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针织设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设计嵌花花纹的针织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嵌花花纹的针织物使用对每个花纹不同的针织纱、通常是颜色不同的针织纱通过横机进行编织。此外嵌花花纹及其编织已经广为人知。此处发明人关注的是有时在嵌花花纹的边界上用针钩挂相邻的花纹的针织纱而织入。若从相邻的花纹停止的给纱口跨至针织物的针织纱在其他花纹的编织时织入,则本来的针织纱和钩 挂的针织纱变为2层,花纹变得不鲜明。图11示出这种问题。设横机的未图示的三角座滑架从图左向右移动,三角座滑架在行进方向的前后具备一对三角系统。在此处,设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使用针织纱41编织图11的左侧的花纹,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使用针织纱42编织图11的右侧的花纹。花纹的边界的针40在上一个的线圈横列上分配到右侧的花纹,在此次的线圈横列上分配到左侧的花纹。针40在上一个的线圈横列上形成右侧的花纹的最后的线圈,因此来自给纱口 8的针织纱42从针40连接到右侧的花纹。若从该状态开始,通过针40操作来自给纱口 A的针织纱41而形成线圈,则有时针40钩挂针织纱42而拉入到线圈内。图12示出此时的针40与针织纱41、42之间的关系。具有在针织纱42的上一个的线圈横列中编织的线圈44,保持于针40。然后针织纱42由针织纱41向针40侧压入,容易钩挂。图13示出针织纱42钩挂于针40时的针织纱41、42的线圈配置。通过标注了标号K3-2的线圈在针40上形成的线圈,针织纱41、42形成2层线圈,因此线圈的颜色渗出。此外图13的左侧的框中将针的操作区分成成圈K和集圈T来表示,框的行表示三角座滑架的线圈横列。在框的外侧标注的箭头表示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在上述的状况下针织纱42也不钩挂,也有能够良好地编织的情况,图14示出良好地编织时的线圈配置。此外根据发明人的经验,织机的机号越小、编织速度越高,则越容易发生针织纱的钩挂,给纱口的停止位置的精度越低,则越容易发生针织纱的钩挂。此处若示出相关的现有技术,则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4163130)示出了如下内容在嵌花编织中,将线圈列的I个线圈横列分为三角座滑架的2个线圈横列来编织。应用该技术,将图11的右侧的线圈分为2个线圈横列而编织,在图11的状态下针40不保持针织纱42时,不产生钩挂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话编织效率下降。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41631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不降低编织效率而防止在嵌花花纹的边界部上的针织纱的钩挂。
本发明是一种针织设计装置,生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的嵌花花纹的编织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从编织数据检测出如下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在利用横机的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嵌花花纹的边界靠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后方的第一针织物、利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所述边界靠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线圈横列上,所述第一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中的与之前刚编织的线圈横列相比向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突出的线圈;及编织数据处理单元,检测出第一线圈时 ,以如下方式修正编织数据将相对于第一线圈位于I个线圈横列下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第二线圈替换为浮线,或将第一线圈替换为浮线,或将第一线圈替换为第二针织物的线圈。形成第一线圈时钩挂的是从给纱口向第二线圈连接的针织纱。将第二线圈改变为浮线时,钩挂的针织纱消除,形成第一线圈时钩挂针织纱的情况消除。接着,将第一线圈改变为浮线时,在第一线圈的I个线圈横列上方的线圈中,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线圈相反,因此不产生钩挂的问题。这是由于,产生钩挂的条件之一是,利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行进方向后方的第一针织物,利用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行进方向前方的第二针织物,从而不满足该条件。与将第一线圈替换为浮线的情况同样,将第一线圈替换为第二针织物的线圈也能够防止针织纱的钩挂。这是由于,该情况下也不能满足利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行进方向后方的第一针织物、利用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行进方向前方的第二针织物这一产生钩挂的条件。如以上所述本发明中,消除了形成第一线圈时钩挂针织纱的情况,并且不需要降低编织速度。优选的是,检测出第一线圈时,将第二线圈替换为浮线。这样,由于第一线圈沿线圈横列方向连接多个线圈,所以可得到如下效果即使在第二线圈也沿线圈横列方向连接多个线圈的情况下,连接嵌花的花纹间的集圈的长度也不增加。优选的是,在检测单元从编织数据检测到如下情况时,编织数据处理单元修正编织数据以第一线圈为基准,供给第二针织物的针织纱的横机的给纱口位于沿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对下一个线圈供给针织纱的位置。这样,能够较可靠地判别是否存在产生针织纱的钩挂的可能性。此外本说明书中,在涉及到线圈时,线圈横列是指沿针织物的宽度方向(三角座滑架的往复方向)的线圈的列。在涉及三角座滑架时,线圈横列是指沿三角座滑架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移动。纵行是垂直于线圈的线圈横列的方向,是针织长度的方向。
