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4967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刺绣图案等)的缝制数据、操作者所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等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缝制数据是用于使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移动,以使得用于缝制图案的多个落针点依次位于机针11的正下方的数据。落针点是机针11随针杆10 —同向下方移动时机针11所刺入的缝制对象物上的预定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数据是自缝制开始位置起依次排列落针点的坐标而成的信息。落针点的坐标是以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原点位置为基准位置的坐标。本实施方式的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原点位置是安装了保持板80时使保持板80的中心点处于机针11的正下方时的位置。在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处于原点位置时,保持板80也处于原点位置。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原点位置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定为使保持板80的其他位置处于容针孔13的正上方时的位置、使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处于可动范围中的左右方向中心且是处于最后方时的位置等其他的位置。X轴正方向是朝向缝纫机IA的右方去的方向。Y轴正方向是朝向缝纫机IA的后方去的方向。
[0038]驱动电路113、115、117与输入输出I/F106电连接。驱动电路113与缝纫机马达112电连接。CPUlOl控制驱动电路113,驱动缝纫机马达112。缝纫机马达112使主轴旋转。驱动电路115与X轴马达114电连接。驱动电路117与Y轴马达116电连接。CPUlOl控制驱动电路115从而驱动X轴马达114,控制驱动电路117从而驱动Y轴马达116。X轴马达114和Y轴马达116均为步进马达。X轴马达114驱动X轴移动机构从而使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在X轴方向上移动,Y轴马达116驱动Y轴移动机构从而使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在Y轴方向上移动。X轴马达114在其输出轴上包括X轴编码器114A,Y轴马达116在其输出轴上包括Y轴编码器116A。X轴编码器114A和Y轴编码器116A分别与输入输出I/F106相连接。X轴编码器114A检测与X轴马达114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计数值,并向CPUlOl输出该计数值,Y轴编码器116A检测与Y轴马达116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计数值,并向CPUlOl输出该计数值。CPUlOl基于X轴编码器114A和Y轴编码器116A分别输出的计数值来运算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当前位置的坐标,并将该坐标存储于RAM103。
[0039]在缝制时,CPUlOl驱动缝纫机马达112而使主轴旋转,控制针杆10的上下运动和对垂直梭的驱动。CPUlOl在驱动缝纫机马达112的同时,基于缝制数据驱动X轴马达114和Y轴马达116来控制对送料机构6的驱动,从而对保持板80所保持的缝制对象物进行缝制。通信I/F127与输入输出I/F106电连接。通信I/F127例如是串行通信用的接口。通信I/F127与保持板供给装置200的通信I/F218相连接。输入输出I/F106分别与电磁阀77、X方向原点传感器118、Y方向原点传感器119、电磁阀122、保持板传感器76、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解除开关79及设于操作盘400的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电连接。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是与缝纫机IA相对应的暂停开关。电磁阀77设于压缩机向保持板保持部70的气缸73供给的空气的供给路径上。CPUlOl开闭电磁阀77,控制对与气缸73相连接的左右一对的连结部74 (参照图3)的驱动,从而使把持部75在开放位置和把持位置之间转动。X方向原点传感器118是用于设定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原点的公知的传感器,其设于X轴移动机构。Y方向原点传感器119是用于设定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的原点的公知的传感器,其设于Y轴移动机构。CPUlOl基于X方向原点传感器118的检测结果控制对X轴马达114的驱动,基于Y方向原点传感器119的检测结果控制对Y轴马达116的驱动,从而在缝制开始前使框支承部65和保持板保持部70向原点位置移动。电磁阀122设于压缩机向设于送料机构6的臂部64上的气缸供给的空气的供给路径上。CPUlOl开闭电磁阀122,驱动气缸,使与升降部62相连结的压框63升降。保持板传感器76是设于保持板保持部70的公知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当在规定的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物体时成为ON状态。当两个保持板传感器76均为ON状态时,CPUlOl判断为处于保持板保持部70保持着保持部80的状态。
