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楼件和建筑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12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楼件和建筑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楼件和建筑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插入前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插入两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
【专利说明】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楼件和建筑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的结构板,具体是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体件和建筑房及建筑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国内现状:
[0003]墙体分为两类,砌体和板材。本技术属于板材类。
[0004]国内板材分为轻质板材和预制混凝土板材。轻质板材不能作为结构体使用,仅用于内隔墙或砌体(板材)外墙的保温材料。预制混凝土板材主要是夹心板材,即外表面和内表面均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两层构件间夹轻质保温材料,该类型板材虽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但两层构件间的连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构件的重量较大、用钢量较大,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建筑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预制建筑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插入前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插入两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
[0007]当预制建筑板作为墙体件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通孔A,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0008]当预制建筑板作楼面件使用时,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上端面至下端面的插筋通孔,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0009]位于后端面的连接通孔A贯通到后内侧凸出,位于前端面的连接通孔A贯通到前内侧凹槽;左外侧的连接通孔B和右外侧的连接通孔B均贯通到两内侧凹槽。
[0010]后端面凹槽和前端凸出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侧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侧方向,两侧凸出和外侧凸出和外侧凹槽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前端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后端面。
[001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预制建筑板可适用于建筑外墙、内墙及楼板。其技术特点为:
[0012]1、预制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组合形成,整体性能好,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0013]2、预制建筑板侧边留有连接孔,可采用螺杆等进行构件的连接,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设置的连接通孔A、连接通孔B。
[0014]3、预制建筑板上下两端留有插孔,可采用插筋等与结构体进行连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设置的插筋通孔。
[0015]4、预制建筑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可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进行连接。
[0016]5、预制建筑板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便于相邻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互相扣接。
[0017]6、加气混凝土板侧边分别制作成凹凸形,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
[0018]7、加气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间采用金属或非金属连接件连接。
[0019]上述结构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利用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凹槽内的凸出和凹槽、以及加气混凝土板侧边的凸出凹槽形成嵌入式的配合连接,保证二者的密切连接和结构强度。由于二者采用凹槽嵌入式的结合方式,本结构具备预制混凝土槽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强度高,本结构可以作为建筑物的结构体使用,而同时由于加气混凝土板是嵌入到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内,因此整个结构的重量变轻。
[0020]将预制建筑板组合使用后,可以形成用于建筑的楼板结构和墙体结构,统称为墙楼件,因此,为了使得墙体件的整体性能好,结构强度高,墙楼件包括墙体件和楼面件,墙体件包括至少2个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 —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楼面件件包括至少2个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 —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
[0021]现有低层住宅建筑中,普遍采用的结构体系主要集中于砌体结构,其中包括了砖砌体、混凝土砌块以及其他一些非烧结砌体等,其建造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砌筑,由于该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属于脆性破坏,抵御较大抗震的能力较差,因此,标准要求采用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来增强其抗震性能。砌体结构大量使用手工砌筑的方式使得其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有效保证。楼面结构目前以现浇方式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模板和脚手架,造成施工措施费用较高,且由于一些地区难以使用商品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质量也较难保证其质量。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曾大量使用的预制空心楼板则由于板与墙体以及板与板之间没有明确的连接方式,导致其楼面整体性较差。
[0022]为了适应低层住宅建筑发展的需要,目前应用的还有轻钢结构体系(含冷弯薄壁型钢)、木结构体系等。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装配化程度高等优点,但价格较高、使用维护要求高、与民众居住消费习惯差距大、防火性能较差等因素造成了该体系的接受度较差,大多用于高端别墅的建设。
[0023]木结构低层住宅是一种各项性能都较好的体系,木材也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但由于技术和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木结构住宅的成本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0024]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主要由多个楼层圈梁和地圈梁和至少4个构造柱构成,楼层圈梁和地圈梁设置在相邻构造柱之间,还包括所述的墙楼件,在相邻楼层圈梁之间或楼层圈梁和地圈梁之间安装所述的墙体件,在楼层圈梁和地圈梁上安装所述的楼面件;墙体件安装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螺杆构件同时插入墙体件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和地圈梁,插筋还插入墙体件的连接通孔A内;楼面件安装时,采用插筋插入楼面件的插筋通孔,插筋还插入到楼层圈梁和地圈梁内,还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贯穿地圈梁和楼层圈梁后,预应力钢筋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
