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臂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摇臂结构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送设备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工程机械,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隧道施工等方面,是工程机械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常见的混凝土泵送设备有混凝土泵车、拖泵等。
混凝土泵送设备通常包括输送缸、料斗、分配阀以及摆摇机构,所述料斗用于存放混凝土 ;分配阀能够在摆摇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状态转换,在预定第一时间内使输送缸与料斗连通,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吸料,在预定的第二时间内使输送缸与输送管相连通,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泵料。通过多次吸料和泵料,混凝土泵送设备向外输送一定流量的混凝土。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摆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2、右摆阀油缸1、摇臂3、左、右摆阀座4,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外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摆阀座,内端分别铰接于摇臂上,摇臂上还设置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用于连接料斗中的分配阀的摆动转轴。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左、右摆阀油缸的活塞杆,活塞杆驱动摇臂摆动,摇臂驱动分配阀的摆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分配阀的换向。
请参考图2、图3,图2为图1所示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摆摇机构由左极限位置向右极限位置运动过程中,左摆阀油缸作用于摇臂的力臂与摇臂相对于左极限位置的摆角的关系示意图。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现有技术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图2中给出了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图,图2为摆摇机构处于左极限位置各部件的位置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字母A'、B'、 C'、D'、E'分别代表左摆阀油缸与左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右摆阀油缸与右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摇臂的旋转中心点、左摆阀油缸与摇臂之间的铰接点、右摆阀油缸与摇臂之间的铰接点。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摆摇机构由左极限位置向右极限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左摆阀油缸作用于摇臂的转动力臂基本上为“小-大-小”的变化形式,即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最小,中间力矩最大,终止力矩较中间力矩小但比启动力矩大,综合分析现有技术的摆摇机构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第一,当料斗中混凝土物料中碎石偏多、配比比较差时,启动力矩比较小容易导致待料一段时间后摆摇机构“摆不动”现象;
第二,当摆摇机构启动旋转至35度左右时,摆摇机构的力矩达到最大,但是,此时分配阀已经摆动起来,并不需要很大的力矩,容易造成力矩浪费;
第三,终止力矩大于启动力矩,换向冲击比较大,容易导致各零部件磨损。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摇臂结构,该摇臂结构可以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地灵活布置,有利于合理分配摆摇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旨为提供一种摇臂结构,该摇臂结构可以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的灵活布置,有利于合理分配摆摇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旨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摇臂结构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以及工程机械。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摇臂结构,用于泵送系统的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左摆阀座、右摆阀座, 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外端分别与左摆阀座、右摆阀座铰接,所述摇臂结构包括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连接;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 且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在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分布在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所在平面的右侧、 左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上均设置球铰接座,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的球铰接座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上均设置连通所述球铰座的润滑油道。
优选地,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左摆阀油缸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右摆阀油缸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摇臂结构,用于泵送系统的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左摆阀座、右摆阀座,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外端分别与左摆阀座和右摆阀座铰接,所述摇臂结构包括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连接,所述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
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左摆阀油缸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右摆阀油缸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分布在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所在平面的右侧、 左侧;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在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的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摇臂结构、左摆阀座、右摆阀座,所述摇臂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摇臂结构。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包括料斗、分配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地泵送系统的摆摇机构,所述左摆阀座、右摆阀座固定于料斗上。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的泵送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摇臂结构包括沿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分别与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并且所述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在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这样左、右两摆阀油缸可以布置于两个平面内摆动。