图I是表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装置的框图;图2是表示设计对象的嵌花针织物的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编织所使用的横机的要部框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中编织花纹的边界时的、针与针织纱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中的、针织纱向花纹的边界的针的钩挂情况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花纹的边界附近的线圈配置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嵌花针织物的设计数据的例子的图8是表示修正了图7的设计数据以避免针织纱不慎织入的实施例的数据的图;图9是表示针对图7的设计数据的变形例的数据的图;图10是表示针对图7的设计数据的第二变形例的数据的图;图11是示意地表示现有例中编织花纹的边界时的针与针织纱的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现有例中的、针织纱向花纹的边界的针钩挂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例中针织纱不慎织入时的线圈配置的图;图14是表示现有例中的良好的线圈配置的图。标号说明2针织设计装置4 总线6彩色监视器8打印机10 笔12 键盘14网络接口16外部存储器驱动器20 CPU22输入处理部24存储器26编织数据处理部28检测部30针织物32 横机34三角座滑架35三角系统36 针床38导纱器导轨40 针41,42 针织纱44 线圈45会产生钩挂的线圈46浮线的线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示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应在权利要求的记载中加入基于现有技术的变更的可能性而解释。实施例图I 图10中示出实施例及其变形。图I表示针织设计装置2的结构,4为总线,6为彩色监视器,8为打印机,10为笔,用于输入图像上的位置、范围等。也可以取代笔10而使用操纵杆、轨迹球、鼠标等。12为键盘,14为网络接口,16为外部存储器驱动器。针织设计装置2由计算机构成,具备CPU20和存储器24。输入处理部22、编织数据处理部26、检测部28通过CPU20和存储器24、及未图示的程序等实现。输入处理部22处理从笔10、键盘12等输入的嵌花花纹的针织物的设计,将得到的设计转换成例如颜色代码等而存储于存储器24。编织数据处理部26将存储器24的设计数据转换成能够由横机编织的编织数据。此外编织数据由包括线圈的排列和线圈的种类、线圈间的连接关系、三角座滑架的控制数据、及给纱口的控制数据等在内的数据构成。给纱口的控制数据是例如通过三角座滑架使哪个给纱口从哪个位置连动,在哪个位置解除连动的数据。检测部28在嵌花花纹的针织物中检测会产生针织纱的钩挂的部位,检测到这种部位后,编织数据处理部26修正编织数据以避免产生针织纱的钩挂。 图2示意地表示嵌花花纹的针织物30,针织物30由A、B这2种花纹构成。由图3所示的横机32编织针织物30的情况下,从设于三角座滑架34的多个三角系统35,例如从图2的左向右编织时,将三角座滑架34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Cl分配到花纹A,将后方的三角系统C2分配到花纹B。从图2的右向左编织时将三角座滑架34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C2分配到花纹A,将后方的三角系统Cl分配到花纹B。此外图3的36、36是前后一对针床,38是导纱器轨道,是引导未图示的多个给纱口的轨道。并且给纱口经由例如未图示的连动销通过三角座滑架34连动。三角座滑架34从图2的左向右移动时,存在通过花纹A向花纹B侧突出的部位的情况。此时,三角座滑架34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Cl先编织相比花纹B靠行进方向后方的花纹A。该状况下,形成花纹A向花纹8侧突出的部位的线圈时,容易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2中,三角座滑架从右向左移动时,在花纹A向花纹B侧突出的部位也容易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4、图5中表示用于防止实施例中的针织纱的钩挂的处理。以下,与图11 图13的现有技术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含义。通过针40使用针织纱41形成线圈时,针织纱42的钩挂成为问题。实施例中,会出问题的针40在I个线圈横列前不编织(形成浮线)以避免形成线圈。于是给纱口 8的配置如图4所示从针40向右侧转移I针,其结果是,在利用针40使用针织纱41进行编织时,不产生针织纱42的钩挂。图5示出此时的针40的状态,针织纱42从针40分离,而不被针织纱41向针40侧压入,因此难以向针40引入。图6表示针织纱的钩挂成为问题的部位及其周围的针织纱的流程。图6的标号K3-2表示从下开始第3个线圈横列上左起第二纵行的线圈,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线圈。线圈K3-2的I个线圈横列下的位置为浮线,不形成线圈。I个线圈横列下的浮线的位置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线圈的位置。利用针织纱41编织的针织物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针织物,利用针织纱42编织的针织物是第二针织物。并且用图6的左侧的箭头表示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K表示成圈,T表示集圈。图6的左侧的框中的、相比纵向的双线条靠左侧的线圈利用三角系统Cl形成,靠右侧的线圈利用三角系统C2形成。在图6的最初的线圈横列上第二针织物例如编织3个线圈,在下一个线圈横列上三角系统Cl在第二线圈的位置不编织(浮线),三角系统C2利用针织纱41形成集圈线圈T I。接着三角座滑架反转而从图的左向右移动,通过三角系统Cl形成线圈K3-2等,在该线圈上通过后移动的三角系统C2重叠集圈线圈T2,在最后的线圈横列上形成4个线圈的线圈和集圈线圈T3。然后通过集圈线圈Tl Τ3,将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连结。