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6196发布日期:2020-12-22 13:5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吸油毡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吸油材料有3类。一是无机类吸油材料,主要有石墨、活性炭、膨润土、粉煤灰等,这类材料相对便宜,但吸油量小,保油率差,吸油同时也吸水。二是合成有机类吸油材料,应用最多的是高吸油性树脂,这类材料具有吸油速度快、吸油率高、保油能力强等优点,但价格昂贵,且使用后生物降解困难,增加了环境的负荷,会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天然纤维类吸油材料,主要有木棉纤维、蒲绒纤维、竹浆纤维、农作物秸秆、棉纤维、羊毛等,这类材料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且来源广泛,但如果不对其进行亲油疏水改性处理,吸油的同时也会吸水,水占据大量藏油空间,会限制材料的吸油能力。

现有的吸油毡材料吸油能力差、且吸油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材料的选择;

s2:吸油树脂的制备;

s3: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

s4:将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

s5: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放入制造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吸油毡材料;

s6:将吸油毡材料进行卷收,即可用于后序制备吸油毡。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选用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丙纶纤维、涤纶纤维或锦纶中的一种或几种,原材料的直径为200~2000nm。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吸油树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

s22:往步骤1的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

s23: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

s24:将步骤s22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步骤s23的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s23中分散剂为明胶、滑石粉、淀粉、聚乙烯醇、果胶、藻酸盐、甲基纤维素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搅拌时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搅拌,搅拌升温反应的时间为5-7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反应后需将未反应的试剂清洗干净,试剂的清洗是采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原材料的浸泡时间为5-8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采用烘干机对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为80-90℃。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吸油毡材料的制造包括以下步骤:

s51:将通过步骤s4处理后的原材料织成吸油布;

s52:将吸油布缠绕在滚筒上,并将滚筒之间的吸油布上铺上s5中的原材料;

s53:通过热压机将吸油布和铺的原材料一起热压形成吸油毡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吸油毡材料的卷收,是通过收卷机对吸油毡材料进行收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可提高材料的吸油效果;吸油树脂的制备是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往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制的的吸油树脂吸油速度快。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吸油树脂的制备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吸油毡材料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材料的选择;

s2:吸油树脂的制备;

s3: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

s4:将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

s5: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放入制造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吸油毡材料;

s6:将吸油毡材料进行卷收,即可用于后序制备吸油毡。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选用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丙纶纤维、涤纶纤维或锦纶中的一种或几种,原材料的直径为200~2000nm。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吸油树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

s22:往步骤1的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

s23: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

s24:将步骤s22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步骤s23的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s23中分散剂为明胶、滑石粉、淀粉、聚乙烯醇、果胶、藻酸盐、甲基纤维素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搅拌时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搅拌,搅拌升温反应的时间为5-7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反应后需将未反应的试剂清洗干净,试剂的清洗是采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原材料的浸泡时间为5-8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采用烘干机对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为80-90℃。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吸油毡材料的制造包括以下步骤:

s51:将通过步骤s4处理后的原材料织成吸油布;

s52:将吸油布缠绕在滚筒上,并将滚筒之间的吸油布上铺上s5中的原材料;

s53:通过热压机将吸油布和铺的原材料一起热压形成吸油毡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吸油毡材料的卷收,是通过收卷机对吸油毡材料进行收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原材料的选择;吸油树脂的制备;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将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放入制造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吸油毡材料;将吸油毡材料进行卷收,即可用于后序制备吸油毡;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可提高材料的吸油效果;吸油树脂的制备是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往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制的的吸油树脂吸油速度快。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吸油毡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材料的选择;

s2:吸油树脂的制备;

s3: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

s4:将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

s5: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放入制造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吸油毡材料;

s6:将吸油毡材料进行卷收,即可用于后序制备吸油毡。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选用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丙纶纤维、涤纶纤维或锦纶中的一种或几种,原材料的直径为200~2000nm。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吸油树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

s22:往步骤1的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

s23: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

s24:将步骤s22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步骤s23的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s23中分散剂为明胶、滑石粉、淀粉、聚乙烯醇、果胶、藻酸盐、甲基纤维素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搅拌时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搅拌,搅拌升温反应的时间为5-7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24中,反应后需将未反应的试剂清洗干净,试剂的清洗是采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原材料的浸泡时间为5-8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采用烘干机对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为80-90℃。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吸油毡材料的制造是将步骤s4处理后的原材料织成吸油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原材料的选择;吸油树脂的制备;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将浸泡后的原材料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放入制造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吸油毡材料;将吸油毡材料进行卷收,即可用于后序制备吸油毡;将原材料浸泡在制备的吸油树脂中,可提高材料的吸油效果;吸油树脂的制备是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往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反应一段时间;制的的吸油树脂吸油速度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