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39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共停车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城市停车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车辆停放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商场、医院、大型酒店、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已经车满为患,为缓解这一问题,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资源成为扩展停车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库基本上都仅利用地上空间,未能同时利用地下空间,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可同时利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包括凹坑、支撑平台、用于停放车辆的旋转停车架和中心载车台;

支撑平台水平设置在凹坑底部,旋转停车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方,旋转停车架包括滚筒、第一从动齿圈、行星载车台、支撑臂和第二从动齿圈,滚筒为两端敞口的圆筒形结构,滚筒的轴线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滚筒的上半部分位于地平面以上,滚筒的下半部分位于地平面以下,第一从动齿圈设置在滚筒外表面沿前后方向的中部且第一从动齿圈的内圆沿周向固定连接在滚筒的外表面上;

行星载车台设有若干个,行星载车台的个数记为n,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例如n等于六,中心载车台和各个行星载车台均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在滚筒的内部,中心载车台位于滚筒的中心,中心载车台的上表面与地平面齐平,各个行星载车台在竖直平面内360°均匀环绕中心载车台设置,中心载车台的前侧边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固定环,固定环的下半部固定连接在凹坑的前侧壁上部;

支撑臂设有若干个且其个数为2n,其中n个支撑臂沿滚筒的径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滚筒的前部,其余n个支撑臂沿滚筒的径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滚筒的后部,位于滚筒后部的各个支撑臂分别与位于滚筒前部的各个支撑臂一一前后对称,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臂记为一对支撑臂,一对支撑臂对应连接一个行星载车台,各个支撑臂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在滚筒上,同一对支撑臂中位于滚筒前部的支撑臂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的前侧边中部铰接,同一对支撑臂中位于滚筒后部的支撑臂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的后侧边中部铰接;

第二从动齿圈设有若干个且其个数为n,每个第二从动齿圈均对应一个载车台,各个第二从动齿圈的前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的后侧边上;各个第二从动齿圈的外圈与滚筒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滚筒前部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前轴向限位台阶,滚筒后部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后轴向限位台阶,支撑平台上设有四个滚轮支架,其中两个滚轮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滚筒前部的左下方和右下方,另外两个滚轮支架固定连接在滚筒后部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每个滚轮支架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位于滚筒前部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支撑滚轮外表面与前轴向限位台阶的圆周面接触,位于滚筒后部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支撑滚轮外表面与后轴向限位台阶的圆周面接触;

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旋转停车架转动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用于维持行星载车台水平的第二传动机构。

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滚筒的右侧,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联轴器、第一传动轴和第一主动齿轮,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第一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通过键与第一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圈啮合。

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滚筒的后侧,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减速器、第二联轴器、第二传动轴、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立杆支座、支撑轴和传动套筒,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第二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通过键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立杆支座位于滚筒的后侧并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立杆支座的顶部设有连接孔,支撑轴与滚筒同轴向设置,支撑轴的后部轴段通过键固定设置在连接孔内,传动套筒转动连接在支撑轴的前部轴段上,传动套筒的前部沿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圈,从动链轮通过键传动连接在传动套筒的后部,第二主动齿圈与第二从动齿圈啮合,中心载车台的后侧边与支撑轴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支撑平台上在滚筒下方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前支座和后支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前防偏轮和后防偏轮,前防偏轮和后防偏轮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前防偏轮的圆周面与前轴向限位台阶的后侧面接触,后防偏轮的圆周面与后轴向限位台阶的前侧面接触。

滚筒的圆周面为镂空结构。

第二从动齿圈和固定环的半径均大于车辆的高度,中心载车台和行星载车台的宽度均大于车辆的宽度,滚筒后部支撑臂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的后侧边中部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从动齿圈的圆心。

第一主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承座内。

传动套筒通过安装在传动套筒内圈的两个第二轴承与支撑轴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轴承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轴上的限位套筒,传动套筒的前端安装有轴承端盖,位于后侧的第二轴承由限位套筒和轴肩限位,位于前侧的第二轴承由限位套筒和轴承端盖限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旋转停车架的滚筒上半部分位于地平面以上,滚筒下半部分位于地平面以下,充分利用了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的第二传动机构可通过控制第二从动齿圈转动进行运动补偿,使行星载车台在随着滚筒转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便于车辆的稳定停放。