产生针织纱的钩挂的是线圈Κ3-2的位置,但正下方的位置为浮线。因此在形成线圈Κ3-2时,给纱口 B位于向线圈Κ3-3连接的位置,不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7示出嵌花花纹的设计的例子,在花纹Α、Β的边界上的线圈45 (属于花纹Α)是会产生钩挂的线圈。此外由箭头表示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线圈45属于花纹Α,在线圈45的位置花纹A向花纹B侧突出,此时三角座滑架从花纹A向花纹B侧移动,利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花纹Α,利用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花纹B。满足这些条件时,产生图11中的针织纱的钩挂。图8示出实施例中的编织数据的修正 ,箭头表示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以下同样。使线圈45的正下方的线圈46(属于花纹B的线圈)变更为浮线。由此不会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9示出变形例,使针织纱的钩挂成为问题的线圈45变更为浮线。然后在变更为浮线的线圈的I个线圈横列上侧的线圈上,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变得相反,因此不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10示出第二变形例,使针织纱的钩挂成为问题的线圈45变更为花纹B的线圈。于是花纹A通过线圈45的正上方的线圈向花纹B突出,但形成该线圈时,与图9同样,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变得相反,因此不产生针织纱的钩挂。图8的实施例和图9的变形例,在沿线圈横列方向多个浮线的线圈46连续的情况下,在连接嵌花花纹的花纹间的集圈的容易性方面不同。图8的实施例中,从浮线的线圈46的左下的花纹A的线圈向浮线的线圈46的下方的花纹B的线圈集圈即可,即使浮线的线圈46在线圈横列方向上连续,集圈的长度也不增加。图9的变形例中,从浮线的线圈46的左方的花纹A的线圈开始向浮线的线圈46的右上的花纹B的线圈集圈。因此,浮线的线圈46沿线圈横列方向连续时,集圈的长度增加。图10的第二变形例中,由于容易产生钩挂,从向花纹B改变了所属的线圈45的左方的线圈向线圈45的右上的花纹B的线圈集圈。因此线圈45沿线圈横列方向多个线圈连续时,集圈的长度增加。如以上所述实施例中,不降低编织速度,不需要精密地控制给纱口的停止位置,就能够在嵌花花纹的边界上防止相邻的花纹的针织纱钩挂而织入。特别是织机的机号小时,在嵌花花纹的边界上容易钩挂相邻的花纹的针织纱,因此效果显著。另外针织设计装置能够自动适当地修正编织数据。
权利要求
1.ー种针织设计装置,生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的嵌花花纹的编织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从编织数据检测出如下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在利用横机的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嵌花花纹的边界靠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后方的第一针织物、利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所述边界靠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线圈横列上,所述第一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中的与之前刚编织的线圈横列相比向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突出的线圈;及编织数据处理単元,检测出第一线圈吋,以如下方式修正编织数据 将相对于第一线圈位于I个线圈横列下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第二线圈替换为浮线, 或将第一线圈替换为浮线, 或将第一线圈替换为第二针织物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设计装置,其特征在干, 检测出第一线圈时,将第二线圈替换为浮线。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针织设计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检测单元从编织数据检测到如下情况时,编织数据处理単元修正编织数据以第一线圈为基准,供给第二针织物的针织纱的横机的给纱ロ位于沿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对下ー个线圈供给针织纱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设计装置。该针织设计装置从编织数据检测出如下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在利用横机的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前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嵌花花纹的边界靠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后方的第一针织物、利用行进方向后方的三角系统编织相对于边界靠行进方向前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线圈横列上,在第一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中的与之前刚编织的线圈横列相比向行进方向前方突出的线圈。检测出第一线圈时,将相对于第一线圈位于1个线圈横列下方的第二针织物的第二线圈替换为浮线(不编织)。能够不降低编织效率而防止嵌花花纹的边界部上的针织纱的钩挂。
文档编号D04B7/26GK102677388SQ20121004597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仲秀树, 岛崎宜纪, 由井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