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3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臂架系统,本实用新型 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是将混凝土泵送机构、臂架系统、支撑机构等集成在汽车底盘上,集行 驶、泵送、布料于一体的高效混凝土输送设备。臂架系统是混凝土输送管的支撑和运动载 体,臂架系统是由多个臂架、连杆通过销轴铰接而成,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来完成各种运动形 态的机构。请参看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处于臂架系统收拢状 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混凝土泵车处于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混凝土泵车包括臂架系统1、底盘8,臂架系统1设置在底盘8 上,臂架系统1包括第一节臂架3、第二节臂架4、第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等四节臂架。这 种结构的臂架系统1采用Z型正向布置,各臂架的首尾端依次铰接,第二节臂架4、第三节臂 架、第四节臂架分别铰接于其前一节臂架的内侧(本申请中,臂架处于收拢状态时,臂架的 下方的一侧为臂架的内侧,臂架上方的一侧为臂架的外侧),第一节臂架3的首端与底盘8 铰接,第一节臂架3由第一液压油缸驱动,第二节臂架4由第二液压油缸5及连杆机构6驱 动,第三节臂架由第三液压油缸驱动,第四节臂架由第四油缸驱动。其中,图1、图2中未能 标出第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第三液压油缸、第四液压油缸。上述的臂架系统1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节臂架3位于最上面,第二节臂架4、第 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3的下方。在展开臂架系统1时,为了避免各臂 架将底盘8和臂架支撑7碰坏,必须先通过第一液压油缸驱动第一臂架3并全部打开至90 度以后,才能通过第二液压油缸5、第三液压油缸及第四液压油缸依次打开相应的臂架;同 样,收拢臂架系统1时,需将第二节臂架4、第三节臂架及第四节臂架依次收回后,才能将第 一节臂架收回放置于底盘8上方的臂架支撑7上。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臂架系统需要依次展开或收拢,展开和收拢所用的时间较 长,将严重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另外,受交通规则对混凝土泵车的长度、高度的要求和整体布局的限制,上述混凝 土泵车最多只能布置四节的臂架,而且后面几节臂架长度较短,使得臂架系统的总长度受 到了限制,进而使得混凝土泵车无法向较高或较远的施工点泵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泵车 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展开和收拢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的臂架系统,成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臂架系统,该臂架系统展开和收拢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数量不少于两 个的臂架,第一节臂架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各臂架的端部依次铰接;各臂架在 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回转动作,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优选的,该臂架系统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后一节臂架与所述前一节臂架位于混 凝土泵车的底盘的前端的铰接点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优选的,相邻的两个臂架分别具有相配合的折弯结构。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前一节臂架连接,另 一端通过连杆机构与后一节臂架连接。优选的,所述臂架的数量为五节。优选的,第二节臂架铰接于第一节臂架的尾端的外侧。优选的,第四节臂架、第五节臂架向混凝土泵车的底盘的前端方向延伸,且延伸至 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优选的,第二节臂架、第三节臂架为侧向折弯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包括数量不少于两个的臂架,各臂架的端部依次铰 接;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的臂架为第一节臂架,相邻的两节臂架中,靠近底盘的臂架为 前一节臂架、远离底盘的臂架为后一节臂架;第一节臂架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 各臂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回转动作;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即臂架系统 的各臂架呈Z型正向折叠布置,臂架系统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节臂架位于最底端,在后的 各臂架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的上方,在展开臂架系统时,各臂架在其对应的驱动装置的驱 动下可同时展开,各臂架在展开过程中相互不会产生干涉,也不会碰到底盘和臂架支撑;在 收拢臂架系统时,各臂架在其对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同时收回。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 展开和收拢速度快、所用时间较短,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优选方案中,所述后一节臂架向混凝土泵车的底盘的前端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混 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可将后一节臂架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后一节 臂架的长度得到了延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得臂架系统的总长度加长,可使得混凝土泵 车向较高或较远的施工点泵送混凝土。优选方案中,所述臂架向其侧向折弯。臂架具有侧向折弯形结构,可实现臂架折叠 后垂直空间较小,使得臂架系统具有五节及五节以上的臂架且使得混凝土泵车的高度不超 出交通规则规定的高度,可使得混凝土臂架系统的总长度得到加长。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该混凝土泵车 包括混凝土泵送机构、臂架系统,该臂架系统为上述的臂架系统。由于上述的臂架系统具有 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处于臂架系统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混凝土泵车处于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4[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处于展开过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处于全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臂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臂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臂架系统处于收拢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5中臂架系统处于收拢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9中臂架系统1、第一液压油缸2、第一节臂架3、第二节臂架4、第二液压油缸5、连杆机 构6、臂架支撑7、底盘8;臂架系统10、第一节臂架11、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第四节臂架14、第五 节臂架15、第一液压油缸21、第二液压油缸22、第三液压油缸23、第四液压油缸24、第五液 压油缸25、底盘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臂架系统,该臂架系统展开和收拢速度较 快、所用时间较短。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包括数量不少于两个的臂架,第一节臂架的首端与混 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各臂架的端部依次铰接;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的臂架为第一节 臂架,相邻的两节臂架中靠近底盘的臂架为前一节臂架、远离底盘的臂架为后一节臂架;第 一节臂架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铰接,各臂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进行回转动作; 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以下以具有五节臂架的臂架系统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介绍。请参看图3、图6、图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处于展开过程状态的结 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臂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臂架系统的俯视结构 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臂架系统10包括第一节臂架11、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 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第一节臂架11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铰接,第二节 臂架12的首端铰接于第一节臂架11尾端的外侧,第三节臂架13的首端铰接于第二节臂架 12尾端的外侧,第四节臂架14的首端铰接于第三节臂架13尾端的外侧,第五节臂架15的 首端铰接于第四节臂架14尾端的外侧,第五节臂架15的尾端形成自由端、不铰接。本申请 中,臂架处于收拢状态时,臂架上方的一侧为臂架的外侧。第一节臂架11、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分 别在相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进行回转动作,具体方案中,第一节臂架11、第二节臂架 12、第三节臂架13、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可分别由第一液压油缸21、第二液压油缸 22、第三液压油缸23、第四液压油缸24、第五液压油缸25驱动,每个液压油缸的一端与前一 节臂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结构与后一节臂架连接。
