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67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塔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目前,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立体停车设备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应该说,机械车库从管理上可以做到彻底的人车分流,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易于实现的塔式立体车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分布于架体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上设有提升架,提升架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所述运动小车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可移动至载车平台上。

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提升轮,提升轮通过减速机与提升电机练级,提升轮上设有提升刚绳,所述提升架的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提升刚绳与所述定滑轮连接;

所述提升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架体上设有四个纵向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提升架顶部的四个角处及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轨道上设有一凸出导向轨道的引导侧轨,且所述引导侧轨与导向轨道构成的截面呈T形,所述导向轮与导向轨道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引导侧轨相向设置,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引导侧轨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槽,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

将导向轮连接的转轴端部向外延伸,并在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导向轨道延伸的侧轴,各侧轴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侧轮,同一转轴上的两个侧轮分布于引导侧轨的两侧,所述引导侧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导向轮槽,所述侧轮位于侧导向轮槽内。

所述运动小车包括一框架,框架四个角处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车轮,位于框架同一端处的两个车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上连接有一驱动电机;运动小车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为一组,顶板上设有两组驱动机构,两组驱动机构分别与两组车轮一一对应,且两组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一组车轮,单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链轮,两个链轮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通过与链条驱动电机的动力轴连接的齿轮连接;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车轮的外侧框架上分别设有一卡勾,所述卡勾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卡勾的下端可卡在链条内。

所述顶板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一轮槽;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二轮槽,当所述载车机构与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导向第一轮槽与所述导向第二轮槽对接;相互对接的导向第一轮槽及导向第二轮槽的端部向外扩展并呈Y形。

位于所述框架的前侧设有一吸附板,与所述吸附板相向设置的架体上设有一电磁吸盘,当所述运动小车位于载车平台上时,所述吸附板与所述电磁吸盘接触并被电磁吸盘吸附固定。

所述吸附板通过一缓冲机构与框架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横向固定于框架上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延伸端部上设有一环形挡板,还包括一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与吸附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环形挡板位于管件内,在管件内的中部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与缓冲杆的端部连接,位于管件内的缓冲杆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位于滑块与框架之间的管件内设有第二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塔式立体车库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式,采用独特的对称塔式结构的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使用中占地面积小,适合多种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提升架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四个导向轨道与提升架配合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导向轨道、引导侧轨及导向轮、侧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导向轨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运动小车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三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载车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的顶板、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的顶板、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的顶板及载车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的运动小车停放至载车平台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的缓冲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驱动机构;101.顶板;102、103.链轮;104.齿轮;105.链条驱动电机;

110.导向第一轮槽;111.第一轮槽的端部;112.吸附板;113.电磁吸盘;114.管件;115.滑块;116.第二缓冲弹簧;117.第一缓冲弹簧;118.环形挡板;119.缓冲杆;

120.链条;

200.运动小车;201.框架;202、203.车轮;204.传动轴;205.驱动电机;206、207.卡勾;

300.载车平台;301.导向第二轮槽;302.导向第二轮槽的端部;

400.架体;401、402、403、404.导向轨道;

410.引导侧轨;411.导向槽;412、413.侧导向轮槽;

500.提升架;501.提升刚绳;502.提升轮;503.定滑轮;504.提升架主体;

511、512.侧轮;513.导向轮;514.转轴;515、516.侧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参见图1至图17;

首先参见图1、2,它包括架体400;所述架400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300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分布于架体400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400上设有提升架500,提升架500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200,所述运动小车200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200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200提升至载车平台300同高度的侧部,而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200提升至载车平台300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200可移动至载车平台300上。

具体的,参见图3至图6,本设计中,所述架体400的顶部设有提升轮502,提升轮502通过减速机与提升电机练级,提升轮502上设有提升刚绳501,所述提升架500的顶部设有定滑轮503,所述提升刚绳501与所述定滑轮503连接;

针对提升架,本设计中的述提升架主体504为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架体400上设有四个纵向设置的导向轨道401、402、403、404,所述提升架500顶部的四个角处及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导向轮513,各导向轨道401、402、403、404上设有一凸出导向轨道401、402、403、404的引导侧轨410,所述引导侧轨410与导向轨道构成的截面呈T形,所述导向轮513与导向轨道401、402、403、404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引导侧轨410相向设置,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引导侧轨410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槽411,导向轮513位于导向槽411内。

本设计中的导向轮513套在转轴514上,转轴514的两个端部向外延伸,并在转轴514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导向轨道延伸的侧轴515、516,各侧轴515、516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侧轮511、512,同一转轴514上的两个侧轮511、512分布于引导侧轨的两层,且侧轮与引导侧轨的侧壁接触,同时,还在所述引导侧轨410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导向轮槽412、413,所述侧轮位于侧导向轮槽内。