本发明中滚筒下发的四个支撑滚轮和滚轮支架起到支撑滚筒的作用,并且在滚筒滚动时,各支撑滚轮与滚筒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减少滚筒的运动阻力。

本发明中的前防偏轮和后防偏轮可对滚筒进行轴向限位,防止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在轴向上偏移,确保本发明的运转稳定性。

本发明中滚筒的圆周面为镂空结构,可减轻滚筒的重量,降低对支撑滚轮和滚轮支架承重强度的要求,减少滚筒的运行阻力,节省能源。

综上,本发明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带动车位未占用的行星载车台移动到地平面,方便车主驶入行星载车台上停车,并可将已占用车位的行星载车台移到地下或高处,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以图3的左侧为本发明的左向,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式小型立体停车库,包括凹坑、支撑平台1、用于停放车辆2的旋转停车架和中心载车台3;

支撑平台1水平设置在凹坑底部,旋转停车架设置在支撑平台1上方,旋转停车架包括滚筒4、第一从动齿圈5、行星载车台6、支撑臂7和第二从动齿圈8,滚筒4为两端敞口的圆筒形结构,滚筒4的轴线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滚筒4的上半部分位于地平面9以上,滚筒4的下半部分位于地平面9以下,第一从动齿圈5设置在滚筒4外表面沿前后方向的中部且第一从动齿圈5的内圆沿周向固定连接在滚筒4的外表面上;

行星载车台6设有若干个,行星载车台6的个数记为n,n等于六,中心载车台3和各个行星载车台6均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在滚筒4的内部,中心载车台3位于滚筒4的中心,中心载车台3的上表面与地平面9齐平,各个行星载车台6在竖直平面内360°均匀环绕中心载车台3设置,中心载车台3的前侧边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固定环10,固定环10的下半部固定连接在凹坑的前侧壁上部;

支撑臂7设有若干个且其个数为2n,其中n个支撑臂7沿滚筒4的径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滚筒4的前部,其余n个支撑臂7沿滚筒4的径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滚筒4的后部,位于滚筒4后部的各个支撑臂7分别与位于滚筒4前部的各个支撑臂7一一前后对称,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臂7记为一对支撑臂7,一对支撑臂7对应连接一个行星载车台6,各个支撑臂7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在滚筒4上,同一对支撑臂7中位于滚筒4前部的支撑臂7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6的前侧边中部铰接,同一对支撑臂7中位于滚筒4后部的支撑臂7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6的后侧边中部铰接;

第二从动齿圈8设有若干个且其个数为n,每个第二从动齿圈8均对应一个载车台,各个第二从动齿圈8的前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6的后侧边上;各个第二从动齿圈8的外圈与滚筒4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滚筒4前部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前轴向限位台阶11,滚筒4后部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后轴向限位台阶12,支撑平台1上设有四个滚轮支架13,其中两个滚轮支架13分别固定连接在滚筒4前部的左下方和右下方,另外两个滚轮支架13固定连接在滚筒4后部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每个滚轮支架13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14,位于滚筒4前部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支撑滚轮14外表面与前轴向限位台阶11的圆周面接触,位于滚筒4后部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支撑滚轮14外表面与后轴向限位台阶12的圆周面接触;该四个支撑滚轮14和滚轮支架13起到支撑滚筒4的作用,并且在滚筒4滚动时,各支撑滚轮14与滚筒4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减少滚筒4的运动阻力。

支撑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旋转停车架转动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用于维持行星载车台6水平的第二传动机构。

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滚筒4的右侧,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减速器16、第一联轴器17、第一传动轴18和第一主动齿轮19,第一驱动电机15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16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第一减速器16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17与第一传动轴18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18通过键与第一主动齿轮19传动连接,第一主动齿轮19与第一从动齿圈5啮合。

