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49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包括导轨组件、升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导轨组件由2个前导轨、2个后导轨构成;前导轨和后导轨分置于沿升降通道的四角,2个前导轨采用三角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内侧,2个后导轨采用槽型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外侧;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吊索和平衡吊索;分别由左右两个吊索轮轴中引出端头,两组升降吊索分别和2个后导轨内的后滑动支撑块上的滑轮固定;有益效果是:拓宽了驶入场的开口使车辆易于驶入,其目的在于能高速升降,利用四根索状体进行支撑,将升降电梯连接成一体在提高刚性同时改变单侧固定状态,降低开口侧的导轨刚性将导轨小型化或能去除一侧导轨,本实用新型提供开口广阔,易于驶入,且能高速升降的停车装置。
【专利说明】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电梯的支撑构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该结构能在驶入口形成较大的间隔,使入库到停车塔的车辆能够易于驶入驶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垂直升降电梯,通常升降电梯,由升降空间4角设
[0003]立的导轨引导,通过索状体悬挂。驶入场车辆可以出入搭载在升降电梯上,将车辆搬送到上层,然后进行出入库动作。
[0004]导轨在被左右分割的升降电梯内部呈单臂状悬挂负重,垂直支撑升降电梯。升降电梯的两端,配有垂直方向的支撑部件,以车辆的重量作为弯曲力矩使导轨滑动,导轨必须采用刚性高的材料。
[0005]因此,在车辆的出入升降电梯口的左右要设立坚固的钢材支柱,所以要求驾驶者出入升降电梯口必须要注意,否则易变成碰撞事故的原因。
[0006]为了减少升降电梯口钢材支柱对驾驶者的影响,出现在升降电梯升降电梯口单侧设置导轨的设计方案,其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这种设计方案仅在入口单侧只设立一根导轨,升降索分别从升降电梯入口侧和内侧共两处吊下,其缺陷是:即使仅电梯入口部位有I根升降索和导轨,仍然需要有尺寸较大的刚性高的材料作为支撑,在车辆驶入时,同样也会干扰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0007]然而,实践证明升降电梯的升降索设置又不能太少,如果升降索状体的设置的位置较少,会导致升降电梯不稳定,这种结构的电梯,要想维持升降电梯水平度,防止摇晃较,必须降低升降电梯升降速度,不能高速升降,因此,造成出车辆入库处理时间长,因为处理时间的关系,不得不减少停车位的数量。
[0008]上述现有技术均存在缺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设计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的设计方案,通过结构改造,使减少升降电梯口尽可能宽阔,拓宽了驶入场的开口,使车辆易于驶入,用四根升降索进行支撑,将升降电梯连接成一体在提高刚性同时改变单侧固定状态,降低电梯入口侧的导轨刚性,将导轨小型化或能去除一侧导轨,提供开口广阔,易于驶入,且能高速升降的停车装置。
[0010]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停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梯结构中包括导轨组件、升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
[0011]所述导轨组件由2个前导轨、2个后导轨构成;前导轨和后导轨分置于沿升降通道的四角,2个前导轨采用三角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内侧,2个后导轨采用槽型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外侧;[0012]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机叉板、前滑动支撑块、后滑动支撑块、延展臂连接架和固定梁;由2个固定梁将2个前滑动支撑块、2个后滑动支撑块连接固定,再由延展臂连接架固定在2个后滑动支撑块之间,将升降机叉板分别固定在2个固定梁上,形成升降组件的整体框架;
[0013]升降组件中的2个前滑动支撑块和2个前导轨滑动配合,2个后滑动支撑块和2个后导轨滑动配合;
[0014]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从动轮、吊索轴、升降吊索和平衡吊索;升降吊索分别由左右两个吊索轮轴中引出端头,两组升降吊索分别和2个后导轨内的后滑动支撑块上的滑轮固定;
