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495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圆机的卷布牵拉系统,特别是涉及编织以羊毛、蚕丝为原料的针织圆机坯布牵拉装置。
针织圆机当针筒编织成坯布后,由圆机下部的卷布系统将坯布卷到布筒上。这种卷布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收集坯布,而是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牵拉力,并且这个牵拉力的均匀性将直接影响到针筒的编织质量。因此,有一个理想的坯布牵拉装置,是十分重要的。
现有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机构按其牵拉辊的组合不同,可分为双辊型式或一字形三辊牵拉形式两类前者如配套在提花小圆机或棉毛机或罗纹机等各系列上;后者一般配套在大圆机上。当圆筒形的坯布卷到牵拉辊上,就成为内、外两层,内层贴在牵拉辊上,摩擦力大,而外层贴在内层上,摩擦力小。尤其当坯布的原料采用羊毛、蚕丝等表面比较光滑的纤维时,这种现象特别突出。已有结构虽有两根牵拉辊,坯布呈S型走向,各层均有一次与牵拉辊直接接触的机会,但由于从针筒到前牵拉辊的是紧包力(即牵拉力大,坯布紧包在前牵拉辊表面),而从后牵拉辊到卷布筒的是松包力(即牵拉力小,坯布松包在后牵拉辊表面),因此,贴在前牵拉辊表面的内层摩擦力大,牵拉力也大,延伸到针筒上坯布相应的一边牵拉力也大;而贴在前牵拉辊外层的摩擦力小,牵拉力也小,延伸到针筒上相应一边坯布的牵拉力小。由此,引起针筒圆周坯布的牵拉力不均匀,影响了针织质量。上述分析了已有双辊型式的缺陷。而已有三辊牵拉形式是为了克服前牵拉辊外层坯布的牵拉力小的缺点,三辊一字形排列,三个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其结果是外层坯布的摩擦力得到增长,但内层的摩擦力又同时增长了,因此,内、外层摩擦力的大小差异没有纠正,即内、外层坯布的牵拉力仍然没有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对后牵拉辊的坯布进行夹紧,使其增长后牵拉辊内层坯布摩擦力,从而减少两层坯布存在牵拉力不均匀,而影响针织质量的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的技术方案是由前牵拉辊、后牵拉辊、挡辊和卷布筒等所组成,其特征是有一根夹紧辊,夹紧辊与后牵拉辊相配合,前牵拉辊、后牵拉辊、夹紧辊三个中心点的联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三根辊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呈一字形排列,坯布在后牵拉辊的有效包角太小,是不可取的。
本实用新型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坯布在后牵拉辊的包角起点至夹紧辊与后牵拉辊的夹持点,两点分别与后牵拉辊中心O的联线夹角α大于180°,即坯布在后牵拉辊的有效包角大于180°,这样使后牵拉辊摩擦力接近前牵拉辊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三辊布局合理,使后牵拉辊对坯布的牵拉力显著增长,双层坯布在牵拉过程中各层牵拉力趋向均匀,从而提高了编织均匀性、可靠性,提高了布面的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布局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织圆机坯布牵拉装置前、后辊对坯布摩擦受力分析图;图3是已有双辊对坯布摩擦受力分析图;图4是已有技术三辊一字形排列各辊坯布摩擦受力分析图。
下面结合
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1、针筒;2、坯布;3、挡辊;4、前牵拉辊;5、后牵拉辊;6、夹紧辊;7、卷布筒;8、夹持点;9、后辊坯布包角起点;10、前辊摩擦力;11、后辊摩擦力;12、双辊式前辊摩擦力;13、双辊式后辊摩擦力;14、压辊;15、三辊式前辊摩擦力;16、三辊式后辊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从针筒1下来的坯布2通过挡辊3,先缠在前牵拉辊4的外面,再缠到后牵拉辊5的外面,从后牵拉辊5到卷布筒7,在后牵拉辊旁边有一根夹紧辊6。如
图1所示,坯布2在后牵拉辊5包角起点9,至夹紧辊6与后牵拉辊5组成的夹持点8,是坯布在后牵拉辊的有效包角,包角α大于180°。如图2所分析,前牵拉辊对坯布的摩擦力10与后牵拉辊对坯布的摩擦力11比较,两者相接近。如图3所示,已有双辊型式,各根辊的摩擦力不一样,双辊式前辊摩擦力12大大超过双辊式后辊摩擦力13。又从图4分析,已有技术三辊一字形排列,压辊14与前牵拉辊4相配合,摩擦力增长在前牵拉辊,即三辊式前辊摩擦力15大大超过后辊摩擦力16,所以加了压辊14,没有克服针筒下坯布牵拉力周围不均匀的问题,即后牵拉辊的坯布有效包角没有增加。
权利要求1.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由前牵拉辊(4)、后牵拉辊(5)、挡辊(3)和卷布筒(7)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有一根夹紧辊(6),夹紧辊(6)与后牵拉辊(5)相配合,前牵拉辊、后牵拉辊和夹紧辊的三个中心点的联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坯布(2)在后牵拉辊的包角起点(9),至夹紧辊(6)与后牵拉辊(5)的夹持点(8),两点分别与后牵拉辊中心O的联线夹角α大于180°。
专利摘要针织圆机的坯布牵拉装置,由前牵拉辊、后牵拉辊、挡辊和卷布筒等所组成,有一根夹紧辊,夹紧辊与后牵拉辊相配合,前牵拉辊、后牵拉辊和夹紧辊的三个中心点的联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后牵拉辊的坯布有效包角α大于180°。本实用新型三辊布局合理,使双层坯布在牵拉过程中各层牵拉力接近,提高针织均匀性、可靠性,提高布面质量。
文档编号D04B15/88GK2203311SQ94243728
公开日1995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贤文 申请人:黄岩通用机械厂, 王贤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