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7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中有梭织机用的一种制动装置。
目前的纺织工业生产中,有梭织机由于其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而仍相当普遍地被应用。有梭织机一项较大的改进是普遍采用了钢带制动(见图2),在织机曲轴上装有制动盘9,制动盘9外侧面环绕制动钢带10,制动钢带10一端固装在托脚11上,另一端固装在制动杆5上,制动盘9外侧面钢带上还铆装着摩擦片。关车制动时,推动开关柄12,将斜杆13和制动杆构杆14放松,制动杆5在重锤15和自重的重力作用下下降,带动钢带10下压,压住制动盘9,这时与织机电动机断电或离合器脱离相同步,织机停转。但由于钢带制动装置制动力的调节幅度相当小,织机停车后曲轴位置难以控制,也不能达到相对固定,下次重新开车时容易在织物面上造成稀密路横档疵点。为此正在研制一些新型的有梭织机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原有机构、调节操作方便,制动力较大,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有梭织机的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在现有的钢带制动机构的基础上改进,保留原有的制动钢带、制动杆、开关柄、斜杆和制动杆钩杆,取消重锤,为替代重锤增设弹簧加压机构。所述弹簧加压机构包括一根调节螺杆1、穿入调节螺杆1的紧定螺母2、调节螺母3和固定在制动杆5上的定位器6。定位器6上开孔16,调节螺杆1下部通过孔16插入定位器6中,调节螺杆1的上部则插入固定在织机墙板上的托脚7的圆孔中固定。弹簧4套装在调节螺母3和定位器6之间的螺杆1上。有些型号的织机上可不采用托脚7,而直接在织机原有机件上开孔以固定调节螺杆1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织机原有部件,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制动力调节范围大,能适用于1511M、1515、GA615、GA611等织机的改造,使用后织物横档疵明显减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钢带制动弹簧加压装置结构图,附图2为现行织机钢带制动机构示意图。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定位器6制作时,截取圆钢一段,刨或铣成如
图1中所示形状,上面开圆孔16,圆孔16上半部直径为20mm,下半部直径可为11.5~12mm。将定位器6的凹口部位嵌入制动杆5,位置校正妥当后,侧面可用6mm支头螺钉紧定。托脚7则用半圆头方颈螺栓8固装在织机墙板上,将调节螺杆1依次串入紧定螺母2、调节螺母3(双螺母)、压缩弹簧4、定位器6的圆孔16中,注意保持制动杆5上下运动灵活。调节双螺母3,使弹簧4作用力大小适当。然后旋转调节螺杆1使弹簧4增压或减压,以保证织机停车后曲轴停在理想位置上。弹簧4如选用1.8×20×83mm规格,在其压缩动程为25mm时的最大制动力可达10.2kg。制动时,制动杆5在弹簧4的压力作用下下降,带动钢带10下压,压住制动盘9,实现对织机曲轴的制动。
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生产中织机用的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钢带10、制动杆5、开关柄12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织织机用的制动装置采用弹簧加压机构,所述弹簧加压机构包括调节螺杆1、穿入调节螺杆1的紧定螺母2、调节螺母3与固定在制动杆5上的定位器6,弹簧4套装入调节螺母3与定位器6之间的螺杆1上,定位器6上开圆孔16,调节螺杆1的上部套入固定在织机墙板上的托脚7的圆孔中固定,而下部则插入圆孔16中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的上部直接套入织机的固有部件上开启的圆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梭织机提供了一种弹簧加压的制动装置。该装置在原有的钢带制动机构上进行改进,保留制动钢带、制动杆、开关柄等部件,取消重锤,增设弹簧加压机构。弹簧加压机构包括一根调节螺杆1、穿入调节螺杆1的紧定螺母2、调节螺母3和固定在制动杆5上的定位器6。所述有梭织机制动装置制动时制动杆在弹簧压力作用下下降,带动钢带下压,压住制动盘,实现对织机曲轴的制动。该装置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制动力调节范围大,适用于各种有梭织机的改造。
文档编号D03D49/08GK2140379SQ92221469
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左元煦 申请人:左元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