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4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气体吹送至玻璃镜片的顶面上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为现有一种用于成形光学玻璃镜片的模具,包含一套筒1、一定位于该套筒1内而可供一玻璃硝材4置放的下模仁2,及一可移动地套设于该套筒1内的上模仁3。该套筒1具有一内孔101及数与该内孔101连通而可供气体输入的进气孔102。当该玻璃硝材4被放置于该下模仁2上后,该上模仁3在高温模造过程中可下移至将该玻璃硝材4加压成形为一玻璃镜片5。
此后,为了在脱模时避免该玻璃镜片5贴附于该上模仁3上,如图3所示,一般是在该上模仁3稍微上移时,即利用一吹气装置(图未示)将大量气体经该等进气孔102水平吹入该内孔101内,以期水平吹入的气体可将该玻璃镜片5吹下脱离该上模仁3,然而,由于大部份气体只能吹拂到该玻璃镜片5的一外周面501上,而无法吹拂到该玻璃镜片5的一顶面502上,且,由于吹入的气体并不集中,因此,吹入的气体并无法对该玻璃镜片5产生有效的下压推力,如图4所示,该玻璃镜片5往往还是会贴附于该上模仁3上而随该上模仁3上移,如此,不但会影响后续的自动化作业,且若该玻璃镜片5又突然从高处掉落,更会造成该玻璃镜片5与该下模仁2的损伤。相反地,若该上模仁3开始上移脱模时,该玻璃镜片5并没有贴附于该上模仁3上,然而,由于气体是经该等进气孔102水平吹入该内孔101内,因此,水平吹入的气体反而可能再将该玻璃镜片5往上吹起而贴附于该上模仁3上,而造成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气体集中地吹送至玻璃镜片的顶面上,而使玻璃镜片可顺利地脱离上模仁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
本发明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是可用于将一玻璃硝材成形为一玻璃镜片,该玻璃镜片具有一顶面及一最大外径,并可被加工成一具有一客供外径的成品镜片,包含一下模单元,及一上模仁。该下模单元具有一筒壁、一由该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内孔,及一套设于该内孔的下模仁,该筒壁具有至少一与该内孔连通而可供气体输入的进气孔,该下模仁具有一位于该内孔内而可供该玻璃硝材置放的第一塑形面。该上模仁是套接于该内孔并可在一远离该下模仁的第一位置与一靠近该下模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上模仁具有一朝向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二塑形面,及一由外向内朝下倾斜地围绕该第二塑形面的第一导气面,该第一导气面具有一外径小于该玻璃镜片的最大外径的底周缘,当该上模仁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使该玻璃硝材成形为该玻璃镜片后,从该进气孔输入的气体,可经该第一导气面的导引而吹送至该玻璃镜片的顶面上,以迫使该玻璃镜片脱离该第二塑形面。
本发明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不但可使气体集中地吹送至玻璃镜片的顶面上,并可使玻璃镜片在上模仁脱模时顺利地脱离上模仁,所以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玻璃成形模具与一玻璃硝材的剖视图;图2是一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该玻璃硝材被加压成形为一玻璃镜片;图3是一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该模具在一上模仁上移时进行吹气脱膜;图4是一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该玻璃镜片贴附于该上模仁上;图5是本发明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一较佳实施例与一玻璃硝材的剖视图;图6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上模仁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而使该玻璃硝材成形为一玻璃镜片;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在该上模仁上移时进行吹气脱模;图9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玻璃镜片被吹下脱离该上模仁;图10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上模仁在没有该玻璃镜片贴附的情形下上移脱模。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5、6、7,本发明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可用于将一玻璃硝材100成形为一玻璃镜片200,该玻璃镜片200具有一顶面210及一最大外径D1,并可被加工成一具有一客供外径D2的成品镜片300,该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包含一下模单元10,及一具有一朝向该下模单元10的第二塑形面21与一由外向内朝下倾斜地围绕该第二塑形面21的第一导气面22的上模仁20。
该下模单元10具有一筒壁11、一由该筒壁11所围绕界定出的内孔12、一套设于该内孔12的下模仁13,及一集气环14。该筒壁11具有数与该内孔12连通而可供气体输入的进气孔111。该下模仁13具有一位于该内孔12内而可供该玻璃硝材100置放的第一塑形面131,及一环绕该第一塑形面131的环肩面132。该集气环14的孔径D3是大于该玻璃镜片200的最大外径D1,该集气环14并具有一对应该上模仁20的第一导气面22而由外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二导气面141,当该集气环14装设于该环肩面132上时,该第二导气面141的一底周缘1411是高于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