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滚筒4的后侧,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减速器、第二联轴器、第二传动轴、主动链轮20、链条21、从动链轮22、立杆支座23、支撑轴24和传动套筒25,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第二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通过键与主动链轮20传动连接,主动链轮20和从动链轮22之间通过链条21传动连接;立杆支座23位于滚筒4的后侧并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1上,立杆支座23的顶部设有连接孔,支撑轴24与滚筒4同轴向设置,支撑轴24的后部轴段通过键固定设置在连接孔内,传动套筒25转动连接在支撑轴24的前部轴段上,传动套筒25的前部沿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圈26,从动链轮22通过键传动连接在传动套筒25的后部,第二主动齿圈26与第二从动齿圈8啮合,中心载车台3的后侧边与支撑轴2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减速器、第二联轴器和第二传动轴为现有常规装置,图中并未示出。

支撑平台1上在滚筒4下方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前支座和后支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前防偏轮27和后防偏轮,前防偏轮27和后防偏轮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前防偏轮27的圆周面与前轴向限位台阶11的前侧面接触,后防偏轮的圆周面与后轴向限位台阶12的后侧面接触。后防偏轮因被遮挡,图中并未示出,前防偏轮27和后防偏轮可对滚筒4进行轴向限位,防止滚筒4在转动过程中在轴向上偏移。

滚筒4的圆周面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极大地减轻了滚筒4的重量,降低对支撑滚轮14和滚轮支架13承重强度的要求,减少滚筒4的运行阻力,节省能源。

第二从动齿圈8和固定环10的半径均大于车辆2的高度,中心载车台3和行星载车台6的宽度均大于车辆2的宽度,滚筒4后部支撑臂7的内端与其对应的行星载车台6的后侧边中部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从动齿圈8的圆心。能够较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第一主动齿轮1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的轴承座28,轴承座28内安装有第一轴承29,第一传动轴18通过第一轴承29转动连接在轴承座28内。

传动套筒25通过安装在传动套筒25内圈的两个第二轴承30与支撑轴24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轴承30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轴24上的限位套筒31,传动套筒25的前端安装有轴承端盖32,位于后侧的第二轴承30由限位套筒31和轴肩限位,位于前侧的第二轴承30由限位套筒31和轴承端盖32限位。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工作过程:

第一驱动电机15经第一减速器16减速后驱动第一传动轴18转动,第一传动轴18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9转动,继而带动与第一主动齿轮19啮合的第一从动齿圈5转动,第一从动齿圈5固定在滚筒4外表面上,滚筒4与第一从动齿圈5的运动轨迹相同;

第二驱动电机经第二减速器减速后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带动主动链轮20转动,主动链轮20通过链条21带动从动链轮22转动,从动链轮22带动传动套筒25绕支撑轴24转动,固定在传动套筒25上的第二主动齿圈26转动,第二主动齿圈26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从动齿圈8转动;

滚筒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1、图2和图3中箭头所示),转速很慢,支撑臂7所连接的行星载车台6具有向同一个方向转动的趋势,即行星载车台6会随着滚筒4的转动而左侧升高右侧降低,此时,控制第二从动齿圈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可补偿该运动趋势,即使与第二从动齿圈8啮合的第二主动齿圈26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最终维持行星载车台6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停车时,车辆2既可驶入中心载车台3进行停车,也可驶入行星载车台6进行停车,中心载车台3由于通过固定环10和支撑轴24固定,所以其始终位于滚筒4的中心,在中心载车台3未被占用时,车辆2可随时驶入并停车,需要驶入行星载车台6停车时,先控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使滚筒4带动车位未占用的行星载车台6移动到地平面9,使行星载车台6的上表面与地平面9齐平,车辆2即可驶入到行星载车台6上进行停车,在车辆2停稳后,控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滚筒4继续转动,将下一个未被占用的行星载车台6转动到地平面9处,使行星载车台6的上表面与地平面9齐平,方便下一位车主停车。

所述支撑滚轮14、前防偏轮27、后防偏轮和限位套筒31均为现有常规装置,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