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864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砂浆装饰挂板幕墙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是对其中的主要受力钢筋,预先施行张拉产生拉应力,使挂板预先产生压应力。由于幕墙的面积越来越大,单块装饰挂板的尺寸最大达到3.0m*2.0m*0.03m,这给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的成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满足不了大批量装饰挂板预先施行张拉产生拉应力的需求,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提高预应力钢丝张拉效率和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设于钢平台模上台面上,并位于一排成型边模的外侧,所述钢平台模呈矩形结构,所述成型边模包括与钢平台模长度方向平行的长边模板和与钢平台模宽度方向平行的短边模板,所述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一排成型边模外侧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对应预应力钢丝设有固定梁通孔,其中一长边侧固定梁和一短边侧固定梁的外侧设有与预应力钢丝的第一端连接的钢丝夹具,另外一长边侧固定梁和一短边侧固定梁的外侧并排设有活动梁,所述活动梁与张拉连接螺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张拉连接螺杆的第一端穿过固定梁通孔后与预应力钢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张拉连接螺杆上连接有将张拉连接螺杆与固定梁锁紧的锁紧螺母,所述活动梁连接有驱动活动梁远离固定梁的千斤顶。

优选的,所述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均由角钢制成,角钢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加强肋,所述长边模板与短边模板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长边模板上的钢丝通孔由上排钢丝通孔和下排钢丝通孔组成,所述上排钢丝通孔和下排钢丝通孔沿长边模板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且与短边模板上的钢丝通孔上下错开。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丝的第二端设有墩头部,所述张拉连接螺杆的第一端通过墩头钢丝连接器与墩头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梁设有供张拉连接螺杆穿过的活动梁通孔,所述张拉连接螺杆在活动梁的外侧连接有张拉螺母。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设有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横向预应力钢丝各使用一组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两组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可以同时工作,一次也可以完成多块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中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提高了预应力钢丝张拉效率,而且,预应力钢丝的预应力也可以得到较为准确和一致的控制,保证了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图2是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埋背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边模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预埋背栓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由轻质高强微膨胀砂浆预制成型,且在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内铺设有纵横交叉呈网格状分布的预应力钢丝。经过热处理的刻痕预应力钢丝(直径4mm),以10cm间距纵横平均分布于板材之中,平均每根钢丝具有500公斤的抗拉能力。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固定在建筑物结构内的金属龙骨上,为了方便安装该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内预埋有预埋背栓11,所述预埋背栓11设有供预应力钢丝穿过的钢丝过孔112以及用于安装连接的螺纹孔113。预埋背栓11与预应力钢丝的连接,可以提高预埋背栓11与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的结合强度,另外,所述预埋背栓的底部设有外圆凸缘111,可以进一步增大预埋背栓11与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的结合力。

如图1和图4所示,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成型模具,包括具有上台面的钢平台模2、设于钢平台模上台面上的若干成型边模21以及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所述成型边模21由长边模板、短边模板围成矩形的挂板模腔。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长边模板的长度并非一定长于短边模板,例如,还可以相等,以成型出正方形的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也即,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为了通过一套可双向张拉(纵向和横向)的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进行多块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中预应力钢丝的张拉,以提高成型效率。所述若干成型边模21沿钢平台模上台面排列成一排,钢平台模2呈矩形结构,所述长边模板与钢平台模2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短边模板与钢平台模2宽度方向平行。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均由角钢211制成,可以焊接固定在钢平台模上台面上。采用30mm×30mm的角钢,根据预应力钢丝的布置在角钢竖直侧边设置钻孔,形成供预应力钢丝穿过的钢丝通孔2111,孔径 6mm,稍大于预应力钢丝直径。角钢211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加强肋212,以增强结构强度。所述长边模板与短边模板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连接片呈L型,两侧边分别与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栓或者焊接。