与现有技术中两摆阀油缸布置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相比,采用该摇臂结构可以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的灵活布置,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摇摆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分配原理,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得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时,左/右摆阀油缸作用于摇臂的转动力臂最大或处于最大位置附近,因此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数值最大或处于最大数值附近,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摆摇机构“摆不动”的现象;并且,随着液压油的不断注入,摆阀油缸的活塞杆逐渐伸长,其作用于摇臂的转动力臂逐渐减小,力矩也逐渐减小,这样终止力矩比较小,可以减小换向冲击力,降低对分配阀等部件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以及泵送系统的振动,减小零部件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摆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3为图1所示摆摇机构运动过程中力臂与摆角的关系示意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摆摇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所示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6为图4所示摆摇机构运动过程中力臂与摆角的关系示意图7为图4中摇臂的结构示意图8为图7的侧视图9为图7的俯视图10为图7中摇臂的三维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3中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左摆阀油缸1 ;右摆阀油缸2 ;摇臂3 ;摆阀座4 ;安装孔31 ;左摆阀油缸与左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A';右摆阀油缸与右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B';摇臂的旋转中心点C' ’左摆阀油缸与摇臂之间的铰接点D';右摆阀油缸与摇臂之间的铰接点E'。
其中,图4至图10中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左摆阀油缸11 ;右摆阀油缸12 ;摇臂结构13 ;第一摇摆部131 ;第二摇摆部132 ; 旋转部133 ;球铰座134 ;润滑油道135 ;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左摆阀油缸与左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A ;右摆阀油缸与右摆阀座之间的铰接点B ;摇臂的旋转中心点C ;第一铰接点D ;第二铰接点E。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摇臂结构,该摇臂结构可以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的灵活布置,有利于合理分配摆摇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核心旨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摇臂结构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以及工程机械。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至图6,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摆摇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摆摇机构运动过程中力臂与摆角的关系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的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摇臂结构13、左摆阀座14和右摆阀座15。左摆阀座14和右摆阀座15固定于料斗上,左摆阀油缸11和右摆阀油缸12的外端分别与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铰接。左摆阀油缸11的外端即缸筒底端与左摆阀座14铰接,右摆阀油缸12的外端即缸筒底端与右摆阀座15铰接,左摆阀油缸11与左摆阀座14之间的铰接点A、右摆阀油缸12与右摆阀座15之间的铰接点B,如图5所示。
摇臂结构13包括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和旋转部133 ;旋转部133与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连接;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铰接于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如图5所示,并且所述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在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因此第一摆阀油缸11、第二摆阀油缸 12在两个平面进行摆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摇臂结构包括沿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分别与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并且所述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在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这样左、右摆阀油缸可以布置于两个平面内进行摆动。与现有技术中两摆阀油缸布置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相比,采用该摇臂结构可以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的灵活布置,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摇摆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分配原理,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得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启动时,左/右摆阀油缸作用于摇臂的转动力臂最大或处于最大位置附近,因此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数值最大或处于最大数值附近,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摆摇机构“摆不动”的现象;并且,随着液压油的不断注入,摆阀油缸的活塞杆逐渐伸长,其作用于摇臂结构的转动力臂逐渐减小,力矩也逐渐减小,这样终止力矩比较小,可以减小换向冲击力,降低对分配阀等部件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以及泵送系统的振动,减小零部件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在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预定距离,可以根据泵送系统的结构、泵送排量等参数进行调整。
请参考图7至图10,图7为图4中摇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0为图7中摇臂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分布在旋转部 133的旋转轴线所在平面的右侧、左侧,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分别与第一摇摆部 131、第二摇摆部132铰接于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即在垂直于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具有预定的距离。在上述结构中,左摆阀油缸11与位于右侧的第一摇摆部131铰接,右摆阀油缸12与位于左侧的第二摇摆部132 铰接。
如图9所示,以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为纵坐标轴Y,垂直于纵坐标轴Y且通过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的轴线为横坐标轴X,建立二维垂直坐标系XCY,上述第一摇摆部 131、第二摇摆部132分别处于第四象限IV、第二象限II内,即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 处于第四象限IV、第二象限II内,且两者在X、Y方向均具有预定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的结构为设置在旋转部133 的两个摇摆臂,如图10所示。在具体结构设计时,在两个摇摆臂之间还可以设置连接部件 (例如连杆),以加强整个摇摆结构的稳定性和受力性能。
上述摇臂结构应用在泵送系统的摇摆机构中,当摇臂结构13处于左极限位置时, 左摆阀油缸11与第一摇摆部131之间的第一铰接点D、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所确定的直线与左摆阀油缸11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当摇臂结构13处于右极限位置时,右摆阀油缸12与第二摆动部132之间的第二铰接点Ε、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所确定的直线与右摆阀油缸12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
也就是说,当摇臂处于左/右极限位置时,第一 /第二铰接点和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所确定的直线,与左/右摆阀油缸的轴线的夹角数值大致处于90度左右,当然两者夹角为90度时,该位置启动最佳。
图6中给出了摆摇机构的摆阀油缸从启动到终止其动力矩的变化,其中横坐标为摇臂的摆角大小,纵坐标为力臂的大小,该图中摆摇机构处于左/右极限位置时,第一 /第二铰接点和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所确定的直线与左/右摆阀油缸的轴线垂直。
