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镀膜玻璃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膜玻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
镀膜玻璃是一种有较高的热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生产该产品一般是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在平板玻璃表面镀一层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薄膜,这些薄膜对太阳光有较高的反射能力,可有效地反射太阳光线,包括大量红外线、紫外线,制成的镀膜玻璃的热反射率较高,如5毫米厚普通玻璃的总反射热为18%,同样条件下,镀膜玻璃的总反射热可达40%-60%,是普通玻璃的2.5-3.5倍,因此在夏天日照强烈时,装有镀膜玻璃的房间使室内的人感到清凉舒适。根据所镀金属材料的不同,镀膜玻璃有不同的颜色,如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铜色和浅蓝等.镀膜玻璃要求具有良好的热反射作用,还需有良好的透光性,金属膜具有这样的特点,既具有良好的热反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即白天能在室内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内的景像。生产镀膜玻璃的基材有浮法平板玻璃、普通平板玻璃,浮法平板玻璃因效果好、价格高,多使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而普通平板玻璃因效果稍差但价格低而多使用于要求较低的场合。本发明以石英砂、纯碱、白云石、长石、方解石、白云母为原料,以熔窑为主要设备,将混合料高温熔融,熔融的玻璃液从熔窑连续流出并浮在金属液面上,摊成厚度均匀平整的玻璃带,冷却硬化后脱离金属液,再经退火切割而得到浮法平板玻璃,将得到的浮法平板玻璃通过真空蒸镀法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来制成镀膜玻璃。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污染,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优点,产品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厚度均匀,光学畸变很小,没有水波纹,总反射热可达50%以上,多使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化生产镀膜玻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污染,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优点。使用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石英砂67%_69%、纯喊5%_7%、白z 石5%、方解石4%、长石16%、白z 母1%、招粉适量。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工业化生产镀膜玻璃的方法,其特征由以下步骤构成:
(I)将配方量的石英砂、纯碱、白云石、方解石、长石、白云母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送入电熔窑,将电熔窑内的温度加热到1560°c -1570°c之间,保持此温度20-21小时,使混合料达到熔融状态,得到玻璃熔融体。(2)把生产浮法玻璃的锡槽加热使锡槽中的锡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锡深度应在35厘米以上,将定量的玻璃熔融体自流入锡槽,在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平板玻璃,此时缓慢的降温至900°C以下,玻璃成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玻璃拉出锡槽,送入退火窑,在退火窑逐步降温,当温度降至160°C左右时退火完毕,将成品送入空气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3)将冷却后的玻璃切割成块送入真空容器,吊装在容器的顶端,只有玻璃的下表面能和容器内接触,此时用电加热的方法将容器内的铝粉加热至660°C以上,使其熔融并蒸发,铝蒸汽喷涂到玻璃 的下表面,喷涂时间约为0.6小时,然后逐步降温冷却,即得镀膜玻3 ο上述步骤(I)中所述的电熔窑内的熔化温度为1565°C,密封高温熔化时间为21小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工业化生产镀膜玻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污染,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优点,产品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厚度均匀,光学畸变很小,没有水波纹,总反射热可达50%以上,多使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1
将占总量为67%的石英砂、7%的纯碱、5%的白z 石、4%的方解石、16%的长石、1%的白z 母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送入电熔窑,将电熔窑内的温度加热到1560°C -1570°C之间,保持此温度20-21小时,使混合料达到熔融状态,得到玻璃熔融体;把生产浮法玻璃的锡槽加热使锡槽中的锡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锡深度应在35厘米以上,将定量的玻璃熔融体自流入锡槽,在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平板玻璃,此时缓慢的降温至900°C以下,玻璃成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玻璃拉出锡槽,送入退火窑,在退火窑逐步降温,当温度降至160°C左右时退火完毕,将成品送入空气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冷却后的玻璃切割成块送入真空容器,吊装在容器的顶端,只有玻璃的下表面能和容器内接触,此时用电加热的方法将容器内的铝粉加热至660°C以上,使其熔融并蒸发,铝蒸汽喷涂到玻璃的下表面,喷涂时间约为0.6小时,然后逐步降温冷却,即得镀膜玻璃。实施例2
