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4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用中间包涂料,特别是一种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
中间包镁质涂料可以在连铸生产过程中起到耐高温、抗渣侵蚀、隔热保温和纯净钢水的作用。2000年6月28日公开的CN1257766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中提供一种连铸中间包涂料,采用10~70%的菱镁矿、25~85%的镁砂、1~3%的生粘土、0.2~1.5%有机纤维和1~3%硅酸盐为原料。采用天然菱镁矿引入MgO,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因有害杂质较高而严重影响涂料的抗侵蚀性能,使其使用寿命受到了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配比为电熔镁砂60~98%,烧结镁砂0~40%和硅微粉1~4%。
上述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还外加三聚磷酸钠0.2~3%,膨润土0.1~3%,纸纤维1~2%和金属铝粉0.01~0.1%。
烧结镁砂的粒度配比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径为3~2mm的占35~55%,粒径为2~1mm的占45~65%;电熔镁砂的粒度配比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径为1~0.074mm的占50~60%,粒径为≤0.074mm的占40~50%;其余原料为细粉形式。
按选定的原料配比制备的混合物,涂覆时,按重量百分比计外加15~20%的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本发明采用较纯净的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以硅微粉凝聚结合,辅以适量的磷酸盐、有机增塑剂和纤维等,并通过原料粒度配比而优化配料组成,能形成轻质微孔结构,从而使本涂料具有优良的涂沫性、抗爆裂性、保温性及抗渣侵蚀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一以重量百分比计,采用电熔镁砂97.8%,其中粒径为3~2mm的占5%,粒径为2~1mm的占30%,粒径<1mm的占35%和粒径<0.074mm的占27.8%,硅微粉2.2%;还外加三聚磷酸钠0.5%,膨润土0.2%,纸纤维1.6%,金属铝粉0.05%。按上述配比的混合物外加15~20%的水,搅拌均匀后涂沫在中间包内衬上。其实测化学成分为MgO 95.13%,SiO22.1%,Al2O30.2%;110℃×24h,体积密度为2.08g/cm3;110℃×24h耐压强度为8.4MPa,1500℃×3h烧后耐压强度13.1MPa;1500℃×3h线变化率为-1.0%。
实施例二以重量百分比计,采用烧结镁砂35%,其中粒径为2mm的占15%,粒径为2~1mm的占20%,电熔镁砂65%,其中粒径为1~0mm的占35%,粒径≤0.074mm的占30%,还外加硅微粉4%;三聚磷酸钠3%,膨润土3%,纸纤维1.5%。按上述配比的混合物外加15~20%的水,搅拌均匀后涂沫在中间包内衬上。其实测化学成分为MgO 93.2%,SiO22.6%,Al2O30.48%;110℃×24h,体积密度为2.09g/cm3;110℃×24h耐压强度为8.5MPa,1500℃×3h烧后耐压强度12.4MPa;1500℃×3h烧后线变化率为-1.9%。
上述两实施例应用于连铸60吨中间包,取得如下结果①涂料涂沫性能好,无回落、流淌、鼓泡现象;②烘烤无爆裂、剥落现象;③抗碱性覆盖剂侵蚀性能好,渣线平均侵蚀速度为0.041mm/min,而碳化稻壳覆盖剂基本无侵蚀,根据该速率,预计渣线使用寿命为730min;④抗钢水冲刷能力优良,包壁无蚀损,不会污染钢水;⑤解体性能好,能实现自动翻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配比为电熔镁砂 60~98%,烧结镁砂 0~40%,硅微粉 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还外加三聚磷酸钠0.2~3%,膨润土0.1~3%,纸纤维1~2%,金属铝粉 0.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特征在于烧结镁砂的粒度配比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径为3~2mm的占35~55%,粒径为2~1mm的占45~65%;电熔镁砂的粒度配比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径为1~0.074mm的占50~60%,粒径为≤0.074mm的占40~50%;其余原料为细粉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选定的原料配比制备的混合物,涂覆时,按重量百分比计外加15~20%的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用中间包镁质涂料。其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电熔镁砂60~98%,烧结镁砂0~40%和硅微粉1~4%。还可外加少量的三聚磷酸钠、膨润土、纸纤维和金属铝粉。本发明提供的涂料,具有优良的涂沫性、抗爆裂性、保温性及抗渣侵蚀性能,使用寿命较长。
文档编号C04B35/03GK1320577SQ0110541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6日
发明者杨时标, 汪厚植, 顾华志, 牟济宁, 邱文东, 张建中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