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45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L
背景技术
传统的膜结构顶棚建筑物, 一般是在建筑物中央处竖立一根立柱,然后利用钢丝拉 索张紧膜结构顶棚,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同时由于建筑物中央 处设有立柱,使用起来较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且调节方便的膜结构顶棚张 紧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包括基架、位于基 架上方的张紧元件、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 括设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复移动的调节 柱、和被调节柱带动而转动的轴承;所述调节柱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 述调节柱的通过轴承与张紧元件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柱是外螺纹柱,所述定位管是与外螺纹柱相配合的内螺 纹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柱的顶部包括用于支撑张紧元件的支撑部和位于轴承轴 孔中的定位部;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中轴孔的直径,所述定位部的直径小于 所述轴承中轴孔的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张紧元件的底部或者固定套设在所述调 节柱的定位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架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三至八根支架、设置在各支架底部 的阻挡元件、绕在各阻挡元件上且围成一圈的钢丝索、和一个被所述各支架支撑起來的 托架;所述定位管设置在所述托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支架围合成的形状优选伞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转动的锁紧螺钉,所述定位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与所述锁,紧螺钉相配合的螺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柱相配合的螺帽,所述螺帽套设 在所述调节柱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帽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l)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张紧 元件、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架 上的定位管、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复移动的调节柱、和被调节柱 带动而转动的轴承;所述调节柱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调节柱的通过 轴承与张紧元件转动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顶或伞顶的顶端 固定在张紧元件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上;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所述调节柱在转动过 程中,可以顶着张紧元件使其向着远离定位管的方向移动,从而把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 顶或伞顶张开并直至张紧;其中的轴承口T以保证在调节柱的旋转过程中,张紧元件不会 影响其转动;另外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基架代替传统上使用的钢丝拉索,造价较低;所以 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且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调节方便。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架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三至八根支架、设置在各支架 底部的阻挡元件、绕在各阻挡元件上且围成一圈的钢丝索、和一个被所述各支架支撑起 来的托架;所述定位管设置在所述托架上;在使用时,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顶或 伞顶的顶端固定在张紧兀件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中的钢丝索上;由于支架可以采用价 格低廉的管材、板材或二角铁等制成,与传统的全部采用钢丝拉索制成基架相比,结构 较为简化,成本较低;另外本实用新型无需在建筑物中央处设置立柱,而只需在建筑物 边角处设置用于支撑住各支架的立柱或横梁即可,尤其在当所述各支架围合成伞状时, 本实用新型可以做成类似于传统的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或八角亭形状,其 使用空间较大,且较为符合国人的传统美感。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转动的锁紧螺钉, 所述定位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与所述锁紧螺钉相配合的螺孔;当调节柱通过自身旋转而 将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调节适当、膜结构顶棚被张紧后,通过旋紧该锁紧螺钉, 将调节柱牢牢锁住,使其不会因振动、风吹雨打而回转松动,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中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八角凉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5是图4所示六角凉亭的B向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基架l,支架ll,阻挡元件12,钢丝索13,托架14,张紧元件 2,调节装置3,调节柱4,调节柱的下部41,调节柱的顶部42,支撑部421,定位部 422,螺帽43,轴承5,轴孔51,定位管6,孔腔61,螺孔62,锁紧螺钉7,膜结构顶 棚8,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 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中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 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见图I至图3,包括基架1、位于基架1上 方的张紧元件2、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2与基架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 置3包括设置在基架1上的定位管6、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往 复移动的调节柱4、被调节柱4带动而转动的轴承5、和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4转动的 锁紧螺钉7;所述调节柱4的下部41设置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所述调节杵4 的通过轴承5与张紧元件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柱4是外螺纹柱,所述定位管6是与外 螺纹柱相配合的内螺纹管,所述定位管6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与所述锁紧螺钉7相配合的 螺孔62。
所述调节柱4的顶部42包括用于支撑张紧元件2的支撑部421和位于轴承5轴孔 51中的定位部422;所述支撑部421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5中轴孔51的直径,所述定 位部422的直径小于所述轴承5中轴孔51的直径。所述轴承5固定设置在所述张紧元 件2的底部21;在具体实践中,也可以把所述轴承5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的定位部 422上。
所述基架1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六根支架1K设置在各支架11底部的阻挡元件12、 绕在各阻挡元件12上且围成一圈的钢丝索13、和一个被所述各支架11支撑起来的托架 14;所述定位管6设置在所述托架14上。所述各支架11围合成伞状。所述阻挡元件12 用于阻挡钢丝索13向内縮陷。所述支架11的顶端和所述托架14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图4和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中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 六角凉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六角凉亭的B向视图。