将占总量为68%的石英砂、6%的纯碱、5%的白z 石、4%的方解石、16%的长石、1%的白z 母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送入电熔窑,将电熔窑内的温度加热到1560°C -1570°C之间,保持此温度20-21小时,使混合料达到熔融状态,得到玻璃熔融体;把生产浮法玻璃的锡槽加热使锡槽中的锡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锡深度应在35厘米以上,将定量的玻璃熔融体自流入锡槽,在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平板玻璃,此时缓慢的降温至900°C以下,玻璃成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玻璃拉出锡槽,送入退火窑,在退火窑逐步降温,当温度降至160°C左右时退火完毕,将成品送入空气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冷却后的玻璃切割成块送入真空容器,吊装在容器的顶端,只有玻璃的下表面能和容器内接触,此时用电加热的方法将容器内的铝粉加热至660°C以上,使其熔融并蒸发,铝蒸汽喷涂到玻璃的下表面,喷涂时间约为0.6小时,然后逐步降温冷却,即得镀膜玻璃。实施例3
将占总量为69%的石英砂、5%的纯碱、5%的白z 石、4%的方解石、16%的长石、1%的白z 母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送入电熔窑,将电熔窑内的温度加热到1560°C -1570°C之间,保持此温度20-21小时,使混合料达到熔融状态,得到玻璃熔融体;把生产浮法玻璃的锡槽加热使锡槽中的锡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锡深度应在35厘米以上,将定量的玻璃熔融体自流入锡槽,在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平板玻璃,此时缓慢的降温至900°C以下,玻璃成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玻璃拉出锡槽,送入退火窑,在退火窑逐步降温,当温度降至160°C左右时退火完毕,将成品送入空气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冷却后的玻璃切割成块送入真空容器,吊装在容器的顶端,只有玻璃的下表面能和容器内接触,此时用电加热的方法将容器内的铝粉加热至660°C以上,使其熔融并蒸发,铝蒸汽喷涂到玻璃的下表面,喷涂时间约 为0.6小时,然后逐步降温冷却,即得镀膜玻璃。
权利要求
1.一种镀膜玻璃的生产方法,其原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石英砂67%-69%、纯碱5%-7%、白云石5%、方解石4%、长石16%、白云母1%、铝粉适量;其特征是:步骤(1)将配方量的石英砂、纯碱、白云石、方解石、长石、白云母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送入电熔窑,将电熔窑内的温度加热到1560°C _1570°C之间,保持此温度20-21小时,使混合料达到熔融状态,得到玻璃熔融体;步骤(2)把生产浮法玻璃的锡槽加热使锡槽中的锡处于熔融状态,锡的深度应在35厘米以上,将定量的玻璃熔融体自流入锡槽,在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平板玻璃,此时缓慢的将平板玻璃降温至900°C以下,玻璃成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玻璃拉出锡槽,送入退火窑,在退火窑逐步降温,当温度降至160°C左右时退火完毕,将成品送入空气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步骤(3)将冷却后的玻璃切割成块送入真空容器,吊装在容器的顶端,只有玻璃的下表面能和容器内接触,此时用电加热的方法将容器内的铝粉加热至660°C以上,使其熔融并蒸发,铝蒸汽喷涂到玻璃的下表面,喷涂时间约为0.6小时,然后逐步降温冷却,即得镀膜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膜玻璃的生产方法,其步骤(I)的特征是:所述的电熔窑内的熔化温度为1565°C,密封高温熔化时间为21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镀膜玻璃的生产方法,该产品属于玻璃制造领域;本发明是以石英砂、纯碱、白云石、长石、方解石、白云母为原料,以熔窑为主要设备,将混合料高温熔融,熔融的玻璃液从熔窑连续流出并浮在金属液面上,摊成厚度均匀平整的玻璃带,冷却硬化后脱离金属液,再经退火切割而得到浮法平板玻璃,将得到的浮法平板玻璃通过真空蒸镀法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来制成镀膜玻璃。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污染,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优点,产品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厚度均匀,光学畸变很小,没有水波纹,总反射热可达50%以上。
文档编号C03C6/04GK103241953SQ20121002706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8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