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内墙改性磷石膏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磷石膏年排放量超5000万t,且逐年有上升趋势,而年利用率不足10%。工业磷石膏渣体对环境危害性巨大,我国现有磷石膏渣体储量惊人,且堆存于尾矿库内相当于一个未爆炸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仅为50%左右,未来二十年将有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人们对城市住房的需求基数巨大。另外,随着社会的逐步工业现代化,农民工越来越少,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装配式建筑以建造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节约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实现建筑的产业化起着实际的推动作用。现有预制墙板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较重,成本较高,框架结构建筑中内墙本身起隔挡作用,不承载,因而采用这种预制墙板是一种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同时高质量的墙体对建筑结构和基础承重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内墙改性磷石膏墙板,其具有绝热、隔音、防火、吸湿的效果,便于建筑施工中快捷的进行组合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预制内墙改性磷石膏墙板,其包括墙板主体,墙板主体为改性磷石膏制成,该墙板主体的四周为梯形凹槽结构,梯形凹槽结构环绕于墙板主体的中间体,墙板主体具有分布于中间体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中间体设置有若干孔状结构,孔状结构之间设置有间隔横梁,间隔横梁设置有钢丝网,墙板主体的左、右侧部设置有加强筋,钢丝网的两端与加强筋相连,墙板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吊装结构。
进一步,孔状结构为矩形孔,且该矩形孔贯穿于墙板主体的中间体。
进一步,孔状结构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吊装结构于墙板主体顶部对称布置有四个。
进一步,吊装结构与加强筋相连。
进一步,吊装结构为吊装环。
进一步,墙板主体内部分布有由若干加强筋组成的加筋网。
进一步,墙板主体的左右侧部为设置于中间体两侧的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于,墙板主材料为去氟改性磷石膏,基于磷石膏本身所具备的性质,能很好地控制室内湿度、防止热量外散、隔绝外界声音传递和防火的功能,在城市人口密集的住宅区、闹市区及车流量大的公路旁的小区,这些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去氟后的磷石膏不再会挥发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材料绿色环保。
墙板顶部对称安装有4个吊装环,在采用机械施工时方便吊装,墙板四周均为梯形凹槽,方便组装时契合,结构稳定,搭接施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预制内墙改性磷石膏墙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主体;2、加强筋;3、矩形孔;4、吊装环;5、钢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内墙改性磷石膏墙板,其包括由改性磷石膏制成的墙板主体1,该墙板主体包括中间体以及分布于中间体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该左侧部和右侧部为分布于中间体两侧的对称结构。该墙板主体的四周为梯形凹槽结构,梯形凹槽结构的槽底宽度要小于槽口的宽度,便于组装时契合,达到结构稳定的目的,且墙板主体的中间体设置有多个矩形孔,诸如图中所示的四个矩形孔,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该中间体通过设置矩形孔,对于隔音、隔热等效果是大有裨益的,矩形孔之间设置有间隔横梁,间隔横梁设置有钢丝网5,分布于矩形孔两侧的墙板主体自下而上设置有加强筋2,钢丝网的两端与加强筋相连,进一步增强墙板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墙板主体的上部连接有吊装结构。
其中,矩形孔等间距排列,且矩形孔贯穿于中间体,由于规则排列的矩形孔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墙板主体的隔音、隔热等效果。
吊装结构于墙板主体顶部对称布置有四个,该吊装结构分布于左、右侧部的顶端,吊装结构可以以吊装环4的形式出现,为提高吊装环在吊装过程中不出现脱落的情况,吊装环与加强筋相连,从而提高吊装过程中的结构强度,避免意外发生,吊装环可以与加强筋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诸如螺纹安装结构等可拆卸结构。
墙板主体内部分布有由若干加强筋组成的加筋网,该加强筋的分布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竖向等间距排列,也可以是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
该墙板主体的表面可设置防水涂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