5[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10,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即臂架系 统10的各臂架呈Z型正向折叠布置;臂架系统10处于收拢状态时,如图5所示,第一节臂 架11位于最底端,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依次位于 第一节臂架11的上方;在展开臂架系统10时,如图3、图4所示,各臂架在其对应的驱动装 置的驱动下可同时展开,各臂架在展开过程中相互不会产生干涉,也不会碰到底盘30和臂 架支撑;在收拢臂架系统10时,各臂架在其对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同时收回。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10在不改变混凝土泵车车体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各 臂架之间的铰接位置,即可实现臂架系统10的快速展开和收拢,臂架系统10展开和收拢速 度快、所用时间较短,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具体的方案中,第一节臂架11在第一液压油缸21的驱动下至少可旋转90度,第 二节臂架12相对于其与第一节臂架11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度,第三节臂架13相对于 其与第二节臂架12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240度,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10可实现各臂架安 全、可靠地同时展开或收拢。优选方案中,所述后一节臂架向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的前端方向延伸,并延伸至 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具体的方案中,如图3、图5所示,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向混凝土泵车的 驾驶室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靠 近底盘30后端的位置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得到了延长, 在不改变混凝土泵车车体结构、不延长混凝土泵车总长度的情况下,可使得臂架系统10的 总长度加长,进而使得混凝土泵车可向较高或较远的施工点泵送混凝土,同时还能满足交 通规则对混凝土泵车长度的要求。上述实施例将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向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方向延伸,可 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除第一节臂架11外的其余一节或多节臂架 向汽车驾驶室方向延伸,以得到所需长度的臂架系统10。优选方案中,为了使得臂架系统10收拢后的高度不超过交通规则规定的高度,所 述臂架向其侧向折弯。如图8、图9所示,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分别向各自的侧向 折弯,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折叠后,二者的折弯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可实现臂架折 叠后垂直方向的空间较小,可使得臂架系统10在具有五节及五节以上的臂架时,仍能使得 混凝土泵车的高度不超过交通规则规定的高度。上述实施例仅将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采用折弯形结构,可以理解,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单个臂架的厚度及臂架的个数,合理设置一个或多个臂架采用折弯形结 构,以使得臂架系统10在收拢后整个混凝土泵车的高度满足要求。以上实施例中,臂架系统10中的每个后一节臂架均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10并不局限于此一种方案,凡任一个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 臂架的外侧的情况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如第二节臂架12的首端铰接于第一 节臂架11的尾端的外侧,其余在后的几节臂架可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尾端外侧,也可铰接 于前一节臂架尾端的内侧,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以上实施例是以具有五节臂架的臂架系统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的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臂架系统不局限于只具有五节臂架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臂架系统可以具有两节、三节、四节、五节及五节以上的臂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该混凝土泵车包括混凝土泵送机构,底盘、 臂架系统,所述臂架系统为上述的臂架系统。由于上述的臂架系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 有该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 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臂架系统(10),包括数量不少于两个的臂架,第一节臂架(11)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铰接,各臂架的端部依次铰接;各臂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回转动作,其特征在于,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臂架系统(10)处于收拢状态时,所 述后一节臂架与所述前一节臂架位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的前端的铰接点延伸至混凝 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臂架分别具有相配合的 折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 压油缸的一端与前一节臂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机构与后一节臂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的数量为五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节臂架(12)铰接于第一节臂架 (11)的尾端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节臂架(14)、第五节臂架(15) 向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的前端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节臂架(12)、第三节臂架(13) 为侧向折弯结构。
9.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混凝土泵送机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系统为权 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臂架系统(10),包括数量不少于两个的臂架,第一节臂架(11)的首端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30)铰接,各臂架的端部依次铰接;各臂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回转动作,后一节臂架铰接于前一节臂架的外侧。这种结构的臂架系统在不改变混凝土泵车车体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各臂架之间的铰接位置,即可实现臂架系统的快速展开和收拢,臂架系统展开和收拢速度快、所用时间较短,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进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1738589SQ2010202998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杨滨, 谢世惠, 谭海波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