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67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造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片梭织机织造小尺寸织物,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常常采用单经轴同时织造两幅或单幅织物,通常两幅或者单幅织物的幅宽为标准幅宽(单幅142-150cm),现有的片梭织机完全可以适用。织造难度小,织物质量合格率高,外观整齐。也常常采用双经轴织造两幅织物,比如西装面料等。这些织造过程均较为简单容易。但是,当需要织造三幅织物时,特别幅宽并非标准(100-140cm除以3)时,采用片梭织机的现有结构却无法得到合格率高的织造产品,不合格的织造物上主要出现了明显的松紧疵,松紧疵在织物外观上呈现的是在一块平整的布匹某个位置上表现出一道明显色泽较暗的直条路,这道直条路将布匹分成两块,从而不符合布匹的外观和质量要求,不能满足最基本的外观标准。生产实践中,用这样的片梭织机织造的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67.0%。这样造成现有片梭织机在织造三幅织物时,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为了提高织物的质量和外观,使得织造三幅织物时能够获得高质量和外观合格的产品,必须对片梭织机进行结构改进以满足生产需要和保证产品质量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将原本长度一致的两个经轴改造成两个不同长度的经轴,消除了织造三幅织物时两经轴在中间织物的送经量不同和经纱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还消除了两经轴的卷绕密度差异,消除织机进行三幅织物织造时产生的松紧疵,切实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三幅织物产品质量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包括动力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引纬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打纬机构;

动力机构和其他机构相连为其他机构提供动力;

送经机构和开口机构相连用于将经纱穿入开口机构,

开口机构设置在送经机构后方,用于带动穿入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并待纬纱引入后将梭口闭合;

引纬机构设置在开口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纬纱送入梭口内;

打纬机构与引纬机构平行设置,均位于开口机构的后方,用于将送入梭口内的纬纱推向织口以便于经纱交织形成织物;

卷取机构设置在引纬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织造成的布匹引离织物形成区卷曲整理成布卷,

送经机构包括后梁、第一经轴、第二经轴、传动装置,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并排拼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和传动装置相连,并排设置的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的间距为1-5cm,第一经轴的长度为第二经轴长度的1.2-1.8倍,后梁设置在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的后上方,接收从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传输来的经纱并调节该经纱张力。

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用改进前的片梭织机进行双经轴两幅织物生产时,得到的产品坯料织物并没有产生松紧疵疵点,若进行三幅织物生产时,则会产生松紧疵疵点,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出现松紧疵点的是中间一副织物,发明人通过长时间的因素排查发现,这和送经机构的两个经轴的长短以及两个经轴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没有改进之前的两个经轴的长度一样,并且两个经轴之间的间距不稳定,在送经过程中,会两个经轴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发生变化,导致送经量不稳定,卷绕密度也不同,而当织造三幅织物时,中间一副织物的经纱是来自于两个经轴的靠近中间的经纱部分,两个经轴之间间距不稳定,导致左右送经量具有较大差异,经纱分布不也均匀,两个经轴的卷绕密度有较大差异,卷绕密度由此就在中间的那副织物中出现了松紧疵疵点。找到了问题原因所在,发明人对片梭织机进行了改造,首先将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的长度均进行了改进,通过多次实验,将第一经轴的长度改造成第二经轴的长度的1.2-1.8倍,通过对片梭织机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消除两个经轴的送经量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使得经纱在织口处始终保持分布均匀的状态,进而消除织机进行三幅织物织造时产生的松紧疵,切实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三幅织物产品质量稳定性。

第一经轴包括第一轴身、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一固定盘,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一固定盘分别位于第一轴身两端且和第一轴身相连,传动装置和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相连。

第二经轴结构包括第二轴身、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二固定盘,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二固定盘分别位于第二轴身两端且和第二轴身相连,传动装置和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相连。

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固定连接。

第一轴身的长度是第二轴身长度的1.2-1.8倍。

在织口下方设置有热熔切割装置或剪刀,用于将织物剪分成多幅。

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中部设置有一定位支架,该定位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定位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一经轴的第一固定盘相匹配,第二卡槽与第二经轴的第二固定盘相匹配。为了进一步控制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的距 离,在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设置有固定两经轴位置的定位装置。

第一定位夹和定位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夹通过多个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安装架相连。

第二定位夹和定位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固定夹通过多个所述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安装架相连。通过固定夹的设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帮助调节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的距离。

第一经轴的直径和第二经轴的直径大小相同。

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原本长度一致的两个经轴设置成两个不同长度的经轴,并消除了织造三幅织物时两经轴在中间织物的送经量不同和经纱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还消除了两经轴的卷绕密度差异,消除织机进行三幅织物织造时产生的松紧疵,切实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三幅织物产品质量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改善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将两个经轴之间的间距调整到1-5cm。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67%织物合格率提高到96.5%以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经轴,2-第二经轴,3-第一轴身,4-第一固定盘,5-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6-热熔切割装置,7-下机坯绸,8-定位装置,81-定位支架,82-第一定位夹,83-第二定位夹,84-第一安装架,85-第二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装置,包括动力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引纬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打纬机构;

动力机构和其他机构相连为其他机构提供动力;

送经机构和开口机构相连用于将经纱穿入开口机构,

开口机构设置在送经机构后方,用于带动穿入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并待纬纱引入后将梭口闭合;