在具体实践中,也可采用三根、闪根、五根或八根支架ll做成常见的三角、四角、 五角、八角凉亭;所述膜结构顶棚8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张紧元件2上,所述膜质顶棚8 的底端固定在所述钢丝索13上。
本实施例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实施例中,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张紧 元件、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架 上的定位管、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复移动的调节柱、和被调节柱 带动而转动的轴承;所述调节柱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调节杵的通过 轴承与张紧元件转动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顶或伞顶的顶端 固定在张紧元件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上;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所述调节柱在转动过 程中,可以顶着张紧元件使其向着远离定位管的方向移动,从而把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 顶或伞顶张丌并直至张紧;其中的轴承可以保证在调节柱的旋转过程中,张紧元件不会 影响其转动;另外本实施例使用了基架代替传统上使用的钢丝拉索,造价较低;所以本 实施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且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调节方便。(2)本实施例中, 所述基架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三至八根支架、设置在各支架底部的阻挡元件、绕在各阻 挡元件上且围成一圈的钢丝索、和一个被所述各支架支撑起来的托架;所述定位管设置 在所述托架上;在使用时,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顶或伞顶的顶端固定在张紧元件 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中的钢丝索上;由于支架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管材、板材或三角 铁等制成,与传统的全部采用钢丝拉索制成基架相比,结构较为简化,成本较低;另外 本实施例无需在建筑物中央处设置立柱,而只需在建筑物边角处设置用于支撑住各支架 的立柱或横梁即可,尤其在当所述各支架围合成伞状时,本实施例可以做成类似于传统 的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或八角亭形状,其使用空间较大,且较为符合国人 的传统美感。(3)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转动的锁紧螺 钉,所述定位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与所述锁紧螺钉相配合的螺孔;当调节柱通过自身旋 转而将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调节适当、膜结构顶棚被张紧后,通过旋紧该锁紧螺 钉,将调节柱牢牢锁住,使其不会因振动、风吹雨打而回转松动,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实施例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调节 柱4相配合的一个螺帽43,所述螺帽43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上。本实施例在需要张紧外接膜结构顶棚时,可以先把螺帽正向向上旋至所述调节柱的 支撑部底部,此时,再正向转动螺帽,即可带动所述调节柱旋转,从而使所述调节柱随 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张紧元件2与基架1 之间距离,张紧外接膜结构顶棚。此后,可以把螺帽反向向下旋至所述定位管6的顶部, 此时,不能再反向转动螺帽,也即所述调节柱也不能反向转动,从而增加膜结构顶棚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调节
柱4相配合的两个螺帽43,所述两个螺帽43均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上。另外,本实施 例取消了锁紧螺钉7,所述定位管6的管壁上也不再设置与所述锁紧螺钉7相配合的螺 孔62。
本实施例在需要张紧外接膜结构顶棚时,可以先把下面的一个螺嵴正向向上旋至上 方的一个螺帽的底部,此时,再正向转动下面的螺帽,即可带动所述调节柱旋转,从而 使所述调节柱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张紧 元件2与基架1之间距离,张紧外接膜结构顶棚。
当需要缩短所述张紧元件2与基架1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先把上面的一个螺帽反向 向下旋至下方的一个螺帽的顶部,此时,再反向转动上面的螺帽,即可带动所述调节柱 旋转,从而使所述调节柱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向下移动,从 而缩小张紧元件2与基架1之间距离,松卸外接膜结构顶棚。
本实施例具有调节方便的优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 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來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包括基架(1)、位于基架(1)上方的张紧元件(2)、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2)与基架(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设置在基架(1)上的定位管(6)、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往复移动的调节柱(4)、和被调节柱(4)带动而转动的轴承(5);所述调节柱(4)的下部(41)设置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所述调节柱(4)的通过轴承(5)与张紧元件(2)转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4)是 外螺纹柱,所述定位管(6)是与外螺纹柱相配合的内螺纹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4)的 顶部(42)包括用于支撑张紧元件(2)的支撑部(421)和位于轴承(5)轴孔(51) 中的定位部(422);所述支撑部(421)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5)中轴孔(51)的直径, 所述定位部(422)的直径小于所述轴承(5)中轴孔(51)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固定 设置在所述张紧元件(2)的底部(21)或者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的定位部(422)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包括 中心对称设置的三至八根支架(11)、设置在各支架(11)底部的阻挡元件(12)、绕在 各阻挡元件(12)上且围成一圈的钢丝索(13)、和一个被所述各支架(11)支撑起来 的托架(14);所述定位管(6)设置在所述托架(14)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支架(11) 围合成伞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 还包括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4)转动的锁紧螺钉(7),所述定位管(6)的管壁上设有 一个与所述锁紧螺钉(7)相配合的螺孔(62)。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 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柱(4)相配合的螺帽(43),所述螺帽(43)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 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43)的 数量是一个或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结构顶棚张紧装置,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张紧元件、和用于调节张紧元件与基架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随着自身的旋转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复移动的调节柱、和被调节柱带动而转动的轴承;所述调节柱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调节柱的通过轴承与张紧元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调节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H1/12GK201241410SQ20082012941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日
发明者敏 黄 申请人:敏 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