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610发布日期:2019-04-23 20:37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及其编织工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纺织技术已基本成熟,通过不同材料、纺纱工艺、织造技术以及后整理手段,可生产多种多样风格的面料产品。而面料的革新,正是为服装等纺织产品的设计创新和应用拓展提供基础。

纺织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要行业,其发展初期就得到快速成长。无论是在纺织技术、材料的运用上,还是工艺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中国在长久以来也都是纺织大国,其生产规模、产量一直是世界第一。但是在创新方面,纺织行业相较于一个初创的科技行业来说就薄弱许多。所以说纺织是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也是一个“夕阳产业”。欧、美、日一些发达国家逐渐退出一些常规化纤生产,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转向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利润更高、受资源或环境约束小的新型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生物基、循环再生、纳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进行大范围的行业重组,更加关注与下游终端需求的合作,凭借科技、品牌和供应链整合等优势,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符合发展方向的材料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新材料的运用开发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把材料运用到产品,才是对材料真正的实践。然而,很多新兴材料只停留在理论研究或实验化生产阶段,离真正市场化还有很长的时间。

在新材料研究中,聚乳酸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一些文献资料表明,很多研究人员已在探究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其中不乏聚乳酸纤维生产、面料织造、染色等问题。但是在目前看来,并没有正在做到聚乳酸纤维面料的量产。所以探索聚乳酸纤维的应用和生产变得具有价值和意义。故提出一种聚乳酸纤维面料的设计方案,为进一步开发出新型的聚乳酸绒毛服饰、玩具和家纺类产品提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及其编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包括地组织和绒毛;

所述地组织和绒毛织造材料均采用100%聚乳酸纱线编织;

所述绒毛以纤维束状态均匀附着于布面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绒毛与地组织为一次编织成型,绒毛结合在地组织中。

一种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的编织工艺,如下:

以聚乳酸纱线作为织造材料,在双面圆纬机上一次编织成形长毛绒织物。

步骤1织针的选择和设置:编织所述织物需要在双面圆纬机上分别配置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盘针选用普通的舌针;针筒针为带有刀刃的刀针(可将垫入针钩的毛纱割断),且不带有针舌(故不形成线圈)。

下刀针分为高踵针和低踵针两种,在针筒中呈间隔排列。上针有高中低三种踵位,按照高-低-中-低顺序依次排列。同时由于喂入下刀针的毛纱比喂入上针的地纱要粗,所以下针筒针距是上针盘针距的一倍。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制对应的织针。

步骤2织物的编织:分8路将地纱和毛纱分别喂入双面圆纬机的编织机构。

所述编织方式共有4个编织系统共同进行编织。在第一个系统,被选中的第一个下刀针和上针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不进行成圈,形成圈弧。在第二个系统,被选中的第二个下刀针和上针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圈只形成圈弧。在第三个系统,所有上针垫入地纱并形成线圈,形成纬平针组织(也就是地组织)。在第四个系统,所有的下刀针上升,刀刃将握持在针钩中呈悬弧的两根毛纱割断,从而使毛纱成为纤维束附着在地组织的部分线圈上。按照上述方式循环,可以编织出后续横列,获得表面附有绒毛的面料。

在工艺上,通过控制针筒和针盘口的距离,来调节布面绒毛的长度,一般所述绒毛长度在0.5cm-3cm不等。

进一步的,步骤2织物的编织过程,地纱使用两种相反捻向的纱线,以便面因单捻向纱线的应力变形而造成的布面变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针对生物基纤维实际运用问题,以聚乳酸纤维为织造材料,采用特定的针织编织工艺,生产出表面带有均匀分布长毛绒的针织物。采用本发明制备获得的聚乳酸针织布料,解决了纤维自身刚性带来的硬质手感,可直接运用到服装、家纺用具生产中。

聚乳酸纤维自身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聚乳酸长毛绒进入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早期聚乳酸被作为手术骨钉的材料,所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其自身具备一定的自洁性,对一些有害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织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有害病菌滋生,减少对人体健康影响。

同时聚乳酸一直是循环可再生和可自然降解材料,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聚乳酸纤维绒面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织针构型示意图;

图3为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附图标记:1、绒毛;2、地组织;3、针盘针(上针);4、针筒针(刀针);5、刀刃;6、第一编织系统;7、第二编织系统;8、第三编织系统;9、第四编织系统;10、高踵刀针;11、低踵刀针;12、上高踵针;13、上中踵针;14、上低踵针;15、毛纱;16、地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织造材料均为聚乳酸纱线:所述地纱和毛纱均采用聚乳酸纤维纱线,且毛纱纱线密度是大于地纱纱线的。高线密度的毛纱在割断后,纤维分散会更加密集而均匀,提升织物绒感和手感。本发明的织物,以纯聚乳酸纤维材料,编织地组织和附着在地组织表面的绒毛而得到。

本发明的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包括地组织和绒毛:

布面结构如图1所述,所述地组织2为纬平针结构编织,所述绒毛1是以头端突出织物反面以纤维束状附着于地组织上形成;所述地组织2编织所使用的地纱规格为40s聚乳酸纱线,所述绒毛1所使用的毛纱规格为30s聚乳酸纱线。

本发明的聚乳酸纤维长毛绒织物的编织工艺,包括:

织针的选择和设置:

编织所述织物需要在双面圆纬机上分别配置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盘针选用普通的舌针3;针筒针为带有刀刃5的刀针4(可将垫入针钩的毛纱割断),且不带有针舌(故不形成线圈),织针构型如图2所示。

下刀针4分为高踵针10和低踵针11两种,在针筒中呈间隔排列。上针有高踵12中踵13低踵14三种踵位,按照高-低-中-低顺序依次排列。同时由于喂入下刀针4的毛纱15比喂入上针3的地纱16要粗,所以下针筒针距是上针盘针距的一倍。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制对应的织针。

织物的编织:

将地纱15和毛纱16同时分8路喂入双面圆纬机的编织机构。

所述编织方式共有4个编织系统共同进行编织。在第一个系统6,被选中的第一个下刀针10和上针12被垫入第一根毛纱15,但是不进行成圈,形成圈弧。在第二个系统7,被选中的第二个下针刀11和上针13被垫入第二根毛纱15,也不成圈只形成圈弧。在第三个系统8,所有上针12、13、14垫入地纱16并形成线圈,形成纬平针组织(也就是地组织2)。在第四个系统9,所有的下刀针10、11上升,刀刃5将握持在针钩中呈悬弧的两根毛纱15割断,从而使毛纱成为纤维束附着在地组织2的部分线圈上。按照上述方式循环,可以编织出后续横列。

本实施例中将织物的绒毛长度控制为10mm,故将针织机的筒口距离设置约在12mm左右。

使用聚乳酸短纤维纱线作为毛纱材料,使得纱线在被割断后,原具有的捻向退去,细度更低的短纤维展开在布料表面,提升了绒毛的柔软感。

上述工艺将聚乳酸纤维纱线应用在一种绒毛风格织物上,提升了聚乳酸纤维面料手感,为拓展聚乳酸纤维在服装、家纺产品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