[0025]所述建筑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完成房屋基础施工;
[0027]步骤2:在房屋基础上进行放线,确定构造柱、墙体件、楼面件的安装位置;
[0028]步骤3:在构造柱位置建造构造柱,在构造柱之间设置地圈梁,在地圈梁上铺满楼面件,采用插筋穿过楼面件的插筋通孔,并将插筋固定在地圈梁内;在地圈梁上安装墙体件,通过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使得螺杆构件插入墙体件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采用插筋插入地圈梁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内;然后在相邻构造柱之间、墙体件上方安装楼层圈梁,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内,在楼层圈梁和地圈梁中穿入预应力钢筋,使得预应力钢筋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筋;
[0029]步骤4:在楼层圈梁上铺满楼面件,采用插筋穿过楼面件的插筋通孔,并将插筋固定在楼层圈梁内,在楼层圈梁上安装墙体件,通过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使得螺杆构件插入墙体件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内;然后在相邻构造柱之间、墙体件上方安装上一层的楼层圈梁,采用插筋插入上一层的楼层圈梁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内,在上一层的楼层圈梁中穿入预应力钢筋,使得预应力钢筋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筋;
[0030]步骤5:上一层重复步骤4的程序;
[0031]步骤6:切除外露预应力钢筋,对各个孔洞和缝隙进行灌浆处理。
[0032]总的来说,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即是一种低层结构体系,低层结构体系由两种基本构件组成,即矩形的构造柱和圈梁(含地圈梁和楼层圈梁)以及预制建筑板组合构成的墙楼件(含墙体件和楼面件),矩形的构造柱和圈梁(含地圈梁和楼层圈梁)的尺寸设计时可按照统一规格进行设计,减少构件的种类;预制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组合形成,预制建筑板作为外墙板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表面向外,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指向室内,以解决加气混凝土防水问题并便于在内侧加气混凝土板中布置设备管线;作为楼板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表面向下,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向上,便于在上层空间内对加气混凝土板中布置设备管线,为了防水,最顶层的楼板件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向下。所有构件的连接均采用干法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方法有三种,即螺栓连接、插筋连接和预应力钢筋张拉连接,螺栓连接用于墙板与墙板、楼板与楼板、墙板与构造柱的连接,插筋连接用于圈梁与墙板、楼板与圈梁的连接,预应力钢筋张拉连接的作用类似于抗震加固中钢筋拉杆的作用,用于提高建筑物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并将分段的圈梁连接为整体。
[00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需要参照国家标准对砌体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可按照标准化的设计文件而非单独的设计文件进行建造,标准化的设计文件应当明确建筑物的适用条件,例如简易板房。
[003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35]与目前采用的复合板材相比较,本专利产品结合了加气混凝土板材(块材)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优点,具有以下特点:1、板材与建筑结构体的连接更便利、更可靠;2、克服了加气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收缩较大、不适于潮湿环境使用的缺点;3、利用了加气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减轻了同类夹心板材重量大、材料消耗大的缺点。
[0036]本实用新型属于全装配体系及建造方法,整个建造过程除灌浆外无现场湿作业;本实用新型组成的构件单元类型少,仅有矩形梁(柱)和槽型复合板两种构件,构件制作的模板类型少,模板固定摊销费用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槽型复合板结合了支撑体强度高、填充体保温性能好的优点,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构件间采用螺栓连接,通过螺栓施加的预加力能够保证构件间连接的紧密性和整体性;通过在楼层圈梁中配置预应力钢筋并施加预应力,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建造工期大幅缩短,建造过程人工及施工周转材料大幅下降;适应于低层建筑的分散施工等要求;通过设计,可以将建筑物的装饰装修、门窗、设备管线以及内部设施设备在工厂中完成,从而有效控制建造成本并提高建筑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加气混凝土板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2为两侧凸出和前端凸出的交界区域示意图。
[0039]图3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立体示意图。
[0040]图4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内的凹槽内面示意图。
[0041]图5为2个预制建筑板组合的示意图。
[0042]图6为建筑房的的示意图。
[0043]图7为墙体件的安装图。
[0044]图8为楼面件的安装图。
[0045]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加气混凝土板;11、后端面凹槽;12、两侧凸出;13、前端凸出;2、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1、后内侧凸出;22、两内侧凹槽;23、前内侧凹槽;24、外侧凸出;25、外侧凹槽;26、插筋通孔;27、连接通孔A;28、连接通孔B;101、楼层圈梁;102、墙体件;103、构造柱;104、楼面件;105、地圈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7]实施例1:
[0048]如图1至图4所示。
[0049]预制建筑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1,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11,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13,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12,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21,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23,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22 ;后内侧凸出21插入后端面凹槽11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13插入前内侧凹槽23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12插入两内侧凹槽22形成嵌入式配合;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24,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25。
[0050]当预制建筑板作为墙体件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通孔A27,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28。
[0051]当预制建筑板作楼面件使用时,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上端面至下端面的插筋通孔26,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28。
[0052]位于后端面的连接通孔A27贯通到后内侧凸出21,位于前端面的连接通孔A27贯通到前内侧凹槽23 ;左外侧的连接通孔B28和右外侧的连接通孔B28均贯通到两内侧凹槽22。
[0053]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是: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上端面至下端面的插筋通孔26 ;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通孔A27,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后端面的连接通孔A27贯通到后内侧凸出21,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的连接通孔A27贯通到前内侧凹槽23 ;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28,左外侧的连接通孔B28和右外侧的连接通孔B28均贯通到两内侧凹槽22。
