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93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滚动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用铝合金模板使用的日益广泛,市场对铝合金模板安装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铝模板在上下楼层之间的传递大都采用人力递送的方式。该方式既耗费体力、影响作业效率,又易导致模板结构受损以及模板表面涂层脱落,进而影响建筑的浇筑质量。在目前这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劳动力理应得到有效的释放,但建筑行业却往往被标识为“高劳动强度”、“粗暴施工作业”,故而工人对施工便捷、高效的渴求十分强烈。

相关技术的铝模板在上、下楼层的传递作业过程中,传料口所在楼层板面下方的作业员手臂施力将铝模板上递,再由站立在该楼层板面上的作业员手臂施力将铝模板从传料口提出,搬到该楼层板面上。但两名作业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模板,还包括搬运模板和摆放模板等,而传递模板的工作又需要该两名作业员同步作业,故两者作业不同步就会导致其中一人等待的情况。由此,相关技术的铝模板传送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作业员的体力消耗大,作业过程不可持续;楼层板面上下的作业员的工作无法同步,导致作业效率低;模板传递的过程中,抓握不紧容易坠落,同时模板同砼体刮擦易导致模板结构受损和表面涂层脱落。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作业效率高、传送效果好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

本发明一种模板滚动传送装置,悬置固定于传料口,所述传料口周侧围设有楼层板以及固定于所述楼层板底部的楼面模板,所述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楼面模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悬架板,连接固定两悬架板上端的传料滚筒,以及连接固定两悬架板下端的搭接滚筒,所述悬架板包括抵持所述楼面模板的抵持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持面两端的上斜面与下斜面,所述下斜面与所述抵持面所抵持的楼面模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传料滚筒位于所述楼面模板的上方,所述搭接滚筒位于所述楼面模板的下方,所述传料滚筒与搭接滚筒的最外层为塑胶层或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传料滚筒与搭接滚筒为外层包裹硅橡胶层的无动力滚筒。

优选的,所述传料滚筒为外层包裹硅橡胶层的无动力滚筒,所述搭接滚筒包括连接螺杆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杆外的塑胶套管,所述连接螺杆连接固定两所述悬架板的下端,所述塑胶套管可围绕所述连接螺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下斜面与所述抵持面所抵持的楼面模板之间的夹角为145-155°。

优选的,所述传料滚筒的轴芯两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传料滚筒通过螺栓方式与两所述悬架板连接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旋设于所述连接螺杆上的两山形螺母,两所述山形螺母分别位于两所述悬架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上斜面到与所述抵持面所抵持的楼面模板相对的楼面模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楼面模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悬架板通过销钉、销片的方式连接固定于所述楼面模板上。

优选的,所述悬架板整体呈钝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悬架板由钢板制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本发明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后,将模板传递作业方式由人力提送变为滚动方式,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50%以上,降低模板传递作业人员的选人要求,保证模板传递的连续作业。

本发明应用的传料滚筒和搭接滚筒,外层为塑胶层或橡胶层,对模板表面涂层起到保护作用,对上提模板时起到滚动助力的作用,保障了模板在传递过程中免于同浇筑板面的刮擦,避免了模板的结构受损和模板表面涂层的脱离,保证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和混凝土浇筑成形质量。

本发明应用的悬架板,设置有与楼面模板的第三模板紧贴的抵持面,再通过悬架板与楼面模板的第一模板和第四模板的侧板连接固定,使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紧固在楼面模板上,保障了模板传递效果。

本发明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加工成本低、自重轻(不到10kg)、安装便捷,模板传送效果显著,作业人员省力达50%以上,作业效率提升10%以上,模板表面无刮擦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悬架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板滚动传送装置使用状态图一;

图5为本发明模板滚动传送装置使用状态图二;

图6为本发明模板滚动传送装置使用状态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阅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模板滚动传送装置1,悬置固定于传料口(未图示)。传料口周侧围设有楼层板2以及固定于楼层板2底部的楼面模板。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图4-图6均仅示出了部分楼层板2,可以理解传料口为楼层板2上挖设或预留的方形孔洞,用于下一楼层向上一楼层传递建筑施工材料。楼面模板固定于楼层板2底部,至少包括围设于传料口周侧的四块模板。为图示方便,本实施方式图4-图6中省略了围设传料口周侧的一块模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楼面模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模板31与第四模板(未图示),以及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固定于第一模板31与第四模板上的第二模板32与第三模板33,第二模板32与第三模板33相互平行。

模板滚动传送装置1包括固定于楼面模板的第一模板31与第四模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悬架板11,连接固定两悬架板11上端的传料滚筒12,以及连接固定两悬架板11下端的搭接滚筒13。悬架板11包括抵持第三模板33的抵持面114以及分别连接于抵持面114两端的上斜面115与下斜面116。下斜面116与抵持面114所抵持的第三模板3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保证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倾斜设置。传料滚筒12位于楼面模板的上方,搭接滚筒13位于楼面模板的下方,传料滚筒12与搭接滚筒13的最外层为塑胶层或橡胶层。

