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的聚酯纤维处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8426阅读:9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工业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的聚酯纤维处理剂。
背景技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由环氧乙烷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常简称为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与水混溶。主要用于树脂及涂料的生产与改性、润滑油洗涤添加剂、织物胶粘剂和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等。聚酯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好以及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但最大缺点是容易起球起毛和染色性差。为了改善这些缺点,需要对聚酯纤维进行处理。本发明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酯纤维处理剂,通过消除静电方式提高聚酯纤维的柔顺性,改善起球起毛的问题,并且提高染色率和色牢固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改善聚酯纤维起球起毛和染色性差问题的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的聚酯纤维处理剂。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的聚酯纤维处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5-20份、聚乙烯醇树脂10-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氯化聚氯乙烯3-6份、聚乙酸乙烯酯3-6份、氢化松香甘油酯2-4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2-4份、静电消除剂2-4份、米糠蜡1-2份、羊毛醇1-2份、鲸蜡醇1-2份、氢化棕榈油0.5-1份、双季戊四醇0.5-1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0.3-0.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加入聚乙烯醇树脂和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30min,再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2)向氯化聚氯乙烯中加入聚乙酸乙烯酯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5℃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静电消除剂和双季戊四醇,继续在115-125℃下保温混合15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米糠蜡、羊毛醇和氢化棕榈油,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0min,然后加入物料II和鲸蜡醇,继续在115-120℃下保温混合15min,所得混合物转入0-5℃环境中静置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120℃保温混合10min即可。所述静电消除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双环戊二烯树脂5-1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3-5份、微晶蜡2-3份、水解聚马来酸酐2-3份、超细聚四氟乙烯粉末1-2份、硫化猪油1-2份、凡士林0.5-1份、纳米钛白粉0.5-1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向双环戊二烯树脂中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和微晶蜡,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超细聚四氟乙烯粉末和硫化猪油,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10min,然后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65-70℃,并加入水解聚马来酸酐、凡士林和纳米钛白粉,在65-70℃下保温混合10min后继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5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粉末。所述羊毛醇使用前经过预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向羊毛醇中加入松节油和茶籽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器5min,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55-60℃,然后加入交联聚维酮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混合均匀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所得混合物加入45-50℃水中,分散均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0min,最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研磨成粉末。所述羊毛醇、松节油、茶籽粉、交联聚维酮、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和水的质量用量比为10-15:0.5-1:0.1-0.3:0.5-1:0.3-0.5:30-50。所述微波处理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700W。羊毛醇通过上述预处理,不仅有效去除其异臭味,还能降低其放冷时的脆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主要原料,通过对聚乙烯醇树脂的改性处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聚合以及多种助剂协同作用下制得聚酯纤维处理剂,该处理剂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其均匀与聚酯纤维混合后升温至110-115℃保温混合10min,即完成对聚酯纤维的处理,一方面通过消除静电的方式有效提高聚酯纤维的柔顺性,改善起球起毛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显著提高聚酯纤维的染料上染率,以及增强染料在聚酯纤维上的色牢固度,从而改善染色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1)向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加入15份聚乙烯醇树脂和0.5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30min,再加入1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3份氢化松香甘油酯,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2)向3份氯化聚氯乙烯中加入3份聚乙酸乙烯酯和2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5℃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2份静电消除剂和0.5份双季戊四醇,继续在115-125℃下保温混合15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1份米糠蜡、1份羊毛醇和0.5份氢化棕榈油,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0min,然后加入物料II和1份鲸蜡醇,继续在115-120℃下保温混合15min,所得混合物转入0-5℃环境中静置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120℃保温混合10min即可。静电消除剂的制备:先向6份双环戊二烯树脂中加入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和2份微晶蜡,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1份超细聚四氟乙烯粉末和1份硫化猪油,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10min,然后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65-70℃,并加入2份水解聚马来酸酐、0.5份凡士林和0.5份纳米钛白粉,在65-70℃下保温混合10min后继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5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粉末。羊毛醇的预处理:向15份羊毛醇中加入0.5份松节油和0.1份茶籽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利用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700W的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器5min,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55-60℃,然后加入1份交联聚维酮和0.3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混合均匀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所得混合物加入50份45-50℃水中,分散均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0min,最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研磨成粉末。实施例2(1)向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加入15份聚乙烯醇树脂和0.5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30min,再加入1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2份氢化松香甘油酯,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2)向5份氯化聚氯乙烯中加入3份聚乙酸乙烯酯和2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5℃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3份静电消除剂和0.5份双季戊四醇,继续在115-125℃下保温混合15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2份米糠蜡、1份羊毛醇和1份氢化棕榈油,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0min,然后加入物料II和1份鲸蜡醇,继续在115-120℃下保温混合15min,所得混合物转入0-5℃环境中静置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120℃保温混合10min即可。静电消除剂的制备:先向8份双环戊二烯树脂中加入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和2份微晶蜡,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1份超细聚四氟乙烯粉末和1份硫化猪油,继续在120-125℃下保温混合10min,然后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65-70℃,并加入3份水解聚马来酸酐、0.5份凡士林和0.5份纳米钛白粉,在65-70℃下保温混合10min后继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5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粉末。羊毛醇的预处理:向15份羊毛醇中加入0.5份松节油和0.2份茶籽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利用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700W的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器5min,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55-60℃,然后加入0.5份交联聚维酮和0.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混合均匀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所得混合物加入50份45-50℃水中,分散均匀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0min,最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研磨成粉末。实施例3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处理剂分别均匀与聚酯纤维混合,然后升温至110-115℃保温混合10min,对处理后的聚酯纤维进行性能测定;再将经处理后的聚酯纤维进行染色,并对染色效果进行试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经本发明处理剂处理后的聚酯纤维性能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手感柔软顺滑柔软顺滑染色后外观颜色均匀颜色均匀染料利用率(%)97.597.3皂洗牢度(级)44汗浸牢度(级)44耐干磨性(级)55耐湿磨性(级)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