形体。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24)的凹槽中心高度均在滚轮(51)的前端面(511)距离台阶(21)的距离尺寸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装置,包括电机(10)及电机支撑架(30),其特征在于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处设有润油壳体(20),润油壳体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阶梯孔,阶梯孔(201)上设有压盖(60),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50),偏心轮上套设有滚轮(51),滚轮设在阶梯孔中朝压盖侧的大孔内,大孔内的台阶(21)上沿处设有进油凹槽(23)和出油凹槽(24)二条凹槽深度不相同得导向凹槽,滚轮的圆周表面上盘绕有一根软质油管(80),油管的进油端(81)嵌入在油凹槽内,油管的出油端(82)嵌入在出油凹槽内。油管中的进油端由于滚轮产生的负压作用推动可将润滑油输送到所需的润滑点,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D03J1/00GK202024058SQ201120103779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良海, 王永海 申请人:宁波科光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