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973发布日期:2018-06-05 22:2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尤其是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基本采用对接或粘结,相邻的预制板受力条件差,整体性差,容易导致局部失稳,所以现在的装配式结构难以采用墙板承重的建筑体系。这样就像需要增设结构柱来承重,由于现有的结构柱或结构梁需要具备良好的连接性能,故基本采用型钢材料,这样的结构柱或结构梁制作和安装都比较复杂,使用寿命短,容易被腐蚀,使用中难以更换,以致于装配式结构往往会使施工和维护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连接性能差、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牢靠、整体性强、安装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第一预制槽和第二预制槽、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对拉件;所述第一通孔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边;所述第二通孔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边;所述对拉件包括拉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拉杆两端的第一锚固端和第二锚固端;所述第一锚固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二锚固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锚固端和/或所述第二锚固端与所述拉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混凝土孔。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垫片。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锥形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侧壁的一端的孔径小于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侧边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侧壁的一端的孔径小于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侧边的孔径。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拉杆包括两端设有螺纹的丝杆,所述第一锚固端和所述第二锚固端均为螺母。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拉杆包括至少一端设有卡接滑道的直杆,所述第一锚固端包括与所述卡接滑道相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直杆套接,所述卡接件上对应所述卡接滑道的位置设有卡舌。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拉杆中部设有膨胀材料层。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板。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预制槽和所述第二预制槽开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主轴线方向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板面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前述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相邻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和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之间的预制混凝土梁,所述预制混凝土梁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对拉件的第三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制槽将通孔和对拉件置于墙体的中央面位置,通过对拉件对拉后能够有效避免墙体之间失稳,增强墙体的整体性;通过采用预制槽、通孔和对拉件相配合的对拉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连接性能差、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使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得更为牢靠,其整体性得到大大增强,同时安装及其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预制混凝土构件;11-预制混凝土板;12-预制混凝土梁;

21-第一预制槽;22-第二预制槽;

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3-第三通孔;

40-对拉件;41-第一锚固端;42-第二锚固端;43-拉杆;

51-第一垫片;52-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构件10上的第一预制槽21和第二预制槽22、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以及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的对拉件40;所述第一通孔31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21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侧边;所述第二通孔32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22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侧边;所述对拉件40包括拉杆43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拉杆43两端的第一锚固端41和第二锚固端42;所述第一锚固端41与所述第一通孔31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二锚固端42与所述第二通孔32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锚固端41和/或所述第二锚固端42与所述拉杆43可拆卸连接。第一预制槽21和第二预制槽22优选方槽或梯台形槽,其位置优选位于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一个侧边上。

使用时,将对拉件40的拉杆43穿入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后将两个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0对正,并使拉杆43两端均处于第一预制槽21和第二预制槽22内,将第一锚固端41和第二锚固端42固定在拉杆43上并慢慢上紧,使两个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0之间互相挤压压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预制槽将通孔和对拉件置于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中央面位置,通过对拉件对拉后能够有效避免预制混凝土构件10之间失稳,增强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整体性;通过采用预制槽、通孔和对拉件相配合的对拉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0之间连接性能差、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使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0连接得更为牢靠,其整体性得到大大增强,同时安装及其方便。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均为混凝土孔。由于通过设置预制槽将通孔和对拉件置于预制混凝土构件10的中央面位置,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的侧壁几乎部受力,而对拉件40的作用力是作用在预制槽的侧壁上的压力,对混凝土结构来说,仅受压的状态是最佳的受力状态,故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为混凝土孔即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完整性,避免了埋设预埋件带来的复杂的施工工艺和高成本。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21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垫片51;所述第二通孔32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22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垫片52。设置第一垫片51和第二垫片52用以分担作用力,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局部应力的破坏,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损坏。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均为锥形孔;所述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槽21侧壁的一端的孔径小于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10侧边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32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槽22侧壁的一端的孔径小于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10侧边的孔径。锥形孔即便于浇筑时脱模,又便于防止通孔侧壁与对拉件40直接接触,避免当地震等情况发生时对拉件40局部接触通孔侧壁导致混凝土开裂或崩坏。另外,锥形孔还便于安装时对拉件40的拉杆43穿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杆43包括两端设有螺纹的丝杆,所述第一锚固端41和所述第二锚固端42均为螺母,以便于提高连接灵活度,便于安装拆卸,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杆43包括至少一端设有卡接滑道的直杆,所述第一锚固端41包括与所述卡接滑道相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直杆套接,所述卡接件上对应所述卡接滑道的位置设有卡舌。这种卡接结构类似于滑道腰带或线缆捆扎带的卡接结构。这种结构能便于整个对拉结构的上紧,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杆43中部设有膨胀材料层。当整个结构安装好以后,膨胀材料层中的膨胀材料膨胀,填充通孔与拉杆43之间的空间,防止拉杆43被腐蚀,同时也能保证拉杆43与通孔侧壁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制混凝土构件10包括预制混凝土板11。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预制槽21和所述第二预制槽22开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的主轴线方向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板面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10包括相邻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1和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1之间的预制混凝土梁12,所述预制混凝土梁12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对拉件40的第三通孔33。这样的结构相当于连接了三个预制混凝土构件10,在装配式建筑的过梁连接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整个装配式建筑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进一步方便了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