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4420发布日期:2018-06-12 21:1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混凝土,而混凝土需要经过混凝土搅拌装置搅拌后才能够进行充分混合,目前,为了提高混凝土搅拌的效果,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能够定时搅拌的自动化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即该混凝土搅拌装置能够设定对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以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分混合,且在搅拌完成后,能够自动关断电源,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然而目前该种混凝土搅拌装置中的搅拌机构的结构较为简单,存在搅拌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能够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底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伸入在搅拌桶内,搅拌桶的底部安装有出料斗,搅拌桶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位于搅拌桶内部的传动轴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沿传动轴轴向分布的搅拌机构,每个搅拌机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连接臂,连接臂沿传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连接臂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固定有与连接臂呈竖向垂直的搅拌棒,搅拌棒的上端及下端均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远离搅拌棒一侧的端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搅拌杆,搅拌杆设置在支撑板的边缘处。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中,搅拌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搅拌杆轴向分布的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大搅拌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搅拌杆更好地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能够提高混凝土混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中,连接臂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加强块,第一加强块与连接臂和传动轴均焊接固定;通过第一加强块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与传动轴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中,连接臂与搅拌棒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块,第二加强块与连接臂和搅拌棒均焊接固定;通过第二加强块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与搅拌棒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传动轴带动连接臂、搅拌棒、支撑板和搅拌杆转动时,连接臂、搅拌棒、支撑板和搅拌杆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即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混凝土搅拌机相比,提高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高效自动化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2,电机2的传动轴21伸入在搅拌桶1内,搅拌桶1的底部安装有出料斗11,搅拌桶1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12,位于搅拌桶1内部的传动轴2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沿传动轴21轴向分布的搅拌机构,每个搅拌机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连接臂3,连接臂3沿传动轴21的径向方向延伸,连接臂3远离传动轴21的一端固定有与连接臂3呈竖向垂直的搅拌棒4,搅拌棒4的上端及下端均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远离搅拌棒4一侧的端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搅拌杆6,搅拌杆6设置在支撑板5的边缘处;搅拌杆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搅拌杆6轴向分布的环形凹槽61;通过环形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大搅拌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搅拌杆更好地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能够提高混凝土混合的效果;连接臂3与传动轴2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加强块7,第一加强块7与连接臂3和传动轴21均焊接固定;通过第一加强块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与传动轴之间的结构强度;连接臂3与搅拌棒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块8,第二加强块8与连接臂3和搅拌棒4均焊接固定;通过第二加强块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与搅拌棒之间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传动轴带动连接臂、搅拌棒、支撑板和搅拌杆转动时,连接臂、搅拌棒、支撑板和搅拌杆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即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混凝土搅拌机相比,提高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上只要安装上可以定时的控制器后,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对混凝土实现定时搅拌的功能,且只要具备定时功能的控制器为目前市面上非常常规的控制器,其型号多种多样,故不在此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