[0040]参照图8说明缝纫机IA的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各自的布线连接方法。缝纫机1B、1C的各开关的布线连接方法与缝纫机I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均为C型触点构造,且均与缝纫机IA的输入输出I/F106电连接。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包括常闭触点部41、常开触点部42和操作部43。常闭触点部41包括彼此分离的触点41A、41B。常开触点部42包括彼此分离的触点42A、42B。操作部43设置为能够在常闭触点部41和常开触点部42之间往复移动,供操作者进行按下操作。未图示的弹簧始终朝向常闭触点部41对操作部43施力,因此,操作部43的导通部分与触点41A、41B接触。因此,常闭触点部41为导通状态,常开触点部42为非导通状态。
[0041]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与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同样,包括常闭触点部51、常开触点部52和操作部53。常闭触点部51包括彼此分离的触点51A、51B。常开触点部52包括彼此分离的触点52A、52B。操作部53设置为能够在常闭触点部51和常开触点部52之间往复移动,供操作者进行按下操作。未图示的弹簧始终朝向常闭触点部51对操作部53施力,因此,操作部53的导通部分与触点51A、51B接触。因此,常闭触点部51为导通状态,常开触点部52为非导通状态。
[0042]触点41A借助布线21与触点51B电连接。触点41B借助布线22与输入输出I/F106的COM端子(公共端子)相连接。触点51A借助布线23与输入输出I/F106的NC端子(常闭端子)相连接。触点42A借助布线24与输入输出I/F106的NO端子(常开端子)相连接。触点42B借助布线25与设于布线22的分支部22A相连接。触点52A借助布线26与设于布线24的分支部24A相连接。触点52B借助布线27与设于布线22的分支部22B相连接。分支部22B设于布线22中的分支部22A和布线22与COM端子相连接的端部之间的部位。
[0043]如图8所示,通常,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常闭触点部41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的常闭触点部51均为导通状态。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常开触点部42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的常开触点部52均为非导通状态。NC端子和COM端子借助布线23、常闭触点部51、布线21、常闭触点部41和布线22而互相导通。NO端子和COM端子由于常开触点部42和常开触点部52均断开而未被导通。因此,CPUlOl能够识别为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均为OFF (非动作)状态。
[0044]如图9所示,在操作者按下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操作部43时,操作部43的导通部分克服弹簧的作用而离开触点41A、41B,并与常开触点部42的触点42A、42B接触。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常闭触点部41成为非导通状态,而常开触点部42成为导通状态。NC端子和COM端子之间的导通被切断。NO端子和COM端子借助布线24、常开触点部42、布线
25、分支部22A和布线22而互相导通。因此,CPUlOl能够识别为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被按下而成为ON (动作)状态。CPUlOl使运转中的缝纫机IA暂停。
[0045]如图10所示,在操作者按下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的操作部53时,操作部53的导通部分克服弹簧的作用而离开触点51A、51B,并与常开触点部52的触点52A、52B接触。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的常闭触点部51成为非导通状态,而常开触点部52成为导通状态。NC端子和COM端子之间的导通被切断。NO端子和COM端子借助布线24、分支部24A、布线
26、常开触点部52、布线27、分支部22B和布线22而互相导通。因此,CPUlOl能够识别为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被按下而成为ON(动作)状态。由于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是与缝纫机IA相对应的暂停开关,因此CPUlOl使运转中的缝纫机IA暂停。
[0046]如上所述,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均为C型触点构造。因此,例如按下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操作部43时,在正常情况下,NC端子和COM端子之间的导通被切断,与此同时,NO端子和COM端子彼此导通。在发生如下情况时,即,虽然NC端子和COM端子之间的导通被切断,但NO端子和COM端子并未彼此导通,此时,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可能出现了故障。对于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也是一样的。S卩,操作部43、53或常开触点部42、52可能出现了故障。因此,操作者能够迅速地发现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或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的故障。只有按下操作部43、53,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才进行动作。因此,缝制系统300能够防止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和操作盘侧暂停开关401误动作。
[0047]例如在按下缝纫机侧暂停开关78的操作部43时,操作部43克服弹簧的作用而离开常闭触点部41,并与常开触点部42接触。当手离开操作部43时,弹簧又将操作部43推上去。在缝纫机侧暂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