[0015]每一条平衡吊索的一端固定在升降电梯的上固定端,平衡吊索依次通过对应一侧的固定梁上的滑轮A、滑轮B,延伸到下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固定绷紧。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升降电梯结构,拓宽了驶入场的开口使车辆易于驶入,其目的在于能高速升降,利用四根索状体进行支撑,将升降电梯连接成一体在提高刚性同时改变单侧固定状态,降低开口侧的导轨刚性将导轨小型化或能去除一侧导轨,本发明提供开口广阔,易于驶入,且能高速升降的停车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升降电梯结构轴测图;
[0018]图2、升降电梯结构侧视图。
[0019]图3、升降电梯结构局部视图。
[0020]图中:1.导轨组件,2.升降组件,3.升降驱动组件,4.上固定端,5.下固定端,6.滑轮A,7.滑轮B;ll.前导轨,12.后导轨,21.升降机叉板,22.前滑动支撑块,23.后滑动支撑块,24.延展臂连接架,25.固定梁;31.电机,32.从动轮,33.吊索轮轴,
34.升降吊索,35.平衡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电梯结构中包括导轨组件1、升降组件2、升降驱动组件3;
[0023]导轨组件I由2个前导轨11、2个后导轨12构成;前导轨11和后导轨12分置于沿升降通道的四角,2个前导轨11采用三角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内侧,2个后导轨12采用槽型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外侧;
[0024]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机叉板21、前滑动支撑块22、后滑动支撑块23、延展臂连接架24和固定梁25 ;由2个固定梁25将2个前滑动支撑块22、2个后滑动支撑块23连接,再由延展臂连接架24固定在2个后滑动支撑块23上,将升降机叉板21固定在2个固定梁25上,形成升降组件整体框架;
[0025]升降组件2中的2个前滑动支撑块22和2个前导轨11滑动配合,2个后滑动支撑块23和2个后导轨12滑动配合;
[0026]升降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从动轮32、吊索轮轴33、升降吊索34和平衡吊索35 ;升降吊索34分别由左右两个吊索轴33中引出端头,两组升降吊索34分别和2个后导轨12内的后滑动支撑块23固定;
[0027]平衡吊索35的一端固定在升降电梯的上固定端4,平衡吊索35依次通过对应一侧固定梁25上的滑轮A6、滑轮B7,延伸到下固定端5,在固定端5处固定;在固定端处固定绷紧。
[0028]根据上述说明,结合本领域技术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权利要求】
1.停车装置的升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梯结构中包括导轨组件(I)、升降组件(2)、升降驱动组件(3);所述导轨组件(I)由2个前导轨(11 )、2个后导轨(12)构成;前导轨(11)和后导轨(12)分置于沿升降通道的四角,2个前导轨(11)采用三角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内侧,2个后导轨(12)采用槽型钢;设立在升降通道外侧;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机叉板(21)、前滑动支撑块(22)、后滑动支撑块(23)、延展臂连接架(24)和固定梁(25);由2个固定梁(25)将2个前滑动支撑块(22)、2个后滑动支撑块(23)连接固定,再由延展臂连接架(24)固定在2个后滑动支撑块(23)之间,将升降机叉板(21)分别固定在2个固定梁(25)上,形成升降组件(I)的整体框架; 升降组件(2)中的2个前滑动支撑块(22)和2个前导轨(11)滑动配合,2个后滑动支撑块(23)和2个后导轨(12)滑动配合; 升降驱动组件(3 )包括电机(31)、从动轮(32 )、吊索轴(33 )、升降吊索(34)和平衡吊索(35);升降吊索(34)分别由左右两个吊索轮轴(33)中引出端头,两组升降吊索(34)分别和2个后导轨(12)内的后滑动支撑块(23)上的滑轮固定; 每一条平衡吊索(35)的一端固定在升降电梯的上固定端(4),平衡吊索(35)依次通过对应一侧的固定梁(25)上的滑轮A (6)、滑轮B (7),延伸到下固定端(5),在下固定端(5)处固定绷紧。
【文档编号】E04H6/18GK203613847SQ20132078614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赵锡斌, 陈卓, 刘泽伟, 邓虹 申请人: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