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90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的干挂式安装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板材的安装方法通常有湿贴法和干挂法两种,而目前主要流行的是干挂法。而干挂法主要分销钉式、开槽式和背栓式几种。由于这几种方法的安装方式均需要在板材上开槽或开孔,这些开槽或开孔的连接处就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较易生破坏。同时,由于板材本身的抗拉、抗弯强度较低,所以,这些板材基本上都是采用较厚的石板材,也就是以增加厚度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强度弱点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石材重量很大,并使挂件和支承结构也变得笨重,整个幕墙系统臃肿不堪,既造成了大的材料浪费,成本增加,安全性也变差,也使安装工作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上述现有的干挂结构,无法适应大面域的瓷板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包括龙骨架、干挂组件、螺栓组件和定位胶条,所述龙骨架安装于墙面,所述干挂组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固定在所述龙骨架;

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主挂件、上扣件和下扣件;

所述主挂件包括竖直安装部和承接部,两个所述承接部上下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竖直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分别卡装固定在所述主挂件的两个所述承接部;

所述承接部包括第一水平延伸部、第一竖直延伸部和第二水平延伸部,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安装部的一侧,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竖直安装部和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的左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的上端,且其右端向外水平延伸;

所述上扣件包括上竖直扣件部、上水平扣件部、竖直延伸一部、水平延伸一部和竖直延伸二部,所述上水平扣件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的左侧,且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一部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上水平扣件部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上竖直扣件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一部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上水平扣件部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上扣装槽;

所述上扣装槽适应性卡装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外,同时,所述竖直延伸一部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竖直延伸一部的右侧壁抵住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的左侧壁,所述竖直延伸一部的下端面抵住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的上端面;

所述水平延伸一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的右侧的下方,且其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二部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一部的另一端,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竖直扣件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二部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水平延伸一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上砖体安装槽,所述上砖体安装槽开口向上;

所述下扣件包括下竖直扣件部、下水平扣件部、竖直延伸三部、水平延伸二部和竖直延伸四部,所述下水平扣件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的左侧,且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下水平扣件部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竖直扣件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下水平扣件部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下扣装槽;

所述下扣装槽适应性卡装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外,同时,所述竖直延伸三部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的右侧壁抵住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的左侧壁,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的下端面抵住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的上端面;

所述水平延伸二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的右侧的上方,且其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竖直延伸四部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二部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竖直扣件部和所述竖直延伸四部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水平延伸二部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下砖体安装槽,所述下砖体安装槽开口向下;

所述定位胶条卡装在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之间,且其上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一部的下端面,其下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二部的上端面。

优选的,还包括L型挂件,其是由水平侧壁和竖直侧壁垂直固定而成的L 形结构,所述螺栓组件的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竖直安装部、所述竖直侧壁和所述龙骨架,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的螺母将所述干挂组件固定在所述龙骨架,所述L 型挂件的水平侧壁焊接固定在所述龙骨架。

优选的,所述L型挂件的竖直侧壁与所述竖直安装部的左侧壁之间设有胶粘层。

优选的,所述龙骨架包括主龙骨和横梁,所述主龙骨安装于墙面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横梁垂直固定在所述主龙骨,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干挂组件和所述L型挂件固定在所述横梁,且所述L型挂件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在所述横梁。

优选的,所述上竖直扣件部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的右侧壁都设有容纳砖背胶黏剂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由所述上竖直扣件部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的右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若干所述燕尾槽间隔排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承接部还包括第二竖直延伸部,所述第二竖直延伸部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的右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

两个所述承接部的所述第二竖直延伸部的右侧壁分别抵住所述上竖直扣件部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的左侧壁。

优选的,所述竖直延伸一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的高度,使得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分别卡装固定在两个所述承接部时,所述上水平扣件部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之间,以及所述下水平扣件部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之间在竖直方向上都设有间隔。

优选的,所述竖直延伸一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分别通过所述胶条抵住所述竖直安装部的右侧壁。

优选的所述竖直延伸一部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的左侧壁上都设有胶条安装槽,所述胶条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槽内。

优选的,设有固定螺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下水平扣件部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后固定。

一块瓷板从上到下依次被不同干挂组件的下扣件、承接部、上扣件和承接部牵制固定,使得瓷板的安装结构稳定,而干挂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时施工方便,便于提高安装效率。

上下相邻的两块瓷板安装好之后,将定位胶条卡装在所述上扣件和下扣件之间,且其上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一部的下端面,其下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二部的上端面,两块瓷板相对侧壁之间填充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一方面是为了填补相邻两块瓷板之间的缝隙,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装配结构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挂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扣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扣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龙骨架1,主龙骨101,横梁102;

