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397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
目前,产业中有一种利用圆织机自动编织生产编织袋及塑胶帆布的方式,其圆织机的动作原理主要系借助传动装置带动跳杆(摇臂),以使跳杆(摇臂)上连带的经线上下动作,且利用传动梭带动纬线在上下动作的经线内穿伸,以予形成上、下交叉编织的模式;又,就圆织机的[传动结构]而言,系有一种如台湾公告第283435号的习知运用形态,其传动手段乃采马达带动一主轴连动一凸轮,凸轮环周上下形成二道行径轨迹槽,复在环侧设支柱,支柱上下各枢接连杆,连杆内端枢设头套,使头套伸抵在凸轮的行径轨迹槽内,藉以凸轮旋转时,利用行径轨迹槽的变化行径,适予带动连杆以中央枢接处为定点而上下摆动;另,因当凸轮快速旋转带动连相干上下反覆摆动时,其行径轨迹槽与连杆头套间的动作频繁而摩擦力大,故此处的摩擦温度高,且易有因过高转速使头套被高温毁损之虞,致其无法动作而影响编织工作;故此,该前案即提出一润滑装置加以改善,其主要使凸轮内部容装润滑油,并在内部对应外环周行径轨迹槽处形成出油孔,藉以凸轮旋转时,利用旋转离心力使润滑油自出油孔溢布于行径轨迹槽内,而得降低连杆头套与行径轨迹槽间的摩擦力,避免头套因高温而毁损。
然而,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察其凸轮与连杆传动摩擦问题藉润滑油加以解决的手段仅能治标,其效果有限,且加上行径轨迹槽本身行程的控制多少存有些微误差,转速过高,误差相对增大,故凸轮的转速难以有效提升(受限在150至180rpm之间),同时,以行径轨迹槽控制连杆上下交错摆动,其间连动行程的精准度要求甚高,编织产品的优质控制成本较高。
是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即提出一改良设计(台湾公告第341961号),其主要将圆织机主轴连接在一水平向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环侧啮连数垂直向的周边齿轮,且每一周边齿轮的两侧各偏心枢设一连杆,其二连杆的枢接点错离180度,并将连杆垂向延伸连接垂向动作的传动杆机构至经线连动装置,由此,主动齿轮转动啮连周边齿轮旋转,适使二侧偏心枢连的连杆交互上下运动传动。
而今,本实用新型申请人续在此领域中钻研及以先前之创作配习知相关机构实施试作,进而发觉习用马达配合驱动的方式存有未洽之处,此请先参阅台湾公告第264844号的专利前案,引其说明之处在于该圆织机主轴的马达架设位置及传动齿轮组的安装,一般所见,该马达设在圆织机基座旁侧(即中央梭船机构的外围处),复其输出转轴向下延伸以齿轮相接变速齿轮箱,变速齿轮箱的末个齿轮与主轴的齿轮再以链条连接;就此以观,该马达因梭船机构的凸轮占据中央空间,其仅能设于旁侧,而以链条与中央的主轴连动,且因应传动齿轮的设置需在底部增设空间容纳,此一规划即使圆织机基座高度增加,较不便于操作人员上下其平台;又,另请参图5的简易示意图,若以一般如上述马达偏设在圆织机基座旁侧的形态配合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改良设计(台湾公告第341961号)时,其水平向主动齿轮与环侧垂直向的周边齿轮需浸置在润滑油中,而早先系将连接水平向主动齿轮的主轴向下穿置座底的油封,复在穿伸之下轴端固设齿轮经链条与外侧马达下部输出转轴的齿轮相接,而予传输动力;然,此一运用形态,该主轴穿置座底(即盛装润滑油之箱底)的油封,其油封虽可阻漏,但主轴转动使用日久,仍有漏油之弊。
此外,圆织机的梭船在驱动转速快而快速移行的情形下,其产生的温度甚高,同如上述,过高的温度亦容易造成梭船的损坏,故为让梭船正常运转,其转速即受限制,相对地生产速度便难以有效提升,形成制造瓶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旨为提升棱船的速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配合以水平向主动齿轮于外环侧啮接垂直向周边齿轮,其中圆织机的中央设一轴座,轴座下部枢装主动齿轮,上部则架设马达,马达转轴并向下凸伸在下端固结一齿轮,且其穿结齿轮的轴端插枢在密闭底面上的轴承,另齿轮旁侧设置一传动轮相啮接,该传动轮为中心具轴,而在上端接设一齿轮,此齿轮复啮接在主动齿轮底面内圆周的齿面。
由此,马达一经启动运转,其中心转轴带动下端齿轮旋转,该下端轮复啮连传动,而带动其上的齿轮经相啮接的主动齿轮底部齿面驱动主动齿轮旋转,从而使主动齿轮啮连周边齿轮转动。
该马达下部的齿轮、传动轮及其上齿轮、主动齿轮与周边齿轮等齿轮组件为一底部密合完整的箱体包围,且箱体内部空间承装润滑油,而其齿轮组件浸置油中,利于旋转传动。
该马达转轴为向上凸伸在上端接设一风扇,构成其冷却装置,使马达启动以其中心转轴同时带动风扇旋转,而可抽风将风吹向环周布设的梭船及其运行路径。
该轴座的环侧座壁垂向穿设贯通底部的孔道,并在孔道上端连接导管延伸朝向风扇,借此孔道及导管由底部导引流动空气至风扇,得送冷风至环周梭船机构;或为利用该孔道供马达的电源线由底部穿置。