[0054]后端面凹槽和前端凸出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侧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右侧方向,两侧凸出和外侧凸出和外侧凹槽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后端面。
[0055]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预制建筑板可适用于建筑外墙、内墙及楼板。其技术特点为:
[0056]1、预制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组合形成,整体性能好,
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0057]2、预制建筑板侧边留有连接孔,可采用螺杆等进行构件的连接,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设置的连接通孔A27、连接通孔B28。
[0058]3、预制建筑板上下两端留有插孔,可采用插筋等与结构体进行连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设置的插筋通孔26。
[0059]4、预制建筑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可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进行连接。
[0060]5、预制建筑板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24,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25,便于相邻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互相扣接。
[0061]6、加气混凝土板侧边分别制作成凹凸形,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21,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23,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22 ;后内侧凸出21插入后端面凹槽11形成嵌入式配合。
[0062]7、加气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间采用金属或非金属连接件连接。
[0063]上述结构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利用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凹槽内的凸出和凹槽、以及加气混凝土板侧边的凸出凹槽形成嵌入式的配合连接,保证二者的密切连接和结构强度。由于二者采用凹槽嵌入式的结合方式,本结构具备预制混凝土槽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强度高,本结构可以作为建筑物的结构体使用,而同时由于加气混凝土板是嵌入到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内,因此整个结构的重量变轻。
[0064]实施例2:
[0065]如图5所示,将预制建筑板组合使用后,可以形成用于建筑的楼板结构和墙体结构,统称为墙楼件,因此,为了使得墙体件的整体性能好,结构强度高,墙楼件包括墙体件和楼面件,墙体件包括至少2个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24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25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28—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107插入连接通孔B28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楼面件件包括至少2个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24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25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28--
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107插入连接通孔B28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
[0066]实施例3:
[0067]现有低层住宅建筑中,普遍采用的结构体系主要集中于砌体结构,其中包括了砖砌体、混凝土砌块以及其他一些非烧结砌体等,其建造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砌筑,由于该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属于脆性破坏,抵御较大抗震的能力较差,因此,标准要求采用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来增强其抗震性能。砌体结构大量使用手工砌筑的方式使得其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有效保证。楼面结构目前以现浇方式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模板和脚手架,造成施工措施费用较高,且由于一些地区难以使用商品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质量也较难保证其质量。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曾大量使用的预制空心楼板则由于板与墙体以及板与板之间没有明确的连接方式,导致其楼面整体性较差。
[0068]为了适应低层住宅建筑发展的需要,目前应用的还有轻钢结构体系含冷弯薄壁型钢、木结构体系等。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装配化程度高等优点,但价格较高、使用维护要求高、与民众居住消费习惯差距大、防火性能较差等因素造成了该体系的接受度较差,大多用于高端别墅的建设。
[0069]木结构低层住宅是一种各项性能都较好的体系,木材也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但由于技术和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木结构住宅的成本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0070]如图6、图7、图8所示,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主要由多个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和至少4个构造柱103构成,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设置在相邻构造柱103之间,还包括所述的墙楼件,在相邻楼层圈梁101之间或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之间安装所述的墙体件,在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上安装所述的楼面件;墙体件102安装时,采用螺杆构件107插入构造柱103,螺杆构件同时插入墙体件102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28,采用插筋106插入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插筋106还插入墙体件的连接通孔A27内;楼面件104安装时,采用插筋106插入楼面件的插筋通孔26,插筋106还插入到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内,还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贯穿地圈梁105和楼层圈梁101后,预应力钢筋108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103。
[0071]所述建筑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步骤1:完成房屋基础施工;
[0073]步骤2:在房屋基础上进行放线,确定构造柱103、墙体件102、楼面件104的安装位置;
[0074]步骤3:在构造柱103位置建造构造柱103,在构造柱103之间设置地圈梁105,在地圈梁105上铺满楼面件104,采用插筋穿过楼面件的插筋通孔26,并将插筋固定在地圈梁105内;在地圈梁105上安装墙体件,通过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103,使得螺杆构件插入墙体件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28,采用插筋插入地圈梁105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27内;然后在相邻构造柱之间、墙体件上方安装楼层圈梁101,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101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27内,在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中穿入预应力钢筋,使得预应力钢筋108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103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筋;
