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华容道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式停车设备,亦即立体车库,尤其涉及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专用于车辆的密集存放,解决城市停车空间有限的问题。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立体车库大致分为升降横移、垂直循环、多层循环、平面移动、巷道堆垛、水平循环、垂直升降、简易升降等几大类,其中在大型立体车库较为常用的是垂直循环、水平循环、多层循环、巷道堆垛以及升降横移。现有这些技术类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严重缺陷,致使目前的立体车库市场需求虽大,推广却很困难。例如水平、垂直、多层等样式的循环立体车库存取后面的车辆时,要越过之前的存车位才能达到目的,设备运转时间长,对存取速度影响非常大,现有的此类立体车库,存取最近车位的车辆时需要耗时2分钟左右,而存取最后几位村车位的车辆时,耗时可以达到半小时之多。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科技社会,这极大的影响了这种立体车库的实用性。再如巷道堆垛以及升降横移类的立体车库,这些立体车库的特点是所有车位距离周转通道距离都很类似,运行速度快,所以存取速度有所提升,但也很有限,因为所有的车辆都共用一个通道,存取车辆势必也是要一辆挨着一辆的串行存取,所以这种立体车库的平均存取速度也要达到2分钟左右,较之循环类的好处是所有车辆的优先权都一致,存取速度差异不大,除了存取时间不理想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车辆的进出通道要连接所有车位,才能保证所有车辆的存取优先权都一致,但同时这些连接所有车位的周转通道也占用了大量空间,如果以一辆车所占用的空间为一单位的话,每两个车位就需要至少耗费一个车位的空间作为周转通道只用而不能用于存储车辆,这是所有堆垛类的共通的先天缺陷。对立体车库需求最大的地方恰恰是那些人口和商业活动密集的地区,这些地方可谓寸土寸金,空间利用率不高直接造成立体车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大型立体车库的单位成本在5-15万人民币左右。建设运营成本高,回收投资困难,这也是造成立体车库难于推广的屏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借鉴了 ‘华容道’游戏道具,独创无机械、电气连接的104载车板,纵横向自由移动于布置在101主体框架上的103轨道之上,使需要停放的车辆借助104载车板可密集存放,所有存储车辆共享周转空间。无论是纵横向扩大存储规模,还是向上扩展存储空间,对周转空间的需求都很小,也因为所有车辆的进出优先权都一致,且可以使用多个升降机转运车辆,使得应用本设计的立体车库在存取时间上可以做到I分钟之内存取任意车辆,而且因为是并行存取,I小时吞吐量可以达到120辆,如果是大型车库,可以通过多牺牲1%-5%的存储空间扩充为升降机通道,使吞吐量成倍增长至每小时300辆甚至更多。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立体车库可提升空间利用率至80%-99%,例如长宽IOX 10车位的立体车库,如果占用两辆车的位置作为升降机通道,那么空间利用率就可以达到98%。在综合成本更低的情况下,更好的解决车辆密集地区的停车问题。
图1是实施方案的单层示例;图2是多层示例;图3是载车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101主体框架上布置有102升降机、103轨道、104载车板,102升降机竖直依附于101主体框架侧面或置于其中,103轨道布置在101主体框架每层的承载面上,104载车板在103轨道上纵横向自由移动,控制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控制升降机的运行、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控制104载车板的运行。为提高车辆存取速度,102升降机可设置一个或以上,作用是垂直运载104载车板,使104载车板转换所在层。102升降机的运载机构也布置有103轨道,以便在转运载车板的时候,方便载车板进出升降机。103轨道的横截面为三角、梯形、弧形或其它组合形状的凹形,形成纵横相通凹槽,用以结合104载车板的201轮子,约束104载车板移动轨迹。104载车板与框架无电缆、无机械连接,除受103轨道约束外为自由移动平台,104载车板由201轮子、202动力电机、203蓄电装置、204转向机构、205位置检测装置、206受电装置、207控制板7大部分以及附属、扩展功能组件组成。201轮子上分别或同时装置有202动力电机或205位置检测装置,装置202动力电机的201轮子用以拖动104载车板移动,装置205位置检测装置的201轮子,用以收集平台
移动参数。104载车板设置的204转向机构,在104载车板的车轮行经103轨道交叉点时,通过机械传动装置控制104载车板的201轮子的方向,用以实现104载车板纵横向自由换向移动。104载车板所经过或停留的地方布置有机械接触式或无线感应的充电装置,与206受电装置配合,通过206受电装置向203蓄电装置充电。蓄电装置向移动平台的所有电气、电子线路供电。车载的207控制板使用无线通讯方式与控制中心联系,执行控制中心指令,并反馈104载车板的现场信息。声明:所有涉及本发明的人员将要理解的是,除了在此明确地公开的那些示例之夕卜,对在此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修改的同时实现本发明的宗旨、本质是可能的。对于这样的没有背离本发明技术核心的修改和变形理应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那些示例性实施实例,而仅由本说明书中发明方针方案所诠释的本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体框架(101)、升降机(102)、轨道(103)、载车板(104)、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升降机(102)竖直依附于主体框架(101)侧面或置于其中,轨道(103)布置在主体框架(101)每层的承载面上,载车板(104)在轨道(103)上纵横向自由移动,控制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控制升降机的运行、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控制载车板(104)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升降机(102)可设置一个或以上,作用是垂直运载载车板(104),使载车板(104)转换所在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轨道(103)的横截面为三角、梯形、弧形或上述三者组合形状的凹形,形成纵横相通凹槽,用以结合载车板(104)的轮子(201),约束载车板(104)移动轨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升降机(102)的运载机构布置有轨道(1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载车板(104)与主体框架无电缆、无机械连接,除受轨道(103)约束外为自由移动平台,载车板(104)由轮子(201)、动力电机(202)、蓄电装置(203)、转向机构(204)、位置检测装置(205)、受电装置(206)、控制板(207) 7大部分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其上分别或同时装置有动力电机(202 )或位置检测装置(205 ),装置动力电机(202 )的轮子(201)用以拖动载车板(104)移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205)的轮子(201),用以收集平台移动参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有机械接触式或无线感应的充电装置,布置在载车板(104)所经过或停留的地方,与所述受电装置(206)配合,通过受电装置(206)向蓄电装置(203)充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蓄电装置(203)向移动平台的所有电气、电子线路供电。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控制板(207)使用无线通讯方式与控制中心联系,执行控制中心指令,并反馈载车板(104 )的现场信息。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04)通过传动机构,在载车板(104)的车轮行经轨道(103)交叉点的时候,控制载车板(104)的轮子(201)的方向,用以选择载车板(104)的平移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式停车设备,亦即立体车库,尤其涉及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目前现有立体车库面临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几百辆以上存储能力的大型立体车库,通常只有30%-60%的空间利用率,其余空间多被车辆周转空间和升降机、载车板等车辆运载设备占据,无法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借鉴了‘华容道’游戏道具,独创无机械、电气连接的104载车板,纵横向自由移动于布置在101主体框架上的103轨道之上,使需要停放的车辆借助载车板密集存放。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立体车库可提升空间利用率至80%-99%,在综合成本更低的情况下,更好的解决车辆密集地区的停车问题。
文档编号E04H6/22GK202954598SQ20122048551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2日
发明者张维阳 申请人:张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