该马达的中心转轴轴向穿设由底部导引流动空气的贯通孔道,并在转轴穿置底部之处加以封盖及油封阻漏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是将马达设置在中央而带动浸置润滑油中齿轮组件及风扇的设计,不仅充分利用空间,且兼具冷却效果,结构规划实用合宜,相较习用机构具有进步性,为崭新颖异的创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衍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3A系图3中A-A剖示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衍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5系习用传动装置的运用实例示意图。
首先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及冷却装置主要系配合以水平向主动齿轮1在外环侧啮接数垂直向周边齿轮2的基本动力架构实施的,其设计为圆织机的中央设一轴座3,主动齿轮1为枢装在轴座3下,上部则予架设马达4,其马达4的转轴41向上、下侧凸伸,而在上端接设一风扇5,及使下端固结一齿轮42,且穿结齿轮42的轴端插枢在一密闭底面上的轴承6,并在齿轮42旁侧设置一传动轮7相啮接,该传动轮7为中心具轴而在上端接设一齿轮71,此齿轮71再啮接于主动齿轮1底面内圆周的齿面11;又,该马达4下部的齿轮42、传动轮7及其上齿轮71、主动齿轮1与周边齿轮2等齿轮组件为受一底部密合完整的箱体8包围,且箱体8内部空间承装润滑油,而使其齿轮组件浸置油中,利于旋转传动;另,该主动齿轮1上侧设接一传动筒12,其传动筒12上部得连动梭船回转,但此连动机构非本实用新型诉求重点,兹不予赘述。
而由上述设计,马达4一经启动运转,其中心转轴41即带动风扇5及下端齿轮42旋转,适使旋转的风扇5[鼓风扇形态]可由上部以中心轴向形态抽风将风吹向环周布设的梭船及其运行路径,达致一散热冷却降温的作用;此外,该转轴41下端的齿轮42亦啮连传动轮7而带动其上的齿轮71,此齿轮71再经相啮接的主动齿轮1底部齿面11驱动主动齿轮1旋转,从而使主动齿轮1外周啮接周边齿轮2转动,复旋转的周边齿轮2即可予经相关机构完成后续连动梭船的动作[属习知,不予赘述]。
另,本实用新型采用风扇5的冷却系统可配合适设的通风管道,如图3所示,主要在轴座3的环侧座壁垂向穿设贯通底部的孔道31,并在座壁孔道31上端连接导管9延伸朝向风扇5,借此孔道31与导管9由底部导引流动空气至上部的风扇5中心,而得送冷风至环周的梭船机构,形成更佳的冷却效果;又,此孔道31除供接设导管9外,其多设几道(参A-A剖面),并可供马达4之电源线经其由底部穿置;再者,如图4所示,亦可在马达4的中心转轴41轴向穿设该由底部导引流动空气的贯通孔道43,但此设计需在转轴41穿置底部之处加强油封阻漏的构造[本例中在相体8底部设具一封盖81],以在不漏油的原则下完全冷却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配合以水平向主动齿轮于外环侧啮接垂直向周边齿轮,其中圆织机的中央设一轴座,轴座下部枢装主动齿轮,上部则架设马达,马达转轴并向下凸伸在下端固结一齿轮,且其穿结齿轮的轴端插枢在密闭底面上的轴承,另齿轮旁侧设置一传动轮相啮接,该传动轮为中心具轴,而在上端接设一齿轮,此齿轮复啮接在主动齿轮底面内圆周的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下部的齿轮、传动轮及其上齿轮、主动齿轮与周边齿轮等齿轮组件为一底部密合完整的箱体包围,且箱体内部空间承装润滑油,而其齿轮组件浸置油中,利于旋转传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转轴为向上凸伸在上端接设一风扇,构成其冷却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座的环侧座壁垂向穿设贯通底部的孔道,并在孔道上端连接导管延伸朝向风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的中心转轴轴向穿设由底部导引流动空气的贯通孔道,并在转轴穿置底部之处加以封盖及油封阻漏处理。
专利摘要一种圆织机的传动及冷却装置,传动装置配合以水平向主动齿轮于外环侧啮接垂直向周边齿轮,其中:圆织机的中央设一轴座,轴座下部枢装主动齿轮,上部则架设马达,马达转轴并向下凸伸在下端固结一齿轮,且其穿结齿轮的轴端插枢在密闭底面上的轴承,另齿轮旁侧设置一传动轮相啮接,该传动轮为中心具轴,而在上端接设一齿轮,此齿轮复啮接在主动齿轮底面内圆周的齿面。由此,此装置可提升梭船的速度。
文档编号D04B15/00GK2378406SQ9920979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3日
发明者张珑献 申请人:张珑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