[0075]步骤4:在楼层圈梁101上铺满楼面件104,采用插筋穿过楼面件的插筋通孔26,并将插筋固定在楼层圈梁101内,在楼层圈梁101上安装墙体件,通过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103,使得螺杆构件插入墙体件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28,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101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27内;然后在相邻构造柱之间、墙体件上方安装上一层的楼层圈梁101,采用插筋插入上一层的楼层圈梁101并使得插筋插入连接通孔A27内,在上一层的楼层圈梁101中穿入预应力钢筋,使得预应力钢筋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103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筋;
[0076]步骤5:上一层重复步骤4的程序;
[0077]步骤6:切除外露预应力钢筋,对各个孔洞和缝隙进行灌浆处理。
[0078]总的来说,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即是一种低层结构体系,低层结构体系由两种基本构件组成,即矩形的构造柱和圈梁(含地圈梁和楼层圈梁)以及预制建筑板组合构成的墙楼件(含墙体件和楼面件),矩形的构造柱和圈梁(含地圈梁和楼层圈梁)的尺寸设计时可按照统一规格进行设计,减少构件的种类;预制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组合形成,预制建筑板作为外墙板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表面向外,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指向室内,以解决加气混凝土防水问题并便于在内侧加气混凝土板中布置设备管线;作为楼板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表面向下,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向上,便于在上层空间内对加气混凝土板中布置设备管线,为了防水,最顶层的楼板件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槽口方向向下。所有构件的连接均采用干法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方法有三种,即螺栓连接、插筋连接和预应力钢筋张拉连接,螺栓连接用于墙板与墙板、楼板与楼板、墙板与构造柱的连接,插筋连接用于圈梁与墙板、楼板与圈梁的连接,预应力钢筋张拉连接的作用类似于抗震加固中钢筋拉杆的作用,用于提高建筑物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并将分段的圈梁连接为整体。
[007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需要参照国家标准对砌体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可按照标准化的设计文件而非单独的设计文件进行建造,标准化的设计文件应当明确建筑物的适用条件,例如简易板房。
[0080]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气混凝土板(1),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11 ),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13),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12),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21),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23),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22);后内侧凸出(21)插入后端面凹槽(11)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13)插入前内侧凹槽(23)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12)插入两内侧凹槽(22)形成嵌入式配合;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24),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当预制建筑板作为墙体件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通孔A (27),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当预制建筑板作楼面件使用时,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上端面至下端面的插筋通孔(26),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2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后端面的连接通孔A(27)贯通到后内侧凸出(21),位于前端面的连接通孔A (27)贯通到前内侧凹槽(23);左外侧的连接通孔B (28)和右外侧的连接通孔B (28)均贯通到两内侧凹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后端面凹槽和前端凸出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 )的左侧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 )的右侧方向,两侧凸出和外侧凸出和外侧凹槽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前端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后端面。
6.预制建筑板组合构成的墙楼件,其特征在于:墙楼件包括墙体件和楼面件,墙体件包括至少2个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24)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25)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 (28)一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28)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楼面件件包括至少2个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24)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25)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28)—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 (28)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
7.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多个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和至少4个构造柱(103)构成,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设置在相邻构造柱(103)之间,还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楼件,在相邻楼层圈梁(101)之间或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之间安装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件,在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上安装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面件;墙体件(102)安装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构造柱(103),螺杆构件同时插入墙体件(102)最外侧的连接通孔B (28),采用插筋插入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插筋还插入墙体件的连接通孔A (27)内;楼面件(104)安装时,采用插筋插入楼面件的插筋通孔(26),插筋还插入到楼层圈梁(101)和地圈梁(105)内,还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贯穿地圈梁(105)和楼层圈梁(101)后,预应力钢筋两端穿过相邻2个构造柱



bο /" n r\ ? \
【文档编号】E04H1/12GK203977691SQ20142043789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张瀑, 鲁兆红, 程晶 申请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