引纬机构设置在开口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纬纱送入梭口内;

打纬机构与引纬机构平行设置,均位于开口机构的后方,用于将送入梭口内的纬纱推向织口以便于经纱交织形成织物;

卷取机构设置在引纬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织造成的布匹引离织物形成区卷曲整理成布卷,

送经机构包括后梁、第一经轴1、第二经轴2、传动装置,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并排拼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和传动装置相连,第一经轴1的长度为第二经轴2长度的1.2倍,后梁设置在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的后上方,接收从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传输来的经纱并调节该经纱张力。

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用改进前的片梭织机进行双经轴两幅织物生产时,得到的产品坯料织物并没有产生松紧疵疵点,若进行三幅织物生产时,则会产生松紧疵疵点,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出现松紧疵点的是中间一副织物,发明人通过长时间的因素排查发现,这和送经机构的两个经轴的长短以及两个经轴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没有改进之前的两个经轴的长度一样,并且两个经轴之间的间距不稳定,在送经过程中,会两个经轴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发生变化,导致送经量不稳定,卷绕密度也不同,而当织造三幅织物时,中间一副织物的经纱是来自于两个经轴的靠近中间的经纱部分,两个经轴之间间距不稳定,导致左右送经量具有较大差异,经纱分布不也均匀,两个经轴的卷绕密度有较大差异,卷绕密度由此就在中间的那副织物中出现了松紧疵疵点。找到了问题原因所在,发明人对片梭织机进行了改造,首先将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的长度均进行了改进,通过多次实验,将第一经轴1的长度改造成第二经轴2的长度的1.2-1.8倍,通过对片梭织机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消除两个经轴的送经量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消除织机进行三幅织物织造时产生的松紧疵,切实提高了生产质量,保证了三幅织物产品质量稳定性。

由实施例1设置的片梭织机中,织物合格率达到96.5%,无松紧疵疵点。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类似,不同在于:

卷取机构设置在引纬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织造成的布匹引离织物形成区卷曲整理成布卷,送经机构包括后梁、第一经轴1、第二经轴2、传动装置,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并排拼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和传动装置相连,并排设置的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的间距为 3cm,第一经轴1的长度为第二经轴2长度的1.8倍,后梁设置在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的后上方,接收从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传输来的经纱并调节该经纱张力。

由实施例2设置的片梭织机中,织物合格率达到97.2%,无松紧疵疵点。

实施例3

和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

卷取机构设置在引纬机构的后方,用于将织造成的布匹引离织物形成区卷曲整理成布卷,

送经机构包括后梁、第一经轴1、第二经轴2、传动装置,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并排拼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和传动装置相连,第一经轴1的长度为第二经轴2长度的1.5倍,后梁设置在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的后上方,接收从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传输来的经纱并调节该经纱张力。

由实施例3设置的片梭织机中,织物合格率达到96.8%,无松紧疵疵点。

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织造出来的幅宽为非标准幅宽,且无松紧疵疵点,在非标准幅宽的织造上具有明显的进步。

图1中,下机坯绸7为三幅,第一经轴1上的经纱卷绕长度和下机坯绸7的两幅幅宽相等。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并排拼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和传动装置相连,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为传动的关系。

如图2中,第一经轴1包括第一轴身3、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5和第一固定盘4,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5和第一固定盘4分别位于第一轴身3两端且和第一轴身3相连,传动装置和第一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5相连。

第二经轴2结构包括第二轴身、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二固定盘,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和第二固定盘分别位于第二轴身两端且和第二轴身相连,传动装置和第二平滑式带支撑环钢盘相连。

第一固定盘4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轴身3的长度是第二轴身长度的1.2-1.8倍。

在织口下方设置有热熔切割装置6或剪刀,用于将织物剪分成多幅。

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8,所述定位装置8的中部设置有一定位支架81,该定位支架81固定在地面上,定位支架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夹82和第二定位夹83,第一定位夹82和第二定位夹8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一经轴1的第一固定盘4相匹配,第二卡槽与第二经轴2的第二固定盘相匹配。为了进一步控制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设置有固定两经轴位置的定位装置8。

如图3中,第一定位夹82和定位支架81之间为活动连接,定位支架8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84,第一安装架8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固定夹通过多个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安装架84相连。

第二定位夹83和定位支架81之间为活动连接,定位支架8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架85,第二安装架85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固定夹通过多个所述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安装架85相连。通过固定夹的设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帮助调节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的距离。第一经轴1的直径和第二经轴2的直径大小相同。

并排设置的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3或5cm,例如实施例1为1cm,实施例2的为3cm,实施例3的为5cm。第一经轴1和第二经轴2之间的间距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经纱在织口处分布均匀,辅助消除松紧疵。

为了使得织造的织物完整不容易损伤,通常还需要钩边机构对织物钩边。

钩边机构由边纱夹机构和钩边针机构组成作用,在纬纱被剪刀切断之前,在布幅两边夹住纬纱,随钢筘向前方运动,使纬纱保持伸进状态,被打入织口,然后与钩针相互配合,将纬纱钩入下一次梭口形成加固的布边。

边撑握持织物使织口处的织物与穿筘幅度相等,同时使织口保持一定的高度,在片梭织机上,边撑的正确安装是布边形成良好的关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