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58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包括吊筋(1),固定于所述吊筋(1)的上层龙骨(2)和下层龙骨(3),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上层石膏板(4)和连接于所述下层龙骨(3)的下层石膏板(5),所述吊筋(1)上设置有减振弹簧(6),所述上层龙骨(2)之间填充有上层隔音岩棉(7),所述下层龙骨(3)之间填充有下层隔音岩棉(8)。该吊顶结构不仅可吸音、隔音,还能有效吸收低频声波并减轻相应振动,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安装,适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音减振功能的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娱乐专业化的追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各类剧院、场馆、歌舞厅等专业设施以及与声学有关的录音室、演播室等专业用房本身就对声学技术指标有相应要求。而且,希望在家庭住房中营造音乐欣赏环境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0003]与此同时,噪音污染在城市生活中属于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大型城市中,由于其住宅区更加拥挤、夜生活更加丰富,如何处理好群众娱乐与安宁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与改善的技术难题。
[0004]为此,目前主要采用各种材质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矿渣棉、棉麻和人造纤维棉、特制的金属纤维棉等,以及空隙连通的泡沫塑料)和一般性平板状隔音材料,从而进行吸音、隔音处理。但是这些方式对低频声波的吸收能力较差,难以减轻或消除由低频声波导致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吸音、隔音,还能有效吸收低频声波并减轻相应振动的隔音减振吊顶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安装,适于推广使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包括吊筋1,固定于所述吊筋I的上层龙骨2和下层龙骨3,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上层石膏板4和连接于所述下层龙骨3的下层石膏板5,所述吊筋I上设置有减振弹簧6,所述上层龙骨2之间填充有上层隔音岩棉7,所述下层龙骨3之间填充有下层隔音岩棉8。减震弹簧6主要用来吸收低频声波的振动,上层隔音岩棉7主要用来阻隔中高频声波,下层隔音岩棉8不仅阻隔中高频声波,而且使穿透后的中高频声波在上下两层隔音岩棉之间的空腔中来回反射衰减,最终被完全吸收。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上层石膏板4与下层石膏板5之间的距离为 200mm。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减振弹簧6设置在高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位置。将减振弹簧6设置在吊筋中上部,可尽量减少上层吊筋的水平振动,以确保整体吊顶的牢固性。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减振弹簧6与房间顶面之间的距离为200 ?300mmo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上层隔音岩棉7和/或下层隔音岩棉8为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的密度为80 kg/m3。可根据行业习惯换算为“容重”,其单位为kN/ m3。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上层石膏板4和/或下层石膏板5为双层石骨板。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双层石膏板中的一层为12mm厚或者两层均为12mm厚。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所述上层龙骨2为卡式龙骨,和/或所述下层龙骨3为宽度75mm的龙骨,例如75mm宽的轻钢龙骨。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其中,在安装有多个所述吊顶结构时,所述减振弹簧6的高度均是相同的,并且所述吊筋I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0mm。各个减振弹簧6的水平高度需保持一致,以保证吸收低频声波时吊顶的整体均匀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弹簧可吸收低频声波的振动。同时,两层间隔设置的上层隔音岩棉和下层隔音岩棉不仅均可阻隔中高频声波,还可使穿透后的中高频声波在上下隔音岩棉之间的空腔中来回反射衰减并完全吸收。
[0018]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两层石膏板也可获得较好的耐火、防火性能。
[0019]3、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清楚简洁,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因此操作性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
[002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吊筋;2、上层龙骨;3、下层龙骨;4、上层石膏板;5、下层石膏板;6、减振弹簧;7、上层隔音岩棉;8、下层隔音岩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减振吊顶结构包括吊筋1,固定于所述吊筋I的上层龙骨2和下层龙骨3,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上层石膏板4和连接于所述下层龙骨3的下层石膏板5,所述吊筋I上设置有减振弹簧6,所述上层龙骨2之间填充有上层隔音岩棉7,所述下层龙骨3之间填充有下层隔音岩棉8。
[0026]所述上层石膏板4与下层石膏板5之间的距离为200mm。所述减振弹簧6设置在高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位置。所述减振弹簧6与房间顶面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所述上层隔音岩棉7和下层隔音岩棉8均为50mm厚且密度为80 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上层石膏板4和下层石膏板5均为双层石膏板,其两层均为12mm厚。所述上层龙骨2为卡式龙骨,所述下层龙骨3为75mm宽的轻钢龙骨。在安装有多个所述吊顶结构时,所述减振弹簧6的高度均是相同的,并且所述吊筋I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0027]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且符合设计需求,可通过所有专业隔音及音效测试,例如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建筑隔声测量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所规定的指标。
[0028]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隔音减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结构包括吊筋(I),固定于所述吊筋(I)的上层龙骨(2)和下层龙骨(3),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上层石膏板(4)和连接于所述下层龙骨(3)的下层石膏板(5),所述吊筋(I)上设置有减振弹簧¢),所述上层龙骨(2)之间填充有上层隔音岩棉(7),所述下层龙骨(3)之间填充有下层隔音岩棉(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石膏板(4)与下层石膏板(5)之间的距离为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6)设置在高于所述上层龙骨(2)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6)与房间顶面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隔音岩棉(J)和/或下层隔音岩棉⑶为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的密度为 80 kg/m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石膏板(4)和/或下层石膏板(5)为双层石膏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石膏板中的一层为12mm厚或者两层均为12mm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龙骨(2)为卡式龙骨,和/或所述下层龙骨(3)为宽度75mm的龙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有多个所述吊顶结构时,所述减振弹簧(6)的高度均是相同的,并且所述吊筋(I)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文档编号】E04F13/075GK204059716SQ20142051929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王欣, 黄海歌, 方健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