进一步的,预应力钢丝12纵横向交错通过挂板模腔,所述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上均设有供预应力钢丝穿过的钢丝通孔2111。所述长边模板上的钢丝通孔由上排钢丝通孔和下排钢丝通孔组成。上排钢丝通孔高度相同,下排钢丝通孔高度相同,上排钢丝通孔高度高于下排钢丝通孔高度。所述上排钢丝通孔和下排钢丝通孔沿长边模板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两相邻钢丝通孔2111中,一个为上排钢丝通孔,一个为下排钢丝通孔),且与短边模板上的钢丝通孔上下错开。上述设计是为了与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中预应力钢丝12的设置相对应,以使预应力钢丝12以10cm间距纵横平均分布于挂板之中。

另外,在挂板模腔内放置有预埋背栓11,预埋背栓11的具体位置及设置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分布。因为预埋背栓11与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成型后,距离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的正面有一定距离,因此预埋背栓11由预埋背栓定位结构22悬空定位。

如图5所示,预埋背栓定位结构22包括支撑杆221以及沿支撑杆221长度方向分布的翼杆222,所述翼杆222两两对称设置在支撑杆221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支撑在成型边模上(长边模板上或者短边模板),所述预埋背栓11通过螺丝与翼杆222连接,所述翼杆222设有连接孔2221,螺丝穿过连接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这样,通过一组预埋背栓定位结构22可以同时完成多个预埋背栓的定位,在预应力砂浆装饰挂板1成型后,拧下螺丝,将预埋背栓定位结构22 与预埋背栓11分离,即可将预埋背栓定位结构22移开,准备脱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21为方钢管,所述翼杆222为角钢,所述翼杆222与支撑杆221焊接固定。预埋背栓11采用304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

如图6所示,预应力钢丝张拉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一排成型边模外侧的固定梁23,所述固定梁23上对应预应力钢丝12设有固定梁通孔。固定梁采用8mm 厚的钢板焊接形成角钢形式,为满足张拉时的刚度要求,在长度方向上,每隔一定距离焊接加强型钢肋板。

其中一长边侧固定梁和一短边侧固定梁的外侧设有与预应力钢丝的第一端连接的钢丝夹具121,另外一长边侧固定梁和一短边侧固定梁的外侧并排设有活动梁24,所述活动梁24与张拉连接螺杆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张拉连接螺杆25的第一端穿过固定梁通孔后与预应力钢丝12的第二端连接。钢丝夹具121 包括套管以及锁紧锥,锁紧锥与预应力钢丝的第一端固定,套管外套在预应力钢丝的第一端,预应力钢丝12向第二端移动,锁紧锥与套管内孔锁紧,套管顶靠在固定梁23上,因此使预应力钢丝12的第一端固定。

所述张拉连接螺杆25上连接有将张拉连接螺杆25与固定梁23锁紧的锁紧螺母231,所述活动梁24连接有驱动活动梁24远离固定梁23的千斤顶26。千斤顶26驱动活动梁24移动,活动梁24带动预应力钢丝12张拉,张拉到位后,通过锁紧螺母231锁紧固定,保持住预应力钢丝12张拉后的预应力。

所述预应力钢丝12的第二端设有墩头部,所述张拉连接螺杆的第一端通过墩头钢丝连接器251与墩头部连接。配备墩头钢丝连接器可实现其他台座的张拉循环使用。

所述活动梁24设有供张拉连接螺杆25穿过的活动梁通孔,所述张拉连接螺杆25在活动梁24的外侧连接有张拉螺母232,使活动梁24可以带动张拉连接螺杆25移动。

所述千斤顶26设有位移传感器。对应每侧活动梁设有至少两个千斤顶。在本实施例中,短边侧设有两个千斤顶,两个千斤顶26设于短边侧两侧。由于长边较长,因此设有三个千斤顶,分别设于中间和两侧,而且,每侧的至少两个千斤顶与同一液压泵站27连接,由液压泵27控制千斤顶的拉力和移动位置,移动到位后,位移传感器移动量通过显示器显示。

采用墩头钢丝连接器251对预应力钢丝12的墩头部锚固后,预应力钢丝 12先单根用扭力扳手调整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20%,然后整体用液压泵站27 控制千斤顶26同步张拉到控制应力,最后用锁紧螺母231锁住。液压泵站27 设有与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器,可实时显示张拉力及伸长值,实现双控,整体张拉到控制应力。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