请参考图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摇臂结构的第一 / 二摇摆部的摆动角度为70 度,即摇摆部由一极限位置转动到另一极限位置,旋转过的角度为70度,图6中横坐标表示摇摆部相对初始位置摆动的角度,图中将中摇摆部处于启动位置的角度规定为零度,从图6 中可以看出,在摆摇机构由一极限位置向另一极限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摆阀油缸作用于摇臂的转动力臂基本上为“逐渐减小”的变化形式,即摆摇机构在最大动力矩处启动,最小动力矩处终止。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相应摆摇油缸通入液压油,此时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最大或处于启动力矩最大位置附近,因此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数值最大或处于最大数值附近,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摆摇机构“摆不动”的现象,并且随着液压油的不断注入,摆阀油缸的活塞杆逐渐伸长,其作用于摇臂结构的力臂逐渐减小,力矩也逐渐减小,这样终止力矩比较小,可以减小换向冲击力,降低对分配阀等部件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以及泵送系统的振动,减小零部件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上均设置球铰接座 134,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2的球铰接座134铰接于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Ε,球铰接可以实现多角度的转动,有利于调节摆阀油缸与摆动部之间的受力面,提高两者的使用寿命。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的具体位置进行设计。优选的,可以设置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到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或者第一铰接点D、第二铰接点E到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C的距离相等。该设置可以使得两个摆阀油缸的长度、缸径、杆径和工作行程分别相等,提高两个摆阀油缸的动作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摇摆机构的摆动稳定性,减少换向冲击和振动。
具体地,摇臂结构13的旋转部133可以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可以设有花键,分配阀的转动轴设置为花键轴以与所述旋转部133的花键配合连接,分配阀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花键连接可以传递比较大的扭矩,且对中性比较好, 便于拆卸等优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摇摆部131和第二摇摆部132的上还设有连通相应所述球铰座134的润滑油道135,润滑油道135的开口可以设置于第一摇摆部和第二摇摆部的上端面上,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端面上,润滑油道135中也可以设置油杯等部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润滑油道135向球铰座134内注入润滑油,可以减少摆动部和摆阀油缸两者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当然,所述左摆阀油缸11和所述右摆阀油缸12可以直接连接第一摇摆部131和第二摇摆部132,也可以通过第三者间接连接两摇摆部,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摆阀油缸的内端、外端均是以图4中各零部件之间相对位置为参考,为表述方案的简洁,本文中规定摆阀油缸的活塞杆与摇臂结构连接的一端为内端, 摆阀油缸的缸筒底端为外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内端、外端不应限制本文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前、后只是以图4中摇臂结构13的安装位置为参考, 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不应限制本文的保护范围。
除上述摆摇机构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包括料斗、设于所述料斗上的分配阀以及输送缸,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摆摇机构,摇臂结构的旋转部133与分配阀的转动轴连接。
由于该泵送系统中包括了以上所述的摆摇机构,其也相应具有该摆摇机构的技术效果。
泵送系统的其他部分的技术特征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摇臂结构,用于泵送系统的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的外端分别与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包括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 和旋转部(13 ;所述旋转部(13 与所述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连接;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 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且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在所述旋转部 (133)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 (132)分布在旋转部(13 的旋转轴线所在平面的右侧、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 上均设置球铰接座(134),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 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 的球铰接座(134)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 (132)上均设置连通所述球铰座(134)的润滑油道(13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旋转部(13 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左摆阀油缸(11)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旋转部(13 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右摆阀油缸(1 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
8.一种摇臂结构,用于泵送系统的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的外端分别与左摆阀座(14)和右摆阀座(15)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包括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13 和旋转部(133);所述旋转部(13 与所述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连接,所述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 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 (132)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左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左摆阀油缸(11)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当所述摇臂结构处于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旋转部(13 的旋转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与所述右摆阀油缸(12)的轴线夹角范围为85度到95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摆部(131)、第二摇摆部 (132)分布在旋转部(13 的旋转轴线所在平面的右侧、左侧;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在所述旋转部(133)的旋转轴线方向具有预定距离。
10.一种泵送系统的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11)、右摆阀油缸(12)、摇臂结构 (13)、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13)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摇臂结构。
11.一种泵送系统,包括料斗、分配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送系统的摆摇机构,所述左摆阀座(14)、右摆阀座(15)固定于料斗上。
12.—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送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送系统的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以及工程机械。该摇臂结构包括沿旋转部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分别连接第一摇摆部、第二摇摆部,这样左、右两摆阀油缸可以布置于两个不同的竖直平面内,实现摆摇机构各部件的灵活布置,有利于合理分配摆摇机构摆动过程中的动力矩,使得摇臂结构的力矩值由启动到终止逐渐变小,可以克服摆摇机构“摆不动”的现象以及可以减小换向冲击力,降低对分配阀等部件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以及泵送系统的振动,减小零部件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2518304SQ20121000627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建涛, 李继波, 贾剑峰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