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9854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属于无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钴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多孔的结构和低密度、高比表面的特性,而且其空心部分可容纳大量的客体分子或大尺寸的客体,从而产生一些奇特的基于微观“包裹”效应的性质,这使得其在离子交换、水处理、催化材料、气敏材料以及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尚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八面体多孔 钴铁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产物形貌均一,所用试剂比较常用,合成方法简单,污染少。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将NaOH加入乙二醇中,NaOH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O.6mol/L,搅拌使之溶解,得溶液
A ;
2)将赖氨酸加入乙二醇中,赖氨酸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O.12mol/L,搅拌使之溶解;然后按照赖氨酸、FeCl3 · 6H20和Co(NO3)2 · 6H20的摩尔比为3:1: 1,继续向乙二醇中加入FeCl3 · 6H20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Co (NO3) 2 · 6H20,搅拌下溶解,得溶液B ;
3)按照NaOH和Co(NO3)2 · 6H20的摩尔比为9:1,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后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将所得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的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煅烧,升温速率5V /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500°C 900°C煅烧4小时,将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NaOH加入乙二醇中,NaOH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O.6mol/L,搅拌使之溶解,得溶液
A ;
2)将赖氨酸加入乙二醇中,赖氨酸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O.12mol/L,搅拌使之溶解;然后按照赖氨酸、FeCl3 · 6H20和Co(NO3)2 · 6H20的摩尔比为3:1: 1,继续向乙二醇中加入FeCl3 · 6H20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Co (NO3) 2 · 6H20,搅拌下溶解,得溶液B ;
3)按照NaOH和Co(NO3)2 · 6H20的摩尔比为9:1,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后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将所得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的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煅烧,升温速率5V /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500°C 900°C煅烧4小时,将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合成步骤,可制备出不同孔径大小的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产物形貌均一,均为八面体;本发明所用试剂比较常用,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污染少,易于工业化生产。


图I是实施例I在500°C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图2是实施例I在500 V煅烧产物的XRD图谱。图3是实施例2在700°C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图4是实施例2在700 V煅烧产物的XRD图谱。
图5是实施例3在900°C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图6是实施例3在900 V煅烧产物的XRD图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实施例I
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将O.3600克NaOH加入15毫升乙二醇中,在搅拌下溶解,得到溶液A ;
2)将O.4380克赖氨酸加入25毫升乙二醇中,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O. 2703克FeCl3 · 6H20搅拌溶解,再加入O. 2910克Co(NO3)2 · 6H20搅拌下使之溶解,得溶液B ;
3)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煅烧,升温速率5°C/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500°C煅烧4小时,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图I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产物为八面体多孔结构;图2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XRD图谱,显示产物为钴铁氧体。实施例2
1)将O.3600克NaOH加入15毫升乙二醇中,在搅拌下溶解,得到溶液A ;
2)将O.4380克赖氨酸加入25毫升乙二醇中,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O. 2703克FeCl3 · 6H20搅拌溶解,再加入O. 2910克Co(NO3)2 · 6H20搅拌下使之溶解,得溶液B ;
3)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煅烧,升温速率5°C/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700°C煅烧4小时,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图3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产物为八面体多孔结构;图4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XRD图谱,显示产物为钴铁氧体。实施例31)将O.3600克NaOH加入15毫升乙二醇中,在搅拌下溶解,得到溶液A ;
2)将O.4380克赖氨酸加入25毫升乙二醇中,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O. 2703克FeCl3 · 6H20搅拌溶解,再加入O. 2910克Co(NO3)2 · 6H20搅拌下使之溶解,得溶液B ;
3)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煅烧,升温速率5°C/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900°C煅烧4小时,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图5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产物为八面体多孔结构;图6是本实施例煅烧产物的XRD图谱,显示产物为钴铁氧体。
结论结合图I、图2和图3可以发现,产物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的孔径变化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孔隙率增加,煅烧温度为500°C时,测得其孔径平均为18. 8纳米,随着煅烧温度升至700°C和900°C,所有的孔变成开放连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将NaOH加入乙二醇中,NaOH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0.6mol/L,搅拌使之溶解,得溶液A ; 2)将赖氨酸加入乙二醇中,赖氨酸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0.12mol/L,搅拌使之溶解;然后按照赖氨酸、FeCl3 6H20和Co(NO3)2 6H20的摩尔比为3:1: 1,继续向乙二醇中加入FeCl3 6H20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Co (NO3) 2 6H20,搅拌下溶解,得溶液B ; 3)按照NaOH和Co(NO3)2 6H20的摩尔比为9:1,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后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将所得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的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煅烧,升温速率5V /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500°C 900°C煅烧4小时,将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NaOH加入乙二醇中,NaOH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0.6mol/L,搅拌使之溶解,得溶液A ; 2)将赖氨酸加入乙二醇中,赖氨酸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0.12mol/L,搅拌使之溶解;然后按照赖氨酸、FeCl3 6H20和Co(NO3)2 6H20的摩尔比为3:1: 1,继续向乙二醇中加入FeCl3 6H20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Co (NO3) 2 6H20,搅拌下溶解,得溶液B ; 3)按照NaOH和Co(NO3)2 6H20的摩尔比为9:1,将溶液A匀速滴加到B溶液中,搅拌20分钟后转入反应釜中,在180°C下反应IOh后自然冷却,将所得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离心洗涤,然后于60°C干燥4h,得到前驱体产物; 4)将所得的前驱体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煅烧,升温速率5V /min,温度升至200°C后保温I小时,继续升温至500°C 900°C煅烧4小时,将煅烧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将NaOH加入乙二醇中,浓度为0.6mol/L,溶解得溶液A;2)将赖氨酸加入乙二醇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入FeCl3·6H2O和Co(NO3)2·6H2O,搅拌溶解得溶液B;3)将溶液A滴加到溶液B中,搅拌后在180℃下反应10h,离心干燥得到前驱体产物;4)将前驱体产物煅烧,升至200℃后保温1h,继续升温至500℃~900℃煅烧4h,冷却得到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本发明可制备出不同孔径的八面体多孔钴铁氧体材料,产物形貌单一,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污染少。
文档编号C04B35/622GK102731078SQ20121021211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吴庆知, 林强, 符新宁, 董明艳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