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27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切割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线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石英、单晶硅、多晶硅等硬质材料进行精密切割时要求较高,刀锯片、砂轮片、激光切割和内圆切割等不能满足硬质材料对切割工艺的要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流,在整个产业链中,太阳能硅片的切割成本占到总的制造成本的30%左右,切割工艺的优劣不仅影响硅片的出片率,更会影响到硅片的表面质量及后续工艺的加工量与复杂性。以传统的的内圆切割为例,材料的利用率仅为40% -50%左右,同时由于结构限制, 内圆切割无法加工200mm以上的大中直径的硅片,随着硅圆片直径的增大,会使硅片表面的损伤层加大。因此先进的切割技术和切割设备对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硅片切割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硅片生产。对于切片工艺的要求是切割精度高、表面平行度高、翘曲度和厚度公差小;断面完整性好,消除拉丝、刀痕和微裂纹;提高成品率,降低原材料损耗;提高切割速度,实现自动化切割。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线切割装置,通过高速运动的切割线带动切割液对硬脆材料进行摩擦切割。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件台、切割线、两个导线滚轮、喷液器和电机;其中 电机驱动导线滚轮,两个导线滚轮平行设置,切割线平行缠绕在两个导线滚轮上形成切割网,工件台位于切割线的上方,喷液器设置于导线滚轮的上面。所述切割线直径为0. 05mm-0. 3mm。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高速运动的钢线带动附着在钢丝上的切割刃料对被切割的硬脆材料进行摩擦,从而达到将脆硬材料一次同时切割为数千薄片的一种切割方法。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加快了切片的速度,极大地提高了切片的效率;降低切割线的直径,可以在同样的硅块长度下生产出更多的硅片,减少硅料的损耗,降低截口损失,降低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1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工件台1、硅块2、切割线3、两个导线滚轮4、喷液器5 和电机(图中未显示);其中电机驱动导线滚轮4,两个导线滚轮4平行设置,切割线3平行缠绕在两个导线滚轮4上形成切割网,工件台1位于切割线3的上方,硅块2固定在工件台1上,喷液器5设置于导线滚轮4的上面。导线滚轮4上的平行切割线3由绕线轮6 —道道缠上后,电机驱动导线滚轮4使得整个切割网以每秒5米到25米的速度移动。在切割线3运动过程中,喷液器5上的喷嘴会持续向切割线3喷射含有悬浮碳化硅颗粒的切割液,硅块2被固定于工件台1上,工件台 1垂直往下运动,硅块2垂直穿过切割线3组成的切割网而被切割成硅片。切割线3由钢丝拉拔加工制成,切割线3的直径为0. 1mm,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节,选用不同直径的切割线3。由于线切割装置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单向走线和双向走线。单向走线时,钢线始终保持一个速度运行。双向走线时,切割线3速度开始由零点沿一个方向用2-3秒的时间加速到规定速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沿原方向慢慢降低到零点,在零点停顿0. 2秒后再慢慢地反向加速到规定的速度,再沿反方向慢慢降低到零点的周期切割过程。在双向切割的过程中,线切割装置的切割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切割线3的速度提高而提高,但不能低于或超过切割液的切割能力。如果低于切割液的切割能力,就会出现线痕片甚至断线;反之,如果超出切割液的切割能力,就可能导致切割液流量跟不上,从而出现厚薄片甚至线痕片等。在整个切割过程中,切割液的粘度、碳化硅微粉的粒型及粒度、砂浆的粘度、砂浆的流量、切割线3的速度、切割的张力以及工件的进给速度等,都对硅片的质量以及成品率产生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线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台(1)、切割线(3)、两个导线滚轮、喷液器(5)和电机;其中电机驱动导线滚轮G),两个导线滚轮(4)平行设置,切割线(3)平行缠绕在两个导线滚轮(4)上形成切割网,工件台(1)位于切割线(3)的上方,喷液器(5)设置于导线滚轮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线(3)直径为 0. 05mm-0. 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切割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件台、切割线、两个导线滚轮、喷液器和电机;电机驱动导线滚轮,两个导线滚轮平行设置,切割线平行缠绕在两个导线滚轮上形成切割网,工件台位于切割线的上方,喷液器设置于导线滚轮的上面。本实用新型加快了切片的速度,极大地提高了切片的效率;降低切割线的直径,可以在同样的硅块长度下生产出更多的硅片,减少硅料的损耗,降低截口损失,降低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8D5/04GK202053389SQ2011200563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唐菊仙 申请人:镇江耐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