相关技术中,模板的传递作业方式为:楼层板板面下作业的作业员a将模板搬运至传料口下方,呼唤或等待楼层板板面上作业的作业员b来到传料口,再将模板上举递给作业员b,作业员b再提出模板,搬运至需要安装的位置附近,按照顺序要求摆放整齐。这个过程中,两名作业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模板,还有搬运模板和摆放模板等,但是传递模板的工作必须同步,两者作业不同步导致了必有一人等待的情况,对作业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应用本发明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后,模板的传递作业方式为:作业员a将模板6搬运至传料口,将模板6上端倚靠在搭接套筒13上,下端抵接于下一层楼层板4上后可离开去搬运下一块模板,下一层楼层板4的传料口上罩覆有盖板5,防止人员、物料跌落,作业员b俯身将模板6稍微向上提起至传料滚筒12高度,再将模板6放置在传料滚筒12上拖动,再按照要求摆放,这时作业员a又将下一块模板倚靠在悬架之上离开了,循环推进。作业员a和b的作业相对独立,相比同步作业,排除了呼唤对方或等待的情况,提高了作业效率。

应用本发明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后,将铝模板传递作业方式由人力提送变为滚动方式,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50%以上,降低模板传递作业人员的选人要求,保证模板传递的连续作业。

本发明应用的传料滚筒和搭接滚筒,外层为塑胶层或橡胶层,对模板表面涂层起到保护作用,对上提模板时起到滚动助力的作用,保障了模板在传递过程中免于同浇筑板面的刮擦,避免了模板的结构受损和模板表面涂层的脱离,保证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和混凝土浇筑成形质量。

本发明应用的悬架板,设置有与楼面模板的第三模板紧贴的抵持面,再通过悬架板与楼面模板的第一模板和第四模板的侧板连接固定,使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紧固在楼面模板上,保障了模板传递效果。

本发明的模板滚动传送装置,加工成本低、自重轻(不到10kg)、安装便捷,模板传送效果显著,作业人员省力达50%以上,作业效率提升10%以上,模板表面无刮擦痕。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料滚筒12与搭接滚筒13可均为外层包裹硅橡胶层的无动力滚筒。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省力55%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料滚筒12为外层包裹硅橡胶层的无动力滚筒,搭接滚筒13包括连接螺杆131以及套设于连接螺杆131外的塑胶套管132。连接螺杆131连接固定两悬架板11的下端,塑胶套管132可围绕连接螺杆131转动。由此,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就地取材,使用模板体系中的穿墙螺杆作为连接螺杆,使用原本就套设在穿墙螺杆外的pvc管作为塑胶套管,在连接螺杆的两端旋设螺母等即可实现连接螺杆的固定,既可实现模板的搭接,在模板上提过程中,通过塑胶套管的滚动又可助力模板的上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斜面115与抵持面114所抵持的楼面模板的第三模板33之间的夹角为145-155°。由此,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的固定最为稳固,搭接套筒的两侧亦均可搭接模板,仅需待传送的模板宽度小于两悬架板之间的间距即可,一般而言,两悬架板的间距应大于待传送模板的宽度,以避免上提过程中,模板表面与悬架板刮擦。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料滚筒12的轴芯两端设有内螺纹,传料滚筒12通过螺栓方式与两悬架板11连接固定。悬架板11设有依次设有上端通孔111、固定通孔112、下端通孔113。其中,上端通孔用于传料滚筒与悬架板的连接固定,连接配件为对接螺杆122及垫片121;固定通孔112,用于悬架板11与楼面模板的连接固定;下端通孔113用于搭接套筒13与悬架板11的连接固定。由此,传料滚筒与悬架板的连接装拆更为便利,模板传递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板滚动传送装置还包括旋设于连接螺杆131上的两山形螺母,两山形螺母分别位于两悬架板11的外侧。由此,搭接套筒与悬架板的装拆更为便利,甚至无须借助工具。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斜面115到楼面模板的第二模板3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楼面模板的厚度。第二模板32即抵持面114所抵持的第三模板33相对的楼面模板。一般而言,楼面模板的厚度等于待传递模板的厚度。由此,可有效避免待传递模板与第三模板的刮擦。

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架板11通过销钉、销片的方式连接固定于楼面模板上。由此,悬架板的装拆更为便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架板11整体呈钝角三角形。由此,既节省材料,降低自重,又提升了悬置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架板11由钢板制成。由此,提升了整个模板滚动传送装置的强度,保障了模板传递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并未对传送套筒和搭接套筒进行具体限定,传送套筒和搭接套筒可以均为包裹硅橡胶层的无动力滚筒,亦可均由连接螺杆和塑胶套筒组成,或者各为两者之一。本实施方式中,传送套筒和搭接套筒的外层材质亦无须局限于橡胶层和塑胶层两种,凡是能防止刮擦伤害待传递模板表面的外层均可等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劳动强度低、作业效率高、传送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