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890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建筑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部件,特别是一种建筑组件。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往往需要相应的支撑部件以实现相应的支撑。牛腿,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组件。牛腿亦称:梁托,其作用是在混合结构中,梁下面的一块支撑物,它的作用是将梁支座的力分散传递给下面的承重物,因为一面集中力太大,容易压坏墙体。如何进一步提升建筑组件的稳固支撑性能则是始终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支撑稳固的建筑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组件。所述建筑组件包括支柱、支撑件及承载件。所述支柱具有围挡壁。所述围挡壁围成一容腔。所述围挡壁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支撑件容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承载件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延伸至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铸造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柱紧固连接一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安装配合部。所述安装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配合部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主体。所述安装配合部自所述支撑主体突出设置,并围成一保持腔。所述安装部延伸至插设在所述保持腔内。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围挡壁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二安装配合部。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围挡壁上。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二安装配合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围挡壁及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紧固连接一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垂直于所述安装部延伸,并构造为一板状。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相对于所述围挡壁向外突出设置,以可用于支撑外部的部件。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建筑组件的承载件用于支撑其他外部的建筑部件。所述承载件通过安装部延伸通过支柱上的安装通孔,从而使得承载件能够受到支柱的约束及支撑。并且,容置在所述支柱的容腔内的支撑件能够支撑所述承载件的安装部,不仅节省了组装空间,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对所述承载件的稳固支撑性能。简言之,所述建筑组件具有结构精简且支撑稳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支撑件与图4的承载件组装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组件101。所述建筑组件101包括支柱10、支撑件30及承载件50。所述支撑件30设置在所述支柱10上。所述承载件50延伸至设置在支撑件30上,并可用于支撑外部的部件(譬如:横梁)。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支柱10具有围挡壁12。所述围挡壁12围成以容腔14。所述围挡壁12及所述容腔14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支撑所述支撑件3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挡壁12围成矩形柱状的外部轮廓。所述容腔14为矩形管腔。更具体地,所述容腔14为通腔,不仅节省材料,且便利于灌注混凝土以提升稳固支撑性能。相应地,所述支柱10大致呈矩形管状。为了提升支撑性能,所述支柱10为一体式钢构件,即钢管。

所述围挡壁12上述设置有安装通孔16。所述安装通孔16与所述容腔14连通。所述安装通孔16的形状及尺寸只要能够使得所述承载件50延伸至所述容腔14内,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30即可。所述安装通孔16的具体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16大致呈矩形通孔。当所述承载件50穿过所述安装通孔16时,所述承载件50可与所述安装通孔16的孔壁相接触,从而使得所述围挡壁12提供对承载件50的进一步支撑。所述安装通孔16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七个安装通孔16、16b、16c、16d、16e、16f、16g呈矩形分布,并可用于通过下述七个安装部52、52b、52c、52d、52e、52f、52g。

请参阅图3,所述支撑件30用于提供对所述承载件50的支撑。为了充分节省空间且便利于实现所述围挡壁12对所述承载件50的支撑,所述支撑件30容置在所述容腔14内。所述支撑件3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承载件50的支撑即可。为了便利于实现稳固支撑,所述支撑件30具有安装配合部32。所述安装配合部32用于与下述承载件50的安装部52安装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配合部32大致呈平板状,从而便利于与安装部52的稳固贴合。为了进一步节省空间并提升稳固支撑性能,所述安装配合部32围成一保持腔34。具体地,所述安装配合部32呈壁状。为了充分节省材料,所述安装配合部32上形成一开口。相应地,所述保持腔34为具有部分缺口的矩形管腔。所述安装配合部32上可形成相应的紧固孔,以容置相应的紧固件。所述安装配合部32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通用性能及均衡受力,四个安装配合部32成十字状延伸,并两两背对设置在下述支撑主体36上。每一个所述安装配合部32均可用于支撑一个对应的所述承载件50。

所述支撑件30还包括支撑主体36。所述支撑主体36容置在所述容腔14内,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件30的其他结构。所述支撑主体36可以呈立柱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材料及灌注相应的混凝土,所述支撑主体36呈管状。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所述承载件50的稳固支撑性能,所述支撑件30还包括第二安装配合部38。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用于与下述承载件50的第二安装部54紧固连接一体。当然,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可以紧固设置所述围挡壁12上,以提升稳固支撑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与所述围挡壁12的贴合性能,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呈平板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垂直于所述安装配合部32的延伸方向。也即是,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件50的安装部52安装至所述支撑件30的安装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依次间隔设置在远离所述支撑主体36的对应一个所述安装配合部32的自由端上。

为了增强所述支撑件30的稳固支撑性能,所述支撑件30为一体件。具体地,所述支撑件30为钢构件。为了便利于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0为铸造件。

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承载件50具有安装部52。所述安装部52延伸至通过所述安装通孔16,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30上。所述安装部52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52大致呈板状。所述安装部5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30的安装配合部32上。具体地,所述安装部52贴合设置在所述安装配合部32上。也即是,所述安装部52与所述安装配合部32形成平面与平面的接触设置。进一步地,至少部分(结构的)所述安装部52延伸至插设在所述安装部配合部32围成的保持腔34内。所述安装部52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部52依次间隔设置,并环绕为一个矩形环。当然,所述安装部52也可以仅为一个,亦可围成柱状或管状的端部。所述安装部52设置在下述承载部54的一端上。七个安装部52、52b、52c、52d、52e、52f、52g呈矩形分布,并与同一个对配安装部32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一体。

所述承载件50还包括承载部54。所述承载部54用于支撑所述承载件50的其他结构,并可支撑外部的部件(譬如:横梁)。所述承载部54相对于所述围挡壁12向外突出设置。具体地,当所述承载件50安装时,所述安装部52插设安装至所述容腔14内;所述承载部54位于所述容腔14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54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配合部32的形状大致相同。也即是,所述承载部54呈具有(在侧壁上的)一缺口(图中未标示)的管状件,从而便利于实现混凝土自所述缺口灌注至所述承载部54围成的管腔58内。

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固支撑性能,所述承载件50还包括第二安装部56。所述第二安装部56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围挡壁1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56、所述围挡壁12及所述支撑件30的第二安装配合部38依次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一体。也即是,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承载件50的第二安装部56、所述支柱10的围挡壁12及所述支撑件30的第二安装配合部38而实现前述三者的紧固连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七个第二安装部56、56b、56c、56d、56e、56f、56g、56g呈矩形分布,并与对应的七个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紧固连接一体。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支撑装置。所述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建筑组件101及横梁(图中未示出)。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承载件50上。所述横梁可以为管状件。具体地,所述承载件50的所述承载部54可以插设安装至所述横梁的管腔内。所述横梁可以为钢管。所述横梁可以用于其他支撑墙体等部件。相应地,所述建筑组件101可以为牛腿。所述建筑支撑装置还包括混凝土(图中未示出)。所述混凝土灌注在所述支柱10的所述容腔14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出现的“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均可以采用螺钉、螺栓或螺柱等可实现至少两个部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的元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围挡壁12、所述安装部52及对应的所述安装配合部32,及所述第二安装部56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8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紧固孔,以可容纳相应的紧固将、第二紧固件。另外,在本发明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均可以采用相同或相类似的结构。在本发明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均为相对概念,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理解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发明中出现的“插接方向、安装方向”指的是所述承载件50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柱10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载件50可以水平方向延伸,并插设至通过所述支柱10上的安装通孔16。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