干挂组件2,主挂件21,竖直安装部210,承接部211,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第二竖直延伸部2114,容纳槽 212;上扣件22,上竖直扣件部220,上水平扣件部221,竖直延伸一部222,水平延伸一部223,竖直延伸二部224,上扣装槽225,上砖体安装槽226;下扣件23,下竖直扣件部230,下水平扣件部231,竖直延伸三部232,水平延伸二部233,竖直延伸四部234,下扣装槽235,下砖体安装槽236;

螺栓组件3,定位胶条4;L型挂件5,水平侧壁51,竖直侧壁52;燕尾槽 6,胶条7,固定螺栓8,瓷板9,砖背胶黏剂10,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11,胶粘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点支承瓷板的安装系统;包括龙骨架1、干挂组件 2、螺栓组件3和定位胶条4,所述龙骨架1安装于墙面,所述干挂组件2通过所述螺栓组件3固定在所述龙骨架1;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干挂组件2包括主挂件21、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

所述主挂件21包括竖直安装部210和承接部211,两个所述承接部211上下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竖直安装部210的同一侧,所述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分别卡装固定在所述主挂件21的两个所述承接部211;

所述承接部211包括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和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安装部 210的一侧,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的另一端,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竖直安装部210和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 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槽212;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的左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的上端,且其右端向外水平延伸;

所述上扣件22包括上竖直扣件部220、上水平扣件部221、竖直延伸一部 222、水平延伸一部223和竖直延伸二部224,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的左侧,且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和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上扣装槽225;

所述上扣装槽225适应性卡装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外,同时,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容纳槽212内,且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的右侧壁抵住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的左侧壁,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的下端面抵住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的上端面;

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的右侧的下方,且其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二部224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的另一端,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 和所述竖直延伸二部224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上砖体安装槽226,所述上砖体安装槽226开口向上;

所述下扣件23包括下竖直扣件部230、下水平扣件部231、竖直延伸三部 232、水平延伸二部233和竖直延伸四部234,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左侧,且其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下扣装槽235;

所述下扣装槽235适应性卡装在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外,同时,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容纳槽212内,且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的右侧壁抵住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的左侧壁,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的下端面抵住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的上端面;

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的上方,且其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竖直延伸四部234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的另一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 和所述竖直延伸四部234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下砖体安装槽236,所述下砖体安装槽236开口向下;

所述定位胶条4卡装在所述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之间,且其上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的下端面,其下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的上端面。

本技术方案中的安装系统,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瓷板9在墙面上的安装。

以下以一块瓷板9的具体安装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安装时,先通过以下方法先将两个干挂组件分别按照测定的位置安装在墙面上:

即,通过螺栓或类似的固定件将龙骨架1固定在墙面上,再通过螺栓组件4 的螺栓穿过竖直安装部210后以螺栓组件4的螺母固定,竖直安装部210安装好之后,再将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分别卡装固定在所述主挂件21的两个所述承接部211。

在瓷板9的上下端面的中部分别开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同一块瓷板9从上到下分别被两个干挂组件2的下扣件23和上扣件22连接。其中,下扣件23的竖直延伸四部234卡入瓷板9上端面的安装槽内,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壁通过胶黏剂与瓷板9的背面固定;上扣件22的竖直延伸二部224卡入瓷板9下端面的安装槽内,水平延伸一部223为瓷板9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上竖直扣件部220的右侧壁通过胶黏剂与瓷板9的背面固定。

再,下扣件23和上扣件22分别卡装固定到各自主挂件21的承接部211上,各自的主挂件21分别通过竖直安装部210固定安装在墙面上。下扣件23的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为竖直延伸三部23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容纳槽212的侧壁与竖直延伸三部232的侧壁之间产生与瓷板9所受重力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上扣件22的第一水平延伸部2111为竖直延伸一部22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容纳槽212的侧壁与竖直延伸一部222的侧壁之间产生与瓷板9所受重力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一块瓷板9从上到下依次被不同干挂组件2的下扣件23、承接部211、上扣件22和承接部211牵制固定,使得瓷板9的安装结构稳定,而干挂组件2 结构简单,安装时施工方便,便于提高安装效率。

上下相邻的两块瓷板9安装好之后,将定位胶条4卡装在所述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之间,且其上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的下端面,其下端面紧贴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的上端面,两块瓷板9相对侧壁之间填充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11,一方面是为了填补相邻两块瓷板9之间的缝隙,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装配结构的整体强度。