在提升架抬升的过程中,通过上下共计八个导向轮、上下共计十六个侧轮沿引导侧轨的运动,可以将提升架有效的夹持在四个导向轨道之间,并可降低提升架左右、前后摆动的幅度并尽可能降低提升架的晃动,使其提升架在提升过程中更加平稳。

针对运动小车200,参见图8、图12至图15,本设计中,所述运动小车200包括一框架201,框架201四个角处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车轮202、203,位于框架201同一端处的两个车轮202、203通过传动轴204连接,所述传动轴204的端部上连接有一驱动电机205。在运动小车200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202、203为一组。

进一步的,参见图16,本设计还在顶板101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一轮槽110。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二轮槽301,当所述载车机构与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导向第一轮槽与所述导向第二轮槽对接,且相互对接的导向第一轮槽的端部111及导向第二轮槽的端部302向外扩展并呈Y形。

参见图16至图17,本设计中,位于所述框架201的前侧设有一吸附板112,与所述吸附板112相向设置的架体201上设有一电磁吸盘113,当所述运动小车位于载车平台上时,所述吸附板112与所述电磁吸盘113接触并被电磁吸盘113吸附固定。

本设计中的所述吸附板112通过一缓冲机构与框架连接,具体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横向固定于框架201上的管件114,所述管件114的延伸端部上设有一环形挡板118,还包括一缓冲杆119,所述缓冲杆119的一端与吸附板112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环形挡板118位于管件内,在管件114内的中部设有一滑块115,所述滑块115与缓冲杆119的端部连接,位于管件114内的缓冲杆119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117,位于滑块与框架之间的管件内设有第二缓冲弹簧116。

本设计的立体车库在使用中,其运动小车位于载车平台上,且各载车平台上分别设有一所述的运动小车,此时,运动小车上的车轮位于导向第二轮槽内,其顶板固定在提升架上并位于地面上。

如要将车辆停放至载车平台上时,也即将将车辆停放至载车平台上的运动小车上时;其整个流程如下:

(1)顶板通过提升架抬升至与载车平台相同高度,此时,顶板与载车平台之间的间距小于2cm,此时,导向第一轮槽与所述导向第二轮槽对接,而后电磁吸盘断电,吸附板与电磁吸盘解除固定;

(2)驱动电机带动车轮转动,从而将运动小车移动至顶板上,在运动小车移动的过程中,其车轮沿着导向第二轮槽进入导向第一轮槽内;

(3)顶板通过提升架下落至地面上,车辆开至运动小车上;

(4)提升架将运动小车再次提升至与载车平台同高度;

(5)运动小车200通过驱动电机205再次运动至载车平台300上,而后电磁吸盘通电将吸附板吸附固定;

(6)提升架下降至地面,至此,完成整个过程,将车辆完成停放。

实施例2,参见图7至图1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本设计中提升架500上的所述顶板101上设有两组驱动机构,两组驱动机构分别与两组车轮一一对应,且两组驱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一组中的两个车轮202、203,单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链轮102、103,两个链轮102、103上设有链条101,所述链条101通过与链条驱动电机105的动力轴连接的齿轮104连接。

本设计中,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车轮202、203的外侧框架上分别设有一卡勾207,所述卡勾207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卡勾207的下端可卡在链条内,同时,卡勾的最下端位于车轮的下方,也即,卡勾的最下端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车轮底面所在平面的高度。

本设计在使用时,与实施例相同步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运动小车从载车平台移动至顶板上的过程;具体如下,初始状态时,框架底部的四个卡勾位于下方载车平台对应的导向槽内,此时,运动小车上无车辆存放;当有车辆需要存放时,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与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此时,载车机构前端、顶板与载车平台同高,而后,驱动电机驱动车轮转动,进而将运动小车向前推动,此时,链条转动,推动时,运动小车的前轮移动至顶板上,卡勾的下端从导向槽内滑出并卡在链条内,此时,驱动电机可转动亦可不转动,当驱动电机转动时,驱动电机应与链条同步;而后,链条转动并带拉动卡勾向前,此时,运动小车继续向前移动至顶板上,通过卡勾卡在链条内,其卡勾可以作为动力连接部件,同时,通过卡勾还可以对运动小车固定于顶板上(此时链条停止转动),防止运动小车的移动,而后提升架下降至地面,此后车辆可开至运动小车上,而后提升架再次上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反向实施上述动作即可将车辆及运动小车移至载车平台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