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46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材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夹持装置,尤指一种用于隔屏系统的板材夹 持装置。
背景技术
弹性隔间或屏风系统(以下称隔屏系统),已广泛见于人们生活周围。 隔屏系统的设计,除各立柱与隔间板的美化外,其最重要的,乃在于两面 的各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方式。
前述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方式,已多有所见,例如,中国中国台湾专
利公告第170966号专利案的「弹性屏风总成」即揭露一种立柱与各隔间 板以弹性夹合方式,使隔间板夹固于立柱表面。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 250836号专利案的「如意隔间骨材的改良」则是揭露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 以悬挂搭接方式,使隔间板悬挂于立柱表面。此外,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 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45226号专利案的「具快速组装功能的隔 间骨材」及公告第349560号专利案的「隔间墙材的改良」则是分别揭露 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扣接夹固方式,使隔间板扣挂于立柱表面。再者,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56156号专利案的「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 连结装置」则是揭露一种立柱与各隔间板以嵌插扩张方式,使隔间板嵌挂 于立柱表面。所以,上述的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方式,乃目前隔屏系统较 常采用连接装置,进而获致立柱与隔间板间具快速组立与拆卸的功能。
然而,综观前述的各现有技艺,其隔间板背面均需逐一设置若干连接 件,始能将隔间板以各种连接方式组立于立柱表面,此举除增加各隔间板 的组装工序外,同时亦增加前置作业的繁琐度。
因此,如何能简化板材,例如隔间板与立柱的连接,尤其是各板材背 面无需设置连接件,乃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隔屏系统设计及产销的 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先前技艺的板材均需设置连接件的共同缺失, 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背面无需设置连接件的板 材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化立柱的整体结构,且縮 减与板材组装工序,并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板材夹持装置。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板材 夹持装置,其包括立柱,是由一对金属架片中段的平直状本体对接与结 合,而形成一等断面架体,各本体至少一端向外侧伸出一挡片,其轴向伸 出一与本体平行的承接臂,该承接臂与本体具有一小段距离的落差,且其
外端向内凹设一回弯部;该两架片向两侧伸出的挡片前方的两承接臂与两
回弯部间分别形成相通的插槽及向内縮入的颈部;以及嵌合材,为一长条 形等断面物,其是于一夹片底面中央向后突伸一扣条,其前端具有一箭矢 状的扣榫;可通过该扣榫插入该颈部及插槽,使插槽供扣榫的容置,且该 对回弯部抵住该扣榫后端,并包夹该扣条,从而令该夹片与挡片共同夹持 及固定板材的侧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板材夹持装置,板材背面无需设 置连接件,并且,简化了立柱的整体结构,且縮减与板材组装工序,并可 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夹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局部放大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 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夹持装置是由立柱l,
及嵌合材2组合而成。此外,所述的板材A例如但不局限于木质板片或包 覆布面的木质板片,其可进一步包括玻璃板、陶板或硅酸转板...等防火 建材。
其中,立柱1为一等断面架体,其由一对金属架片11经由滚轧成型 后,使各架片11中段的平直立状本体111的前、后端向外侧伸出一折弯 且叠置的挡片112,且该挡片112轴向伸出一与本体111平行的承接臂113, 其与本体lll具有一小段距离的落差,且各承接臂113外端向内凹设一弓 形回弯部114,以便与后叙的嵌合材2形成扣接。
该两架片11成型后,于两者的本体111形成对接与结合,即形成如 图2及图4所示的立柱1型态,如图所示,该两架片11的结合方式例如 但不局限于铆接,其亦得在两本体lll间以点焊、螺接或粘着等方式结合 为一体。其中,该铆接方式是在两本体111相对冲出相对的凸缘115,然 后将两本体ll靠拢,使一凸缘115与另一凸缘115叠置后,以治具进行 冲压,即可将两架片11铆接为一体。此举,可令立柱1向左、右侧伸出 的挡片112前方所伸出的两承接臂113与两回弯部114间分别形成相通的 插槽及向内縮入的颈部13,以便供该嵌合材2的嵌插与扣接。
嵌合材2为一长条形等断面物,其是于一夹片21底面中央向后突伸 一扣条22,其前端具有一箭矢状的扣榫221,以便嵌插并卡扣于前述的插 槽12及颈部13,使该夹片21与挡片112共同夹持板材A的一侧。此外, 为增加该夹片21前方的装饰效果,其表面纵向凹设一饰槽211。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首先在一立柱l的至少一 表面纵向两侧各先行摆设一板材A,使该等板材A背面侧缘抵靠于该立柱 1两侧的挡片112,然后将嵌合材2的扣条22前端箭矢状的扣榫221插入 该立柱1的颈部13,使其两侧的回弯部114因扣榫221宽度较大的中段通 过,而向外扩张,使该扣榫221顺利地进入并容置在插槽12内,使该颈 部13两侧的回弯部114则因失去该扣榫221的支撑而縮回,除抵住该扣 榫221后端外,并包夹该扣条22,从而令该夹片21夹持两侧边板材A前 方侧缘,通过以获致夹持及固定板材A的目的。
5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不 仅可通过由摆设立柱的方向,而得以纵向夹持与固定板材,于横向亦可实 施,使得不易于背面设置连接件的板材,诸如玻璃板、陶板或硅酸钙板可 快速地与立柱结合,进而改变隔屏系统的整体性风格。特别是,本实用新 型的立柱是由两架片对接而成,其可简化立柱的整体结构,且缩减与板材 组装工序,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 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 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板材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是由一对金属架片中段的平直状本体对接与结合,而形成一等断面架体,各本体至少一端向外侧伸出一挡片,其轴向伸出一与本体平行的承接臂,该承接臂与本体具有一小段距离的落差,且其外端向内凹设一回弯部;该两架片向两侧伸出的挡片前方的两承接臂与两回弯部间分别形成相通的插槽及向内缩入的颈部;以及嵌合材,为一长条形等断面物,其是于一夹片底面中央向后突伸一扣条,其前端具有一箭矢状的扣榫;该扣榫通过颈部并容置于插槽内,且该对回弯部抵住该扣榫后端,并包夹该扣条,从而使该夹片与挡片共同夹持及固定板材的侧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片是将金属 架片经由滚轧,使该本体至少一端向外侧伸出一折弯且叠置的突起。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架片中段的 平直状本体对接与结合是采用点焊、螺接或粘着方式而结合为一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架片中段的 平直状本体对接与结合是采用铆接方式,其是在两本体相对冲出相对应的 凸缘,将两者靠拢,使一凸缘与另一凸缘叠置后,并进行冲压,使该两架 片铆接为一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材选自木质 板片、包覆布面的木质板片、玻璃板、陶板或硅酸钙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板材夹持装置,其包括立柱,是由一对金属架片中段的平直状本体对接与结合,而形成一等断面架体,各本体至少一端向外侧伸出一挡片,其轴向伸出一与本体平行的承接臂,该承接臂与本体具有一小段距离的落差,且其外端向内凹设一回弯部;该两架片向两侧伸出的挡片前方的两承接臂与两回弯部间分别形成相通的插槽及向内缩入的颈部;嵌合材,为一长条形等断面物,其是于一夹片底面中央向后突伸一扣条,其前端具有一箭矢状的扣榫;可通过该扣榫插入该颈部及插槽,使插槽供扣榫的容置,且该对回弯部抵住该扣榫后端,并包夹该扣条,从而令该夹片与挡片共同夹持及固定板材的侧缘。
文档编号E04B2/74GK201250463SQ20082013002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
发明者林明信 申请人:薛益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