还包括L型挂件5,其是由水平侧壁51和竖直侧壁52垂直固定而成的L形结构,所述螺栓组件3的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竖直安装部210、所述竖直侧壁52 和所述龙骨架1,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3的螺母将所述干挂组件2固定在所述龙骨架1,所述L型挂件5的水平侧壁51焊接固定在所述龙骨架1。

竖直安装部210的安装固定,需要与之固定连接的部件的表面尽可能地粗糙,才能促使两者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保证两者固定的强度。增加L型挂件5,可将适配的表面粗糙度加工在L型挂件5上,以满足L型挂件5的安装,而无需龙骨架1的表面整体或局部加工适配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L型挂件5的竖直侧壁52与所述竖直安装部210的左侧壁之间设有胶粘层12。

设置胶粘层,增加竖直侧壁52与竖直安装部210的左侧壁之间的固定点,提高两者之间固定的强度。优选的,这里胶粘层12的材质为PA66,PA66具有较高的熔点,在较高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强化其胶粘性能。

所述龙骨架1包括主龙骨101和横梁102,所述主龙骨101安装于墙面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横梁102垂直固定在所述主龙骨101,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干挂组件2和所述L型挂件5固定在所述横梁102,且所述L型挂件5 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在所述横梁102。

主龙骨101和横梁102连接成相互垂直的骨架结构,安装方便,且,为进一步强化结构的稳定性,横梁10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龙骨101上,而所述L型挂件5的侧端面通过螺栓组件3固定在所述横梁102,其上端面焊接固定在所述横梁102。

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壁都设有容纳砖背胶黏剂10的燕尾槽6,所述燕尾槽6由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若干所述燕尾槽6间隔排列分布。

上竖直扣件部220和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壁通过胶黏剂与瓷板9的背面固定,在两者的右侧壁增设向内凹槽的燕尾槽6,以增加胶黏剂的容纳空间,增强瓷板9的安装强度,优选的,这里的砖背胶黏剂10为改性环氧树脂。

所述承接部211还包括第二竖直延伸部2114,所述第二竖直延伸部2114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的右端,且其下端竖直向下延伸;

两个所述承接部211的所述第二竖直延伸部2114的右侧壁分别抵住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和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左侧壁。

两个第二竖直延伸部2114分别与上竖直扣件部220和下竖直扣件部230之间,产生与瓷板9所受重力方向相反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竖直延伸部2112的高度,使得所述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分别卡装固定在两个所述承接部211时,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之间,以及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之间在竖直方向上都设有间隔。

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之间,以及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之间在竖直方向上都设有间隔,而不是直接贴紧接触,一方面是方便安装时候瓷板9位置的调整,另一方面是通过间隔保持瓷板安装结构各处的气流通畅,避免某些位置产品负压而影响安装强度。

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分别通过所述胶条7抵住所述竖直安装部210的右侧壁。

设置胶条7,而不是使竖直延伸一部222和竖直延伸三部232跟竖直安装部 210直接接触,通过胶条这一柔性介质,为瓷板9的安装结构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所述竖直延伸一部222和所述竖直延伸三部232的左侧壁上都设有胶条安装槽,所述胶条7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槽内。

安装时,先将胶条7卡装到胶条安装槽内,在将竖直延伸一部222和竖直延伸三部232卡入安装槽12内时,胶条7就着这一卡入的动作即竖直延伸一部 222和竖直延伸三部232与竖直安装部210的右侧壁之间,整个卡入的过程伴随了胶条7的弹性变形,加快了安装的速度,且卡入后胶条7恢复形变,强化了安装结构的稳定。

设有固定螺栓8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2113后固定。

每块瓷板9安装的最后,再通过固定螺栓8在竖直方向上强化下扣件23与主挂件21之间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

所述水平延伸一部223垂直连接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的右侧的最下端,所述水平延伸二部233垂直连接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右侧的最上端。

下扣件23和上扣件22分别包括瓷板9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邻瓷板9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合理布局安装结构,提高安装效率和强度。

所述上水平扣件部221连接在所述上竖直扣件部220的中部位置,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连接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上部位置;

上扣件22支撑在瓷板9的下端面,需要分担较大的支撑力,将上水平扣件部221连接在上竖直扣件部220的中部位置,优化了力的分布。下扣件2包裹在瓷板9的上端面,所述下水平扣件部231连接在所述下竖直扣件部230的上部位置,更能兼顾固定瓷板9的边缘位置,强化安装效果。

所述主挂件21、上扣件22和下扣件23均为铝合金材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