该上模仁20是套接于该内孔12并可在一远离该下模仁13的第一位置(见图5)与一靠近该下模仁13的第二位置(见图6)之间移动。该上模仁20的第二塑形面21是朝向该第一塑形面131,该上模仁20的第一导气面22具有一延伸至邻近该等进气孔111的顶周缘221,及一外径D4介于该成品镜片300的客供外径D2与该玻璃镜片200的最大外径D1之间的底周缘222。当该上模仁20移动至邻近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二导气面22、141之间可界定出一外宽内窄并与该筒壁11的进气孔111连通的导气通道15。此外,上述客供外径D2与最大外径D1之间的材料,将于该玻璃镜片200进行后续的芯取作业时被磨除,以形成该成品镜片300。
借此,如图5、6所示,当该上模仁20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即可使该玻璃硝材100成形为该玻璃镜片200,此后,参阅图8、9,为了在脱模时避免该玻璃镜片200贴附于该上模仁20的第二塑形面21上,即可在该上模仁20稍微上移时,利用一吹气装置(图未示)将大量气体经该等进气孔111吹入该内孔12内,此时,从该等进气孔111输入的气体,是经该第一、二导气面22、141之间的导气通道15而由外向内朝下集中地吹送至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上,因此,斜向朝下吹入的气体即可直接对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产生下压推力,而迫使该玻璃镜片200脱离该第二塑形面21,则如图10所示,该上模仁20即可在没有该玻璃镜片200贴附的情形下顺利地脱模。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一、本发明从该等进气孔111吹入该内孔12内的气体,经该第一、二导气面22、141之间外宽内窄的导气通道15的导引,即可集中地斜向朝下吹送至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上,而直接对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产生下压推力,如此,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迫使该玻璃镜片200脱离该第二塑形面21,因此,本发明在该上模仁20脱模时,可有效防止该玻璃镜片200贴附于该上模仁20上而随其上移。
二、本发明从该等进气孔111吹入该内孔12内的气体,是经该导气通道15,而斜向朝下吹送至该玻璃镜片200的顶面210上,进而对该玻璃镜片200产生下压推力,因此,与现有技艺相较,就算本发明上模仁20开始上移脱模时,该玻璃镜片200并没有贴附于该上模仁20上,本发明也可有效防止气体再将该玻璃镜片200往上吹起而贴附于该上模仁20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是可用于将一玻璃硝材成形为一玻璃镜片,该玻璃镜片具有一顶面及一最大外径,并可被加工成一具有一客供外径的成品镜片,该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包含一下模单元,及一上模仁,其特征在于该下模单元,具有一筒壁、一由该筒壁所围绕界定出的内孔,及一套设于该内孔的下模仁,该筒壁具有至少一与该内孔连通而可供气体输入的进气孔,该下模仁具有一位于该内孔内而可供该玻璃硝材置放的第一塑形面;及该上模仁,是套接于该内孔并可在一远离该下模仁的第一位置与一靠近该下模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上模仁具有一朝向该第一塑形面的第二塑形面,及一由外向内朝下倾斜地围绕该第二塑形面的第一导气面,该第一导气面具有一外径小于该玻璃镜片的最大外径的底周缘,当该上模仁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使该玻璃硝材成形为该玻璃镜片后,从该进气孔输入的气体,可经该第一导气面的导引而吹送至该玻璃镜片的顶面上,以迫使该玻璃镜片脱离该第二塑形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模仁的第一导气面的底周缘的外径是介于该成品镜片的客供外径与该玻璃镜片的最大外径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模单元更具有一集气环,该下模仁更具有一环绕该第一塑形面的环肩面,该集气环是装设于该环肩面上,且该集气环的孔径是大于该玻璃镜片的最大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环具有一对应该上模仁的第一导气面而由外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二导气面,当该上模仁移动至邻近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二导气面之间可界定出一外宽内窄并与该筒壁的进气孔连通的导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集气环装设于该环肩面上时,该第二导气面的一底周缘是高于该玻璃镜片的顶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玻璃模造成形装置,是可用于将一玻璃硝材成形为一玻璃镜片,包含一具有一筒壁、一内孔、一套设于该内孔的下模仁的下模单元,及一套接于该内孔并可在一第一、二位置之间移动的上模仁,该筒壁具有至少一与该内孔连通的进气孔,该下模仁具有一可供该玻璃硝材置放的第一塑形面,该上模仁具有一第二塑形面,及一由外向内朝下倾斜地围绕该第二塑形面的第一导气面,该第一导气面具有一外径小于该玻璃镜片的最大外径的底周缘,当该上模仁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使该玻璃硝材成形为该玻璃镜片后,从该进气孔输入的气体,可经该第一导气面的导引而吹送至该玻璃镜片的顶面上,以迫使该玻璃镜片脱离该第二塑形面。
文档编号C03B11/06GK1796316SQ20041009707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1日
发明者王孟坤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