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89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或者通讯杆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杆塔结构主要采用全钢制结构,耗费大量钢材,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能源,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并且线路杆塔采用全钢制结构,存在质量重、施工运输和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同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低碳、节能、环保、高强、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可设计性强和绝缘性能好等优点,成为取代钢材建造输电杆塔结构的理想材料之一。

随着树脂和纤维材料性能的改进和制造技术的完善,复合材料杆塔可以替代传统的镀全钢制结构杆塔用于盐渍土地区、沿海地区、山区、高寒高湿和人为破坏严重地区等。复合材料输电塔重新受到世界各国输电行业的重视,在欧美已经得到应用,其中研究开发和应用最为成熟的是美国,如1954年在夏威夷岛上安装的复合材料电 杆至今仍在服役中,经受了高度盐雾腐蚀和经常经受飓风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复合材料杆塔的不足,提供一种拥有绝缘性能好、轻便、安装方便、耐腐蚀、耐高低温和防盗性强的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包括塔基、塔脚、塔身、塔顶和横担,所述的塔基、塔脚、塔身和塔顶由下到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横担设置在塔顶上,所述的塔脚、塔身、塔顶和横担均由横材、斜材和主材通过螺钉固定构成四棱柱桁架结构。所述的横材、斜材和主材为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外部设有耐候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耐候层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耐候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斜材分别与相连的两根主材连接安装,首尾相连的两根斜材与主材形成三角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塔身设有加强架,加强架由加强杆组成,加强杆与相邻的斜材或者主材构成三角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强杆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同时外部设有耐候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材、斜材和主材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L”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充分复合材料优良的绝缘性能,可有效缩短横担长度,减小塔高,节省钢材,降低投资;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3、低耗钢量、环保、节能、减排;

4、耐腐蚀、耐高低温、防盗性强,降低线路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机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塔顶、2-横担、3-塔身、4-塔脚、10-主材、11-横材、12-斜材、13-加强杆、101-聚氨酯复合材料层、102-耐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型杆塔,包括塔基、塔脚4、塔身3、塔顶1和横担2,所述的塔基、塔脚4、塔身3和塔顶1由下到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横担2设置在塔顶1上,所述的塔脚4、塔身3、塔顶1和横担2均由横材11、斜材12和主材10通过螺钉固定构成四棱柱桁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和主材10为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外部设有耐候层102,耐候层102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耐候层。

所述的斜材12分别与相连的两根主材10连接安装,首尾相连的两根斜材12与主材10形成三角结构。

所述的塔身3设有加强架,加强架由加强杆13组成,加强杆13与相邻的斜材12或者主材10构成三角结构,所述的加强杆13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同时外部设有耐候层102。

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通过分租分别注射入模具,玻璃纤维无捻连续粗纱排列成预定形状,在模具中浸润树脂并固化定型,拉挤成型而得到。耐候层通过喷涂或者浸泡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型材外部。

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主材10和加强杆13的横截面为 “L”形。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主材10和加强杆13的横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主材10和加强杆13的横截面为矩形。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主材10和加强杆1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横材11、斜材12、主材10和加强杆13的横截面为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充分复合材料优良的绝缘性能,可有效缩短横担长度,减小塔高,节省钢材,降低投资;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3、低耗钢量、环保、节能、减排;

4、耐腐蚀、耐高低温、防盗性强,降低线路的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